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娘,女儿心里早有准备。”

  董鄂·宁君无声地笑了笑,“不管皇上现在选不选宫妃进宫,女儿都必须接受。

  两年前先皇赐婚,女儿就做好面对满宫嫔妃的准备。

  如今皇上身边无一人,女儿已经很意外了。

  这次选宫妃进宫,恐怕是各位大臣们促成。

  皇上刚刚登基,也需要大臣们的支持。

  选择宫妃进宫很正常。

  额娘,女儿能看清楚这一点,不会伤心的。

  女儿是皇上的正妻,一国之后。

  坐上皇后之位,母仪天下,女儿还有什么不满足。”

  “宁君。”

  戴佳氏心疼不已,“你能看透这一点就好。

  以后进了宫为自己活,家族这边能帮忙就帮忙。

  不要把家族的责任背负在自己身上。

  董鄂氏想要荣耀就靠自己去拼搏,而不是靠你一个女儿家替他们争取。”

  “额娘,女儿知道。”

  董鄂·宁君轻声回应,“女儿会注意好分寸。”

  “要是可以的话,额娘不希望你进那个地方。”

  戴佳氏苦笑道:“看似尊贵不凡,不知有多少女子在那个地方芳魂早逝。

  真是苦了我家宁君。”

  “娘,身为女子,不管在哪儿都一样。”

  董鄂·宁君眼神冷清,“不管嫁入宗室,还是嫁其他世家当宗妇。

  女儿同样要去面对侧福晋和一堆妾室。

  既然这样女儿为什么不去会天下女人最尊贵的后位。

  额娘,您不必为女儿担心。

  女儿愿意去面对宫里的一切。”

  “你能这样想,额娘就放心多了。”

  戴佳氏不再纠结女儿进宫的问题了。

  她想了一下,又道:“宁君,面对两宫太后你要注意一下。

  该如何平衡要心中有数才行。

  母后皇太后是个嚣张跋扈的主儿,后宫宫权一直在她手里。

  等你进宫之后,不知她会不会刁难你。

  圣母皇太后向来不管事,也不知道她能不能给你支持……”

  ……

  半年后,皇帝大婚。

  怡亲王和礼部尚书张廷玉是主婚人。

  整个婚礼无比热闹。

  李思琦并没去现场,毕竟皇帝大婚敬天地敬祖宗。

  次日。

  帝后两人先去慈宁宫敬茶,然后才来康寿宫敬茶。

  李思琦喝了媳妇茶,给予一份厚重的见面礼。

  “起来吧!”

  看着眼前这对人儿,李思琦满意地点了点头,“只要你们和睦相处,哀家不会干涉你们的事情。

  皇后,哀家这里你也不用天天来请安,有空隙的时候过来坐坐就行了。”

  “是,额娘。”

  皇后一脸恭敬,“儿臣愚昧,希望额娘能够指点儿臣。”

  “无妨。”

  李思琦笑了笑,“你要是有什么事情抓不定主意,可以询问皇上。

  不方便的话,也可以来找哀家。”

  “谢谢额娘!”

  ……

  小两口留下来用过午膳才离去。

  “相敬如宾。”

  李思琦跟小壶子说道:“也许这种夫妻关系,最合适他们。”

  “主人,皇上和皇后都是理智之人。”

  小壶子回应,“他们合适‘细水长流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至于‘轰轰烈烈’的感情真不合适帝后两人。”

  “言之有理。”

  李思琦笑了笑,“皇后是个好女人,希望弘昭不会辜负她。”

  “主人护着她一点就好。”

  “需要哀家出面解决,不是什么好事。”

  ……

  后宫有女主人。

  年世兰再贪宫权也不得不放手。

  何况年家格格还没进宫,她不好跟皇后交恶。

  皇后拿到宫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后宫之主。

  “额娘,皇兄不愿意我嫁去蒙古。”

  温宁满脸不高兴,“我不想留在京城,我要去蒙古当女王。

  听说两位姐姐在蒙古过得并不好。

  我要去把她们抢回来。”

  “大言不惭!”

