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相,这里面有滨州的、有临安,福州的盐太远了,没有运到这里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两地的盐我是见过的,就算是贡盐,也没有如此模样的。”
面对吕夷简的惊呼,张启继续说道。
“吕相,你不是问我为什么迟迟不肯上市么?这就是原因!”
吕夷简此刻对张启似乎有些看不透了,一个小小的厨子,怎么会有如此本领。
先是酿酒,现在又是制盐,鬼知道他还有什么秘密。
“我还是不明白,既然你手里有这样好的盐,为何不赶紧上市售卖?再过段时间,百姓家里就真的不要盐了。”
张启:“吕相,不急!让子弹再飞一会。”
整个宴席下来,张启都表现得非常有自信,但无论吕夷简如何询问,张启就是不说。
没办法,吕夷简在吃完饭之后,正打算离开。
临走时,张启拿出了一个大陶罐,让吕夷简带回京城,并且让他保存好,他到时候自有妙用。
吕夷简到访应天府的消息,还是被王举正得知了。
原以为是张启寻求了吕夷简的帮助,想让官方向他们施压。
王举正也找了李梓,想好了反击的话术。
可又等了半个月,一点动静都没有,王举正猜测吕夷简可能并未答应张启。
再经过探查,张启的三个盐池竟然处于半停工状态,倒是他的两个酒坊日日冒烟不停。
王举正内心大喜,他联络了刘太后的财团,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
“诸位,看来这张启是撑不住了,他可能打算放弃盐业,专心他的飞天美酒。”
“王公子,我们也有所耳闻,就在我们来的前几日,福州的盐池已经处于歇业状态了。”
王举正再次大喜,他提出了自己目前的想法:
“诸位,我们再添一把火吧!”
“如何添火?”
“一不做二不休,我们把所有的库存全部卖出去,并且把价格压到十文,我倒要看看他怎么翻身。”
财团使者听完,有些担心的问道:
“可如此一来,这三十几个州城,连同一百多个县,几年都不需要买我们的盐了。”
王举正心中暗骂他们目光短浅,可嘴上却说:
“抛开这些,我大宋还有二百多个州城,一千多个县,你们还怕后面赚不到钱?”
财团:“这倒也是,那就依你所言!”
随后几日,滨州、临安、福州以及与这三地接壤的周边城市,出现了一批底价食盐,遭到了百姓的哄抢。
甚至很多远一些的州县,听说这些地方食盐价格低**,纷纷跑来收购。
可当地的百姓也不傻,怎么会把这盐往外卖呢!
在抛售完手里所有的粗盐之后,王举正和刘太后的财团,竟然做起了美梦,他们认为张启不日将会上赶着把盐池卖给他们。
直到秋季的到来,张启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就在他们坐不住的时候,市面上传来了一个令他们震惊的消息。
原本这些州县的百姓家里的所有粗盐,都被张启以盐换盐给换走了。
而且兑换比例是惊人的三比一。
“什么?三斤换他张启的一斤盐?他的盐是金子做的么?”
王举正和财团得到这个消息后,都是一样的表情。
他们觉得这个消息是假的,肯定是张启用来迷惑他们的。
直到他们派出去的探子回来后,才知道这些百姓为什么愿意以三比一的比例换盐了。
张启的盐是他们根本没见过的,他们一度怀疑这是不是人间的食盐。
正当王举正和财团还在疑惑的时候,上千辆马车分别从应天府与洪州飞速驶出。
不到十天的时间,以王举正和财团所在盐池为中心的周边城市,都出现了张启的精盐。
价格也是便宜无比,九文钱一斤,并且每人限购两斤。
若是不想花钱购买,还可以用粗盐进行兑换。
百姓们无不感觉幸福来的太突然,在购买的同时,不忘叩谢天恩。
各地的官员,难得听到如此多的赞美之声,为了博圣上高兴,奏折如雪片般飞往了皇宫。
赵祯接到奏折后,心情十分愉悦,在朝会上大肆表扬吕夷简。
曹喜也是在早朝上听到这个消息,他等不及下朝后去找王举正了,直接奏本。
“启禀陛下,这种行为实在不可值得赞颂。一是严重的扰乱市场秩序,二来不法商贾可能会以底价之由,以图逃税。”
大宋对哄抬物价是有严格律法管理的,但对压价还真没有什么律法规定。
不过赵祯对曹喜说的第二点,还是有些看法的。
“众爱卿怎么看曹大人说的第二点?”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说话;谁不知道这张启背后是吕相,万一说错了话,岂不是要倒大霉。
“李相,你掌管财政,你说说看!”
