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三百三十章 中华

小说: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作者:大噢 更新时间:2025-02-19 19:06:22 源网站:2k小说网
  黎元五十五年。

  由于赵昕在李师师的面前,无意地算了算自己今年几岁。

  为此……

  到了这一年的秋天,这老三跟李师师,也是给赵昕简单地举办了一场八十岁的大寿宴会。

  说实话!

  被这两人这么一搞。

  赵昕这下是真的不承认自己已经老了,都不行了。

  这年……

  甚至就连自己的曾孙,也就是老三跟李师师的儿子,都已经是十岁。

  讲道理!

  这都已经不是会不会打酱油的问题了。

  而是……

  十年时间,就这么弹指间,便已经是过去了。

  真是时间如白驹过隙。

  当然!

  你非要说赵昕很老,显得很颓废了。

  那倒也不尽然。

  相反……

  赵昕感觉自己打扮一下,完全可以用仙风道骨来形容。

  “曾祖父,曾孙祝您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身体一直安安康康!”

  吸收了老三跟李师师的精华的赵可长得也是十分地灵动,可爱。

  当然了!

  赵昕觉得,可爱或许并不好拿来形容一个男孩子。

  赵昕便笑着回道:“曾祖谢过你的祝福,这孩子,长得有点斯斯文文的,应该是我这么多的子孙当中,长得最好看的。”

  “将来,说不定会成为像是我爹爹那样的皇帝吧?”

  赵可也是道:“曾祖的爹爹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赵昕便把他爹爹那些仁爱之举,给说了出来。

  不过讲道理!

  赵昕十分怀疑,他爹爹世宗之所以会养成那样的性格,这跟大娘娘干政,肯定脱不了干系。

  这母辈太过于强势的孩子,往往养出来,大概差不多就跟他爹爹那样。

  不过这也要分情况。

  你比如说武则天也干政,但养出来的,就不是那样。

  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严厉的,又总体上来说,比较传统,比较恪守礼法的母辈,才能养出像他爹爹世宗那样的。

  在说话说到最后,赵昕也是道:“希望将来,你也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皇帝吧。”

  老三则是道:“皇祖父,我还没死呢。”

  老三此话一出,也是引得宴会上的其他众人纷纷哄堂大笑。

  赵昕跟着道:“你年纪大了,将来,这个国家有没有希望,还是要看这些年轻人。”

  完了……

  便即兴剽窃了一首《中国少年说》。

  现在有乐谱,有乐师,什么都规范了,赵昕也就不需要自己去唱了。

  找了一个年轻一点的会看着谱唱的,让对方唱出来即可。

  赵昕在旁也指点了一二,这首歌很快便被人给唱了出来。

  甚至……

  这童声伴奏,赵昕都找到来念。

  只能说……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那些功勋臣子们,这生下的子女,自然也不少。

  功勋卓著的,几乎都能人手一个正妻,四个小妾。

  甚至……

  如今就连他们的儿子,都开始娶妻,结婚生子。

  正好,有的年纪也与赵可的年纪一般大。

  所有人听了赵昕的即兴剽窃后,无不心中感到振奋。

  都情不自禁地,把目光都看向这些冉冉升起的年轻人。

  只不过……

  有一说一,这些年打仗,这教育方面,肯定是要差上不少。

  因此……

  接下来,还是要对他们进行好好的教育,栽培才行。

  赵昕也是即兴,干脆提出,今后自己当院长,以后,他们都要来跟他上课。

  这孙儿辈的,顿时便纷纷露出一副苦瓜脸的表情。

  看得一些当祖父的,当爹爹的,恨不得想抽对方。

  一番打闹过后,赵昕也深知,不是谁都愿意来的。

  因此最后……

  赵昕也是以自愿为原则吧。

  如果自己发布皇帝的命令,让他们强制来,那就自己当坏人了。

  但是如果是他们祖父、爹爹抽着他们来,那赵昕就不是坏人,坏人成了他们的祖父跟爹爹。

  赵昕也是当天便想好了今后要教的课程内容。

  你说那些四书五经的,教来说实话,也没什么特别大的作用。

  因此……

  赵昕也是打算主攻爱国思想教育这一块,赵昕最希望培养的,还是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尤其是这外面全都是印度教。

