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抓壮丁 第712章

小说:快穿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抓壮丁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2-25 08:16:09 源网站:2k小说网
  杨少峰回过神来,一边斟酌着一边慢慢答道:“回岳父大人,小婿倒也不是觉得迁都不好,而是觉得眼下迁都,似乎太过急切一些?”

  朱皇帝顿时就来了兴趣。

  自己之前考虑到的,更多的是迁都北平的那些弊端。

  而这个混账东西好像认为迁都北平挺好,只是觉得不应该现在迁都?

  想了想,朱皇帝便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那你觉得,迁都北平是好还是不好?”

  杨少峰毫不迟疑的答道:“迁都北平,自然是极好的。”

  “首先就是地理位置。”

  “虽然北平离长城很近,可是长城本身就是一道屏障。”

  “而且现在有胡元可以威胁到北平,难道十年八年之后还有胡元能够威胁到北平?”

  “若如此,小婿觉得岳父大人该狠狠的扣除徐相和常平章的俸禄。”

  略微顿了顿,杨少峰又继续说道:“除去是否有天险可以为屏障之外,第二个原因就是北地民风与南方有所不同。”

  “尤其是沿海一带,经商之风甚重,奢靡之风自然也重。”

  “而且江南多山、多水,贫瘠之地也不在少数,为了争夺土地和水源,江南一带的宗族观念也要远远超过北地。”

  “更何况余姚、建阳与吉安三地还是理学的大本营。”

  “当然,小婿不是说理学不好,而是这些个掌握了释经权的混账东西已经把理学给念歪了。”

  “相比之下,北方经过连年战乱后,宗族观念已经相对要轻许多。”

  “所以,迁都北方,远要比继续以金陵为京师要好一些。”

  “更何况,迁都北平,还可以帮着朝廷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民心。”

  听着杨少峰的分析,朱皇帝忽然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完全没毛病。

  咱之所以想要迁都北平,就是因为想到了这些好处。

  还是咱女婿懂咱!

  正当朱皇帝暗自高兴时,杨少峰又小声嘟囔道:“即便是从风水学上来说,金陵虽然号称是六朝古都,可是这六朝的下场似乎都不太妙。”

  朱皇帝的脸色顿时又黑了下来。

  这狗东西,哪怕是在心里都不能夸他!

  朱皇帝冷哼一声道:“那你刚刚还说现在迁都会太过急切?”

  杨少峰嗯了一声,理直气壮的说道:“没干掉胡元,没将漠南全部收入大明囊中,没在草原上建立城池,冒然迁都,岂不是将京师置于胡元刀锋之下?”

  “哦,岳父大人也可以说迁都北平是为了天子守国门。”

  “这么说比较好听。”

  朱皇帝的脸色顿时变得更黑,再次冷哼一声道:“洪武二年的时候,咱就已经下旨营建凤阳中都。”

  “虽说咱可以为了登州大学而暂停中都皇城的营建,可是已经修好的那些宫殿什么的总不能这么白白扔掉闲置吧?”

  杨少峰傻傻的看了朱皇帝一眼。

  不是。

  这老登的脑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怎么有时候特别精明,有时候却容易犯蠢呢?

  别的且先不说,就说宁阳县疯狂修路,登州府疯狂修路建大学,现在整个山东布政使司都疯狂修路,老登他都没看明白这里面的东西?

  杨少峰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说道:“岳父大人可知,在登州府学东边,军器监往北一点儿,那里正在营造一座万寿宫?”

  朱皇帝脸色一黑,问道:“你要在登州供奉许逊真君?”

  杨少峰微微一怔,满脸懵逼的问道:“许逊真君?谁啊?”

  本官知道二郎显圣真君,常常叩拜龙虎玄坛真君,也曾听说过清虚道德真君,可是这个许逊真君到底是谁?

  这回轮到朱皇帝懵逼了,“你既然不知道许逊真君,那你建的哪门子万寿宫?”

  杨少峰道:“万寿宫当然是给您老人家和岳母建造的行宫啊。”

  “就登州府衙后院那几间破房子,岂不是委屈了岳父大人和岳母大人?”

  “所以小婿就琢磨着干脆建一座行宫算了,反正登州府库里有钱。”

  朱皇帝根本就没注意登州府库里有钱这一句,只听到了万寿宫是给自己和妹子建的行宫。

  他**,这狗东西是有多不愿意跟咱住一块儿!

  他要赶咱和妹子出去住!

  这个小畜牲,枉费咱对他的关爱!

  朱皇帝越想越气,正欲发作,杨少峰却又继续说道:“小婿早就已经跟锦儿和玉儿商量过了,等以后岳父大人和岳母大人再来登州,您和岳母大人就住万寿宫,小婿和锦儿、玉儿也搬过去伺候着,省得住在府衙后院里憋屈。”

  嗯?

  朱皇帝嘴角微翘,却又哼了一声道:“算你还有点儿孝心。”

  回过神来后,朱皇帝的智商再一次占领高地。

  “那你给咱说说,这万寿宫跟凤阳皇城有什么关系?”

  “难道你是让咱把凤阳皇城也当成行宫?”

  杨少峰悄然翻了个白眼,答道:“国库没钱就疯狂印钱,印完钱了就疯狂**建,比如说修路,再比如说盖宫殿。”

  “修一丈路,水泥工坊能拿到钱,采石的工坊能拿到钱,烧制水泥的工匠能拿到工钱,采石的工匠也能拿到钱,就连负责挖坑填土的普通百姓也同样能拿到工钱。”

  “如此一来,这钱不就循环起来了么?”

  “凤阳皇城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啊,凤阳皇城该修的还是得修,大不了以后当成避暑或者避寒的行宫。”

  朱皇帝这会儿已经顾不上什么行宫不行宫了,满脑子就只剩下钱能循环起来的概念。

  偏偏杨少峰又不知死活的补了一句:“当然,该往登州府抽调的工匠还是不能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