李梓像是没听见一样,赵祯连续喊了三次,李梓才反应过来。
“启禀陛下,臣最近深感乏力,耳聋眼花,还请陛下恕罪。另外,臣对此事不甚了解,不能妄下结论。”
赵祯没法子,只能又问吕夷简。
吕夷简自然是要为张启找理由:
“回陛下,那张启压价也是为了让利于百姓,与臣改革盐业的目的不谋而合,理应支持。至于曹大人所说的逃税一事,我觉得还是要充分调查后再做定论。”
赵祯点点头,随后又询问身边刘太后的意见。
可此时的刘太后身体越来越差,要不是放不下对权力的渴望,她不会强撑着身子来上朝。
“咳咳!哀家也是刚刚得知此事,不好妄下结论,还请陛下查明后再说。”
赵祯随即下令,由李梓派人去查,若是真如曹喜所说,必定不饶。
李梓这会儿眼不花耳不聋了,立即磕头领旨。
下朝后,李梓拦住了吕夷简的马车,询问他的意见。
吕夷简却十分有信心,对他说道:
“李相,您老尽管去查,我相信他!不过,若是他真的犯了哪条律法,你也不能手软啊!”
吕夷简说完便拂袖而去,一点也不担心的样子。
第二天,三司就派出了人赶往应天府与洪州。
彻查了好几天,发现张启是按照二十文交的盐税,这可让查案的人都懵了。
这不是纯亏么?
三司的人快马加鞭的赶回了京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李梓。
李梓听着报告久久不能平静,他觉得张启这个人实在是有些可怕!
不仅技术了得,这见招拆招的能力真是一流!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两地的盐我是见过的,就算是贡盐,也没有如此模样的。”
面对吕夷简的惊呼,张启继续说道。
“吕相,你不是问我为什么迟迟不肯上市么?这就是原因!”
吕夷简此刻对张启似乎有些看不透了,一个小小的厨子,怎么会有如此本领。
先是酿酒,现在又是制盐,鬼知道他还有什么秘密。
“我还是不明白,既然你手里有这样好的盐,为何不赶紧上市售卖?再过段时间,百姓家里就真的不要盐了。”
张启:“吕相,不急!让子弹再飞一会。”
整个宴席下来,张启都表现得非常有自信,但无论吕夷简如何询问,张启就是不说。
没办法,吕夷简在吃完饭之后,正打算离开。
临走时,张启拿出了一个大陶罐,让吕夷简带回京城,并且让他保存好,他到时候自有妙用。
吕夷简到访应天府的消息,还是被王举正得知了。
原以为是张启寻求了吕夷简的帮助,想让官方向他们施压。
王举正也找了李梓,想好了反击的话术。
可又等了半个月,一点动静都没有,王举正猜测吕夷简可能并未答应张启。
再经过探查,张启的三个盐池竟然处于半停工状态,倒是他的两个酒坊日日冒烟不停。
王举正内心大喜,他联络了刘太后的财团,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
“诸位,看来这张启是撑不住了,他可能打算放弃盐业,专心他的飞天美酒。”
“王公子,我们也有所耳闻,就在我们来的前几日,福州的盐池已经处于歇业状态了。”
王举正再次大喜,他提出了自己目前的想法:
“诸位,我们再添一把火吧!”
“如何添火?”
“一不做二不休,我们把所有的库存全部卖出去,并且把价格压到十文,我倒要看看他怎么翻身。”
财团使者听完,有些担心的问道:
“可如此一来,这三十几个州城,连同一百多个县,几年都不需要买我们的盐了。”
王举正心中暗骂他们目光短浅,可嘴上却说:
“抛开这些,我大宋还有二百多个州城,一千多个县,你们还怕后面赚不到钱?”
