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三百二十三章 北伐

小说: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作者:大噢 更新时间:2025-02-19 19:06:22 源网站:2k小说网
  黎元四十二年。

  随着赵昕把战线推到了印度南部,这三佛齐,倒是迎来了大发展。

  这一年两年,你可能觉得三佛齐是个蛮荒之地,不是人住的地方,而且这一路上风急浪高还很危险。

  那么这十多年过去了,再加上那些返回中原的人的口口相传,这不适合居住,一下海就会死的观念,无论如何也该改一下了。

  当然!

  你非要说没有人死在南下之路上,那当然也是不可能的。

  只是……

  现如今是为了混口吃的,还能挑剔那么多么?

  截止到这一年的年末,来到三佛齐的中原人人口,以及当初混血的,加起来,已经来到了五万余人。

  虽然说少还是少了点,不过……

  相比起整座城也才不过五十万口来说,这能有十分之一的汉人,或者是汉人后裔住在这,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而且随着汉人人口的增多,这汉语也是逐渐普及,就连一些当地人,也不得不在自己的口语当中,有时候为了交流的方便,而融入一些汉语的词语。

  当然!

  像是这样的现象,最主要还是集中在三佛齐的首都。

  像是其他的地方,则基本上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蔡京是个搞钱的好手。

  如今三佛齐该怎么搞钱,全都在他的操盘之下,稳步地推进着。

  什么东西该国营,什么东西该放下去,给民间的商人去做。

  以便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这些全都是他在统筹规划。

  甚至……

  当这生意卷到了一定的程度。

  拿船来运稻米,到时候,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之事。

  只不过……

  现在的民间的海船的装载量还是太少了。

  现如今,不管是大宋,还是三佛齐,都迫切地需要研究出装载量更大的海船。

  不然总是运香料,这香料也肯定会有市场饱和的一天。

  此时此刻的蔡京,便是在头疼这些事。

  香料运多了不值钱,运少了,当然也不好。

  不过要不是有赵昕在的话,以古人的思维,才不会去管那么多。

  一个劲地运就是了。

  反正……

  能一两年就赚完的暴利,绝对不会拖到十年、二十年以后。

  但赵昕说了,要控制数量,那蔡京便也只好按照赵昕说的去做。

  现如今的三佛齐,吃喝倒是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

  感觉还是无法充分地利用到它的优势。

  只能说……

  蔡京也是在慢慢地试探着中原消费香料的能力吧。

  每年的话,一点点地增加。

  ……

  至于大宋这边。

  这些年凭借着香料的收入,也是大量地修建了铁路。

  现如今的整个华北平原,铁路纵横密布,几乎把华北平原的一些重要的、人口比较多的城池,都给打通了。

  接下来……

  一部分的工匠也是从开封开始西进,进入关中平原,还有一部分,则是北上,从山海关向辽东那边修过去。

  关中平原,倒不是说为了多少的经济利益。

  毕竟现如今的关中平原,经济上早就不是很行了。

  这主要是为了国防。

  到时候,有这条铁路的存在的话,这南方的粮食在汇聚到开封以后,也能直接运到关中去了。

  至于辽东,则是国防跟经济价值,可以说一半一半。

  这一年……

  赵哲也是再次收到了女真完颜部不是很安分,正在有意兼并其他女真部的奏报。

  只能说……

  这中原的商人,到女真部去做生意,多多少少会坑别人一下。

  比如说官商勾结,给当地人的人参压压价什么的。

  这赵昕在时,倒是能很好地约束住这样的情况,可赵昕都离开了十几年了,以赵哲的水平,又哪能有赵昕这样的觉悟。

  因此,为了各自的利益,这压迫肯定是越来越深的。

  而女真的完颜部,则恰恰就是帮朝廷做事,但是,他又可以从中得利的那个。

  比如说……

