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二百八十五章 时不利兮命何乖

小说:将北伐进行到底 作者:陈恶禅 更新时间:2025-02-10 09:06:12 源网站:2k小说网
  李宝的参战虽然不能在第一时间改变战场局势,却也让蒲辇合达感到了一丝紧迫。

  操,这伙海上来的宋军不一样,没有以邻为壑痛击友军的作风。

  山东他**怎么就来了这么多疯狗?

  蒲辇合达骂骂咧咧,刚要引军撤去,却又发现,西边的那些打着飞虎旗帜的甲骑出动了。

  刘淮看了半天戏,斥候总算探查出了重要信息。

  “什么?”刘淮勒着缰绳,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金军五千人在北十五里处列阵?还有五千人正在从日照往北撤?”

  那斥候点头,在微凉的秋风中满头大汗,似乎也有些不敢置信,但这事的确是他亲眼所见,又不得不信。

  昨日各级动员的时候,都头明明说此战也是硬仗,并且定下了各种赏格,大家伙都摩拳擦掌,然而现在看起来,金军竟然要逃跑了!

  刘淮也有点懵。

  难道是金军发现忠义军的伏兵了?

  不对啊,就算发现了伏兵,临阵退军算什么?不怕被追成溃兵吗?你们金军素质难道这么好?作这么危险的战术动作如喝凉水般简单?

  如果不是发现了伏兵,那金国水军来这一趟到底图什么啊?!

  武装游行吗?

  刘淮虽然弄不懂金军葫芦里卖什么药,但还是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

  金军越想做什么,越不让他们做成就行了!

  “四郎,静心,东平大旗已经立起来了,说明张伯没事。”安抚了焦急不堪的张白鱼一句,刘淮大声分派军令:“五百甲骑分为三部,管七郎,你率百骑外围游弋,清扫游骑;四郎,你我各二百骑,你为我后继!知道如何做吗?”

  张白鱼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郎君放心,我定不会落后。”

  说罢,张白鱼复又犹豫:“不用等步卒吗?”

  刘淮摇头:“来不及了,派个伶俐的,将这边事情全都告知李副统制和雷统领,接下来就看他俩如何发挥了。

  嘿,亏咱们以为今日一场大战,得从清晨打到日落,谁知道金贼已经要逃了,再晚一日,这仗都没地方打。”

  说着,刘淮拍马上前,当先而行。

  他现在已经有些不妙的预感了。

  一定是发生了什么脱离了历史的事件,才使得金国水军莫名其妙的临阵退敌。

  刘淮现在迫切的想要捉住一个金军高级军官,从他口中拷问出发生了什么事情。

  到底是历史记载出了错误,还是由他撺掇着提前发动的北伐出现了极大的蝴蝶效应?

  然而即便是心急如焚,刘淮也没有带着甲骑一股脑的砸进金军大阵中。

  如同单靠步兵没办法对抗精锐骑兵一般,这个时代,单单靠骑兵也没有办法对抗精锐步卒。尤其如同金国正军这种士气高涨,训练整齐的步卒,更是不可能用五百甲骑就能把上万大军打成倒卷珠帘。

  金军还是有几百骑兵的,虽然水军的骑兵不如其他正军骑兵那样精锐,但与步卒一起,维持战线还是能做到的。

  如果这时候东平军能够尾随追击,其他人不好说,但蒲辇合达所率的五千金军没准真的能被留下来。

  但东平军因为刚刚发生了一场大溃败,正在收拢兵马,一时间根本无力追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神锋军将最后的兵马撤了回去。

  最大的战果反而是李宝斩获的。

  东侧的金军追得过于深入了,被李宝率军咬住了尾巴,在留下百余尸体之后仓惶撤退,复又被大阵掩护,得以重整阵型。

  而等到张荣大略整饬出一些兵马之后,忠义军的伏兵也从九仙山山口杀奔出来。但此时金军大军已经汇合,神锋军、威镇军一万五千兵马列成了大阵,严阵以待。

  这下子别说刘淮了,就算是李宝与张荣两名老将也不敢主动发动进攻了。

  此时日照守军大约收拢了六千人,加上支援而来的忠义军与宋军精锐,人数上与金军差不多,如何能在平地野战中正面击溃金国正军?

