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衙门,水卫营勾结水匪,抢劫商户。

  你们看到的只是商户被水匪抢了,这是每个朝代都会有的事情。

  你看不到后面的影响有多大。

  官匪勾结,让商户和百姓对官府的信服力降到最低。

  让商户对官府的信心丧失。

  有多少商户因为被抢而倾家荡产,商户关门,造成了多少原本有活干的人没活干,要为了生计而奔波?

  朝堂又因为商户变少要少收多少税赋?

  税赋少了?户部能拿到的银子就少了。

  户部手里的银子少了,那分给六部的银子是不是也少了?

  那大渝还从哪里弄银子维持大渝的大军用度?怎么守护好边疆?

  怎么?韩大学士,你也认为干出这些事情的米亦宁不该杀吗?”叶辞书追问。

  “老夫从来都没有说过米亦宁不该杀。

  老夫的意思是,一切都有律法,既然犯法了,那就按照律法来,不可私自下令绞杀朝廷命官

  安邦侯行事欠妥,损害了皇权威严,理应受罚。

  陛下,臣认为安邦侯绞杀米亦宁,行为不妥,理应夺爵以示惩罚。”韩大学士大声说道。

  他比周大学士聪明,不想和叶辞书纠缠,只想直奔主题。

  不等萧武帝说话呢,叶辞书也往韩大学士身边站了站。

  “韩大学士,你是不是忘了一点。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叶辞书大声质问。

  “老夫知道这个道理,但是那个道理和我们说的事情无关……”

  “怎么无关了?

  韩大学士,的确,你想的没错,办差查案嘛!怎么能和行军打仗相比呢?

  但你知道那个采石场造成的伤害有多大吗?

  三百一十八条人命!

  你看过采石场里面是什么样子吗?

  被米亦宁弄到采石场的人有从西南被骗去了的,有的是在服徭役后回家的路上被绑走的。

  有的呢,是触犯了律法要流放的犯人。

  还有的是尚未成年从善堂里出来想自己养活自己的孩子们……

  他们被人戴上脚镣,没日没夜的在采石场里干活。

  吃不饱,穿不暖,累死了连张席子都没有,直接就扔到山坳里喂狼。

  韩大学士,你看过三百一十八具被撕碎的尸首摆在一起的场面吗?

  安邦侯见过!那些采石场的工人们见过!

  你知道采石场案发后江南的民愤有多大吗?

  米亦宁当着所有人的面叫嚣,说钦差不敢杀他,不能杀他!

  米亦宁说他只是弄死了一些**民而已,他手上有保命符,别人动他不得!

  韩大学士,你来说,米亦宁的这些行径是不是狂妄至极,触犯皇权?

  在那样的情况下,安邦侯绞杀米亦宁,难道有错吗?”叶辞书紧盯着韩大学士。

  韩大学士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他正想着对策呢,一旁一个颤巍巍的老头走了出来。

  “此言差矣!米亦宁是开国皇后娘家之后,身份显贵,更有太祖所赐圣物,太祖曾有言,要保米家安宁富贵……”

  “太祖曾有言?不知道这位大人是礼部的哪位大人?”叶辞书立刻又看向这个老头。

  这次没等太子介绍,上面的萧武帝抢着给叶辞书介绍了。

  “这是礼部仪制司郎中古大人。”

  叶辞书冲着萧武帝的方向行了一礼后,立刻就又看向古大人。

  “古大人,您刚刚说太祖曾有言,那您为什么只记得了这一句呢?”叶辞书冷冷的看向这位古大人。

  这么大年龄了还是个五品官,看来非常不得上面那位的眼缘了。

  “叶算师慎言,老夫看过太祖所有的批奏。”古大人昂起了头。

  “是吗?那请问古大人,太祖曾说过君为轻,民为重的话你怎么不说呢?

  太祖曾说过一生要为民解忧的话你记得吗?

  太祖还说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话你怎么就不记得呢?

  要是古大人还不记得的话,那我请问你,太祖登基十四年,当时风头正盛的三皇子因为纵仆行凶,被太祖赶出宫,贬为庶民的事情您还记得吗?”叶辞书一字一句的问道。

  这些事情都是叶辞书问了平宁公主,平宁公主给她提供的。

  古大人……

  朝堂上的人脸色各异。

  这话说的是没错,但也不能全当真吧!

  还有,太祖那位三皇子被贬不是因为对太祖皇后不敬,才被太祖找了那个由头贬为庶民的吗?

  但偏偏现在叶辞书玩的就是阳谋。

  你们不是说太祖的话不能反对吗?

  好!这些话怎么说?

  他们又不能拉着叶辞书的手苦口婆心的说,姑娘啊,那些话你听听就好,那就是糊弄别人的……

  眼看着古大人也被怼的没话说了,另一个瘦瘦的老头轻轻咳嗽一声,也站了出来。

  “叶算师说的很对,米亦宁是该杀。

  但他有皇族之物,身份特殊,理应押送京城,由陛下发落才好。

  安邦侯在金陵擅自绞杀米亦宁,的确是对皇权的蔑视。”瘦老头缓慢的说道。

  叶辞书还是不认识突然冒出来的这个。

  还没等他求助现场人呢,沈相就先开口了。

  “这是礼部祀祭司郎中白大人。”

  叶辞书明白了,又是一个不受待见的。

  “对皇权的蔑视?白大人,你当时在现场吗?你知道大家在知道要在金陵杀米亦宁的时候,百姓们有多高兴吗?

  采石场事情发生后,一百多名采石工人进金陵告状的场景的你没看到吧!

  你没看到大家对米亦宁靠着那块护身符有可能逃脱惩罚有多失望吧!

  如果当初把米亦宁押送进京,那才是对皇权的真正蔑视。

  当初刚审完米亦宁的时候,有人说只要押送京城了,就是在保米亦宁。

  说是京城有的是人给米亦宁说话,只要去了京城米亦宁就能活。

  当时采石场那里的人几乎都在哭。

  白大人,你知道他们说什么吗?

  他的命是命,我们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难道说庶民偷块糕点都要被打板子,一个米亦宁害了三百一十八条人命却能分毫不伤吗?

  白大人,你说,当初要是把米亦宁押送回京了,江南百姓是不是会对钦差失望?

  钦差代表的是谁你难道不知道吗?

  还是说白大人认为江南百姓的民心不重要,没有一个仗着祖宗的功劳祸害百姓的畜生重要呢!”叶辞书冷冷说道。

  “一派胡言!强词夺理!”白大人怒道。

  叶辞书看都不看他。

  “陛下!安邦侯在金陵绞杀米亦宁,乃是做了最正确的一件事。

  微臣这里还有一份江南百姓托臣转交给陛下的一份万民书!”

  说着,叶辞书从身后的那两抬账本里取出一个厚厚的名册,双手高举过顶,跪了下来。

  朝堂一阵喧哗。

  白大人更是嗤笑一声。

  “万民书?叶算师有心了,为了给安邦侯脱罪,弄了这样一个东西出来糊弄陛下?

  其罪当诛!”

  叶辞书呵呵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