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义问回到自家营帐后,用清水净面之后,突然就想到了刘锜明日要和陆游详谈,立即就下了决断。
这必然是刘锜要拉拢陆游,不成,我必须先下手为强!
如此想着,叶义问复又拿出了相公的做派,换了一身衣袍,让亲信将陆游请来,说要彻夜详谈,叙叙旧谊。
待真的近距离看到陆游之后,叶义问却猛然发现,自己似乎根本是小觑了对方。
原本以为陆游只是有些许文名的清贵官人,然而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其人只是站在原地,就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竟然让叶义问觉得陆游比自己更像一个相公。
“陆司直且坐。”叶义问倒是没有自惭形秽的意思,更没有嫉贤妒能的想法,宋国主战派已经被压制几十年了,精华人物或被贬谪,或被冤杀,还有许多人已经变成了垂垂老朽。
现在金国已经用实际行动给了宋国主和派重重一记耳光,主战派正是用武之地,就连那空有志向却无甚能力的张浚都被起复,哪里会排斥新鲜血液?
陆游宦海沉浮多年,自然也是有些手段的,很快就与叶义问叙旧完毕,并通过爷爷陆佃与叶义问叔父的关系搭上了线,六十三岁的叶义问很快就将三十七岁的陆游认作子侄辈,并用贤侄相称。
“贤侄,这一路上辛苦你了。”叶义问亲自斟了一杯茶,端到陆游面前。
陆游接过后轻轻一叹,立即言道:“为国效力,不敢言苦。”
叶义问同样长叹:“若大宋官员都如贤侄这般,这天下事,如何能崩坏到如此程度。”
陆游探身压低声音说道:“世叔,恕我直言,这是我大宋从丰亨豫大的靖康年间就有的积弊,在如今再次爆发了而已,如果不趁此机会来改正,那么即便这次守住了,二十年后又待如何?”
叶义问点头:“贤侄说的确实有理,此时正当广纳贤才,以绝苟且偏安之念。”
这就是叶义问擅长的领域了,**斗争嘛,从宋初开始都是士大夫的强项,虽然近几十年,秦桧秦老狗仗着金国的势,横压一切人物,甚至将赵构逼得靴中藏刃,但现在秦桧死了,各个**派别自然就活跃起来了。
当然,别看主战派与主和派互相指着对方是误国小人,但主战派内部也不可能和气一片。
就比如叶义问与另一位主战派大佬汤鹏举,那真的是水火不容,叶义问甚至曾经骂过汤鹏举‘一桧死而一桧生’。
就算大敌当头,也不可能停止**斗争,死也要斗到底的。哪怕目标一致,却也互相看不顺眼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跟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大宋呢?
在历史上,叶义问的力量相对薄弱,更因为身为枢密相公却不通军事,在总揽两淮战事的时候闹了很多洋相,谁都能糊弄他一把,以至于在金国退兵之后,叶义问就被一撸到底,为两淮溃败负了总责,撵到提举道观安置的了。
但如今,虽然宋军依旧溃败得很彻底,但叶义问觉得自己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最起码接下来决不能让金军过得大江才是,最好能打出几场漂亮的大捷。
而已经打出大捷,并且明摆着在朝廷中毫无根基的山东义军就成了叶义问重点拉拢的对象。
刘淮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中间没个牵线搭桥的,干巴巴说利益交换实在是过于武夫行径了,也就推着陆游来与叶义问交涉。
这倒不是说刘淮铁了心要投靠宋国了,而是虽然已经南下参战,大家就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但总有人会不开眼搞小动作,别的不说,供应的粮草缺一些斤两,晚到一两天,都是很常见的手段。
跟一名枢密相公交好,总会少一些明枪暗箭的。
也因此,无论刘淮还是何伯求都在催促陆游迅速去见叶义问,务必要把这名枢密相公忽悠瘸了。
陆游见叶义问表态,直接拱手说道:“山东汉儿已经对金贼忍无可忍,举旗抗金,并南下大宋助战,堪称忠心耿耿,还请叶相公能给他们一个说法,可不要寒了壮士之心。”
“好说好说。”叶义问舒了一口气,知道这是陆游代表南下的山东义军表态了。
只要他们通过叶义问来请求封赏,那么按照**传统,这些人都算跟叶义问同一**派系了。
当然,这也不是死死绑定的,宋国的体制就注定这种互为表里的文武同盟是松散,只能靠道德而不能靠**规矩来约束,但如果贸然反出,也必然会遭遇反噬。
最典型的就是北宋时期的狄青,在**上反复横跳,搞得自己在朝中举目皆敌,最终忧惧而死。
“贤侄,山东究竟是什么局面?山东义军究竟堪不堪用?又经历了几场大战?”双方关系又拉近一层之后,叶义问就进入了正题:“贤侄,老夫虽是同知枢密院事,却不识军旅,闹过许多笑话,军中唤老夫白地枢密,老夫也不是不知,却是真的难以反驳。还望贤侄能多多助我。”
说到最后,叶义问脸上已经全是苦笑。
说实话,他真的有心学一学韩琦、夏竦那些相公,逮住两个刺头直接杀了,狠狠整治一下这些武夫。
可关键在于,叶义问在军事上的经验堪称文盲,就算想要杀人都不知道要杀谁,生怕杀错了人,反而把士气搞崩溃了,大江都没办法守。
陆游同样报以苦笑:“世叔,我同样也不知兵,却也是在军中厮混过,跟着魏公、刘大郎等名将处理过军务,也算是能照猫画虎,说一些纸上谈兵之言。”
叶义问点头,复又疑问:“那魏胜与刘淮,真的算是名将吗?你们又是如何认识的?”
