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没人主动开口,他只好自己上了。

  要细节?这还不容易?

  “这个云龙纹青花瓷盘,是今年七月在景地镇的小柴窑烧制的。”

  “当时一共做了大约两百件,八月份全卖到了欧城,每件99欧元。”

  “没想到它在国外转了一圈后,竟然冒充古董回来了。”

  “如果大家还有疑问,我可以联系当时的制作师傅。”

  高兴说完,眨巴着眼睛环视四周的专家们。

  不是他爱显摆,实在是因为这是他亲自指导河东集团做的工艺品。

  当初陈延禹手下的工匠想搭上“乾隆致远堂”的名号,按照他的建议改了底款。

  不得不说,陶嫦手下这些仿造高手确实有一套。如果不是那些专门研究清朝官窑几十年的老行家,还真不容易分辨真假。

  “小高,你这也太细了。”刘老师忍不住赞叹。

  “是啊,真是太详细了。”其他人也跟着点头称是。

  只有贺老师说了句实在话:

  “原来高老师还涉足工艺品领域啊,难怪鉴定得这么果断。”

  其实他也看出这件瓷器不对劲,但没把握说服别人,所以一直没提。

  现在高兴一解释,大家都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你说它是真品?

  不好意思,这玩意儿就是我让人仿的。

  很快,所有人都一致同意了高兴的意见。

  ……

  之后的事情进展得很顺利,高兴鉴定的98件物品很快就快结束了。

  其中有两件东西,他是独自一人坚持自己的观点,与众人意见相左。

  其他时候,总有人支持他。

  在一场鉴定会上,有两件古董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第一件是一面铜镜,据说是清康熙年间仿制汉代的工艺制作的。

  现场的两位青铜器专家都坚持认为这面镜子是真正的汉代文物,因为它的形状和表面的包浆都非常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

  然而,高兴对此持有异议,并且极力反驳。

  争论的结果是双方都不肯让步,直到刘老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将这件铜镜的年代定为“清朝或更早”。

  接下来,大家的目光转向了屏幕上展示的一组青铜戈。

  这两件武器外观质朴,锈迹自然,显然经过了岁月的洗礼。

  高兴向在场的专家们介绍了这些物品,特别是夏老师和袁老师,他们可能是唯一会提出不同意见的人。

  这次,夏老师没有表态,而袁华老师则举手发言。他指出,如果他的记忆没错的话,这组青铜戈应该来自于双堆集镇马圩村的一个考古发现。

  那里曾被认为是战国时期吴越交战的战场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戈,其中一些后来流入民间。

  袁华甚至提到自己手中就有几件这样的青铜戈,因此他对自己的判断非常有信心。

  袁华的话给在场的其他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人开始倾向于接受他的说法。

  高兴对袁华的细致观察很是赞赏,但随即又抛出了不同的观点。

  高兴指出,这组青铜戈实际上很可能是现代仿制品,即便它们看起来像是真品。

  他认为,如果真是从双堆集镇马圩村发掘出来的,那么多年的埋藏应该会在其表面留下更多的痕迹变化。

  对于袁华手中的所谓同款青铜戈,高兴大胆推测那也可能是复制品,并挑战袁华展示他所谓的真品来验证。

  面对高兴的质疑,袁华显得有些不悦,拒绝了展示的要求,还暗示高兴可能误解了他的身份。

  尽管如此,高兴依然坚定地表示,他并不认为自己犯了错误,并且继续与袁华进行着激烈的辩论。

  “呵呵。”袁华轻蔑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也许您是故意装糊涂呢。”高兴接着说,“毕竟买到假货谁都不会高兴,即使是国宝专家也不例外。”

  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直刺人心。

  “哇!”在场的其他专家惊呼出声。

  贺老师瞪大眼睛看着高兴,心里感叹:这年轻人真是斗志昂扬!

  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家都期待着接下来的发展。

  然而,高兴却显得十分镇定。

  刚才那件文物显然是清代仿制汉代的作品,袁华分辨不出也就罢了,居然还硬撑。

  如果不是刘老师从中调解,事情可能早就闹大了。

  而现在这件青铜器,明显是近几年的新仿制品,难道还要继续否认?

  高兴心想,如果连真假都不分清楚,那岂不是跟某些江湖骗子一样了?

  “好极了,好极了。”袁华气得胡子都在颤动:“高主播这是把我当作你直播间里的观众来耍弄啊。”

  “凑巧的是,我这里正好有一段视频,给大家看看是不是一模一样的情况。”

  在活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袁华拍摄的小视频被展示了出来。

  画面中显示他收藏了三把青铜戈。

  视频里,袁华用一种极其做作的声音说道:【看这些宝贝儿们,我太爱你们了,啊!】

  “快关掉声音!”

  袁华脸红脖子粗地喊道,同时恶狠狠地瞪了高兴一眼。

  高兴则回给他一个无辜的表情,仿佛在说:“这不是我的错。”

  无视袁华的目光,高兴专注地看着屏幕上的内容。

  视频中的三把青铜戈,在外观上几乎完全相同,显示出高超的仿造技艺。

  不过,根据物品的具体信息,只有其中一件真正属于战国时期,另外两件则是高质量的复制品,并且与高兴之前鉴定过的仿品出自同一位工匠之手。

  视频结束后,袁华的脸色稍微恢复了一些,他歪嘴笑道:

  “小知识:中间那件青铜戈,我已经通过研究所验证过了,确实有两千年的历史。”

  “要不要给你们看看鉴定证书?”袁华挑衅地说。

  “不用不用,我们相信袁老师的话。”刘老师连忙打圆场。

  “那为什么不把另外两件也送去检测呢?是因为经费不足吗?”高兴淡淡地问了一句。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袁华的脸上。

  大家心里都有同样的疑问:为什么只检测了一件?

  “这三件并不是同时到我手上的。”袁华解释道:“先给了我一件样品。毕竟每件价值二三十万,不可能一次全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