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制郎君,那老夫人不似凡人。”
陈文本让典论在帅帐外稍等,而他则是先进营帐,找到刘淮后将典论与他老**说话大略叙述了一遍,方才有了个结论。
刘淮沉默片刻,摇头说道:“不管这些,此时他们都是汉人了。”
想想也是,但凡那老妪有点权势,也不能让独子去掏大粪的啊!而她没了权势,哪怕是完颜阿骨打的亲闺女,也就是个垂垂老者而已,以刘淮现在的身份,难道还会与这等年纪的老妇人过不去吗?
“阿论!”
刘淮放下了手中文书,走出中军大帐,对典论招了招手:“随我来。”
说罢,刘淮引着典论,来到了帅帐之后的一个帐篷。
“阿论,你看看这人你认识吗?”
帐中的正是依旧昏迷不醒的斜卯张古。
典论一眼就将其认了出来:“俺与他从小一起长大,俺自然认识他……这……这是怎么了?是冲撞官人了吗?”
刘淮摆手,示意与自己无关:“前日时候,他浑身是伤的来到我军营寨之前,说了一句话后就昏了过去,随军郎中给他医治,只不过他的新旧伤太多,到现在还没有醒来。”
典论上前不由得触碰了一下斜卯张古肩上的伤口:“他说什么……官人,是俺冒昧了。”
问到一半,典论就反应了过来,连忙住嘴。
刘淮没有在意:“这斜卯张古究竟是何人?平日德行如何?你们既然熟识,就给我讲一讲。”
典论点头,缓缓道来。
故事很俗套,斜卯张古的父亲唤作斜卯三,是阿典部的猎户,他从没有上过战场,没有参与金国立国时那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战,只不过在集市上买来个汉人女奴,娶作了老婆。
斜卯张古的名字就是他娘起的,似乎是因为他娘姓张,他娘被抢来之前的汉人夫君姓古,所以名字叫张古。
不过无人在意了。
斜卯三虽然对待妻子还可以,但关外苦寒,阿典部又不是什么大部,所以在斜卯张古小的时候,他娘就一命呜呼了,又过了几年,斜卯三进了老林子就没出来,尸骨无存。
斜卯张古只能独立生活,但这厮天赋太好了,过了几年的渔猎日子后,就能弓马娴熟,到了奔马射鸟的程度。
然后就是阿典部内迁,这厮的本事全都没用了,他又不会种地,只能凭着一身武力到朱家去当骑奴。
骑奴有一个‘奴’字,自然不是什么好营生,某次斜卯张古不知道干了什么,得罪了朱家的大公子,隔三差五就被鞭打一顿,偏偏因为开山赵大起义,原本归属的阿典部几乎被清扫一空,斜卯张古根本不敢冒着得罪死朱家的风险,把灾祸引到阿典部来,只能忍着。
听到这里,刘淮就大约把所有事情串起来了。
这必然是斜卯张古知晓了朱天寿的一些谋划,并通过他知道了忠义军的一些政策,随后想来投军。
至于他这身新伤,是因为走之前又被打了一顿,还是因为逃走时被追杀而受的伤,这就不为人知了。
刘淮在心中盘算一遍,随后对典论说道:“我这里有几份前途,不知道你选哪一条。”
典论拱手行礼:“任凭官人调遣。”
刘淮皱眉:“军中叫我统制,或者统制郎君。”
也没有待典论改口,刘淮继续说道:“其一,是走民间路子,忠义军会把你立成女真人弃暗投明的典型,同样给你授田,之后过太平日子即可,随着女真人越来越多,你也会被授予亲民官的职位,来协助管理他们。
这条路最轻松,可以说你只要好好生活,就算是给忠义军北伐立功了。”
“其二,虽然你骑得是骡子,但我还是能看出来,你骑术不错,你可以当我亲卫甲骑,走军中立功授勋的路子,之后北伐途中,肯定会有女真、契丹、奚人加入我忠义大军,到时候你就能统领一部,为将军。
这条路风险高,回报大。只要渡过头几场艰难大战,有了金军投降,你就立即会被大用。”
“其三,我现在需要一些人潜入沂水县,去替我探查情报,你虽然不是山东生人,却也在沂水县厮混过许多年,也是很好的人选。
这条路风险极大,因为你孤悬敌后,一旦被发现只能死路一条,至于回报……甚至我也无法保证回报如何。”
典论沉默片刻,咬牙说道:“统制郎君,俺选第三条。”
刘淮好奇打量面前这么年轻人:“为什么?”
