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繁琐的锅
“你们,可以回家了。”
说完,下方沉默着。
没有人动弹,没有人出声,只有泪水悄悄滑落。
一起奋斗了这么久,他们,落选了。
失落笼罩心头,但回家的喜悦又在心间滋生,一时间悲喜交加。
沈荣离开后,没有人去看那本子,大家互相拍打着肩膀,往宿舍走去。
另一边,杨小涛等人坐在凳子上,等沈荣进来,都将精神提起来。
沈荣笑着,“恭喜大家,恭喜你们,成功入选。”
**
沈荣鼓起掌来,几人听了心里确定后,跟着鼓起掌。
“沈组长,到底什么任务,能说不?”
陈冲汉开口询问,哪知沈荣摇头。
“我没有权力告诉你们。”
众人失望。
“不过,我能告诉你们的是,你们将参加一项十分光荣且有意义的任务。”
“非常有意义。”
众人沉默,沉默中等待着爆发。
等杨小涛跟刘大明回来,就看到侯保卫拎着行李站在宿舍门口。
身后,卡车已经发动。
“老刘!”
“老猴子。”
两人抱在一起,侯保卫脸上带着些许不甘,失落。
“杨工。”
“侯工。”
两人同样拥抱。
“你们要加油,一定要给咱轧钢厂争光啊。这次六个人里面,咱们占了三分之一,可惜我,不争气。”
侯保卫说着,刘大明拍拍肩膀,“没事,我们带着你那份一起努力。还有,回去了替我跟家里人报个平安。”
“还有我,让我媳妇不要担心,看好孩子,我很快就回去的。”
杨小涛也赶紧说着,早知道就写封信让带回去了。
“我知道,这个你们不说我也会做的。”
“老侯,一路顺风。”
刘大明说着,侯保卫点头。
“你们,加油啊。”
侯保卫上车,其他人也在喊声中登上骑车,缓缓驶离宿舍楼,离开厂区。
看着车子离开,刘大明悠悠说道,“侯两刀,认真起来不比小胡子差,不该这水准啊!”
杨小涛笑着,“人各有志。”
“回去报个平安也好。”
两人俱不说话,回屋收拾东西,他们,也要走了!
半小时后。
“刘工,走了。”
杨小涛拎着行李坐上汽车,看着下方还在发呆的刘大明,连忙呼喊一声,后者这次上了车。
前面吉普车上,沈荣一挥手,两辆车子开动起来,缓缓向着火车站驶去。
半小时后,杨小涛一行六人在沈荣的带领下进入车厢,还是四名战士守卫前后两扇门,除了他们跟沈荣的工作组没有别人。
于是,当火车启动的时候,众人纷纷找地方睡觉休息。
杨小涛拿出书本认真看起来。
他们不知道回去哪,也不想问,因为问了也不会说。
他们只知道,这次还是要向西,一直向西。
“班长。”
“描完了。”
高山上,白雪皑皑,一群穿着军绿色的人背后飘着披风,整齐站在石碑前。
“归队。”
“是!”
徐龙透过口罩,声音冷冽,任凭风吹动,身体依旧挺拔。
“敬礼!”
刷~~~
举手,收枪,抬头挺胸,仿佛要将这世间的最美献给面前的石碑。
那上面两串鲜红的字,仿佛流淌着先辈们的血,殷红灼目。
“礼毕!”
徐龙的声音再次响起,众人恢复原样。
“同志们。”
“讲一下。”
刷
面前七人登时稍息,面容带着刚毅。
“这次登山,前后历时,四小时十二分,任务,圆满结束。”
“但在行进过程中,有同志出现体力不支的问题,这种氧气稀薄的环境,仍是今后我们要关注的.”
徐龙说话断断续续,有时候需要深吸一口气才能说完,下方众人依旧严肃。
“现在,全员整队,下山。”
“是!”
