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文彦并不是走陆路来的,不只是因为威镇军将官道口堵死,更是因为阴雨天气导致珠山中的小道更加难行了,如果想要过来,只能从珠山北麓绕上六十多里山路。
他一个间谍,根本犯不上这么绕远。
靳文彦先是独自到了一片沙滩上,随后将一艘由枯木遮盖的小船推进了海中,依靠着娴熟的操舟技巧,驾着小船,顺北风一路向南。
行进三十多里左右,在一条唤作风河的小河河口上了岸,并且登上了李公佐的舰船。
此处在威镇军珠山山口大营十里以南,被忠义军大营护在了身后,根本不怕被发现。
东平军与宋军的三十余艘水轮船停泊在这里,既是为了躲避金军的视线,也是为了躲避海上的风浪。
将一大碗热腾腾的汤饼吃完之后,靳文彦复又喝了一碗姜汤,还觉得有些不过瘾,干脆要了一块生姜,大嚼起来,直到吃得腹中火辣,浑身出汗,才算把那股子寒意驱逐出去。
李公佐只是静静看着,见靳文彦终于舒坦过来,方才正色问道:“如何了?”
靳文彦攥着生姜,拱手说道:“幸不辱命,俺的大哥已经与俺约定,要给金贼一下狠的。只不过要快一些,因为金军将舰船都收拢起来,似乎要做些大动作。”
“大动作?”李公佐皱眉思考,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不管了,金贼再厉害,总不能将这些船全都背走。靳二郎,等会儿还能走一遭。”
靳文彦一愣,随即就明白过来,复又有些惊讶:“难道马上就要动手?”
李公佐点头:“俺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统制郎君那边试探出了金军虚实,约定在明日夜间一齐动手。到时候俺们水军也会冲上去,你们万万不可妄动,只要接应俺们即可。
还有,俺们是冲着船去的,到时候万万注意……嗯?”
说到这里,李公佐摸着颌下短髯若有所思的说道:“金贼把船都聚拢起来,莫非是要一把火烧了?”
靳文彦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不可能吧……高什那厮又不是疯了。”
“算了,无论如何,明日晚上见分晓。”李公佐也扔下了这突如其来的想法:“你先歇息,回一回力气再出发。”
靳文彦点头应诺,却又有些犹豫的询问:“敢问将军,统制郎君在何处?明日夜间会从正面亲自进攻吗?”
“嗯?”
见李公佐投来疑问的视线,靳文彦连忙摆手:“将军,俺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说,高什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却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能吃一堑长一智。
昨夜既然大营差点被攻破,那么今**就一定会有所准备。如果只是加固营寨,那还罢了;俺只担心,若是高什故意卖破绽,要斩陷阵之将,那……
将军,人总有失手的。”
李公佐点头,在案几上刷刷写了一封文书,唤来军使,让其传到中军处,随后抬头说道:“靳二郎,你的情报很及时,不过也不用担心,统制郎君身负全军重任,绝不可能亲身犯险的。”
靳文彦如释重负,要说他对刘淮忠心耿耿,那是扯淡,但他们毕竟已经反出了金国,接下来也只能依靠山东义军了,此时如果忠义军二号人物兵败身死,事情就麻烦了。
而在李公佐口中绝不会亲身犯险的刘淮,此时正在披着蓑衣,穿着铁裲裆,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珠山山道上。
此地大约处于珠山北麓,与后世经历明清人口大爆炸后,被开垦平整的土地不同,虽然处在沿海,却除了崎岖的山路,就是更加难走的沙滩。
刘淮爬上一处小丘,短暂驻足,回头望去,只见已经减员到七百人的突袭部队,正在冷雨中缓缓前进。
与出发时的千人队相比,已经非战斗减员近三成了。
当然,自然不是已经死了二百多人,而是有人掉队,有人在雨中得了风寒,还有人干脆在湿滑山路上摔断了骨头。
以及免不了的,试图开小差却被军官发现,当即执行了军法的军士。
而此时,刘淮也知晓了为什么出身武成军的向导信誓旦旦的说,威镇军一定不会派人把守山路了。
实在是太**难走了。
这还只是千人队,如果人数上万走这条山路,自己就把自己走崩了。
“田十二郎!”刘淮唤了向导两声,距离有些远,对方似乎没有听到,声音提高了一些:“田听涛,还有多远的路?”
唤作田听涛的武成军都头转过身来,小跑两步来到刘淮身边:“还有不到两里,郎君,再过了前面那道山口,就好走了。”
刘淮挥手招呼数名亲卫,快步前行:“前面带路。”
田听涛慌忙点头,心中依旧有些惶恐。
刘淮这个统制官跟普通统制官可不一样,这可是能统领万人大军的统制官。一开始,田听涛见到此人年轻,还有些轻视,但见到万余兵马、各路军官在其面前俱是俯首听令,又如何不晓得这是能用军功建立威望,压制四方的豪杰?