典论有些紧张:“俺还欠沂水县许多人的人情,俺不能负了他们,这也是俺能最快回到沂水县去救他们的办法了。只是俺的老娘……”
刘淮点头:“你勿要忧虑令堂,除非你要走第一条路,去奉养母亲。剩余两条路,忠义军都会派遣专人去照顾令堂。”
如同典论老**情况不常见,因为军中有独子不征的惯例,就是怕独子上阵亡了之后,一家子直接完蛋的情况。
但山东两路情况复杂,有无数已经红了眼要与金贼拼命的百姓,有些人不让他们参军,他们也会找别的法子拼命。
所以,在陆游的主持下,在海州与沂州已经有了类似光荣院的雏形,当然不可能把所有孤寡都接过来,只是将那些儿子参军或者战死的家属聚拢起来,集中妥善照顾而已。
典论既然选择了去做比参军危险百倍的内应,他的母亲自然会受到更高更好的保护,这不仅仅是荣养,更有一些人质的意味在其中。
当然,刘淮此时自然不能对典论说这个。
“你要打探一切能打探到的东西,什么金贼来了多少兵马,吃得什么,喝得什么,有没有抱怨,又抢了谁的东西都可以。而且你有便宜之权,只要能给金贼添麻烦,什么都可以干,但切记,万事以自身安全为主……”
刘淮说了大概的方针,最后嘱咐道:“如果你有打探到消息,就在你家那个山沟前的大槐树上画个十字,并将消息写成信件,放在你家屋里西南角的砖下。到时候,自会有人去取信,你和取信之人不会见面。”
说到这里,刘淮顿了顿,方才艰难说道:“如果你失手被抓,能糊弄就糊弄,糊弄不过去就把**招出来,切记,到时候你要跟他们说,**是在大槐树上画叉。”
到时候,如果金贼想要放长线钓大鱼,用这条渠道发假情报,那么忠义军就能提前察觉,将计就计。
嘱咐罢,刘淮复又对了脸色苍白的典论正色说道:“阿典部剩下的人,都会在南边沂水沭河膏腴之地分田,如果把金贼放进这片平原,对于我们忠义军来说,只是有些麻烦,可对分了地的百姓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你晓得吗?”
典论没有想过作内应有这么多门道,但听到此言,却立即觉得刘统制说得乃是金玉良言。
阿典部过了这么多年苦日子,现在终于能翻身了,典论就算拼了命,也不会让金军毁了来年的好日子,也绝不会让金军害了自家母亲的性命。
典论在刘淮面前重重叩首:“喏!”
****幽魂!
陈文本让典论在帅帐外稍等,而他则是先进营帐,找到刘淮后将典论与他老**说话大略叙述了一遍,方才有了个结论。
刘淮沉默片刻,摇头说道:“不管这些,此时他们都是汉人了。”
想想也是,但凡那老妪有点权势,也不能让独子去掏大粪的啊!而她没了权势,哪怕是完颜阿骨打的亲闺女,也就是个垂垂老者而已,以刘淮现在的身份,难道还会与这等年纪的老妇人过不去吗?
“阿论!”
刘淮放下了手中文书,走出中军大帐,对典论招了招手:“随我来。”
说罢,刘淮引着典论,来到了帅帐之后的一个帐篷。
“阿论,你看看这人你认识吗?”
帐中的正是依旧昏迷不醒的斜卯张古。
典论一眼就将其认了出来:“俺与他从小一起长大,俺自然认识他……这……这是怎么了?是冲撞官人了吗?”