众人齐齐低声呼喊。
随后,排着队列,一行人在副班长的带领下慢慢下山。
徐龙回首看向山巅对面,巍峨高山,苍茫大地。
“好男儿,就该来此。”
低吼一声,摸了摸山巅的石头,跟在队伍后方缓缓下山。
他们需要下山,吃点干粮然后在回到驻地。
那里,同样是山巅,只不过海拔要低一些。
而此时在驻地中,两人正在紧张的准备晚饭。
巡逻的战士回来后,浑身冰凉,最需要的就是喝口热水,吃口热饭。
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要求,也很难达到。
在这种海拔下,水烧到七十多度就会沸腾,根本无法有效杀灭水中细菌。
用水来蒸饭炒菜,做出来的也是夹生饭。
所以在这里,做的最多的就烙饼,将面柔好贴在铁锅上,靠热度烙熟。
至于其他炒菜,同样是烧、烤、烙。
单一的食材,单调的烹饪,却是这里驻守之人回来时的最好食物。
“小柳,面揉好了没?”
苍老的声音从驻地下方传来,屋子里一个年青的娃娃脸从门口出来,手上还蘸着灰色面粉。
“老班长,已经和着哩。”
娃娃脸说话带着一股子巴蜀味,对面一身军大衣,挑着水桶的中年人踩着台阶,缓缓上来。
娃娃脸赶紧出门帮着,两人将水放进屋子里,赶紧关上门,不让屋子里的热气出去。
“老班长,以后我去挑水吧。”
“你这娃,不行。”
老班长走到炉子旁坐下,一边烤着火一边**膝盖,显然这一路走来不轻松。
娃娃脸立马将一旁暖气片上的铁缸子拿下来,水有点温,老班长接过后顺口喝下,暖和下肠胃。
“为啥?”
“为啥?你啊,这水要找干净的水源,要是找错了,大伙儿喝了那不得闹肚子?”
“我可以学啊,您教我就是了。”
“好,下次,下次我带你去。”
老班长笑着,娃娃脸却是突然转了态度,“还是算了。下次,我跟着班长出去巡逻。让小庄留下做饭。”
“哈哈哈”
“羡慕了?”
老班长说着起身,小柳咬牙,“不羡慕。反正都是为人民服务,为大家服务。”
“哈哈,这么想就对了,咱们在这里,可不仅是做饭,还要守护驻地,万一有敌人出现,咱们就是最后的兵。”
“是,我明白。”
“来,搭把手,把水倒缸里。”
哗啦啦
水顺着水桶倒进水缸中,老班长伸手试试水温,“还行,屋子里暖和,不用担心冻裂了。”
“这十月的天才刚刚开始冷,过段时间,屋子里都能结冰。”
“真不找到你这娃为啥来着,巴蜀那么远,多么暖和啊,大老远的来这里受这罪。”
老班长对这个刚分配来的娃娃脸很是喜欢,没事就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让他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
小柳却是不乐意了,“老班长,革命热情无惧任何风雪严寒,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革命的意志。”
“我愿接受最残酷的挑战,让自己变成坚定的革命者,为祖国贡献一切。”
娃娃脸声音在驻地中传荡,那股子热情将老班长感染,欣慰的点头,随后走到一旁,将蜂窝煤拿起一块,“那么,最坚定的革命者同志,请您把水壶拿开吧,这是项重要的任务。”
“是,保证完成任务。”
“哈哈”
两人说笑着开始忙活,屋子外传来风的呼啸声,外面更冷了。
“老班长,班长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快了!”
