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数十辆马车朝着皇宫奔驰而去。
集英殿上,赵祯把国书往地上一摔,声音都在颤抖:
“这个李元昊,简直岂有此理,竟然建国称帝了!”
朝堂立刻炸了锅,吕夷简赶忙捡起地上的国书,仔细的看了一遍,然后传阅给其他大臣。
赵祯就这样等所有大臣们都看了一遍之后,才缓缓开口。
“一个小小西夏,作为我大宋的臣属之地,公然称帝,竟然还恬不知耻的发来所谓的国书,还妄图让朕承认,简直是岂有此理。你们说该怎么办?”
吕夷简第一个站出来,拱手回道:
“圣上,李元昊如此藐视我大宋,我们坚决不能同意他的请求,否则我大宋颜面何在?”
晏殊也站出来说道:“此番夏秋两税已收,国库尚有盈余,各地粮食也算充足,吕相之言不无道理,所以我们必须早做准备。”
“吕相,晏相!臣认为不妥!”说话的是兵部尚书周立人。
“如二位所言,西夏早有准备,就是为了打我大宋一个措手不及。我大宋边境才遭受大灾,虽有起色,但不足以直面西夏军队。”
吕夷简眉头紧皱,看向这兵部尚书。
“周大人,难道因此我们就不做准备?任由他打过来?”
“吕相,下官不是这个意思!”周立人拱手继续说道,“我们应该采取缓兵之计,先答应西夏之请求,争取准备时间,否则激怒西夏犯我边境,该如何是好?”
“周大人,若是开了这个口子,明日大理也如此、吐蕃也如此,我大宋还有威严可讲?”
吕夷简怒目横对周立人,可后者明显没有退缩,继续上奏。
“吕相,诸位同僚。你们心里也清楚,李元昊为了称帝,这一年到处攻城略地,军队更是增加到了四十万之众,并且实战经验丰富。府州之役已过去一年有余,若真打起来,有多少胜算呢?”
参政知事蔡进素来看不惯吕夷简,他借着周立人的话说道:
“吕相,一个是早有预谋,且实战经验丰富,而唯一与他们有过交手的军队,却已有一年多没有战事了,一旦交手,若无法阻挡,到时候再去议和,怕是更丢面子。”
看着意见不一样的群臣,赵祯开口了。
“诸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朕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辽国的态度。”
经过赵祯的提醒,大臣们又转头讨论起这个问题来。
“既然李元昊把国书发给了我们,辽国肯定也得到了消息,不如派使臣前往辽国,探探他们的口风。”
吕夷简的意见得到了赵祯的采纳,他命吕夷简为使团钦差,急速赶往辽国。
“圣上,去辽国也只是探探口风,并不能阻止西夏对我大宋有可能发送的战争,我认为还是要早做准备。”
“吕相,据我了解,那两个养马场的马匹尚需一年才可以成熟,况且数量只有一万匹左右,如何抵挡西夏的四十万大军?”
周立人这个时候提出马匹的事情,显然有些不合适。
就连赵祯的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吕夷简看见赵祯的表情后,对着周立人就开火。
“周大人,养马一直是我大宋的弱项,急也急不得。话又说回来了,没有张启的这些战马,我大宋军队就不能与之抗衡么?你总是扶他人志气,意欲何为?”
“吕相,我说的只是目前的现状,何以要给我乱扣帽子?若有办法,我何尝不想砍翻那些西夏狗?”
吕夷简冷哼几声,不在理会周立人,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
“好了,不要在争执了,这件事情等吕相从辽国回来再议。朕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列位。”
赵祯随后把张启在并州的功绩一一列举,言语之中尽是赞美。
吕夷简与晏殊自然也是免不了夸奖一番。
曹喜似乎有话要说,却被赵祯的眼神给制止了。
“今日先到这里吧,吕相快去快回,时间不等人。”
退了朝,赵祯单独把曹喜留了下来。
“对于西夏之事,你有什么看法?”