陆游正色说道:“如果此二人不算当世名将,那这天下就没有什么能顶事的军将了。至于我与他们二人的相识,那就得从我赴楚州清理刑狱说起了……”
很快,忠义军一路征战,一路抗金的故事就在陆游口中娓娓道来。
泥泞行军时的艰苦,攻下海州的兴奋,进攻沂州时的算计,武兴军泰山压顶时的忐忑,金国水军南下时的决绝,到最后终于横扫山东南部金国军事力量的振奋,都一一通过陆游之口,展现在了叶义问面前。
当然,这其中也隐去了一些可能犯忌讳的东西,比如那四面写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认旗;比如忠义军在山东搞清除土豪劣绅,分田分地;再比如何伯求等山东豪强降刘不降宋之类的言语。
饶是如此,这番惊心动魄的北伐经历,也让叶义问感叹连连,听得如痴如醉。
听到在大伊镇被救下来的徐二丫时,叶义问也会哀民生之多艰;听到忠义军在芦苇荡孤军深入以作埋伏的时候,他也会感叹刘淮等人的勇武;听到天平军南下与忠义军夹击沂州时,他也会称赞耿京审时度势当上书表彰;听到武兴军泰山压顶般的袭来时,他也会紧张得双手颤动。
待听到李宝北上,与魏胜、张荣汇合之时,叶义问才长长舒出一口气,当听到武兴军与威镇军全都覆灭之时,叶义问终于忍耐不住,抚掌大笑起来。
“痛快,真是痛快!二十多年了,自那岳鹏举之后,这是最让老夫畅快的一日!当然浮一大白!”
叶义问倒是没有怀疑陆游在说谎,这种事情一探便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陆游在讲述过程中,不断从口袋中掏出一些零星的物什,给他过目。
其中竟然有武兴军都统的大印,这是做不得假的。
“这魏胜与刘淮倒是真真正正的英雄人物了。”说到这里,叶义问又是一叹:“只是此次南下的只有这刘大郎,却没有魏大刀,没见到此人风采,甚为遗憾。”
陆游拱手说道:“世叔,这就是我要说的了……”
说着,陆游以手指沾茶水,在案几上画出了山川地形,将山东义军试图截断金军后路,扰乱金国后方的计划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到了此时,叶义问已经不是怦然心动,而是心花怒放了。
如果这套计划能成功,那这挽天倾的功劳难道还不能分润叶相公一二?
如果能超常发挥,将攻入两淮的七万金国正军外带金国皇帝一起摁死,他叶义问叶相公岂不是成了主战派的绝对赤帜?
到时候能上史书,能被立庙,能流传千古的!
想到这里,叶义问不由得起身上前握住了陆游的双手:“贤侄,今**也看到了,两淮兵马已经丧胆失气,一时间难以大用了。为天下苍生计,为道统传承计,还望贤侄能多多助我,立此泼天大功!”
到了最后,叶义问到底还是没忍住自己的贪婪嘴脸,让陆游感到一阵无语。
虽然是互利互惠的事情,但叶义问也太着急了吧。
这还没从失败的阴影中脱离出来,就开始畅享未来了,是不是有点太早了点。
叶相公对军事的理解,不会有这么差吧?!
