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二百五十章 我寄人间雪满头

小说:将北伐进行到底 作者:陈恶禅 更新时间:2025-02-10 09:06:12 源网站:2k小说网
  魏胜坐在这块小丘上已经有段时间了。

  身侧的幕僚与亲卫已经来了好几次,询问要不要现在就要出兵援助前线,但全都被魏胜否了。

  到了最后,张白鱼甚至亲自来到魏胜身前请战,被呵斥之后虽然依旧毕恭毕敬,却不回去率领甲骑,只是扶刀在一旁侍立,以便能第一时间接到命令。

  魏胜只是捋着长须,望着前线战况,期间只在刘淮求破阵甲士时,将亲卫校刀手派遣出去时说过一句话,其他时间一言不发。

  而张白鱼则是越来越焦躁,到了最后几乎是将刀柄捏得吱吱作响,引得周遭亲卫纷纷侧目。

  说真的,若不是知道这厮是张荣张敌万的四儿子,更是前军统领官,说不得已经有人将其当做来行刺的贼人,将其拖拽下去问话了。

  饶是如此,身为忠义军幕僚的罗谷子也不断咳嗽,用眼神示意张白鱼勿要焦急。

  魏胜也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捋着长须,有些好笑的问道:“张四郎,为何如此作态?难道你还以为老夫会将亲子与义子一齐扔下不管,任他们丧命吗?”

  张白鱼连忙拱手:“末将不敢。”

  魏胜笑着摇头:“就算老夫不在乎淮哥儿和昌哥儿的性命,难道还能当着罗先生的面,让罗大郎送命吗?”

  张白鱼继续低头,却是沉默不语。

  魏胜见状,目光继续投向前方战场,口中则是对张白鱼解释:“张四郎,万人大战与几百人之间的厮杀却有些不同,人数一多,所造成的混乱成倍增长。所以军中有一种说法,叫五千必分兵,三万必分路。

  意思就是主将在战时,能直接指挥的军队最多只有五千人马,超过了五千人,就得将多余的兵马分派给副将,再通过指挥副将来控制这支兵马。

  而超过了三万人马,行军时就会使道路堵塞,而且后方辎重运输也难以通过一条路来供给,只能分兵而行,这就是三万必分路。”

  说着,魏胜指了指身后写着‘忠义’二字的大旗,又指了指焦灼的前线,最后指向远方那面遥遥可见的‘武兴’大旗。

  “这也正是老夫与那蒙恬镇国都岿然不动的原因,因为我等都已经分兵给了副将,让他们在前线厮杀。作为主将,我等的责任就是居中策应,以应对可能的变化。”

  “论及前线战况,依靠远远眺望加上军使往来传递军情,老夫大约也能摸清楚。可谁又能有淮哥儿清楚呢?而若是形势危急,他就会用旗帜呼唤援军,此时没有,说明他对前线战事有足够信心,张四郎也要对淮哥儿有些信心才对。”

  张白鱼紧张稍解,却复又有些尴尬:“末将惭愧,但末将还有一问……”

  “说来。”

  “第二阵已经养精蓄锐许久,何时才能动呢?”

  魏胜复又指了指那面武兴大旗:“等那面大旗动了,老夫才能动。这不仅仅是后发制人,更是因为老夫要看清金贼主攻方向,来作出应对。”

  话声刚落,巨大的喧嚣与喊杀就在前线猛然响起,所有人停止了交谈,聚精会神通过旗帜的运动来分析战场的局势。

  首先是那面代表着行军猛安的海东青大旗前突,忠义军几面都头小旗纷纷倒下,片刻之后,代表着刘淮的飞虎大旗正面迎上,海东青大旗的进展缓慢,最终难得寸进。

  飞虎大旗与海东青大旗相持片刻后,终于在一片压过喊杀声的喧嚣中,海东青大旗斜斜栽倒落地。

  魏胜挥了挥手,制止了幕僚与亲卫欢呼的冲动,复又死死盯着前线。

  见到几面行军谋克的乌鹊大旗纷纷来攻,却又被击退后,魏胜长舒一口气。

  又是半刻钟后,见到飞虎大旗与罗字大旗并立,一面稍小的‘魏’字旗紧随其后,向前压迫,使得金军旗帜纷纷后撤时,魏胜嘴角终于勾起了一抹笑意。

  到了那面‘武兴’大旗也出动的时候,魏胜豁然起身,笑声再也遮掩不住:“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今日就能平定此贼!”

  “张四郎,你不是着急吗?现在有中军二百甲骑与你,算上前军本部,合成五百甲骑,全都压上去,听淮哥儿指派!”

  张白鱼喜形于色,拱手得令后就快步转身离去。

  “传令。中军统领官王雄矣,庞如归,尉迟明月,周行烈,各自率兵马列阵上前。”

  “传令。右军副统制李秀率本部兵马前移,并发右军甲骑两百,充实右翼张小乙兵力。”

  “传令。第三阵天平军辛弃疾、耶律兴哥、李铁枪前移,在大军左翼列阵。”

  “传令,前军统领官王世隆,告诉他前线已经展开决战,即便不能攻破山中当面贼军,也要维持阵线,万万不可让金贼挠我军之后。”

  “传令。何伯求何大判亲率兵马出动,告诉他,山东十余州县皆在看他,山东百年豪杰也在看他,生死胜败在此一举,务必奋力厮杀,不要留手!”

