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城已经被围半月之久了,皇帝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听说擂台赛已无人挑战他心急火燎地马上命令结束比赛,让胜出的前三名接受评审团的评审,几名老臣及评审团的成员组成一个小班底对胜出的三个人进行了当面考核。
前三甲是:元英、史长风、郭良。
考核地点就在赛场的评审席前。
三个人除了郭良、史长风江湖上小有名气,元英无名无气不为人知。
兵部尚书林修首先发问:“请问元大侠,当下晋阳危急有何高见?”
元英慷慨激昂颇有成竹地说:“呼延况围城数日,围而不破,对远道而来的后凉极为不利。他们粮草供不及时军心疲惫,若我方按兵不动坚守数日,呼延况定因粮草失控选择强攻,到那时我军变被动为主动集合全国兵力消灭后凉主力不是空话。”
元英的回答很附合林修所想,但他心底有一个鸿沟无法跨越:“元大侠主观愿望是好的,坚持最后呼延况缺粮草我方不也是缺粮草吗?围困日久的晋阳城缺衣少食军队还有战斗力吗?被围的晋阳城如何能将粮食运进去?”
“我说的坚守不是被动地坚守而是主动的坚守,我们可以通过晋阳城下的地下通道往晋阳城偷运粮草,以备城内粮草不足造成的恐慌。”
“啊……”林修一惊,他对元英胸有成竹的回答很纳闷,“晋阳城有地道吗?”
“有啊!”元英答道,“当年苏越将军修晋阳城的工事就包括地下道。虽然当时没有完工但已接近尾声。只要我们将未完成的末尾工程抢修完成,我们就不愁与呼延况抗衡。”
“你怎么掌握得这么多?元大侠何方人士?”
听了元英的一番述说,林悠对元英的背景很感兴趣,他觉得元英绝非民间凡人。
“鄙人家住冀东,无父无母,长期流浪在外。”
“啊,晋阳工程之事你是听谁说的?”
“道听途说,因晋阳危机,鄙人曾探访过晋阳城的地下通道。”
“这么说,你是很有心机的人。”
“大人谬夸,鄙人因战事紧张不过多用点心罢了。”
元英的这番话给,评委席上的所有人注进了一股热力,他们将头抬得很高眼睛紧紧盯着这个面如黑土的黄牙小生。
评委席上不乏深谋远虑之人,也许他们也曾经对战场形势作过如元英一样的分析,但他们都有一个过不去的坎:怎样才能将粮草运进晋阳城?
这时林修又问:“元大侠认为地道多久能修完?”
“三日之内。”元英语气坚决,“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人力,三天就能修完。”
“这么快?”林修很震惊,“如此复杂的工程怎么能三天就修改完?不对吧?”
“是的,只要三两天。” 苏碧菡语气肯定,“只要快速抢修,我觉得还是来得及的。”
“冀东啊!”
因元英是擂主,林修就先问了她。问过之后似乎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林修就不想再问了。
这时季永茂发了话,他问:“史大侠还有更好的策略吗?”
史长风回答道:“鄙人没有更好的策略了。”
季永茂又问:“郭大侠呢?”
“鄙人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很快,简短的考核就结束了,苏碧菡、史长风与郭良均获御赐的二百两银子,至于谁能当上领兵得听皇帝的。
回到龙泉寺,已更换名字新名字的元英马上去见朴罗大师。
“秉大师,比武大会已结束,徒儿幸得前三甲获御赐白银二百两,此二百两银子徒儿决定捐给龙泉寺。”
“听到此讯朴罗大师很高兴,笑道,“我早已猜到你能获胜,徒儿平时用心刻苦底子又厚,你不是擂主谁是?”
“徒儿谢大师的精心栽培!感谢大师赠与的七星剑!”
说完,元英给朴罗大师施了一个躬身礼。
“小事一桩,何足挂齿?你若不是生在将门之家耳濡目染哪里会练得如此娴熟?”
“徒儿经大师悉心点拨技艺才有所提高,徒儿又获大师赠与的七星剑,才有今日的成绩。”
“徒儿过谦了,你父乃天下名将武技超群他对你的影响非一日之功,你的哥哥个个都是天下虎将,你还能差吗?”
元英摇了摇头:“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我不比他们……没有大师的七星剑就没有徒儿今日的辉煌。”
“徒儿只说对一半,剑是剑,没有徒儿平时的刻苦训练就不会有今日的成功。徒儿快快歇息吧!”
“徒儿向恩师秉报,徒儿在擂台赛上已将姓名改为元英,从今日起徒儿将以元英自居。”
“好的!我会记得的!”