这种位高权重之人,为什么还要亲入险地?这要是莫名其妙的折在珠山以东,田听涛自认为死不足惜,但若是连累了呼延南仙,那可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然而当刘淮真的身先士卒,在山路上当先而行时,田听涛复又觉得敬佩。
怪不得山东义军隐隐有以忠义军为主的趋势,忠义军的主将那是真的拼命。
刘淮却没有想这么多,他之所以兵行险着,亲自率军从珠山北麓绕行敌后,固然有建立威望的想法,但更重要的还是局势失控而带来的危机感。
刘淮有种预感,接下来的宋金大战已经不会如同历史那般发展了,但无论如何,他都应该尽可能的掌握战略主动,以在接下来的风雨中保持从容。
这必然是不能对旁人所言的,因为以刘淮的身份,哪怕有些惶恐,哪怕是有些不坚定都必然会引起大范围的骚乱。
没见前些日的时候,刘淮只是在沂水愁思片刻,就引得陆游与辛弃疾同时前来吗?
所以,他也只能用实际行动,来尽快消弭危险了。
带着数名亲卫,在冒雨走了两里之后,刘淮终于走出了山口,举目遥遥眺望,前方尽是一片坦途。
珠山与大海之间的距离在此处迅速拉开,变成了一片平原,透过迷蒙细雨远远望去,只见模模糊糊的田垄,远处似乎还有村庄模样的聚落。
“郎君请看。”田听涛指着南边:“沿着珠山东麓,从这里向南走十里,就是珠山在南侧的山口,也就是高什那厮扎营的地方;而若是从这里向南,再转向东五里,就是陈家岛,也就是舰船的驻地。”
刘淮点头,目光向南眺望片刻,复又问道:“你说的可以扎营的地方在何处?”
田听涛复又指向手边两座小丘之间的小路:“郎君请看,从这里往前走两路,大约有一片林子,地势较高,不怕山洪,周遭也有小山遮挡,绝不会被任何人探查出的。”
刘淮再次点头:“在前引路,今日就宿在这里,只要坚持一夜,明日夜间,咱们从北侧,与李副统制呼应,一举掀了金贼营寨!”
他一个间谍,根本犯不上这么绕远。
靳文彦先是独自到了一片沙滩上,随后将一艘由枯木遮盖的小船推进了海中,依靠着娴熟的操舟技巧,驾着小船,顺北风一路向南。
行进三十多里左右,在一条唤作风河的小河河口上了岸,并且登上了李公佐的舰船。
此处在威镇军珠山山口大营十里以南,被忠义军大营护在了身后,根本不怕被发现。
东平军与宋军的三十余艘水轮船停泊在这里,既是为了躲避金军的视线,也是为了躲避海上的风浪。
将一大碗热腾腾的汤饼吃完之后,靳文彦复又喝了一碗姜汤,还觉得有些不过瘾,干脆要了一块生姜,大嚼起来,直到吃得腹中火辣,浑身出汗,才算把那股子寒意驱逐出去。
李公佐只是静静看着,见靳文彦终于舒坦过来,方才正色问道:“如何了?”
靳文彦攥着生姜,拱手说道:“幸不辱命,俺的大哥已经与俺约定,要给金贼一下狠的。只不过要快一些,因为金军将舰船都收拢起来,似乎要做些大动作。”
“大动作?”李公佐皱眉思考,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不管了,金贼再厉害,总不能将这些船全都背走。靳二郎,等会儿还能走一遭。”
靳文彦一愣,随即就明白过来,复又有些惊讶:“难道马上就要动手?”
李公佐点头:“俺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统制郎君那边试探出了金军虚实,约定在明日夜间一齐动手。到时候俺们水军也会冲上去,你们万万不可妄动,只要接应俺们即可。
还有,俺们是冲着船去的,到时候万万注意……嗯?”
说到这里,李公佐摸着颌下短髯若有所思的说道:“金贼把船都聚拢起来,莫非是要一把火烧了?”
靳文彦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不可能吧……高什那厮又不是疯了。”
“算了,无论如何,明日晚上见分晓。”李公佐也扔下了这突如其来的想法:“你先歇息,回一回力气再出发。”
靳文彦点头应诺,却又有些犹豫的询问:“敢问将军,统制郎君在何处?明日夜间会从正面亲自进攻吗?”
“嗯?”
