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家的瓜,好吃难消化! 第47章 汤和的新差事

小说:老朱家的瓜,好吃难消化! 作者:一日三觉 更新时间:2025-02-16 15:24:44 源网站:2k小说网
  老朱吹胡子瞪眼。

  一脸憋屈的看着蓝玉。

  他哪里不想赏赐,他还想着给方静之那小子一个天大的赏赐呢!

  你特**不是喜欢秦淮河伯嘛,咱给你封大西北去,让你做个乌斯藏小河伯。

  怎么样,咱够意思吧!

  可惜啊,马皇后一句话。

  老朱是彻底的与封赏方静之绝缘了。

  他这个皇帝,在别人那里说啥是啥,一言九鼎。

  可在马皇后这里,那真的是不好使。

  惹急了,马皇后那是真的要揪他的耳朵的。

  老朱嫌弃的瞪了蓝玉一眼,这**,真的是哪壶不开提那壶。

  “那什么,方静之这小子的事情,全交给皇后这个红薯娘娘做主吧!”

  “咱不管了!”

  最后几个字,老朱那几乎是咬着牙根说出来的。

  这个红薯娘**美名,他是真的嫉妒了啊!

  众人闻言,纷纷扭头看向马皇后。

  特别是蓝玉跟沐英,俩人眼里几乎都要闪光了。

  这**。

  权力交到皇后的手里。

  这不是让自己人给自己封官吗!

  那少了个公爵能下来。

  一想到自己的闺女以后可能要嫁给一个自己都捞不着的公爵。

  俩人那个心理啊,就别提多么的美了。

  马皇后微笑看着众人,关于方静之的赏赐,她早就在心里想好了。

  无论是以前的香烟,还是现在的红薯火药,那对大明的贡献,都不是一句话能说的完的。

  可也正因如此,对方静之的封赏也是一件相当为难的事情。

  马皇后沉吟片刻,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本宫打算,给这孩子封个世袭罔替的侯爵。”

  “至于封地,便在钟山吧!”

  此言一出,众人愕然。

  虽说心里早已经有了估计,但是没想到却是个侯爵。

  而且最重要的是,封地钟山。

  谁不知道,当年刘伯温曾经说过,钟山乃是个风水宝地。

  老朱也不止一次说过死后陵寝就要葬在钟山。

  如今众多勋贵家在钟山都有庄子,你以为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能在老朱死后,为老朱守个棺材板嘛!

  这样无论自己在朝中如何,只要不是造反,日后家中都不会断了传承。

  可马皇后一句话,钟山就要成了那姓方的小子的封地了?

  不说老朱日后埋哪里,就说自家地里有大明开国皇帝的陵寝,日后的皇帝祭拜都要来我家,这你敢信?

  马皇后给的这份殊荣,不可谓不强啊!

  简直就比那些国公什么的爵位还要让人羡慕好不好。

  对方静之有所了解的徐达,更是已经瞪大了眼眸。

  方静之的年纪,不可为不轻,如今封了侯爵,而且还是马皇后册封,可以说是大明最年轻,最尊贵的侯爵。

  日后的国公之位,定然也已经手拿把掐。

  而且看太子,皇孙对这小子的态度,只要大明不倒,这未来的老方家,必然不会比老徐家混的差啊!

  这小子,真的是前途不可限量啊!

  众人虽然心中各自起了算计,但是嘴上却也不会多说些什么。

  这关于方静之封赏的事情,也就算是过去了。

  待到马皇后带着小小朱离开,朝会继续。

  太子朱标适时的开口:“父皇,这中原大地,可从未听说过这红薯的名字,八成是海外来的祥瑞啊!”

  老朱闻言,皱了皱眉头,随即目光看向沐英:“可是海外来的?”

  沐英眨巴了两下眼睛,他哪里知道这玩意哪里来的啊,当时就顾着吃了。

  好在蓝玉及时发话了:“这个红薯啊,我倒是听咱的女婿说过,乃是大洋彼岸的产物,机缘巧合之下,被一个胡商带到了大明,又是机缘巧合之下,这才落到了咱的女婿手里,咱的女婿,也是好奇,于是就研究了一下,你瞧,这就有了咱们大明的红薯了。”

  蓝玉说的得意洋洋,却也没有忘记帮着方静之掩盖一下元人贵族的事情,只说是从胡商手里得到的。

  虽然无伤大雅,但是却也免了一些麻烦。

  一众朝臣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蓝玉,再看看沐英。

  刚才,似乎沐英也说了,这姓方的小子是他的女婿?

  这……二女争夫?

  如此有前途的小伙子,自己闺女是不是也应该征一下子啊!

  一旁的徐达不自觉的抹了两下嘴巴。

  感觉闺女嫁早了啊!

  老朱坐在龙椅上,装模作样的沉思了一下,随后才缓缓开口:“竟然是海外传来的祥瑞啊!”

  父子俩一唱一和。

  都是人精,自然话不必多说,大家心里也清楚这父子俩的意思了。

  原本老朱定下的规矩,片板不得下海。

  如今既然知晓海外有了祥瑞,那是不是应该遣使下海,寻找其他的祥瑞呢。

  朱标之所以这么问,并且是在大朝会上这么说,显然是父子俩人早已经商量过的。

  下海寻找祥瑞自然是好的,可朝廷负担得起嘛?

  一众朝臣,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

  特别是户部的几名官员,更是连连摇头。

  自从大明立国开始,战争就从来没有远离过这个新兴的国家。

  打陈友谅,打张士诚,远征大都,如今又要讨伐梁王,远征漠北也是近在眼前。

  战争一桩接着一桩。

  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百姓来说,都是莫大的压力。

  如今有了红薯,好不容易可以喘口气。

  可又要下海。

  新生的大明,又如何负担得起啊!

  户部尚书忍不住出班,行礼说道:“陛下,臣反对出海。”

  “虽说朝廷如今尚有水师战船,可还需要戒备倭寇,又需讨伐梁王以及北元。”

  “国库如今勉强可以应付,若是再加上出海,恐难以支撑。”

  老朱闻言,点了点头,随即又把目光看向胡惟庸。

  户部的账本,没有比他更清楚,可下海的事情,也是不容耽搁。

  而作为老朱的御用刀子,胡惟庸不过是一个眼神,就明白了老朱的所思所想。

  胡惟庸出班,道:“臣对此事,倒是有些不同意见。”

  “户部尚书所说,乃是事实,可是下海的事情,也相当的紧要。”

  “可如果大张旗鼓的下海,也没有海图,自然是不行的。”

  “依着臣来看,若今有了红薯,当务之急是推广红薯的种植与对梁王的战时。”

  “至于下海的事情,不若先派遣一支小型舰队去探探路,等有了合适的海图,到时候朝廷的前元的战争也打完了,那时候再派遣大批的船只下海。”

  “如此,可两全其美!”

  朱元璋点点头,这事情,跟他与太子朱标设想的也差不多。

  “就按照胡惟庸说的办吧。”

  “拟旨,卓信国公汤和,沿海构建防御倭寇公事,整合水师舰船,训练一支小型舰队,下海探路。”

  “太子啊,你去**此事吧!”

  “就这样,退朝!”

  老朱说完,一甩袖子转身就走。

  刚刚地瓜吃的有点多,这会急着上厕所呢!

  朝臣见状,也是纷纷退了下去。

  只不过,众人满是疑惑。

  汤和一个天天称病,就连大朝会都不来的人。

  让他去做这事情,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