“按照经验,距离回来,还有仨小时吧。”
“小柳,我去烙饼,你去上面站会岗,一会儿我换你。”
“好勒。”
说完老班长离开前往隔壁,小柳挥舞着手臂,从架子上拿起枪,快步登上哨塔。
风呼啸着,如同刀子一般划过脸庞,娃娃脸将帽子压低,又将口罩往上提了提。
在里面有暖气炉还觉得暖和,但出来后就觉得被吹透了,浑身冰凉。
圆圆脸想起老班长的教导,不要站在一个地方,要活动着,这样身体才能适应寒风,不会冻伤。
夜幕下来,小柳将炉子上的水壶取下,开始往暖瓶里倒水。
全部灌满后,小柳去看了眼灶台,掀起锅盖,里面腾起一股热浪。
在锅的周围,一张张烙饼都已经成型,下面贴锅的一层已经发灰,外面的却是发黄,闻上去有股香气。
想要不把烙饼烧糊,就需要控制好火候。
而在这方面,老班长做的最好。
他做的烙饼,也是整个连队最好吃的。
将锅盖放好,看了眼灶台,煤炭微红,小柳将门关上。
看了眼哨塔上的老班长,随后转身准备再烧点水,这样班长他们回来了就可以洗洗脚了。
可就在转身的时候,突然看到架子角落里一个圆桶状的东西。
他可不记得这东西是干啥的,好奇下走过去拿起来。
看着上面的把手,下面还有被火烧的痕迹,观察一会儿后,便试着用力一掰,锅盖被扭开,露出里面的内胆,此外还有一个手写的纸条。
上面开头的六个字,高压锅说明书。
小柳在巴蜀的时候上过小学,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后来因为家里弟弟妹妹要上学,他便放弃学业参加工作,后来报名来到这里。
一份说明书,小柳的第一印象就是写这份说明书的人应该是个读书人,要么就是老师,不然写的字不会这么好看。
正是这字引起了小柳的兴趣,让他慢慢读下去。
等全篇读完,小柳看着那用横线画出来的一行字,“其操作不当引发爆炸,威力相当于手榴弹”,看着注意点,小柳差点将这锅扔到地上。
什么玩意还要小心使用?
还会爆炸?
这不会是新型炸弹吧!
小柳想着还是不要做了,万一搞出麻烦那就事大了。
将锅放回原位。
转身,就要离开。
然而,在出门的时候,小柳总觉得是个心事,仿佛不使用下,会睡不着觉,做啥都膈应似的。
“不就是口锅嘛。”
小柳想试试。
“你们,可以回家了。”
说完,下方沉默着。
没有人动弹,没有人出声,只有泪水悄悄滑落。
一起奋斗了这么久,他们,落选了。
失落笼罩心头,但回家的喜悦又在心间滋生,一时间悲喜交加。
沈荣离开后,没有人去看那本子,大家互相拍打着肩膀,往宿舍走去。
另一边,杨小涛等人坐在凳子上,等沈荣进来,都将精神提起来。
沈荣笑着,“恭喜大家,恭喜你们,成功入选。”
**
沈荣鼓起掌来,几人听了心里确定后,跟着鼓起掌。
“沈组长,到底什么任务,能说不?”
陈冲汉开口询问,哪知沈荣摇头。
“我没有权力告诉你们。”
众人失望。
“不过,我能告诉你们的是,你们将参加一项十分光荣且有意义的任务。”
“非常有意义。”
众人沉默,沉默中等待着爆发。
等杨小涛跟刘大明回来,就看到侯保卫拎着行李站在宿舍门口。
身后,卡车已经发动。
“老刘!”
“老猴子。”
两人抱在一起,侯保卫脸上带着些许不甘,失落。
“杨工。”
“侯工。”
两人同样拥抱。
“你们要加油,一定要给咱轧钢厂争光啊。这次六个人里面,咱们占了三分之一,可惜我,不争气。”
侯保卫说着,刘大明拍拍肩膀,“没事,我们带着你那份一起努力。还有,回去了替我跟家里人报个平安。”
“还有我,让我媳妇不要担心,看好孩子,我很快就回去的。”
杨小涛也赶紧说着,早知道就写封信让带回去了。
“我知道,这个你们不说我也会做的。”
“老侯,一路顺风。”
刘大明说着,侯保卫点头。
“你们,加油啊。”
侯保卫上车,其他人也在喊声中登上骑车,缓缓驶离宿舍楼,离开厂区。
看着车子离开,刘大明悠悠说道,“侯两刀,认真起来不比小胡子差,不该这水准啊!”