  李思琦气笑了,“你想嫁哪儿,跟你哥哥商议。

  只要你哥哥支持,哀家没意见。”

  “额娘,您真的不介意?”

  温宁皱起了眉头,“皇额娘就不许我嫁去蒙古。”

  “你的人生路,你自己选择。”

  李思琦点了点她额头,“只要你自己不后悔就行了。

  哀家和你皇兄在京城,你随时可以回来。

  就算养你一辈子都没问题。”

  “多谢额娘!”

  “谢哀家没用,要你皇兄同意才行。”

  ……

  半年后。

  皇后有身孕。

  温宁公主下嫁蒙古喀尔喀,目光投向俄罗斯。

  同时选秀再次被提起。

  这回无人再反对。

  于是京城又热闹起来。

  选秀还没结束。

  皇后生下嫡长子。

  皇帝赐名为永玥。

  永玥满月宴结束之后。

  终于到殿选时间。

  两宫太后和帝后同时出现。

  这次是规模选秀,参加殿选的秀女足有两百人左右。

  经过五天的殿选,留牌子的透女有六七十人。

  这次进宫的秀女二十人。

  富察氏、赫舍里氏、钮祜禄氏、瓜尔佳氏、博尔济吉特氏、年佳氏、佟佳氏七位册封为贵人。

  纳喇氏、塔喇氏、巴鲁特氏、伊尔根觉罗氏,西林觉罗氏,兆佳氏、郭络罗氏七位册封为常在。

  辉发那拉氏、喜塔腊氏、马佳氏、章佳氏、陈佳氏、索绰络氏六位册封为答应。

  如此多的嫔妃进宫。

  前朝大臣们满意极了,这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后宫……也满意。

  康寿宫。

  “新人,是不是有点多了?”

  李思琦的表情有些复杂。

  看着眼前的宝贝儿子,闪过一抹怜悯。

  堂堂一国之君,也需要卖身啊!

  “额娘,儿臣一点都不可怜好不好。”

  弘昭有点哭笑不得,“虽然这次进宫的嫔妃比较多一些,主要是安抚其家族。

  儿臣已经准备征战,这次调动的人比较多一些。”

  “你看着办吧!”

  李思琦摇了摇头,“朝政哀家不懂,你自己做主就行了。

  如此多的新人进宫,后宫平静的日子要打破了。

  需要皇后操心的事情会更多。

  弘昭,你对皇后的态度尤其重要。

  哀家不管你的宠妃是什么身份,绝对不能让嫔妃挑衅皇后。

  谁要是敢折腾后宫不得安宁,哀家就收拾你。”

  “额娘放心,儿臣不会乱来的。”

  弘昭笑着回应,“莫非额娘不了解儿臣?”

  “滚吧!”

  李思琦挥了挥手,“忙你的事情去,等天气热了,哀家要去圆明园。”

  “好,儿臣会安排!”

  ……

  嫔妃们陆续进宫。

  李思琦见过一次,就不想再见她们。

  太吵了!

  她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更不想插手后宫之事。

  李思琦叫上年世兰,带着先皇嫔妃搬到圆明园过日子。

  她把后世的麻将叫内务府弄出来。

  有了这个新玩具,年世兰不再想着回宫。

  她们开始养老的生活。

  从大军开拔,再至清军所向披靡,一封封捷报传来。

  收复一个又一个地方,属于大清地图扩张了不少。

  随着时间一年又一年过去。

  李思琦等人仍然在圆明园,也知道外面有日新月异的变化。

  虽然李思琦并没有为自家儿子提供超前的东西。

  随着大清的国力越来越强,国外的好东西也不停传进来。

  不知不觉改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享受荣华富贵几十年时间。

  将近七十岁的李思琦送走不少熟悉的人。

  大限将至。

  成为太皇上弘昭哭得像个孩子。

  李思琦含笑着闭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