  更别说东平军士气已丧了。

  战争真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哪怕是张荣与李宝再不甘,也只能收拢大军,缓缓后退。

  一场预备好的围歼战,竟然以这种虎头蛇尾的方式结束了。

  当然,北伐军的宣传还是在说大军得胜而归,金贼望风而逃云云。

  但是个中滋味,也只有各人知道了。

  其中最懵的,当属李宝了。

  无论是事先的心理准备还是中间的互相联络,宋军都是奔着一场大战而来的。

  可谁知道三千精锐刚刚登上海岸,金军就一溜烟的逃跑了。

  什么情况?

  李宝原本还想与山东诸将通一下气,但见到刘淮与张荣火急火燎的来找自己时,就觉得事态有些不太正常。

  “老夫还想问你们呢。”李宝摊手说道:“莫非有兵马去偷金贼后路了?”

  刘淮也没有寒暄,只是上下打量了一下面前在历史上有好大名头的泼李三,就直接摇头:“不可能,山东两路成建制的义军都在这里了,就算父亲或者天平军的耿大头领绕了过去,也断没有遮掩住,不让我们知晓的道理。”

  “那就奇怪了。”李宝摩挲着下巴的胡须,与张荣对视一眼后,终于有些醒悟:“你们的意思是,问题不是出在山东,而是出在大宋?”

  刘淮点头以对:“是这个道理。李总管,金贼在山东造船,目的为何不言自明,不是为了协助金军渡江,就是要直取临安……”

  李宝同样点头,如果不是因为知晓金国的战略目的,他吃饱了撑的跑这么远来收拾金国水军。

  无论是长江防线,还是一个稳定的中枢朝廷,对于南方割据政权来说都太重要了。

  “而现在金国水军放弃战斗,火速收缩,唯一可能就是他们要出兵南下了。”刘淮郑重说道:“张伯,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今日之事,金贼大胜已经是唾手可得,但他们连这种大胜都不要,只能是所图更大。”

  张荣脸色难看的点了点头,却也有些无奈。

  旗杆被大风吹断这种事情真是纯纯的倒霉,这谁能想得到呢?

  只要金军把规模最大的东平军彻底击溃,那即便是援军齐至也只能固守自保,改变不了局面了。

  但金军还是撤退了,十分干脆的撤退了。

  “李总管,之前也让李三郎通报过,有一金军副总管投诚,通过军报知晓了宋金战况,但自从他投奔过来后。我们在山东就是两眼一抹黑,只知道宋金大约正式开战,军资器械兵马不断向南,但具体发生了何事,就不清楚了。”

  刘淮说罢之后,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李宝。

  但李宝的下一个动作就让他失望了。

  只见李宝摇头叹气:“我军在九月二十三日从关澳出发,天幸南风,让老夫在几日之内就抵达海州。老夫中间只在楚州落了一次锚,只知道刘锜那厮与金军在盱眙和楚州与金贼隔淮河对峙,双方各自渡河,各自胜负,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难道在这短短几日,金军就能突破了淮河?不应该啊,刘二虽然已经老迈,却也不是没牙的老虎,金贼又不会飞,区区几万兵马如何能渡河?”

  这年头也没有无线电,信鸽传递消息更多是点对点,是无法寻找移动目标的,同时有概率遗失泄露。所以重大消息还是依靠人来传递。

  这也就导致了李宝一旦出海,若非靠岸,很难获得重大军情。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常态了。

  双方都有极大的战争迷雾,这时候就得依靠指挥官的经验、智慧以及一点点运气了。

  而刘淮的经验不止来源于战争本身,更是一个穿越者对历史的洞若观火。

  “那只可能是淮西出问题了。”刘淮沉吟片刻说道:“总不可能是荆襄或者巴蜀被突破,金国水军就要急吼吼的出动。

  嗯,淮西守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王权吧。此人如何?能否在金国主力进攻下坚守?”

  话一问出口,李宝与张荣皆是各自沉默对视,复又抬头看向刘淮。

  意思很明显,这事你还要问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