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那个寺庙规模还挺大的。”

  尽管宝友还想争辩几句,但高兴已经打算结束这场讨论。

  “拿去专业机构检测一下吧,上面镶嵌的是塑料宝石,而材质只是铝合金。”

  “除非你能证明晚清时期就有铝合金,否则这就是事实。”

  意识到如果再不离开,直播间的观众们会把他当作笑柄,宝友急忙切断了连接,连句再见都没来得及说。

  接下来的一位藏家带来了几张碑帖拓片,希望高兴能帮忙鉴定。

  这些拓片是通过将石碑或竹简上的文字印制到纸上,以便后人学习。通常来说,原物越珍贵,其拓片价值也越高。

  例如长安碑林中的碑帖拓本,即便是现代复制品,每册也能卖出上千元的好价钱。

  对于那些极其稀有且保存在博物馆里的石碑,由于保护文物的原因,现在已经不再允许制作新的原始拓片,因此更早些年的旧拓本变得尤为宝贵。

  这位藏家带来的就是这样的古拓本之一。

  当看到第一张拓片时,高兴起初并没能辨认出上面的文字,只觉得应该是一块刻着楷书字体的石碑。

  查看信息后得知,这是1842年的作品,确实是件老物件。

  “这可真是件不错的宝贝,出自晚清时期。”

  “这应该是《玉版十三行》的石碑拓本,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属于珍品中的佼佼者。”

  “若我没错的话,它曾是津逮楼收藏的一部分,由曾任知府的晚清文人甘炳亲手拓印。”

  “如今这块石碑被收藏于燕京博物馆内,未来不会再有新的原始拓本出现,因此这份拓本的价值不容小觑。”

  虽然高兴对书法并不精通,但他还是准确地说出了这些关键点。

  对旁观者而言,尤其是那些了解内情的人来说,这番话无疑令人震惊。

  站在一旁的沈书语听罢已是目瞪口呆。

  “爷爷不是说过他在书法方面最弱吗?”沈姑娘心中满是疑惑。

  “我才刚刚认出这是王献之的小楷,他就已经把所有背景都讲清楚了?”

  “而且这拓片上的字迹还不完整呢!”

  “难道他真的是个天才?”

  此时的高兴并不知道,自己的表现让一向刻苦钻研的沈书语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他急切地催促宝友展示更多的宝贝。

  “估价?这可不容易,你的这件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得找大拍卖行里的专家来估价。”

  “好吧。”宝友并不在意,显然他对收藏颇有研究,一旦搞清楚了物品的来历,后续的定价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随后,宝友又拿出了一张巨大的拓本,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看到拓本上的图案,高兴顿时眼前一亮。

  “兄弟,你这拓的是墓志铭吧!”

  “这墓碑的轮廓一看就很明显。”

  “没错,我这儿还有好几件类似的。”宝友点头承认,毫不掩饰,“但这些墓葬太小众了,信息不全,我连它们的具体位置都找不到。”

  【这是要主播帮忙找墓的意思吗?】

  【找对人了,这就是主播的专长啊!】

  【说真的,这墓碑上的字写得真不错。】

  【看样子是北朝时期的墓志铭,典型的魏碑体楷书。】

  “你说想找墓的位置是什么意思?”高兴不解地问。

  “就是想卖的时候有个故事可以讲讲。”

  “哦,那挺简单的。”高兴自信满满地说,“这是北魏元珍墓的墓志铭,拓片大约是一百年前制作的。”

  “这样啊……那这个呢?”

  “乐安王妃冯氏的墓志铭;”

  “北朝胡昭仪的墓志铭;”

  “司马元兴的墓志铭。”

  随着高兴的回答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简短。

  在一旁,沈书语来不及反应,只顾着迅速记录下高兴提到的名字。

  她打算回头再仔细检查视频,看看高兴是不是信口开河。

  对于二十二岁的沈书语来说,这种鉴定方式简直匪夷所思。

  “好了,就这些了。”宝友松了一口气。

  即便面对自己的藏品,听到这么多墓葬的名字也让人感到一丝压抑。

  另一边的高兴同样感到轻松,仿佛从黑白的世界中解脱出来。

  然而,他的轻松并没有持续多久。

  刚送走这位带着拓本的宝友,另一位连线的宝友紧接着带来了厚厚一叠纸。

  一看见那些熟悉的黑白印记,高兴便觉得头疼不已。

  “老师,听说墓碑上的拓片都能卖钱,我这些应该也能卖吧?”宝友满怀期待地问。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高兴好奇地看了看宝友手中的东西。只见那是一叠用普通A4纸打印的拓印件,显然不够专业。

  “您瞧瞧就知道了。”宝友没有多做解释,直接将那些纸张铺展在桌面上。

  最上面的一张上,清晰地显示出一个长方形图案,中间竖排着几个字:“加道衔荆州府知府明”。这显然是某个清代官员留下的印记。

  高兴翻到下一张,上面写着:“道光二十五年荆州府知府刘”。再看下去,文字逐渐增多:“荆州府委官百户……万历年六月初一日记”。

  看着看着,高兴心中渐渐明朗起来:这些都是从荆州古城墙的文字砖上拓下来的。

  城墙上有许多刻有监造者信息的青砖,它们见证了历史,也吸引了无数想要留下纪念的人。

  “原来如此,都是荆州古城墙上的文字砖拓本啊。”

  “宝友,这些东西不是你自己拓的吧?”

  “现在这种拓片市场价不高,一般也就几十元一张。”高兴说道。

  “真的吗?”宝友显得有些失望,“可我听说,如今城墙那边已经禁止随意拓印了。因为使用墨水可能会损害文物。”

  “更糟糕的是,有人为了让自己手里的拓片变得稀有,甚至会在拓印后用水泥把砖面覆盖住,这样就再也无法复制同样的拓片了。”

  “哇,你怎么知道这么多?”高兴惊讶于宝友的知识渊博。

  虽然关于禁止拓印的规定他早有所闻,但听到还有人会采取这么极端的方法来制造‘孤品’,还是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高兴对这个离奇的故事半信半疑。

  宝友却兴致勃勃地继续说道:“这可是当地人告诉我的,以前没监控的时候,有人半夜提着水泥桶就去修补城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