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酒坊的竣工仪式比京城的总坊还要隆重些,面积上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在晏殊的帮助下,应天府酒坊请来了诸多社会名流,各路官员、教书先生、学子以及各行商业代表。
除了应天府城内的之外,京城的、周边的、凡是能赶来的都来了,以至于开业当天酒坊的道路状态差到了极点。
可这丝毫阻挡不了大家前来参观的热情,张启可以自豪的说,这应天府酒坊的规模可说是整个大宋独一无二的、
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订单也是接踵而至。
在张启明确了第一批百万斤酒水是要供给宫里的时候,恰恰让商户们吃了一颗超级定心丸。
宫里一定就是百万斤,这说张启的酒一定是绝品。商户们纷纷表示自己可以再等个把月。
没办法,张启只能一一把订单接了下来,按照付钱的时间先后进行了等级。
最关键的是这一盘账,可真是把张启和随从人员下了一大跳。
除了是宫里按照六十文一斤买的酒,而且也只付了半数定钱,只拿到了三万贯。
商户定的可不止一百万斤,远超这个数字,绝大多数为了优先拿到酒水,付的都是全额货款。
按照九十文一斤这么计算,总共收了三十万贯交子。
看着如此给力的结果,张启喜极而泣,他知道这些量,也就是应天府不到七天的产量。
张启也没有急于这一时,他需要等到这第一批几百万斤飞天美酒被真正散出去之后,才会迎来更加爆炸的提货量。
为了迎接这样情况的到来,张启也给应天府酒坊的所有人员进行了专业的培训,确保产量和质量。
晏殊在听说了这酒坊一个月就能给应天府带来几十万贯的税收,差点被把下巴掉下来了。
他死死的拉住张启的手,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的让他在应天府多待一阵子。
“晏大人,应天府确实是个好地方,我也十分喜欢。可天下之大,趁我还年轻,我还想到处走走。”
晏殊依旧是抓着张启的手不肯松开,说道:
“张启老弟,我晏殊这辈子交了不少朋友,也收了不少学生,更是看过不少人,像你这样的还真是少之又少。”
张启缓慢的挣脱了晏殊的手,谦虚的说道:
“晏大人,说破了天,我也就是个有点钱的商人而已。虽说我们商人现在的地位比之前高一些,但终究还是不入流。”
“既然张启老弟知道,可以考虑之前我说的话;别的不敢说,最高弄个四、五品的官。”
晏殊还真没说谎,本身张启身后就是有人的,他日后推波助澜一番,弄个官位那是轻轻松松的。
“晏大人的好意我心领了,朝局未稳,加上我也不善于当官,不如安分守己做个商人,还能逍遥自在一些。”
对于张启的此番话,晏殊也只能呵呵一笑,不再继续坚持。
“张启老弟,后面有什么打算么?”
“眼看这酒坊差不多也要走上正轨了,只待那制冰坊和库房完工之后,我再南下去游历一番。”
晏殊点点头,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若有所思的说道:
“再往南边,基本上可都是太后的势力范围了。如果你想再那边也弄个酒坊,估计困难还是比较大的。”
张启也考虑过这一点,可喝酒这个东西不是能控制的住的。
飞天美酒已经在整个大宋都略有名气,他不相信有应天府这么好的例子,江南的各地官老爷会看不见。
“既然你有如此信心,那你可以去试试。江南是她的势力不假,可圣上也不是完全没有掌控。”
根据晏殊的描述,江南各路的首府以及一些大型都市,虽说最高长官基本上是刘太后的人。
但有一点刘太后是比不了的,那就是对禁军的统治。
江南各路的文官有几百个,可真正掌握禁军主力部队的知军大人只有二十个,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圣上的人。
这也是刘太后为什么要把江南的交子铺抓到自己手上,就是想通过交子的发行,聚拢更多的钱财。
通过金钱,慢慢的去腐蚀这些忠于圣上的将领。
“那刘太后如愿了么?”张启很是好奇。
“你还真别说,高层将领一个都没弄到;据我了解,全是一些小鱼小虾,最搞笑的是听说还被人哄骗了十数万贯钱财,人到现在还没抓到。”
张启来了兴致,想要听听是怎么回事。
“其实套路很简单,跟你差不多。”
张启的脸瞬间就黑了下来,假意有些不满的说道:
“啥叫套路简单,还跟我一样。”
“对啊!据说那人去的洪州,滕王阁在那里你知道吧?”