  其他女真部的百姓若是不满意商人所给出的价,要是有想要反叛的,即便不是真的反,都会由完颜部来解决。

  说完颜部是朝廷的鹰犬,一点都不为过。

  但……

  有臣子也是表示,就算完颜部是朝廷的鹰犬,管理着当地,对朝廷不能说完全没有半点好处,但是,也不能让完颜部就这样胡搞乱搞。

  若是让完颜部把整个女真部都统一了起来,到时候,怕是会对他们统治当地不利。

  赵哲自然也明白这样的道理。

  当下便对官商勾结,欺压其他女真部的事情,进行了一番调查。

  只能说……

  证据确凿。

  当下便把完颜部的领头人给召到了幽州城,然后一通批评,再换了个人,去管理当地的女真部。

  同时……

  对于那些商人,如果是有在商会当中的,当即逐出商会,同时,严禁商会的其他成员,去跟对方做生意。

  这算是把对方的经商的道路,给彻底地堵死了。

  这还不止,还没收了对方的非法所得。

  至于说对完颜部族长的处理……

  流放琼州吧。

  然后……

  完颜乌雅束便被流放到了琼州。

  紧接着……

  完颜阿骨打继位。

  不过……

  就算是完颜阿骨打,估计也很难再复兴完颜部了。

  毕竟……

  你此前都把其他女真部给得罪了。

  现如今仅凭你一部之力,也很难对抗那么多的其他部的女真人。

  从前有个联盟长什么的,现如今,也直接变成了大宋派出去的官员。

  仅仅只是几道调令的功夫,便把原来高度自治的女真部,给拿到了自己的手上。

  关键其他女真人,还都没什么太大的怨言。

  而除了女真部,还有像是阻卜部、乌古敌烈部这些,也开始了倒查。

  只不过……

  由于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苏轼的控制区域。

  因此……

  倒是相对而言,问题没有那么地大。

  只是……

  现如今苏轼也不在了啊。

  赵哲在听说了在苏轼之前,基本上不存在那样的官商勾结太过于严重的情况后,也是不得不佩服自己爹爹。

  毕竟……

  他爹爹用人实在是太好了。

  而且……

  你看像章惇、章楶、王韶、熊本这些人,让这些人镇守边疆,治理地方,无一不是十分地靠谱。

  只不过,随着这一年一年地过去,如今像是这些人,也都老的老,去世的去世了。

  可以说,对他的执政的考验,从现在才算是正式地开始。

  这一年……

  赵哲随后也是收到了其祖母病重将不久于世的消息。

  便派御医,去给祖母看病,还有派人,去给他爹爹去信。

  而等赵昕收到信时,也已经是黎元四十三年了。

  数了数手指头,看看自己今年多少岁。

  靠!

  原来自己虚岁已经六十八了。

  那苗娘子,也算是高寿。

  就是这高寿,大概还是会有些寂寞吧。

  爹爹他去世得那么早。

  完了,后面娘娘也跟着去世了。

  赵昕看了看老二,又想了想大宋。

  在考虑自己要不要回去好。

  不过即便现在赶回去,估计也只能是去苗娘子的坟前给苗娘子烧柱香了。

  这么想了想,还是算了吧!

  让人代上吧。

  要是他离开了朱罗,不知道老二到底能不能行。

  这一年……

  赵昕也是派人去了解一下印度北部的城邦。

  非要说的话……

  这印度北部跟印度南部,区别还是蛮大的。

  至少……

  从人种的肤色而言,这北部的就比南部的要相对白上一些。

  毕竟……

  就算是不怎么了解过印度历史的赵昕都知道,这印度北部有一个山口,所以印度经常被西北方向上的游牧民族入侵。

  反正,是个人都能来欺负一下印度。

  这就导致了印度北部的一些贵族阶层,不断地被其他民族的血脉给融进去,所以才变得那么白。

  因此……

  趁着这年,老三还没有回去,赵昕也是怂恿老三,要不去印度北部当个皇帝。

  反正的话,这印度南北跨度足足有四千余里。

  这两兄弟,一人统治个两千里也好。

  老三想倒是想,毕竟真要说的话,他的年纪也不能说小。

  只是……

  现如今十画都还没有一撇呢。

  更别说,在他们的北边,还隔着一个西遮娄其王朝了。

  赵昕也是表示无所谓。

  反正……

  他们可以坐船,直接从印度大陆的西北,或者是东北方向的海上去入侵。

  这拿下对方的城池,建立起一个据点,只不过是分分钟的事。

  老三便问李师师的意见。

  为什么要问李师师的意见呢?