“臣觉得周大人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可从整体上来说,我们一定不能示弱,态度强硬是必须的。”
“那你觉得,如果一旦战事爆发,我们有多少胜算?”
曹喜摇摇头,也表示了一定的担忧。
“那你刚才想说什么?”
面对赵祯的提问,曹喜这才开口。
“以臣之见,那并州定会是李元昊的第一个突破口!”
“为何如此确定?”
“地震后,李元昊以为并州唾手可得,结果铩羽而归。如今他准备妥当,加上他并不知道并州的真实情况,一定会卷土重来,所以臣认为,并州要第一个做好准备。”
赵祯点点头,算是比较同意曹喜的想法。
“目前并州发展的比朕想象的要好,可在这个节骨眼上把这小心传过去,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圣上,影响肯定是有的,正是因为他们发展的足够好,若是因为准备不足导致意外,岂不是前功尽弃?”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朕这就安排人去一趟。”
就在赵祯要安排人的时候,曹喜又说:
“保安军有林军在,问题不大,可张启却没有任何战争的经验,我怕他无法保全并州。”
赵祯抬了抬眼皮,很明显看穿了他的心思。
“曹喜,这个时候把他换了,怕是不妥吧?”
“圣上,指挥战斗与商品买卖不同,稍有不慎,那是丢命又丢城,若是寻常州城也就罢了,并州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我们无力阻挡李元昊的四十万铁骑。”
赵祯有些犯难的挠了挠脑袋,曹喜见状,随即给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张启不是兼着通判么?那就派一个懂军事的人过去做兵马钤辖,到时候也能帮他一把。”
他知道张启肯定是动不了的,但可以派个人过去分权。
“那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曹喜嘴角一翘,他等得就是这一句话。
“臣推荐原保安军监军卢守琴,他在那里任职超过七年,一切都熟悉,有他在并州可稳。”
赵祯还是有些担心,他怕两个人不对付。
“圣上无需担心,张启不插手军务,卢守琴不插手政务,两人定能相安无事。”
最终,赵祯采纳了曹喜的意见。
集英殿上,赵祯把国书往地上一摔,声音都在颤抖:
“这个李元昊,简直岂有此理,竟然建国称帝了!”
朝堂立刻炸了锅,吕夷简赶忙捡起地上的国书,仔细的看了一遍,然后传阅给其他大臣。
赵祯就这样等所有大臣们都看了一遍之后,才缓缓开口。
“一个小小西夏,作为我大宋的臣属之地,公然称帝,竟然还恬不知耻的发来所谓的国书,还妄图让朕承认,简直是岂有此理。你们说该怎么办?”
吕夷简第一个站出来,拱手回道:
“圣上,李元昊如此藐视我大宋,我们坚决不能同意他的请求,否则我大宋颜面何在?”
晏殊也站出来说道:“此番夏秋两税已收,国库尚有盈余,各地粮食也算充足,吕相之言不无道理,所以我们必须早做准备。”
“吕相,晏相!臣认为不妥!”说话的是兵部尚书周立人。
“如二位所言,西夏早有准备,就是为了打我大宋一个措手不及。我大宋边境才遭受大灾,虽有起色,但不足以直面西夏军队。”
吕夷简眉头紧皱,看向这兵部尚书。
“周大人,难道因此我们就不做准备?任由他打过来?”
“吕相,下官不是这个意思!”周立人拱手继续说道,“我们应该采取缓兵之计,先答应西夏之请求,争取准备时间,否则激怒西夏犯我边境,该如何是好?”
“周大人,若是开了这个口子,明日大理也如此、吐蕃也如此,我大宋还有威严可讲?”
吕夷简怒目横对周立人,可后者明显没有退缩,继续上奏。
“吕相,诸位同僚。你们心里也清楚,李元昊为了称帝,这一年到处攻城略地,军队更是增加到了四十万之众,并且实战经验丰富。府州之役已过去一年有余,若真打起来,有多少胜算呢?”