  这自己民族的东西,你不去教,到时候感染了别人的,说不定就回不了头了。

  与此同时……

  这一年。

  赵昕也得跟印度教的婆罗门,还有刹帝利们,商讨他们汉人在印度教当中的地位。

  虽然赵昕并不想跟印度教扯上关系,但真正实行起来,才发现,不扯上点关系,感觉还真不行。

  以往像是皇帝,像是军事贵族这些人,一般都归于刹帝利。

  可赵昕自然不可能让自己屈居于婆罗门之后。

  因此……

  如何才能给他们的统治,提供一个合法性的依据?

  让即便是印度的百姓,也能认同他们这个入侵者?

  这是一个问题。

  只不过……

  你这隔着十万八千里的,你真想要给两边扯上点什么关系,还真不好说。

  赵昕倒是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人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非洲起源的假说。

  问题是……

  这到底是一个假说。

  即便是后世,中国很多人都不认的,更加支持汉族是在东亚原生的。

  就更别说这些印度的婆罗门,还有刹帝利了。

  当然!

  虽说看着风马牛不相及,可是,也不能说不能努力努力。

  反正……

  把这事交给当地人去解决就好。

  交给一些自己的狗腿子,让他们去想办法。

  事实上……

  赵昕有想过什么莫道石人一只眼,还有大楚兴、陈胜王。

  所以狗腿子可以尝试着在地里埋上一块石碑,然后在石碑上写上相关的预言,反正是预言赵昕会成为印度之主,那就行。

  只要印度教的婆罗门一起不约而同地赞颂此事。

  比如说湿婆预言,在多少年之后,从东方会降下来一位天子,来统治印度,而你们,不必惊慌,也无需抵触,只需好好地接受他的统治即可,因为他会给你们带来和平。

  这么一搞,绝对就妥了!

  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

  像是这种行为,多少有点像是自己的祖父上泰山封禅。

  赵昕只能说……

  除非真的这么巧,出了一个‘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否则……赵昕脸皮薄,干不出他祖父上泰山封禅那样的事。

  赵昕只是想说,这可以当作是一个备选项。

  另外……

  印度这边,还是有一些典籍的。

  看看这些典籍当中,有没有一些字,或者是句子,是恰好有相关的隐喻的。

  当年武则天登上皇位,其实也是这么搞的。

  当然!

  其实最直接的办法,还是迫使他们都承认,赵昕是天子,而他们都必须臣服于天子之下。

  只能说……

  这会更加地直接。

  只不过……

  你也不能就这么光说不做。

  你起码得有点实际的行动才行!

  为此……

  赵昕也是考虑,要在印度的某个地方,建一座恢弘无比的大城。

  以彰显赵昕的无限权力。

  顺便……

  让天下百姓,也知道,是那些婆罗门、刹帝利们出的钱,营造的这玩意。

  最终……

  经过了差不多一整年的反复商议。

  还是让婆罗门跟刹帝利们共同出钱,直接修建一座恢弘无比的宋城,这更好操作些。

  至于说这座恢弘无比的宋城要修建在哪。

  感觉……

  还是在索兰吉这一带会比较好。

  但是如果是在索兰吉修建的话,由于索兰吉还不算是北印度的核心区。

  因此……

  这北印度的百姓,还不一定知道有这回事。

  为此……

  最终商量出来的办法,也是在索兰吉修一座巨大的宋城。

  然后再从印度,挑几座大城,再修几个巨大的皇帝的宫殿建筑。

  以此用来稍稍地让当地人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就得了。

  虽说自古以来,就有奇观误国。

  但是……

  反正不修宫殿,他们也会拿这些钱来修寺庙,那你还不如直接把修寺庙的钱拿来给我修宫殿得了。

  只能说……

  要修出九天阊阖开宫殿的感觉。

  至于说材料方面,也是因地制宜吧。

  用石头也行。

  事情定下来后,紧接着便是找来搞工程的,设计加计算整个工程的预算。

  这绝对是一个大项目!