杨小涛笑着,“人各有志。”
“回去报个平安也好。”
两人俱不说话,回屋收拾东西,他们,也要走了!
半小时后。
“刘工,走了。”
杨小涛拎着行李坐上汽车,看着下方还在发呆的刘大明,连忙呼喊一声,后者这次上了车。
前面吉普车上,沈荣一挥手,两辆车子开动起来,缓缓向着火车站驶去。
半小时后,杨小涛一行六人在沈荣的带领下进入车厢,还是四名战士守卫前后两扇门,除了他们跟沈荣的工作组没有别人。
于是,当火车启动的时候,众人纷纷找地方睡觉休息。
杨小涛拿出书本认真看起来。
他们不知道回去哪,也不想问,因为问了也不会说。
他们只知道,这次还是要向西,一直向西。
“班长。”
“描完了。”
高山上,白雪皑皑,一群穿着军绿色的人背后飘着披风,整齐站在石碑前。
“归队。”
“是!”
徐龙透过口罩,声音冷冽,任凭风吹动,身体依旧挺拔。
“敬礼!”
刷~~~
举手,收枪,抬头挺胸,仿佛要将这世间的最美献给面前的石碑。
那上面两串鲜红的字,仿佛流淌着先辈们的血,殷红灼目。
“礼毕!”
徐龙的声音再次响起,众人恢复原样。
“同志们。”
“讲一下。”
刷
面前七人登时稍息,面容带着刚毅。
“这次登山,前后历时,四小时十二分,任务,圆满结束。”
“但在行进过程中,有同志出现体力不支的问题,这种氧气稀薄的环境,仍是今后我们要关注的.”
徐龙说话断断续续,有时候需要深吸一口气才能说完,下方众人依旧严肃。
“现在,全员整队,下山。”
“是!”
众人齐齐低声呼喊。
随后,排着队列,一行人在副班长的带领下慢慢下山。
徐龙回首看向山巅对面,巍峨高山,苍茫大地。
“好男儿,就该来此。”
低吼一声,摸了摸山巅的石头,跟在队伍后方缓缓下山。
他们需要下山,吃点干粮然后在回到驻地。
那里,同样是山巅,只不过海拔要低一些。
而此时在驻地中,两人正在紧张的准备晚饭。
巡逻的战士回来后,浑身冰凉,最需要的就是喝口热水,吃口热饭。
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要求,也很难达到。
在这种海拔下,水烧到七十多度就会沸腾,根本无法有效杀灭水中细菌。
用水来蒸饭炒菜,做出来的也是夹生饭。
所以在这里,做的最多的就烙饼,将面柔好贴在铁锅上,靠热度烙熟。
至于其他炒菜,同样是烧、烤、烙。
单一的食材,单调的烹饪,却是这里驻守之人回来时的最好食物。
“小柳,面揉好了没?”
苍老的声音从驻地下方传来,屋子里一个年青的娃娃脸从门口出来,手上还蘸着灰色面粉。
“老班长,已经和着哩。”
娃娃脸说话带着一股子巴蜀味,对面一身军大衣,挑着水桶的中年人踩着台阶,缓缓上来。
娃娃脸赶紧出门帮着,两人将水放进屋子里,赶紧关上门,不让屋子里的热气出去。
“老班长,以后我去挑水吧。”
“你这娃,不行。”
老班长走到炉子旁坐下,一边烤着火一边**膝盖,显然这一路走来不轻松。
娃娃脸立马将一旁暖气片上的铁缸子拿下来,水有点温,老班长接过后顺口喝下,暖和下肠胃。
“为啥?”
“为啥?你啊,这水要找干净的水源,要是找错了,大伙儿喝了那不得闹肚子?”
“我可以学啊,您教我就是了。”
“好,下次,下次我带你去。”
老班长笑着,娃娃脸却是突然转了态度,“还是算了。下次,我跟着班长出去巡逻。让小庄留下做饭。”
“哈哈哈”
“羡慕了?”