参政知事蔡进素来看不惯吕夷简,他借着周立人的话说道:
“吕相,一个是早有预谋,且实战经验丰富,而唯一与他们有过交手的军队,却已有一年多没有战事了,一旦交手,若无法阻挡,到时候再去议和,怕是更丢面子。”
看着意见不一样的群臣,赵祯开口了。
“诸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朕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辽国的态度。”
经过赵祯的提醒,大臣们又转头讨论起这个问题来。
“既然李元昊把国书发给了我们,辽国肯定也得到了消息,不如派使臣前往辽国,探探他们的口风。”
吕夷简的意见得到了赵祯的采纳,他命吕夷简为使团钦差,急速赶往辽国。
“圣上,去辽国也只是探探口风,并不能阻止西夏对我大宋有可能发送的战争,我认为还是要早做准备。”
“吕相,据我了解,那两个养马场的马匹尚需一年才可以成熟,况且数量只有一万匹左右,如何抵挡西夏的四十万大军?”
周立人这个时候提出马匹的事情,显然有些不合适。
就连赵祯的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吕夷简看见赵祯的表情后,对着周立人就开火。
“周大人,养马一直是我大宋的弱项,急也急不得。话又说回来了,没有张启的这些战马,我大宋军队就不能与之抗衡么?你总是扶他人志气,意欲何为?”
“吕相,我说的只是目前的现状,何以要给我乱扣帽子?若有办法,我何尝不想砍翻那些西夏狗?”
吕夷简冷哼几声,不在理会周立人,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
“好了,不要在争执了,这件事情等吕相从辽国回来再议。朕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列位。”
赵祯随后把张启在并州的功绩一一列举,言语之中尽是赞美。
吕夷简与晏殊自然也是免不了夸奖一番。
曹喜似乎有话要说,却被赵祯的眼神给制止了。
“今日先到这里吧,吕相快去快回,时间不等人。”
退了朝,赵祯单独把曹喜留了下来。
“对于西夏之事,你有什么看法?”
“臣觉得周大人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可从整体上来说,我们一定不能示弱,态度强硬是必须的。”
“那你觉得,如果一旦战事爆发,我们有多少胜算?”
曹喜摇摇头,也表示了一定的担忧。
“那你刚才想说什么?”
面对赵祯的提问,曹喜这才开口。
“以臣之见,那并州定会是李元昊的第一个突破口!”
“为何如此确定?”
“地震后,李元昊以为并州唾手可得,结果铩羽而归。如今他准备妥当,加上他并不知道并州的真实情况,一定会卷土重来,所以臣认为,并州要第一个做好准备。”
赵祯点点头,算是比较同意曹喜的想法。
“目前并州发展的比朕想象的要好,可在这个节骨眼上把这小心传过去,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圣上,影响肯定是有的,正是因为他们发展的足够好,若是因为准备不足导致意外,岂不是前功尽弃?”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朕这就安排人去一趟。”
就在赵祯要安排人的时候,曹喜又说:
“保安军有林军在,问题不大,可张启却没有任何战争的经验,我怕他无法保全并州。”
赵祯抬了抬眼皮,很明显看穿了他的心思。
“曹喜,这个时候把他换了,怕是不妥吧?”
“圣上,指挥战斗与商品买卖不同,稍有不慎,那是丢命又丢城,若是寻常州城也就罢了,并州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我们无力阻挡李元昊的四十万铁骑。”
赵祯有些犯难的挠了挠脑袋,曹喜见状,随即给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张启不是兼着通判么?那就派一个懂军事的人过去做兵马钤辖,到时候也能帮他一把。”
他知道张启肯定是动不了的,但可以派个人过去分权。
“那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曹喜嘴角一翘,他等得就是这一句话。
“臣推荐原保安军监军卢守琴,他在那里任职超过七年,一切都熟悉,有他在并州可稳。”
赵祯还是有些担心,他怕两个人不对付。
“圣上无需担心,张启不插手军务,卢守琴不插手政务,两人定能相安无事。”
最终,赵祯采纳了曹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