  至于你说那些婆罗门、刹帝利是什么看法……

  只能说……他们还能怎么看?

  他们也不愿意啊!

  问题是……

  你不愿意,你便去造反呗,你看皇帝砍不砍你的脑袋就得了。

  至少……

  皇帝并没有下令摧毁那些他们原有的印度教的建筑,这已经算是仁慈了。

  只不过……

  有一说一,这多多少少,还是让他们婆罗门、刹帝利,有点丢脸就是。

  一些底层的人肯定会说,你们居然为一群入侵者修建这样的大型建筑,真的是脸都不要了。

  不过这也将倒逼那些婆罗门跟刹帝利,为他们之所以要这么做,去寻找借口,从而为赵昕找到统治这里的合法性。

  而像是这样的大型工程,肯定需要不少的工匠。

  但……其实也还好吧!

  毕竟这石头建筑,这一般人,还真不一定有那么修建起来的能力。

  因此……

  最多也就只是苦一苦工匠了,然后其他百姓这边,估计还是帮忙搬运一下石头。

  赵昕也让婆罗门、刹帝利们集资出钱。

  在不是完全白嫖的情况下,对当地百姓,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至少是不会影响到当地百姓的生计。

  黎元五十六年。

  奇观开始修建。

  只不过……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修得好看,估计再怎么样,也得至少怕是三年才行。

  反正……

  慢慢来吧。

  而黎元五十六年。

  到达索兰吉的汉人也是又增加了数百人。

  不少人都在到了三佛齐以后,就被截留了。

  然后等到了坦贾武尔,又被截留一部分。

  能坚持到索兰吉,那都完全是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的,才能到达。

  而且……

  这很大的可能,还是因为有着赵昕的存在。

  如果赵昕不在了,这些人都未必能坚持来到这。

  赵昕也是找了一些学的比较好的人,来充当一下老师。

  帮助赵昕详细地向那些功臣的后代,讲解一下一些古代的传奇人物的故事。

  算是给他们额外地增长一下见闻。

  然后……

  等这些人上完课后,赵昕自然也会重复地给他们说说那些事。

  与他们去探讨各种各样的道理。

  上赵昕的课,可以不必那么地认真,赵昕也与他们无事不谈,甚至谈起来的时候,时常会从一个话题,忽然便蹦到另外一个话题去。

  由于没那么严肃,因此这反倒是给赵昕赢得了最受欢迎的老师的称号。

  而像是功臣当中,还有一些是辽国人、还有其他像是阻卜部、乌古敌烈部的后代的,赵昕也给他们讲民族融合,讲民族团结。

  尽可能地去感化他们。

  经过赵昕的这么一番操作。

  这些草原上的小孩子,也逐渐地认同了,自己也是华夏,也是中华的一份子。

  赵昕甚至不惜造谣。

  比如说,说自古以来,有的汉人,就会因为繁重的徭役,从而跑到草原上去。

  然后这些汉人会跟当地人通婚。

  因此说不定,你们的身上,也流着汉人的血。

  虽说这血脉有点淡就是了。

  但总好过没有。

  赵昕还想到了一个笑话,一个人,从长安出发的时候,还是汉人,然而等他到达草原上的时候,已经是突厥人了。

  为啥?

  因为这个人一路上都不洗脸,不剪头发,由于实在是过于不修边幅,从表面上看上去,已经跟突厥人没有什么区别。

  就算是突厥人见了,都得喊一声兄弟,你是哪个部落的?

  当然!

  辽国人并不属于突厥人,然而,都是一样的。

  如今……

  既然汉人、辽国人,还有阻卜部、乌古敌烈部,乃至于女真人,还有西夏人,都同在这,那么就应该同心协力,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好。

  “中国人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也就是说,是从炎帝部落,还有黄帝部落,最后融合而来。”

  “所以,我们也可以!”

  “以后……我们只有一个共同名字,那就是中华。”

  “又或者是华夏!”

  所有十岁,还有十岁以下的小孩子都睁大着天真的大眼睛看着赵昕。

  完了……

  赵昕再让他们唱一遍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