元英回到了西厢房自己的卧室,她用热水将一脸的黑粉洗掉。因过度的流汗,脸上已经深一块浅一块的了。
前日早晨醒来时她在龙泉寺的庙外燃起一堆柴草将燃尽后的黑灰上洒上了豆油装在点心盒里,如今,加油的草木灰已成为元英必不可少的化妆品,它可以掩盖她的容颜,不会被人看出她是一个女子,也不会被人发现她是苏碧菡。
次日中午,元英收到皇诏:
命元英为大将军,率一千人马去抢修没有完工的地道。
收到诏命后元英决定即刻进京整理队伍,准备好行装后她先向朴罗大师告别。
“谢朴罗大师的悉心栽培,徒儿若有出头之日定报大师恩德!”
元英俯伏于地,眼里满是泪。
“报恩之事不要挂在嘴上,为国立功才是大事。徒儿定要继承你父的优良品行,英勇杀敌。”
“谢大师!”
“免礼!”
元英打点好行囊带着从静云寺跑到龙泉山来的小白狐共同坐在了马上,说起这个小白狐元英很是感叹。因情况紧急离开静云寺向龙泉山转移时她没有带这只小白狐,这只小白狐竟然在第二天早晨奇迹般跑了三十多里地追到了龙泉山。如此忠诚的小白狐元英感动不已因此更加疼爱它,将它起名为“妙妙”。
坐在高高的马背上,元英似乎体会了一个将军的威严。父亲领兵打仗既威风又豪气,现在,她虽不是什么大将军也在领兵啊!
上任当日,元英带领着一千名士兵向晋阳城南郊的柳家寨疾速进发。
很快,一千人的队伍来到了柳家寨地下暗道的入口处。
这个入口处的旁边有一个青石刻成的地标,上面标有“柳家寨”三个黑体字,这三个字非常的醒目一百米远就能看到。这个入口距呼延况的营地大约有二十多里路,若抢修工作进展顺利是不会惊动呼延况的。
元英点燃松火进入地道,她身后的一干人马顺着坡路向下走去。
当年苏越将军为了安全起见在洞口处修的是坡路,这条暗道不是想像中的那样狭窄,宽阔得能容八个人并排行走。也不像元英想像中的那样低矮,无论多高的个子完全可以挺直身子,如同在地面上走一样。
一千人很快进入暗道,他们每五个人拿着一个火把个个手拿快铲。
元英为一千中军制定的口号是“抢时夺秒,越快越好!”
地道必须接出五百米才能接通晋阳城,元英估算了一下,两人挖一米,一千人的队伍需要多长时间,最后她决定两天半完成接龙。
在她的鼓动下,一千名中军不动声色完成了任务。
前三甲是:元英、史长风、郭良。
考核地点就在赛场的评审席前。
三个人除了郭良、史长风江湖上小有名气,元英无名无气不为人知。
兵部尚书林修首先发问:“请问元大侠,当下晋阳危急有何高见?”
元英慷慨激昂颇有成竹地说:“呼延况围城数日,围而不破,对远道而来的后凉极为不利。他们粮草供不及时军心疲惫,若我方按兵不动坚守数日,呼延况定因粮草失控选择强攻,到那时我军变被动为主动集合全国兵力消灭后凉主力不是空话。”
元英的回答很附合林修所想,但他心底有一个鸿沟无法跨越:“元大侠主观愿望是好的,坚持最后呼延况缺粮草我方不也是缺粮草吗?围困日久的晋阳城缺衣少食军队还有战斗力吗?被围的晋阳城如何能将粮食运进去?”
“我说的坚守不是被动地坚守而是主动的坚守,我们可以通过晋阳城下的地下通道往晋阳城偷运粮草,以备城内粮草不足造成的恐慌。”
“啊……”林修一惊,他对元英胸有成竹的回答很纳闷,“晋阳城有地道吗?”
“有啊!”元英答道,“当年苏越将军修晋阳城的工事就包括地下道。虽然当时没有完工但已接近尾声。只要我们将未完成的末尾工程抢修完成,我们就不愁与呼延况抗衡。”
“你怎么掌握得这么多?元大侠何方人士?”
听了元英的一番述说,林悠对元英的背景很感兴趣,他觉得元英绝非民间凡人。
“鄙人家住冀东,无父无母,长期流浪在外。”
“啊,晋阳工程之事你是听谁说的?”
“道听途说,因晋阳危机,鄙人曾探访过晋阳城的地下通道。”
“这么说,你是很有心机的人。”
“大人谬夸,鄙人因战事紧张不过多用点心罢了。”
元英的这番话给,评委席上的所有人注进了一股热力,他们将头抬得很高眼睛紧紧盯着这个面如黑土的黄牙小生。
评委席上不乏深谋远虑之人,也许他们也曾经对战场形势作过如元英一样的分析,但他们都有一个过不去的坎:怎样才能将粮草运进晋阳城?
