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四十二章 更无豪杰怕熊罴

小说:将北伐进行到底 作者:陈恶禅 更新时间:2025-02-10 09:06:12 源网站:2k小说网
  汉家是有豪杰的。

  这句话被许多人重复过。

  如果说数个月之前,还有人嗤之以鼻的话,到山东义军庞大到如今难制程度之后,还敢反驳这句话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不只是汉人信了,女真人也有许多人信了。

  就在李道在大江上大发神威之时,数百里之外的东平府,威毅军总管石盏斜也心中就升腾起了这句话:

  汉家是有豪杰的。

  天下事的发展毕竟不是一本劣质,所有人都围着主角转悠。当聚焦于主角的镜头偏离之时,其他人不可能如同背景板一样呆立不动。

  如果从事后情报汇总算起来,宋国阵营中发动战略反击并且做出有效成果的,竟然不是什么名师大将,或者在来日彪炳史册,为万世传唱的人物。

  而是此时声名不显,只是个边角料的耿京。

  其实耿京也不愿意当出头鸟,可谁让形势所迫呢?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泰安州与费县实在是过于贫瘠,无法养活这么多人,以至于整个天平大军都有了些狗急跳墙之感。

  怀着拼死一搏的念头,耿京将十多万义军中整饬出的一万五千天平军精锐兵分两路,一路五千人从泰安州出发,由天平军大将叶师禅亲率,沿着大汶河直接攻入了东平府境内,并依托大汶河与周边山势作防御,与在东平府须城的威毅军隔着百里遥遥对峙。

  而耿京则是亲率一万主力,从费县出发,沿着泗水攻入了兖州,势如劈竹一般攻下了泗水、曲阜等要地,并且围住了兖州州治嵫阳县。

  耿京所在的位置已经出了山东丘陵地带,算是平原腹地,正好适合金军大规模骑兵作战。如果威毅军果断下定决心,全军南下,说不得真的就能将天平大军主力全都弄死了。

  但是接到求援信息的石盏斜也根本不敢动。

  原因也很简单,他身后没人了。

  这不是说朝中靠山之类的隐喻,而是说应该南下山东,与他作配合的金国地方部队,全都没了。

  原本应该拖家带口南下的完颜福寿一看山东是这个局面,还南下个吊毛,直接率领麾下两个万户的军民回到辽东,准备去迎立完颜雍去了。

  当然,这次拥立十分不成功,纥石烈良弼当机立断将完颜雍带到了上京,使得身在辽阳府石城一线的完颜福寿此时进退不能,颇为尴尬。

  完颜福寿是什么情况石盏斜也管不着,也不想管,但他这么一撤,原本用来补位的兵马就全没了。

  这倒不是说完颜福寿那两个拖家带口的万户有多强,而是说有这两个万户的存在,石盏斜也就能有后路依托,在山东找到自己人来互相照应。

  哪怕完颜福寿是战力不强的地方部队,石盏斜也也能放心的将其放在交通要道上,不必分心再担心后路。

  但是现在全完了。

  威毅军总共一万一千兵马,在山东这么大的地方撒开,跟往黄河里撒泡尿差不多,顾得了这里,却又顾不了那里。

  就比如如今这种情况,如果威毅军全军杀向兖州,信不信从泰安州蹦出来的五千天平军会立即夺取空虚的须城?

  到时候东平府也特么没了!

  至于东平府的地方官员与猛安谋克户,说句难听的,如果他们能靠得住,那么金国中枢就不会千里迢迢让完颜福寿南下山东了。

  真以为金国高官都是**吗?真以为他们不知道让百姓千里迁徙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吗?真以为他们不知道会有极大可能性出岔子吗?

  但他们没办法。

  刘淮那句结论堪称精准。

  金国是军队拥有国家,而不是国家拥有军队。

  在此时大军尽皆南下征宋之时,金国内部不出乱子就真的见鬼了!

  石盏斜也犹豫了几日,就立即不再内耗了。

  因为嵫阳县被天平军攻占,于此同时宁阳县大户也杀了金国官吏,打着耿京的旗号起兵反正了。

  短短数日,消息都还没有理清楚,兖州全境就在石盏斜也目瞪口呆中,被摧枯拉朽的拿下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石盏斜也,耿京对于这个结果也是惊讶异常。

  原来整编之后的天平军竟然这么强啊!