这必然是刘锜要拉拢陆游,不成,我必须先下手为强!
如此想着,叶义问复又拿出了相公的做派,换了一身衣袍,让亲信将陆游请来,说要彻夜详谈,叙叙旧谊。
待真的近距离看到陆游之后,叶义问却猛然发现,自己似乎根本是小觑了对方。
原本以为陆游只是有些许文名的清贵官人,然而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其人只是站在原地,就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竟然让叶义问觉得陆游比自己更像一个相公。
“陆司直且坐。”叶义问倒是没有自惭形秽的意思,更没有嫉贤妒能的想法,宋国主战派已经被压制几十年了,精华人物或被贬谪,或被冤杀,还有许多人已经变成了垂垂老朽。
现在金国已经用实际行动给了宋国主和派重重一记耳光,主战派正是用武之地,就连那空有志向却无甚能力的张浚都被起复,哪里会排斥新鲜血液?
陆游宦海沉浮多年,自然也是有些手段的,很快就与叶义问叙旧完毕,并通过爷爷陆佃与叶义问叔父的关系搭上了线,六十三岁的叶义问很快就将三十七岁的陆游认作子侄辈,并用贤侄相称。
“贤侄,这一路上辛苦你了。”叶义问亲自斟了一杯茶,端到陆游面前。
陆游接过后轻轻一叹,立即言道:“为国效力,不敢言苦。”
叶义问同样长叹:“若大宋官员都如贤侄这般,这天下事,如何能崩坏到如此程度。”
陆游探身压低声音说道:“世叔,恕我直言,这是我大宋从丰亨豫大的靖康年间就有的积弊,在如今再次爆发了而已,如果不趁此机会来改正,那么即便这次守住了,二十年后又待如何?”
叶义问点头:“贤侄说的确实有理,此时正当广纳贤才,以绝苟且偏安之念。”
这就是叶义问擅长的领域了,**斗争嘛,从宋初开始都是士大夫的强项,虽然近几十年,秦桧秦老狗仗着金国的势,横压一切人物,甚至将赵构逼得靴中藏刃,但现在秦桧死了,各个**派别自然就活跃起来了。
当然,别看主战派与主和派互相指着对方是误国小人,但主战派内部也不可能和气一片。
就比如叶义问与另一位主战派大佬汤鹏举,那真的是水火不容,叶义问甚至曾经骂过汤鹏举‘一桧死而一桧生’。
就算大敌当头,也不可能停止**斗争,死也要斗到底的。哪怕目标一致,却也互相看不顺眼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跟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大宋呢?
在历史上,叶义问的力量相对薄弱,更因为身为枢密相公却不通军事,在总揽两淮战事的时候闹了很多洋相,谁都能糊弄他一把,以至于在金国退兵之后,叶义问就被一撸到底,为两淮溃败负了总责,撵到提举道观安置的了。
但如今,虽然宋军依旧溃败得很彻底,但叶义问觉得自己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最起码接下来决不能让金军过得大江才是,最好能打出几场漂亮的大捷。
而已经打出大捷,并且明摆着在朝廷中毫无根基的山东义军就成了叶义问重点拉拢的对象。
刘淮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中间没个牵线搭桥的,干巴巴说利益交换实在是过于武夫行径了,也就推着陆游来与叶义问交涉。
这倒不是说刘淮铁了心要投靠宋国了,而是虽然已经南下参战,大家就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但总有人会不开眼搞小动作,别的不说,供应的粮草缺一些斤两,晚到一两天,都是很常见的手段。
跟一名枢密相公交好,总会少一些明枪暗箭的。
也因此,无论刘淮还是何伯求都在催促陆游迅速去见叶义问,务必要把这名枢密相公忽悠瘸了。
陆游见叶义问表态,直接拱手说道:“山东汉儿已经对金贼忍无可忍,举旗抗金,并南下大宋助战,堪称忠心耿耿,还请叶相公能给他们一个说法,可不要寒了壮士之心。”
“好说好说。”叶义问舒了一口气,知道这是陆游代表南下的山东义军表态了。
只要他们通过叶义问来请求封赏,那么按照**传统,这些人都算跟叶义问同一**派系了。
当然,这也不是死死绑定的,宋国的体制就注定这种互为表里的文武同盟是松散,只能靠道德而不能靠**规矩来约束,但如果贸然反出,也必然会遭遇反噬。
最典型的就是北宋时期的狄青,在**上反复横跳,搞得自己在朝中举目皆敌,最终忧惧而死。
“贤侄,山东究竟是什么局面?山东义军究竟堪不堪用?又经历了几场大战?”双方关系又拉近一层之后,叶义问就进入了正题:“贤侄,老夫虽是同知枢密院事,却不识军旅,闹过许多笑话,军中唤老夫白地枢密,老夫也不是不知,却是真的难以反驳。还望贤侄能多多助我。”
说到最后,叶义问脸上已经全是苦笑。
说实话,他真的有心学一学韩琦、夏竦那些相公,逮住两个刺头直接杀了,狠狠整治一下这些武夫。
可关键在于,叶义问在军事上的经验堪称文盲,就算想要杀人都不知道要杀谁,生怕杀错了人,反而把士气搞崩溃了,大江都没办法守。
陆游同样报以苦笑:“世叔,我同样也不知兵,却也是在军中厮混过,跟着魏公、刘大郎等名将处理过军务,也算是能照猫画虎,说一些纸上谈兵之言。”
叶义问点头,复又疑问:“那魏胜与刘淮,真的算是名将吗?你们又是如何认识的?”