刘淮摆手,示意与自己无关:“前日时候,他浑身是伤的来到我军营寨之前,说了一句话后就昏了过去,随军郎中给他医治,只不过他的新旧伤太多,到现在还没有醒来。”
典论上前不由得触碰了一下斜卯张古肩上的伤口:“他说什么……官人,是俺冒昧了。”
问到一半,典论就反应了过来,连忙住嘴。
刘淮没有在意:“这斜卯张古究竟是何人?平日德行如何?你们既然熟识,就给我讲一讲。”
典论点头,缓缓道来。
故事很俗套,斜卯张古的父亲唤作斜卯三,是阿典部的猎户,他从没有上过战场,没有参与金国立国时那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战,只不过在集市上买来个汉人女奴,娶作了老婆。
斜卯张古的名字就是他娘起的,似乎是因为他娘姓张,他娘被抢来之前的汉人夫君姓古,所以名字叫张古。
不过无人在意了。
斜卯三虽然对待妻子还可以,但关外苦寒,阿典部又不是什么大部,所以在斜卯张古小的时候,他娘就一命呜呼了,又过了几年,斜卯三进了老林子就没出来,尸骨无存。
斜卯张古只能独立生活,但这厮天赋太好了,过了几年的渔猎日子后,就能弓马娴熟,到了奔马射鸟的程度。
然后就是阿典部内迁,这厮的本事全都没用了,他又不会种地,只能凭着一身武力到朱家去当骑奴。
骑奴有一个‘奴’字,自然不是什么好营生,某次斜卯张古不知道干了什么,得罪了朱家的大公子,隔三差五就被鞭打一顿,偏偏因为开山赵大起义,原本归属的阿典部几乎被清扫一空,斜卯张古根本不敢冒着得罪死朱家的风险,把灾祸引到阿典部来,只能忍着。
听到这里,刘淮就大约把所有事情串起来了。
这必然是斜卯张古知晓了朱天寿的一些谋划,并通过他知道了忠义军的一些政策,随后想来投军。
至于他这身新伤,是因为走之前又被打了一顿,还是因为逃走时被追杀而受的伤,这就不为人知了。
刘淮在心中盘算一遍,随后对典论说道:“我这里有几份前途,不知道你选哪一条。”
典论拱手行礼:“任凭官人调遣。”
刘淮皱眉:“军中叫我统制,或者统制郎君。”
也没有待典论改口,刘淮继续说道:“其一,是走民间路子,忠义军会把你立成女真人弃暗投明的典型,同样给你授田,之后过太平日子即可,随着女真人越来越多,你也会被授予亲民官的职位,来协助管理他们。
这条路最轻松,可以说你只要好好生活,就算是给忠义军北伐立功了。”
“其二,虽然你骑得是骡子,但我还是能看出来,你骑术不错,你可以当我亲卫甲骑,走军中立功授勋的路子,之后北伐途中,肯定会有女真、契丹、奚人加入我忠义大军,到时候你就能统领一部,为将军。
这条路风险高,回报大。只要渡过头几场艰难大战,有了金军投降,你就立即会被大用。”
“其三,我现在需要一些人潜入沂水县,去替我探查情报,你虽然不是山东生人,却也在沂水县厮混过许多年,也是很好的人选。
这条路风险极大,因为你孤悬敌后,一旦被发现只能死路一条,至于回报……甚至我也无法保证回报如何。”
典论沉默片刻,咬牙说道:“统制郎君,俺选第三条。”
刘淮好奇打量面前这么年轻人:“为什么?”
典论有些紧张:“俺还欠沂水县许多人的人情,俺不能负了他们,这也是俺能最快回到沂水县去救他们的办法了。只是俺的老娘……”
刘淮点头:“你勿要忧虑令堂,除非你要走第一条路,去奉养母亲。剩余两条路,忠义军都会派遣专人去照顾令堂。”
如同典论老**情况不常见,因为军中有独子不征的惯例,就是怕独子上阵亡了之后,一家子直接完蛋的情况。
但山东两路情况复杂,有无数已经红了眼要与金贼拼命的百姓,有些人不让他们参军,他们也会找别的法子拼命。
所以,在陆游的主持下,在海州与沂州已经有了类似光荣院的雏形,当然不可能把所有孤寡都接过来,只是将那些儿子参军或者战死的家属聚拢起来,集中妥善照顾而已。
典论既然选择了去做比参军危险百倍的内应,他的母亲自然会受到更高更好的保护,这不仅仅是荣养,更有一些人质的意味在其中。
当然,刘淮此时自然不能对典论说这个。
“你要打探一切能打探到的东西,什么金贼来了多少兵马,吃得什么,喝得什么,有没有抱怨,又抢了谁的东西都可以。而且你有便宜之权,只要能给金贼添麻烦,什么都可以干,但切记,万事以自身安全为主……”
刘淮说了大概的方针,最后嘱咐道:“如果你有打探到消息,就在你家那个山沟前的大槐树上画个十字,并将消息写成信件,放在你家屋里西南角的砖下。到时候,自会有人去取信,你和取信之人不会见面。”
说到这里,刘淮顿了顿,方才艰难说道:“如果你失手被抓,能糊弄就糊弄,糊弄不过去就把**招出来,切记,到时候你要跟他们说,**是在大槐树上画叉。”
到时候,如果金贼想要放长线钓大鱼,用这条渠道发假情报,那么忠义军就能提前察觉,将计就计。
嘱咐罢,刘淮复又对了脸色苍白的典论正色说道:“阿典部剩下的人,都会在南边沂水沭河膏腴之地分田,如果把金贼放进这片平原,对于我们忠义军来说,只是有些麻烦,可对分了地的百姓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你晓得吗?”
典论没有想过作内应有这么多门道,但听到此言,却立即觉得刘统制说得乃是金玉良言。
阿典部过了这么多年苦日子,现在终于能翻身了,典论就算拼了命,也不会让金军毁了来年的好日子,也绝不会让金军害了自家母亲的性命。
典论在刘淮面前重重叩首:“喏!”
****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