  投靠而来的各个大户与文人也是各自振奋,原本看着天平军磕磕绊绊的整军,还以为耿京只是想守着一亩三分地当个富家翁罢了。

  没想到的是,耿大头领不动如山动若雷霆,打兖州这种富庶大州竟然能打出侵袭如火的态势来。

  天雄军节度使王友直更是彻底服气。

  耿京隐隐在魏胜之下,那也只在魏胜之下而已,比他一个败军之将强多了。

  但其人还是暗自有些忧愁。

  天雄军起事的时候,虽然不像天平军这般利索,却也是攻城略地势不可挡,然而在面对金国正军的时候依旧显得太无力了一些。

  天平军如此纠纠,却终究没有忠义大军那般正面击败金国正军的先例,面对盘踞在东平府的威毅军,难道真的能稳赢吗?

  耿京似乎并不担心这个,在简单记功封赏之后,复又招募了一些豪强兵马,南路的一万两千正军加上八千民夫,合计两万人自兖州直扑汶阳,与身处大汶河的五千天平军一南一东,如同一把大钳子一般向须城钳去。

  而就在此时,须城西北阳谷县在耿京派人煽动下,杀掉了金国的官吏,正式造反了。

  这下子算是有了示范效应,除了被石盏斜也着重清理了一番的博州之外,周围数个州县都有了骚动,甚至大名府都有人起事。

  石盏斜也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再这么等下去,自己手中这一万兵马就要不战而败了。

  威毅军全军出动,做出攻打大汶河五千天平军的架势之后,复又急速南下,冲向了汶阳。

  石盏斜也的战略目标很简单,他想要毕其功于一役,直接将天平军主力弄死!

  然而威毅军刚刚转向,石盏斜也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头。

  整个东平府所有百姓,所有豪强,所有官吏仿佛都在与威毅军作对,强征的民夫一个看不见就会迅速逃散,原本要维持秩序的豪强与官吏也跟着一起逃。

  如果单单是这也就罢了。

  什么路过林子挨几轮冷箭,过河的时候发现桥被拆了,走过岔路行进数里之后才发现路牌指示有错误,捉来的向导瞎指挥一气,简直如同家常便饭。

  这种骚扰性质的进攻不见得对威毅军造成多大损失,但将其打得有些发懵那是肯定的。

  如果用后世的行话来说,那就是威毅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这自然不是说耿京有后世那支铁军的能耐,而是因为金国的恩情比山重,要将东平府百姓与豪强一起压死,不得不反了。

  不说王友直来回折腾,石盏斜也也跟着刮了好几次地皮,就说东平府可是山东首善之地,南征所用的钱粮,营造汴京宫殿的人力物力,建造水军的钱帛大木,东平府不出谁出?

  以前有金国大军镇着,谁反谁死,东平府还能维持一时平静。现在你从须城出来了,谁还会怕你?

  到了此等反要死,不反亦死的时候还不反,真当出了张荣、宋江这等狠人的东平府是什么善地吗?

  石盏斜也也觉得事情开始艰难起来。

  与忠义大军对战武兴军的时候不同,当时金军主力还没有南下,所以无论是野心家还是义军都在等待天时,也因此,彼时忠义军与武兴军的战斗更像是纯军事对战。

  现在不同了。

  宋金已经开战,金国没有大军镇着了。

  因此,此时不是天平军与威毅军之间的对决,而是整个兖州、东平府的自平民到豪强的力量汇聚起来,与天平军配合,一起来打威毅军!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糟的事情。

  就当威毅军抵达汶阳境内,刚刚渡过了大汶河时,就有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

  东平府首府须城挂上了‘天平’旗帜,其中豪强百姓正式起事了。

  后路已断,威镇军被堵在了西边梁山泊,东边大汶河,南边汶阳的方圆不过百里的狭长地带。

  这下子不仅仅是普通将官,就连石盏斜也也慌了。

  然而金国正军毕竟还是有些狠劲的,在经过简单的军议后,高阶军官们达成了统一意见。

  这时候逃跑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距离这么近,甚至斥候已经开始接触作战了,如果转身就逃那就是被衔尾追杀,莫名溃散的下场。

  别忘了,一路上还是东平府本地的义军在进行阻拦骚扰。

  到时候,能逃回大名府三千人就谢天谢地了。

  如果一直向前,不一定要击破天平军,甚至可以不与天平军作战,只要南下至济州任城,就算是逃出生天了。

  至于东平府……

  这特么东平府爱谁守谁守,老子不伺候了。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在东平府本地义军的骚扰之下,威毅军行军速度极其缓慢。

  趁着这耽搁的工夫,耿京也终于摸清楚了周边情况,放心的将五千屯驻在大汶河的天平军唤来,以作夹击。

  当叶师禅率五千天平军抵达的时候,正是十一月九日清晨,天平军合计一万七千正军,正式向着威毅军发动了进攻。

  早已被小部队骚扰而弄得身心俱疲的威毅军,面对铺天盖地突袭而来的天平军,只能抛下辎重,向西撤退,以获得空间从行军队列转变成作战大阵。

  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撤就出了大事。

  应该说威毅军的军事素养还是足够的,并没有随着气力精神的磨灭而消失,他们派遣骑兵与天平军纠缠,掩护大军列阵,关键时刻,甚至就连石盏斜也亲自向前,以作突击,稳定了大军的阵型。

