刘备的日常 1.78 麟不当见

小说:刘备的日常 作者:熏香如风 更新时间:2020-10-22 23:09:35 源网站:笔趣阁
  三百万字留念。

  --------------

  “夫君!”马氏花容失色,显然亦窥破端倪。

  “犹春秋(麒)麟不当见而见,孔子书之以为异也。”刘备将竹简上被重重描红的这句话,轻声读出。此句意为:如同春秋时,麒麟不当现而现,孔子书于《春秋》以示灾异。便是孔子绝笔于获麟。

  联系上文,其意自明:桓帝时,天垂异象,地吐妖气,人遭厉疫,三者同出,再加黄河水清。犹如春秋时,麟不当见而见。乃天降灾异啊。

  京房《易传》曰:“河水清,天下平。”又说“反常则妖”。

  言下之意。襄楷《诣阙上疏》,将桓帝时的种种亡国之兆,与春秋时“西狩获麟”,相提并论。

  桓帝时,宦官专朝,政刑暴滥,又比失皇子,灾异尤数。故延熹九年,襄楷诣阙上疏,谏言朝政。

  刘备生于延熹四年。襄楷上书时不过五岁。一缕残魂,穿越大汉。不知身在何处,遂问母亲:“今夕是何年?”

  母亲答曰:“延熹九年(注①)。”

  细思恐极。

  莫非,襄楷上疏时,已窥破天机。知刘备麒麟天降,了结乱世。若再往深想。更有甚者,刘备重头再阅此疏,又在稍前段落,见此句:“臣以为河者,诸侯位也。清者属阳,浊者属阴。河当浊而反清者,阴欲为阳,‘诸侯欲为帝也’。”

  好一个“诸侯欲为帝”。不正应了左慈所解谶言:代汉者,“宗王”也。

  襄楷、左慈,一脉相承。

  刘备不相信,真有人能未卜先知,窥破天机。尤其当自己一缕残魂,穿越而来。还未来及,逆天改命,便被人洞悉。怎么可能?

  然作为青史留名,被史家著书立传的著名方士,襄楷必有过人之处。

  所谓“三岁看老”。刘备少年成名。恩师卢植曾与密友言:此子可比光武。平原距楼桑数百里之遥,若得耳闻,实属正常。许,襄楷趁机潜入,暗中窥探少君侯,亦未可知。

  于是乎,作为“保皇党”的襄楷,决心为今汉,剪除“麟不当见”之害。故才与天师道、西王母等仙门,同流合污,暗行不端。

  又谓“事出有因”。

  结合《诣阙上疏(注②)》所陈条目。刘备终于找到了襄楷,参与阴谋的动机。在襄楷看来,刘备的出现,正如“天垂尽”、“地吐妖”、“人厉疫”,并“河水清”一般无二,皆是乱今汉社稷之妖孽。

  襄楷之辈,装神弄鬼,鸡鸣狗盗,刘备并不在意。让马氏惊怖的是,襄楷疏上段落,被“何人”以朱笔圈出。

  刘备名声鹊起时,桓帝已崩,灵帝继位。换言之,尘封许久的《诣阙上疏》,必是后继之君,重启研读。灵帝、废帝、少帝,皆有可能。

  如此说来,几位陛下中,或有人认可襄楷疏上所言。将刘备视作“(麒)麟不当见而见,孔子书之以为异也”的异端。

  “启禀夫君。妾窃以为,此言,或别有深意。”马氏果然聪慧。

  “有何歧义。”刘备柔声相问。

  “太后亦生麟子。”马氏一语中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备幡然醒悟:“难不成,有人欲对太后母子不利。”

  马氏轻轻颔首:“亦有可能。”

  若如此,不可不防。太后乃阿斗生母。刘备焉能坐视不理。

  “速请黄门令,船宫一见。”刘备这便定计。

  “喏。”马氏遂出书阁传命。

  少顷,黄门令左丰,下山来见。

  “奴婢,拜见王上。”左丰伏地行礼。

  “少令且起身。”刘备和颜悦色:“坐。”

  “谢王上。”左丰伴居侧席,问道:“王上唤奴婢,所为何来?”

  “少令且看。”刘备将襄楷《诣阙上疏》,隔案相递。

  左丰离席下拜,双手捧过。再落座细观。

  “嘶——”待看到简书末尾,左丰亦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两鬓流汗,心念急转。显然,简中朱笔圈定之句,乃出某位帝王之手。

  “少令可知出处?”刘备问道。

  左丰如遭雷击,五体投地:“奴婢,实不知也!”

  “少令勿惊。”刘备离席搀扶,好生劝道:“此疏,乃桓帝延熹九年所上。书奏不省,故桓帝并未得见。想来,必是先帝以降,后阅此疏,随手圈下。”

  左丰汗流浃背。电光石火,忽灵光一现:“伴驾先帝,多出十常侍。时,蔡少师(蔡邕)奉旨上疏,以皂囊封装,旁人不得而知。然先帝御览,起身如厕时,被曹节偷窥,因而泄露。且曹节久掌尚书台,此事,当知!”

  刘备轻轻颔首:“二宫中常侍,还剩几人。”

  “程璜、曹节、赵忠、封谞、毕岚、宋典。只此六人。”左丰脱口而出。论甩锅嫁祸,黄门少令亦不逞多让啊。

  “封谞、毕岚、宋典三人,各司其职,并不常伴圣驾左右。”略作思量,刘备遂言道:“劳烦少令,将程璜、曹节、赵忠三常侍,请来船宫一见。”

  “遵命!”左丰如临大赦。再拜而出。

  蓟王眼中戾色,一闪而逝。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需弄清,究竟是哪位陛下圈定。便看知针对刘备还是针对阿斗。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

  正如蓟王西征平羌时,“留白间韩遂”。此亦或是内宮近臣,私下所为。用以离间嫁祸。然,内宦如何知晓,蓟王会调阅襄楷《诣阙上疏》。若果真如此,最大可能,便是尚书令曹节。

  曹节垂垂将死,居家养老,不问政事。养女安素,又刚刚托付给蓟王。且与蓟王,“往日无仇,近日无冤”,因何会行此事。刘备窃以为,第三种可能性,不高。

  左丰急于洗清嫌疑。不敢怠慢丝毫。奔走函园内外,南北二宫。将长信太仆程璜、大长秋兼尚书令曹节、新任长乐太仆赵忠,请来船宫相见。

  知蓟王相邀,三人又惊又喜。与外戚不同。蓟王乃是宗室。视内官为家奴也。断不会轻易残害。张让曾言,“人前为恶犬,人后为忠狗”。可谓一针见血。

  有道是“打狗看主人”。恶犬行凶,必是主人纵容。

  三人并左丰,共乘一车。

  黄门少令车驾,乃蓟王所赐。车厢宽敞,华室生香。四人对面而坐,众目相对,各自唏嘘。叹时光荏苒,伤物是人非。

  “敢问少令,王上所为何事。”历经生死两难,赵忠人到中年,已双鬓斑白。

  “乃为桓帝年间人事。”左丰不动声色:“诸位老大人,去去便知。”

  “桓帝年间?”赵忠暗自生疑。

  曹节似已先知:“赵常侍切勿见疑。王上所问,非我等所为。”

  “如此,甚好。”赵忠终是安心。只需是攀咬他人。黄门内官还有何惧。

  当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