张启表示这是知道的,这可是当地的名楼,读书的时候为了背《滕王阁序》头都炸了。
“滕王阁在李唐朝经历了五次火灾,到了我赵宋朝,有些风雨飘摇。洪州知州牛大人想重修此阁。”
“修呗,这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情。”
“对!可是这牛大人不想全部自己出钱,就发布告示,希望天下富裕的商贾共同出资。”
张启有些明白了,他问道:
“该不会是找了个骗子,被人家骗走了工程款吧?”
“诶,你说对了!过程就不详说了,反正到现在还在通缉呢!”晏殊谈到此事的时候,也是一脸鄙夷。
“你不说我都知道!那人肯定是先拿出了不菲的钱财,然后再借口说一时周转不开,让官府先垫资,最后卷款跑路了。”
晏殊听完一拍大腿,表示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那也怪不得牛大人,那人一开始拿的也是真金白银,谁会想到后面他会这么干!”
古代没有监控,也没有天眼,那人真要是跑到天涯海角,一旦改名换姓,谁也抓不到他。
“我就是十分好奇,他是怎么突然就跑的无影无踪的?”
对于张启的提问,晏殊用了序中一个句子来表达:
“襟三江而带五湖呗!滕王阁依江而建,那人沿江而逃,待牛大人反应过来,已经是半个月的事情了。”
张启不由得摇摇头,觉得这件事情还得怪牛大人审查不严,那么大的项目,竟然不派人日夜盯着。
在晏殊的帮助下,应天府酒坊请来了诸多社会名流,各路官员、教书先生、学子以及各行商业代表。
除了应天府城内的之外,京城的、周边的、凡是能赶来的都来了,以至于开业当天酒坊的道路状态差到了极点。
可这丝毫阻挡不了大家前来参观的热情,张启可以自豪的说,这应天府酒坊的规模可说是整个大宋独一无二的、
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订单也是接踵而至。
在张启明确了第一批百万斤酒水是要供给宫里的时候,恰恰让商户们吃了一颗超级定心丸。
宫里一定就是百万斤,这说张启的酒一定是绝品。商户们纷纷表示自己可以再等个把月。
没办法,张启只能一一把订单接了下来,按照付钱的时间先后进行了等级。
最关键的是这一盘账,可真是把张启和随从人员下了一大跳。
除了是宫里按照六十文一斤买的酒,而且也只付了半数定钱,只拿到了三万贯。
商户定的可不止一百万斤,远超这个数字,绝大多数为了优先拿到酒水,付的都是全额货款。
按照九十文一斤这么计算,总共收了三十万贯交子。
看着如此给力的结果,张启喜极而泣,他知道这些量,也就是应天府不到七天的产量。
张启也没有急于这一时,他需要等到这第一批几百万斤飞天美酒被真正散出去之后,才会迎来更加爆炸的提货量。
为了迎接这样情况的到来,张启也给应天府酒坊的所有人员进行了专业的培训,确保产量和质量。
晏殊在听说了这酒坊一个月就能给应天府带来几十万贯的税收,差点被把下巴掉下来了。
他死死的拉住张启的手,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的让他在应天府多待一阵子。
“晏大人,应天府确实是个好地方,我也十分喜欢。可天下之大,趁我还年轻,我还想到处走走。”
晏殊依旧是抓着张启的手不肯松开,说道:
“张启老弟,我晏殊这辈子交了不少朋友,也收了不少学生,更是看过不少人,像你这样的还真是少之又少。”
张启缓慢的挣脱了晏殊的手,谦虚的说道:
“晏大人,说破了天,我也就是个有点钱的商人而已。虽说我们商人现在的地位比之前高一些,但终究还是不入流。”
“既然张启老弟知道,可以考虑之前我说的话;别的不敢说,最高弄个四、五品的官。”
晏殊还真没说谎,本身张启身后就是有人的,他日后推波助澜一番,弄个官位那是轻轻松松的。
“晏大人的好意我心领了,朝局未稳,加上我也不善于当官,不如安分守己做个商人,还能逍遥自在一些。”
对于张启的此番话,晏殊也只能呵呵一笑,不再继续坚持。
“张启老弟,后面有什么打算么?”