  说罢,魏胜翻身上马,令亲卫高举代表着忠义军都统的旗帜,亲身上前。

  行不过百步,就有军使匆匆来报:“报,陆大判遣俺来报,王、石二将已经击溃山中贼军,正在驱逐他们来冲击贼人侧翼。”

  魏胜再次大笑:“恰逢其会,正是天意!再重新传令给王世隆,让他临机决断,却务必小心!他这一路已成大功,接下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军使拱手,接过文书再马上写好的军令,拿着令牌快速离去。

  军令向后传递,首先动起来的是中军诸将,随后右军李秀与歇了一个时辰的天平军也纷纷行动,到最后,军令才传递到了何伯求手中。

  何伯求接过军令,听罢魏胜的言语,沉默片刻之后,终于还是失笑出声。

  “父亲,既是都统有令,又将咱们当做胜负手,那无论如何都要出战的。”何子真见自家父亲没有立即下令,哪怕只是等了片刻也无法忍耐,直接出言催促。

  何子正虽然稳重一些,却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何伯求。

  何伯求连连点头,没有多废话,直接说道:“这是自然,而且,老夫要当先而行。”

  何子真何子正齐齐上前,想要说什么,何伯求却摆了摆手说道:“你们不要劝了,我总要给自己一个交代的。”

  抛下这一句没头没尾的言语后,何伯求举起手中军令,大吼出声:“都统军令,杨帆!出征!”

  说罢,水寨中大将军鼓隆隆作响,已经在船上等待的水手齐齐欢呼:“万胜!万胜!”

  “二郎,你为我后继;三郎,你为第三阵!其余人,随我来!”

  说罢,何伯求率领五十余甲士登上了一艘水轮船,并且亲自上了舵楼。

  水寨大门轰隆隆大开,水手在船舱内踏着水轮,使得水轮船不用依仗风向或者水流就可以前进。

  十三条水轮船,外加其中的近千士卒,就是魏胜给金军准备的绕后兵马。

  何伯求望着远方,扶着船舵,复又笑出了声:“九叔,你知道我刚刚为何发笑吗?”

  何来也摇头。

  但何伯求似乎也不是想让何来也回答,只是想要倾诉而已:“我真没有想到,二十年了,兜兜转转,终于还是走上了抗金这条路。”

  何来也知道二十年前那件事是何伯求心中一根刺,沉默片刻之后方才艰难说道:“那时候阿郎也是为了咱们何家庄。”

  何伯求叹了一声:“其实是我怕了。”

  何来也愕然。

  “是的,我怕了,我怕刀斧加身,我怕妻离子散,我怕过苦日子,所以我坐视两位兄长起兵抗金,坐视两位兄长失败被杀,坐视大小庞庄毁于一旦。”何伯求喃喃说道,既像是在说给何来也,也像是说给二十年前的自己。

  “我也试图用保住庄子来说服自己,可正如庞十三所说,多少次午夜梦回时被噩梦惊醒,多少次酒酣耳热时却悲从中来,多少次纵马沂水时却想到往日种种,骗过许多人,难道真的能骗过自己吗?”

  “我就是怕了。”

  说着,何伯求看向岸上,彼处,忠义军将士正在蜂拥向前,如同奔赴欢聚盛宴一般踏上战场,他的目光在人群中寻找,终于找到了那面形制稍小的庞字大旗。

  虽然距离遥远,只能看到影影幢幢的身影,但何伯求还是认出了大旗之下那名意气风发的将领。

  庞如归,庞十三,他与他父亲长得真像。

  恍惚间,何伯求仿佛真的在那面‘庞’字大旗下看见了两位兄长,以及紧跟在两位兄长之后,满脸怯弱的青年。

  那是二十年前的自己。

  下一瞬,二十年前的庞会名、庞户、何伯求同时转头,透过触不可及的时光望了过来,两位兄长的相貌已经在时光中消磨得有些模糊,但何伯求还是认出了他们。

  两位兄长凝固在了时光的长河中,凝固在了何伯求的记忆中,他们依旧年轻,而何伯求却已经老了许多。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何伯求想要挥手向他们告别,却又立即清醒。

  远方三人的身影如同海市蜃楼般消失不见。

  何伯求低下头来,看着掌心中的纹路,再次抬头时终于坚定出声:“这场战争,我已经躲了二十年了!今日,我不会再躲了,如果苍天有眼,就让我成就二十年前兄长未竟之事吧!”

  声音不大,很快就被踩桨水手所唱的船歌号子声盖了过去。

  正是:

  “一声号子一身汗,一声号子一身胆,头朝天,光脚板,浪头起白帆!

  一顶斗笠一蓑衣,一舱风雨一家饭,硬石子,软泥滩,弯月挂桅杆!

  一条行路一身鞭,一百里路一碗饭,朝扒皮,夜无眠,死尸满河滩!

  一身盔甲挎钢鞭,一副雄心壮志胆,仇报仇,怨报怨,如何能让金贼逃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