见李公佐投来疑问的视线,靳文彦连忙摆手:“将军,俺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说,高什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却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能吃一堑长一智。
昨夜既然大营差点被攻破,那么今**就一定会有所准备。如果只是加固营寨,那还罢了;俺只担心,若是高什故意卖破绽,要斩陷阵之将,那……
将军,人总有失手的。”
李公佐点头,在案几上刷刷写了一封文书,唤来军使,让其传到中军处,随后抬头说道:“靳二郎,你的情报很及时,不过也不用担心,统制郎君身负全军重任,绝不可能亲身犯险的。”
靳文彦如释重负,要说他对刘淮忠心耿耿,那是扯淡,但他们毕竟已经反出了金国,接下来也只能依靠山东义军了,此时如果忠义军二号人物兵败身死,事情就麻烦了。
而在李公佐口中绝不会亲身犯险的刘淮,此时正在披着蓑衣,穿着铁裲裆,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珠山山道上。
此地大约处于珠山北麓,与后世经历明清人口大爆炸后,被开垦平整的土地不同,虽然处在沿海,却除了崎岖的山路,就是更加难走的沙滩。
刘淮爬上一处小丘,短暂驻足,回头望去,只见已经减员到七百人的突袭部队,正在冷雨中缓缓前进。
与出发时的千人队相比,已经非战斗减员近三成了。
当然,自然不是已经死了二百多人,而是有人掉队,有人在雨中得了风寒,还有人干脆在湿滑山路上摔断了骨头。
以及免不了的,试图开小差却被军官发现,当即执行了军法的军士。
而此时,刘淮也知晓了为什么出身武成军的向导信誓旦旦的说,威镇军一定不会派人把守山路了。
实在是太**难走了。
这还只是千人队,如果人数上万走这条山路,自己就把自己走崩了。
“田十二郎!”刘淮唤了向导两声,距离有些远,对方似乎没有听到,声音提高了一些:“田听涛,还有多远的路?”
唤作田听涛的武成军都头转过身来,小跑两步来到刘淮身边:“还有不到两里,郎君,再过了前面那道山口,就好走了。”
刘淮挥手招呼数名亲卫,快步前行:“前面带路。”
田听涛慌忙点头,心中依旧有些惶恐。
刘淮这个统制官跟普通统制官可不一样,这可是能统领万人大军的统制官。一开始,田听涛见到此人年轻,还有些轻视,但见到万余兵马、各路军官在其面前俱是俯首听令,又如何不晓得这是能用军功建立威望,压制四方的豪杰?
这种位高权重之人,为什么还要亲入险地?这要是莫名其妙的折在珠山以东,田听涛自认为死不足惜,但若是连累了呼延南仙,那可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然而当刘淮真的身先士卒,在山路上当先而行时,田听涛复又觉得敬佩。
怪不得山东义军隐隐有以忠义军为主的趋势,忠义军的主将那是真的拼命。
刘淮却没有想这么多,他之所以兵行险着,亲自率军从珠山北麓绕行敌后,固然有建立威望的想法,但更重要的还是局势失控而带来的危机感。
刘淮有种预感,接下来的宋金大战已经不会如同历史那般发展了,但无论如何,他都应该尽可能的掌握战略主动,以在接下来的风雨中保持从容。
这必然是不能对旁人所言的,因为以刘淮的身份,哪怕有些惶恐,哪怕是有些不坚定都必然会引起大范围的骚乱。
没见前些日的时候,刘淮只是在沂水愁思片刻,就引得陆游与辛弃疾同时前来吗?
所以,他也只能用实际行动,来尽快消弭危险了。
带着数名亲卫,在冒雨走了两里之后,刘淮终于走出了山口,举目遥遥眺望,前方尽是一片坦途。
珠山与大海之间的距离在此处迅速拉开,变成了一片平原,透过迷蒙细雨远远望去,只见模模糊糊的田垄,远处似乎还有村庄模样的聚落。
“郎君请看。”田听涛指着南边:“沿着珠山东麓,从这里向南走十里,就是珠山在南侧的山口,也就是高什那厮扎营的地方;而若是从这里向南,再转向东五里,就是陈家岛,也就是舰船的驻地。”
刘淮点头,目光向南眺望片刻,复又问道:“你说的可以扎营的地方在何处?”
田听涛复又指向手边两座小丘之间的小路:“郎君请看,从这里往前走两路,大约有一片林子,地势较高,不怕山洪,周遭也有小山遮挡,绝不会被任何人探查出的。”
刘淮再次点头:“在前引路,今日就宿在这里,只要坚持一夜,明日夜间,咱们从北侧,与李副统制呼应,一举掀了金贼营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