“眼看这酒坊差不多也要走上正轨了,只待那制冰坊和库房完工之后,我再南下去游历一番。”
晏殊点点头,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若有所思的说道:
“再往南边,基本上可都是太后的势力范围了。如果你想再那边也弄个酒坊,估计困难还是比较大的。”
张启也考虑过这一点,可喝酒这个东西不是能控制的住的。
飞天美酒已经在整个大宋都略有名气,他不相信有应天府这么好的例子,江南的各地官老爷会看不见。
“既然你有如此信心,那你可以去试试。江南是她的势力不假,可圣上也不是完全没有掌控。”
根据晏殊的描述,江南各路的首府以及一些大型都市,虽说最高长官基本上是刘太后的人。
但有一点刘太后是比不了的,那就是对禁军的统治。
江南各路的文官有几百个,可真正掌握禁军主力部队的知军大人只有二十个,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圣上的人。
这也是刘太后为什么要把江南的交子铺抓到自己手上,就是想通过交子的发行,聚拢更多的钱财。
通过金钱,慢慢的去腐蚀这些忠于圣上的将领。
“那刘太后如愿了么?”张启很是好奇。
“你还真别说,高层将领一个都没弄到;据我了解,全是一些小鱼小虾,最搞笑的是听说还被人哄骗了十数万贯钱财,人到现在还没抓到。”
张启来了兴致,想要听听是怎么回事。
“其实套路很简单,跟你差不多。”
张启的脸瞬间就黑了下来,假意有些不满的说道:
“啥叫套路简单,还跟我一样。”
“对啊!据说那人去的洪州,滕王阁在那里你知道吧?”
张启表示这是知道的,这可是当地的名楼,读书的时候为了背《滕王阁序》头都炸了。
“滕王阁在李唐朝经历了五次火灾,到了我赵宋朝,有些风雨飘摇。洪州知州牛大人想重修此阁。”
“修呗,这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情。”
“对!可是这牛大人不想全部自己出钱,就发布告示,希望天下富裕的商贾共同出资。”
张启有些明白了,他问道:
“该不会是找了个骗子,被人家骗走了工程款吧?”
“诶,你说对了!过程就不详说了,反正到现在还在通缉呢!”晏殊谈到此事的时候,也是一脸鄙夷。
“你不说我都知道!那人肯定是先拿出了不菲的钱财,然后再借口说一时周转不开,让官府先垫资,最后卷款跑路了。”
晏殊听完一拍大腿,表示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那也怪不得牛大人,那人一开始拿的也是真金白银,谁会想到后面他会这么干!”
古代没有监控,也没有天眼,那人真要是跑到天涯海角,一旦改名换姓,谁也抓不到他。
“我就是十分好奇,他是怎么突然就跑的无影无踪的?”
对于张启的提问,晏殊用了序中一个句子来表达:
“襟三江而带五湖呗!滕王阁依江而建,那人沿江而逃,待牛大人反应过来,已经是半个月的事情了。”
张启不由得摇摇头,觉得这件事情还得怪牛大人审查不严,那么大的项目,竟然不派人日夜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