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第1章 广而告之

小说:刘备的日常 作者:熏香如风 更新时间:2021-04-29 19:31:04 源网站:新笔趣阁
  晚上到胡姬酒肆欢饮。也已成惯例。</p>

  酒足饭饱,再去金水汤馆亦不可缺。</p>

  时下宵禁,以“漏刻”为准。漏刻即漏壶。乃是上古时已有的计时器。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水从漏孔流出,壶中浮箭随水面同降,浮箭上的刻度便能指示时间。《六韬·分兵》:“明告战日,漏刻有时。”《汉书·哀帝纪》:“漏刻以百二十为度。”“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p>

  换句话说。“漏刻”,又分“昼刻”和“夜刻”。</p>

  众所周知。昼夜长短,一年中有明显的变化。故而,每天浮箭的刻度,严格来说皆与昨日不同。古人亦知。于是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换上不同的刻箭。起初每隔九天换一次。后来发现,昼夜交替在‘二至日(夏至冬至)’最晚,‘二分日(春分秋分)’最早。于是定例一年需换四十八组不同规格的刻箭。</p>

  某日便称“夜漏某某刻。”</p>

  比如说。冬至日这天,昼最短,夜最长。在每刻时间皆相同的前提下,昼刻最短,夜刻最长。于是,白天四十刻(约9.6小时),晚上六十刻(约14.4小时)。便称为:“夜漏六十刻”。</p>

  而到夏至日时,白昼最长,夜晚最短。这一天,白天变成六十刻,夜晚则为四十刻。记作“夜漏四十刻”。</p>

  此乃古人记法。</p>

  今汉天文地理,旷烁古今。</p>

  漏刻的划分更加精确。从一百刻度,增加为一百二十刻。</p>

  规则未变。亦是称“夜漏某某刻。”只不过把满刻度从一百增至百二。</p>

  一天一夜满二十四小时。上古时,箭上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便是十四分二十四秒(14分24秒)。今汉,一刻为十二分钟(12分)。直至清初,将满刻改定为九十六刻,每刻时长则变为了十五分钟整(15分钟)。</p>

  于是,一刻钟等于十五分钟。便相传成习。沿用至今。</p>

  有道是“暮鼓晨钟”。</p>

  每晚“昼刻”已尽,便擂响“闭门鼓”。每日“夜刻”已尽,则敲响“开门钟”。凡在“闭门鼓”后、“开门钟”前,在街上无故行走之人,便犯“犯夜”之罪。若是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或为婚丧吉凶以及疾病买药请医等私事,则可及经巡逻官吏同意后行走,但不得出城。</p>

  又有“钟鸣漏尽”。</p>

  《三国志·魏书·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p>

  “钟鸣漏尽”意思是说:晨钟已经敲完,漏水的壶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是人生暮年。</p>

  所以说,古代计时,亦十分精准。并不是后世以为,凡遇事便‘点一炷香’,如此粗陋。</p>

  这里便看出‘市’的好处。</p>

  只需入了金水小市。待市鼓敲响,关门闭市。市内便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区域。在市内行走,并无妨碍。</p>

  正如在家中夜宴,亦不违禁,是一个道理。</p>

  沐浴熏蒸,醒酒大半。三楼精舍,已能入住,刘备却领着众人出后门,登临滨水回廊。如前所见,所有重要商肆,皆围绕金水潭圈建。刘备又绕金水潭,造回廊相串联。如此。无需出前街,便可沿回廊往来各个临水商肆。</p>

  廊灯照晚,和风习习。信步而行,心旷神怡。</p>

  “玄德,此要去哪?”袁绍旋即问道。</p>

  “量体裁衣。”刘备笑答。</p>

  曹操这便醒悟:“可是为击鞠赛预备?”</p>

  刘备欣然点头:“然也。”</p>

  抬头看了眼排瓦如鳞的廊顶。有嗅着微风中送来的水沫清香,袁术不禁心生折服:“金水潭积恶成污,臭气熏天。往来皆要掩住口鼻。今却焕然一新。要说这洛阳城郭,我袁术纵横驰聘,也算是轻车熟路。观诸人皆碌碌无为,不堪入目。却独服玄德一人。”</p>

  张飞闻言,嘿声一笑:“我大哥是何许人也?若非枝杈远了些,这汉室江山又岂能轮到当今天子!”</p>

  “三弟不得胡言。”关羽急忙呵斥。</p>

  刘备洒然一笑:“做皇帝有什么好?上次陛下此宴西邸,一番肺腑之言相告,我才知晓。这禁中,竟有如此之多的有口难言。唉,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p>

  “好一个‘高处不胜寒’!”曹操抚掌大赞。</p>

  左右皆豪杰密友。张飞语出不过是醉言,又岂能当真。</p>

  回廊有通往各家商肆的支道。直通后门。门前已有绣衣吏守候。入门方知,此肆乃‘男女成衣’。</p>

  一楼柜台。主事和几位逢人、绣女,已等候多时。</p>

  击鞠服,类似战袍,而非盔甲。</p>

  头戴小冠束髻。身着长襦、胡绔。脚穿方口翘头履。所谓鲜衣怒马,曹操、二袁世家公子,自当要显出煌煌天汉的气度。杨奉、徐晃等菟园游侠用色稍作轻淡。以防僭越。</p>

  不喜束髻小冠,亦可头包巾帻。总之,定要威武雄壮。</p>

  除去服,还有‘饰’。</p>

  最常见的饰物,便是佩‘组玉’。</p>

  《毛诗·故训传》:“杂佩者,珩、璜、琚、冲牙之类”。意思是说,一组玉佩,包括玉珩,玉璜,玉琚和冲牙等。</p>

  “古之君子必佩玉。”“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p>

  通过佩玉的种类和色泽,亦可区分佩玉之人的地位。</p>

  《周礼·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织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p>

  组绶是用彩丝织成的长条形饰物。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玉和丝带,以区分等级和地位。皇帝用白玉做组玉佩,系黑丝带;大夫应佩杂有斑纹的深青色玉,黑色杂黄的丝带,诸如此类。</p>

  《汉官仪》:“绶者,有所承受也,长一丈二尺……旧用赤韦,示不忘古也,秦汉易之为丝。”</p>

  光武时,定下详规:皇帝绶长二丈九尺九寸,诸侯王绶长二丈一尺,公、侯、将军绶长一丈七尺。除去色泽,绶的长短,亦可区别身份地位。绶除去系玉佩,还用来系官印。凡为官者,必有一印。一印则佩一绶。合称印绶。</p>

  有人会问,是不是也太长了些?</p>

  皇帝的绶长二丈九尺九寸,如此能系在组玉上?</p>

  无妨,可来回盘绕成数股,亦可事先编织成形状各异的条带。故称‘组绶’。</p>

  比如先前陛下和太后赐下的紫艾绶,便是用来佩玉的组绶。</p>

  上述种种,皆有逢人和绣女来完成。无需众人操心。</p>

  除此之外,袁绍等人还另见一种与众不同的绶带。</p>

  绶带尺宽,甚长。以蜀锦织成。绶上还刺有文字。</p>

  字大醒目,老远便可瞧见。</p>

  袁绍将绶上刺字依次读出:“金水小市,应有尽有。”</p>

  袁术亦拿起一条诵读:“天下名产出金水,只此一家别无二处。”</p>

  曹操亦举起一条:“走过路过,不可错过。”</p>

  杨奉也抢得一条:“错过一日,后悔十年。”</p>

  众人面面相觑。袁绍这便问道;“此何物?”</p>

  刘备笑答:“广告。广而告之也。”</p>

  “……”</p>sxbiquge/read/3/36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