这时林修又问:“元大侠认为地道多久能修完?”
“三日之内。”元英语气坚决,“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人力,三天就能修完。”
“这么快?”林修很震惊,“如此复杂的工程怎么能三天就修改完?不对吧?”
“是的,只要三两天。” 苏碧菡语气肯定,“只要快速抢修,我觉得还是来得及的。”
“冀东啊!”
因元英是擂主,林修就先问了她。问过之后似乎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林修就不想再问了。
这时季永茂发了话,他问:“史大侠还有更好的策略吗?”
史长风回答道:“鄙人没有更好的策略了。”
季永茂又问:“郭大侠呢?”
“鄙人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很快,简短的考核就结束了,苏碧菡、史长风与郭良均获御赐的二百两银子,至于谁能当上领兵得听皇帝的。
回到龙泉寺,已更换名字新名字的元英马上去见朴罗大师。
“秉大师,比武大会已结束,徒儿幸得前三甲获御赐白银二百两,此二百两银子徒儿决定捐给龙泉寺。”
“听到此讯朴罗大师很高兴,笑道,“我早已猜到你能获胜,徒儿平时用心刻苦底子又厚,你不是擂主谁是?”
“徒儿谢大师的精心栽培!感谢大师赠与的七星剑!”
说完,元英给朴罗大师施了一个躬身礼。
“小事一桩,何足挂齿?你若不是生在将门之家耳濡目染哪里会练得如此娴熟?”
“徒儿经大师悉心点拨技艺才有所提高,徒儿又获大师赠与的七星剑,才有今日的成绩。”
“徒儿过谦了,你父乃天下名将武技超群他对你的影响非一日之功,你的哥哥个个都是天下虎将,你还能差吗?”
元英摇了摇头:“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我不比他们……没有大师的七星剑就没有徒儿今日的辉煌。”
“徒儿只说对一半,剑是剑,没有徒儿平时的刻苦训练就不会有今日的成功。徒儿快快歇息吧!”
“徒儿向恩师秉报,徒儿在擂台赛上已将姓名改为元英,从今日起徒儿将以元英自居。”
“好的!我会记得的!”
元英回到了西厢房自己的卧室,她用热水将一脸的黑粉洗掉。因过度的流汗,脸上已经深一块浅一块的了。
前日早晨醒来时她在龙泉寺的庙外燃起一堆柴草将燃尽后的黑灰上洒上了豆油装在点心盒里,如今,加油的草木灰已成为元英必不可少的化妆品,它可以掩盖她的容颜,不会被人看出她是一个女子,也不会被人发现她是苏碧菡。
次日中午,元英收到皇诏:
命元英为大将军,率一千人马去抢修没有完工的地道。
收到诏命后元英决定即刻进京整理队伍,准备好行装后她先向朴罗大师告别。
“谢朴罗大师的悉心栽培,徒儿若有出头之日定报大师恩德!”
元英俯伏于地,眼里满是泪。
“报恩之事不要挂在嘴上,为国立功才是大事。徒儿定要继承你父的优良品行,英勇杀敌。”
“谢大师!”
“免礼!”
元英打点好行囊带着从静云寺跑到龙泉山来的小白狐共同坐在了马上,说起这个小白狐元英很是感叹。因情况紧急离开静云寺向龙泉山转移时她没有带这只小白狐,这只小白狐竟然在第二天早晨奇迹般跑了三十多里地追到了龙泉山。如此忠诚的小白狐元英感动不已因此更加疼爱它,将它起名为“妙妙”。
坐在高高的马背上,元英似乎体会了一个将军的威严。父亲领兵打仗既威风又豪气,现在,她虽不是什么大将军也在领兵啊!
上任当日,元英带领着一千名士兵向晋阳城南郊的柳家寨疾速进发。
很快,一千人的队伍来到了柳家寨地下暗道的入口处。
这个入口处的旁边有一个青石刻成的地标,上面标有“柳家寨”三个黑体字,这三个字非常的醒目一百米远就能看到。这个入口距呼延况的营地大约有二十多里路,若抢修工作进展顺利是不会惊动呼延况的。
元英点燃松火进入地道,她身后的一干人马顺着坡路向下走去。
当年苏越将军为了安全起见在洞口处修的是坡路,这条暗道不是想像中的那样狭窄,宽阔得能容八个人并排行走。也不像元英想像中的那样低矮,无论多高的个子完全可以挺直身子,如同在地面上走一样。
一千人很快进入暗道,他们每五个人拿着一个火把个个手拿快铲。
元英为一千中军制定的口号是“抢时夺秒,越快越好!”
地道必须接出五百米才能接通晋阳城,元英估算了一下,两人挖一米,一千人的队伍需要多长时间,最后她决定两天半完成接龙。
在她的鼓动下,一千名中军不动声色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