  但威镇军行军路线的西侧是梁山泊。

  说的明白一点就是八百里水泊梁山,也就是宋江等人曾经聚啸的地方,张荣张敌万曾经起家的地方。

  如果仅仅是梁山泊便也罢了,威镇军又不是**,不会让甲士甲骑到湖水中作战。

  关键就是自黄河改道之后,梁山泊也受到了许多影响,范围渐渐缩小。

  此时威毅军所列阵的地方,正是梁山泊曾经的滩涂甚至湖床。

  在夏日之时,这片湖床是被芦苇荡掩盖的沼泽,而到了冬日时,地面被冻得相对结实,使得金军认为这是一片可以立足的坚地。

  然而别说此时不是寒冬腊月,地面只有一个硬壳,就算是三九寒冬,地面冻得再硬实,也架不住上万人的同时踩踏!

  不多时,就有列阵的马军就陷入了泥泞之中,披上盔甲的步卒也随即行动迟缓起来,有金军军官发现此事之后大惊失色,却已经无法改变。

  因为天平军已经杀到眼前了。

  耿京原本已经做好了今日付出巨大伤亡的准备了,可展开阵型,开始正面进攻之后,他方才发现,威毅军竟然自己踏进了泥沼之中,几乎瞬间就将威力最大的甲骑自废武功了。

  而金军甲士虽然可以移动,却是艰难无比,几乎无法维持阵型。

  耿京不由得大喜过望,召集弓弩手向金军开始了攒射,复又组织光着脚只穿着铁裲裆的轻兵发动一次次的突袭。

  在这种战场环境中,金军的重甲反而成了催命的符咒,在泥泞的沼泽中倒下之后,很难再次站立起来。

  面对了一次次弓弩攒射与轻兵突袭之后,威毅军终于开始散乱,终于有少部分人开始了溃逃。

  然而逃又能逃去哪里呢?

  南北皆是泥泞的冰冻沼泽,西面则是结着薄冰的梁山泊,而唯一的生路却又被天平军堵着。

  申时(下午四点),经历了数个时辰作战的威毅军终于彻底崩溃,原本能踏破数万起义军的金国正军四散而逃。有人甚至慌不择路之下,穿着盔甲跳进了水泊,在冰上砸出个人形的孔洞,就瞬间沉入湖中,打了个旋之后消失不见了。

  石盏斜也望着这一幕,心中被巨大的悔恨与哀伤填满,可随后而至的巨大恐惧迅速压过了一些。

  他不是担心个人前途,船长要随船一起沉没,作为一军总管,他损兵折将,如果不能一死,如何能对得起听从他命令,走入战场的袍泽呢?

  石盏斜也唯一恐惧的是,当山东唯一一路正军甚至都没给天平军极大杀伤,就以如此滑稽的方式覆灭,山东的局势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以后山东还是大金的领土吗?

  南征至两淮的大军又会有什么下场?

  陛下将国家大事托付,竟然是这个结果吗?

  石盏斜也心中恐惧放到了极致,以至于他都不敢继续想下去,犹如迫不及待般拔出了佩刀,在乱军之中干脆利落的抹了脖子。

  随着石盏斜也跌落下马,战事抵达了尾声。

  “杀金贼!”

  “夺得贼人大旗者,乃是张安国张七郎!”

  “降者免死!”

  “兵刃丢下,盔甲解下,衣服**!”

  天平军欢呼着对金军发动了总攻,少数还在结阵反抗的金军在‘威毅’大旗被夺之后,也彻底失去了反抗的意志,跪地乞降。

  “大胜!”

  “大胜!”

  “天平军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

  七嘴八舌的欢呼声在最后统一起来。

  在一片万岁声中,耿京紧绷了一天的嘴角也终于翘了起来。

  然而其人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出任何军令,只是在一片夕阳的余晖中,向着西垂的落日伸出了右手。

  此时太阳的下边沿已经接触到了梁山泊的湖面,裹挟着薄冰的湖水波光粼粼,与太阳相映成辉。

  众目睽睽之下,耿京猛然攥紧了拳头,如同将落日攥在了手心,随后将拳头高高举起,对着四面欢呼的将士喊道:“这东平府,是咱们天平军的了!万岁!”

  “万岁!”

  “万岁!”

  “万岁!”

  为了阅读流畅,今天二合一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