老班长说着起身,小柳咬牙,“不羡慕。反正都是为人民服务,为大家服务。”
“哈哈,这么想就对了,咱们在这里,可不仅是做饭,还要守护驻地,万一有敌人出现,咱们就是最后的兵。”
“是,我明白。”
“来,搭把手,把水倒缸里。”
哗啦啦
水顺着水桶倒进水缸中,老班长伸手试试水温,“还行,屋子里暖和,不用担心冻裂了。”
“这十月的天才刚刚开始冷,过段时间,屋子里都能结冰。”
“真不找到你这娃为啥来着,巴蜀那么远,多么暖和啊,大老远的来这里受这罪。”
老班长对这个刚分配来的娃娃脸很是喜欢,没事就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让他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
小柳却是不乐意了,“老班长,革命热情无惧任何风雪严寒,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革命的意志。”
“我愿接受最残酷的挑战,让自己变成坚定的革命者,为祖国贡献一切。”
娃娃脸声音在驻地中传荡,那股子热情将老班长感染,欣慰的点头,随后走到一旁,将蜂窝煤拿起一块,“那么,最坚定的革命者同志,请您把水壶拿开吧,这是项重要的任务。”
“是,保证完成任务。”
“哈哈”
两人说笑着开始忙活,屋子外传来风的呼啸声,外面更冷了。
“老班长,班长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快了!”
“按照经验,距离回来,还有仨小时吧。”
“小柳,我去烙饼,你去上面站会岗,一会儿我换你。”
“好勒。”
说完老班长离开前往隔壁,小柳挥舞着手臂,从架子上拿起枪,快步登上哨塔。
风呼啸着,如同刀子一般划过脸庞,娃娃脸将帽子压低,又将口罩往上提了提。
在里面有暖气炉还觉得暖和,但出来后就觉得被吹透了,浑身冰凉。
圆圆脸想起老班长的教导,不要站在一个地方,要活动着,这样身体才能适应寒风,不会冻伤。
夜幕下来,小柳将炉子上的水壶取下,开始往暖瓶里倒水。
全部灌满后,小柳去看了眼灶台,掀起锅盖,里面腾起一股热浪。
在锅的周围,一张张烙饼都已经成型,下面贴锅的一层已经发灰,外面的却是发黄,闻上去有股香气。
想要不把烙饼烧糊,就需要控制好火候。
而在这方面,老班长做的最好。
他做的烙饼,也是整个连队最好吃的。
将锅盖放好,看了眼灶台,煤炭微红,小柳将门关上。
看了眼哨塔上的老班长,随后转身准备再烧点水,这样班长他们回来了就可以洗洗脚了。
可就在转身的时候,突然看到架子角落里一个圆桶状的东西。
他可不记得这东西是干啥的,好奇下走过去拿起来。
看着上面的把手,下面还有被火烧的痕迹,观察一会儿后,便试着用力一掰,锅盖被扭开,露出里面的内胆,此外还有一个手写的纸条。
上面开头的六个字,高压锅说明书。
小柳在巴蜀的时候上过小学,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后来因为家里弟弟妹妹要上学,他便放弃学业参加工作,后来报名来到这里。
一份说明书,小柳的第一印象就是写这份说明书的人应该是个读书人,要么就是老师,不然写的字不会这么好看。
正是这字引起了小柳的兴趣,让他慢慢读下去。
等全篇读完,小柳看着那用横线画出来的一行字,“其操作不当引发爆炸,威力相当于手榴弹”,看着注意点,小柳差点将这锅扔到地上。
什么玩意还要小心使用?
还会爆炸?
这不会是新型炸弹吧!
小柳想着还是不要做了,万一搞出麻烦那就事大了。
将锅放回原位。
转身,就要离开。
然而,在出门的时候,小柳总觉得是个心事,仿佛不使用下,会睡不着觉,做啥都膈应似的。
“不就是口锅嘛。”
小柳想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