  因为……

  如果他留下的话,那李师师就得自己回去。

  李师师表示无所谓,像她这种出身青楼的,还是得找个有权、有钱的跟着才行。

  她即便一个人回去,那也没有意思。

  所以……

  如果老三真的不走的话,那她大概率,应该也不会走了。

  这倒是打破了赵昕想让她回去,跟自己传播爱国歌曲的计划。

  当然!

  也不能说她本人不回去,就干不了这事。

  她可以用她的名声,把自己的作品让人送回去就好了。

  只不过……

  如今的她到底有多少的名声,赵昕只能说,估计怕也不大多就是了。

  因为她是十三岁、十四岁的时候跟着老二、老三一起南下的,现在的话,顶多也才十五、十六岁。

  如此年纪,又能有什么名声。

  当然了!

  李师师的意见,对老三来说,其实也不是十分起决定性。

  反倒是看到了老二现如今,也逐步成为朱罗的皇帝。

  那本着人有,我也要有的原则,自己是不是也该接受皇祖父的提议。

  ……

  黎元四十三年。

  随着归程的日期越来越近。

  老三也不得不做出最后的决定。

  “算了!我还是留下吧!”

  “主要是我以为,我的那些兄弟,全都出去自己管理一个国家了,我要是还回去,那就真的没什么意思了。”

  老三都既然这么说了。

  那李师师也自告奋勇,她也要留下。

  毕竟若是齐王殿下都不回去的话,那她回去也没什么意思。

  既然已经决定了,要留下。

  那接下来……

  就开始商量,怎么找个借口,去攻打印度北部的城邦。

  而且……

  到底是打西北方向,还是打东北方向。

  打西北方向的话,容易跟那边的突厥人、波斯人,起冲突。

  至于打东北方向的话……

  只能说……

  印度的百姓向来都把东北方向,视为是连神都放弃的地方,可见,这边基本上就是一片蛮荒之地。

  这生存条件,怕是有点过于恶劣了些。

  不过不管如何!

  先问问他们愿不愿意臣服,纳贡再说。

  不愿意的,再去攻打。

  于是……

  赵昕便派了人去,一个个地给他们说。

  自然!

  当这些城邦的城主、酋长们听到赵昕居然让他们称臣纳贡之时,这些城主、酋长们,都快差点要笑出声来。

  更有城主、酋长道:“你们凭什么?就凭你们是达罗毗荼人么?”

  在印度,虽说不绝对。

  但是越黑,代表身份地位越低。

  种姓制度,早在赵昕到来之前,就已经是深入北部各邦的人心。

  现如今赵昕让他们向南边的印度臣服、纳贡,这确实对他们而言,有点搞笑了。

  你们这些低种姓的,凭什么让我高贵的婆罗门、刹帝利称臣纳贡?

  就算你说,如今执掌朱罗地区的,是大宋。

  那也不行。

  当然!

  他们虽说很是嘴硬,可在拒绝完了以后,细细一想,还是得派人去四处打探一下消息。

  还有!

  为何这大宋突然就来了。

  由于他们深居内陆,所以信息沟通的不是很顺畅,自然,里面有很多的城邦,也就对大宋的事情不是很了解。

  关键是……

  北部都足够打成一锅粥了,因此很多人也没有那个精力,去理会印度南部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能说……接下来也是不了解不知道,等了解过后,才知道——对方还真不是吃素的。

  只不过……

  有一部分身居内陆的城邦,还是抱着一种侥幸的想法。

  反正……

  你想让我白白地给你称臣、纳贡,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

  你打都没有跟我打过,你凭什么!

  得到他们拒绝的答复后,还有人居然敢嘲笑他们地位低下的,接下来,赵昕也是有了充足的理由,进行北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