财团:“这倒也是,那就依你所言!”
随后几日,滨州、临安、福州以及与这三地接壤的周边城市,出现了一批底价食盐,遭到了百姓的哄抢。
甚至很多远一些的州县,听说这些地方食盐价格低**,纷纷跑来收购。
可当地的百姓也不傻,怎么会把这盐往外卖呢!
在抛售完手里所有的粗盐之后,王举正和刘太后的财团,竟然做起了美梦,他们认为张启不日将会上赶着把盐池卖给他们。
直到秋季的到来,张启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就在他们坐不住的时候,市面上传来了一个令他们震惊的消息。
原本这些州县的百姓家里的所有粗盐,都被张启以盐换盐给换走了。
而且兑换比例是惊人的三比一。
“什么?三斤换他张启的一斤盐?他的盐是金子做的么?”
王举正和财团得到这个消息后,都是一样的表情。
他们觉得这个消息是假的,肯定是张启用来迷惑他们的。
直到他们派出去的探子回来后,才知道这些百姓为什么愿意以三比一的比例换盐了。
张启的盐是他们根本没见过的,他们一度怀疑这是不是人间的食盐。
正当王举正和财团还在疑惑的时候,上千辆马车分别从应天府与洪州飞速驶出。
不到十天的时间,以王举正和财团所在盐池为中心的周边城市,都出现了张启的精盐。
价格也是便宜无比,九文钱一斤,并且每人限购两斤。
若是不想花钱购买,还可以用粗盐进行兑换。
百姓们无不感觉幸福来的太突然,在购买的同时,不忘叩谢天恩。
各地的官员,难得听到如此多的赞美之声,为了博圣上高兴,奏折如雪片般飞往了皇宫。
赵祯接到奏折后,心情十分愉悦,在朝会上大肆表扬吕夷简。
曹喜也是在早朝上听到这个消息,他等不及下朝后去找王举正了,直接奏本。
“启禀陛下,这种行为实在不可值得赞颂。一是严重的扰乱市场秩序,二来不法商贾可能会以底价之由,以图逃税。”
大宋对哄抬物价是有严格律法管理的,但对压价还真没有什么律法规定。
不过赵祯对曹喜说的第二点,还是有些看法的。
“众爱卿怎么看曹大人说的第二点?”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说话;谁不知道这张启背后是吕相,万一说错了话,岂不是要倒大霉。
“李相,你掌管财政,你说说看!”
李梓像是没听见一样,赵祯连续喊了三次,李梓才反应过来。
“启禀陛下,臣最近深感乏力,耳聋眼花,还请陛下恕罪。另外,臣对此事不甚了解,不能妄下结论。”
赵祯没法子,只能又问吕夷简。
吕夷简自然是要为张启找理由:
“回陛下,那张启压价也是为了让利于百姓,与臣改革盐业的目的不谋而合,理应支持。至于曹大人所说的逃税一事,我觉得还是要充分调查后再做定论。”
赵祯点点头,随后又询问身边刘太后的意见。
可此时的刘太后身体越来越差,要不是放不下对权力的渴望,她不会强撑着身子来上朝。
“咳咳!哀家也是刚刚得知此事,不好妄下结论,还请陛下查明后再说。”
赵祯随即下令,由李梓派人去查,若是真如曹喜所说,必定不饶。
李梓这会儿眼不花耳不聋了,立即磕头领旨。
下朝后,李梓拦住了吕夷简的马车,询问他的意见。
吕夷简却十分有信心,对他说道:
“李相,您老尽管去查,我相信他!不过,若是他真的犯了哪条律法,你也不能手软啊!”
吕夷简说完便拂袖而去,一点也不担心的样子。
第二天,三司就派出了人赶往应天府与洪州。
彻查了好几天,发现张启是按照二十文交的盐税,这可让查案的人都懵了。
这不是纯亏么?
三司的人快马加鞭的赶回了京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李梓。
李梓听着报告久久不能平静,他觉得张启这个人实在是有些可怕!
不仅技术了得,这见招拆招的能力真是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