陆游正色说道:“如果此二人不算当世名将,那这天下就没有什么能顶事的军将了。至于我与他们二人的相识,那就得从我赴楚州清理刑狱说起了……”
很快,忠义军一路征战,一路抗金的故事就在陆游口中娓娓道来。
泥泞行军时的艰苦,攻下海州的兴奋,进攻沂州时的算计,武兴军泰山压顶时的忐忑,金国水军南下时的决绝,到最后终于横扫山东南部金国军事力量的振奋,都一一通过陆游之口,展现在了叶义问面前。
当然,这其中也隐去了一些可能犯忌讳的东西,比如那四面写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认旗;比如忠义军在山东搞清除土豪劣绅,分田分地;再比如何伯求等山东豪强降刘不降宋之类的言语。
饶是如此,这番惊心动魄的北伐经历,也让叶义问感叹连连,听得如痴如醉。
听到在大伊镇被救下来的徐二丫时,叶义问也会哀民生之多艰;听到忠义军在芦苇荡孤军深入以作埋伏的时候,他也会感叹刘淮等人的勇武;听到天平军南下与忠义军夹击沂州时,他也会称赞耿京审时度势当上书表彰;听到武兴军泰山压顶般的袭来时,他也会紧张得双手颤动。
待听到李宝北上,与魏胜、张荣汇合之时,叶义问才长长舒出一口气,当听到武兴军与威镇军全都覆灭之时,叶义问终于忍耐不住,抚掌大笑起来。
“痛快,真是痛快!二十多年了,自那岳鹏举之后,这是最让老夫畅快的一日!当然浮一大白!”
叶义问倒是没有怀疑陆游在说谎,这种事情一探便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陆游在讲述过程中,不断从口袋中掏出一些零星的物什,给他过目。
其中竟然有武兴军都统的大印,这是做不得假的。
“这魏胜与刘淮倒是真真正正的英雄人物了。”说到这里,叶义问又是一叹:“只是此次南下的只有这刘大郎,却没有魏大刀,没见到此人风采,甚为遗憾。”
陆游拱手说道:“世叔,这就是我要说的了……”
说着,陆游以手指沾茶水,在案几上画出了山川地形,将山东义军试图截断金军后路,扰乱金国后方的计划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到了此时,叶义问已经不是怦然心动,而是心花怒放了。
如果这套计划能成功,那这挽天倾的功劳难道还不能分润叶相公一二?
如果能超常发挥,将攻入两淮的七万金国正军外带金国皇帝一起摁死,他叶义问叶相公岂不是成了主战派的绝对赤帜?
到时候能上史书,能被立庙,能流传千古的!
想到这里,叶义问不由得起身上前握住了陆游的双手:“贤侄,今**也看到了,两淮兵马已经丧胆失气,一时间难以大用了。为天下苍生计,为道统传承计,还望贤侄能多多助我,立此泼天大功!”
到了最后,叶义问到底还是没忍住自己的贪婪嘴脸,让陆游感到一阵无语。
虽然是互利互惠的事情,但叶义问也太着急了吧。
这还没从失败的阴影中脱离出来,就开始畅享未来了,是不是有点太早了点。
叶相公对军事的理解,不会有这么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