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
朝廷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
即便人们常言道,文官集团,可以撼动天子权威。
但文官也从来不是简单的划分成一个集团群体。
而科道言官们,又属于官卑而权重的存在,更不可能是上下一心了。
六科廊和都察院,历来就是朝野内外各方群体的争夺对象。
谁也不可能坐视旁人独掌六科或都察院,谁都想在这些地方安排上自己人。
这也就导致了。
当欧阳一敬这位兵科都给事中站出来弹劾严绍庭擅作威褔,有动乱朝纲之意的时候,会有户科都给事中魏时亮站出来反对。
这才是正常的大明朝,朝堂**斗争的缩影。
虽然站出来的都只是六科言官。
但却又可以追溯到朝堂最顶层的权力斗争。
譬如赵贞吉为了保严系从而保自己,可以站出来言辞骇人的要杖毙欧阳一敬。
那么魏时亮就能立马站出来,对赵阁老的奏请进行补充。
皇极门前。
争斗几乎是达到了高潮。
众人更是面面相觑。
毕竟赵贞吉说要杖毙欧阳一敬,可以理解为激愤之言。
但魏时亮所说的,却就为赵贞吉提供了理论依据。
魏时亮更是环揽众人注视,沉声开口:“皇上,臣与今日在朝文武同僚皆知,前宋据中原半壁江山,而望北兴叹,两宋多少文武豪杰,志图北伐,复兴中原,收归燕云十六州。彼时,有岳武穆操练军马,成岳家军,屡屡北伐,渐有复北之象。此虽为两宋国朝之事,却亦是我中原汉家之事。”
“岳武穆彼时跨河而战,而宋时朝堂之上,却有奸佞,在朝结党营私,在外勾连敌国,以私利而压社稷民心,窃国而己用之。秦奸蛊惑宋皇,遂有一十二道金牌,传至军中,召回军兵,压岳武穆述职论罪。彼时,我中原汉家,近乎将复北地,却因此而不得不断之久远。岳武穆更于狱中,含冤而亡。读那时,宋地皆悲戚,而奸佞敌国共庆饮。”
“时至今日,我朝列代图强,自先帝始尔,陛下御极,开新政,图盛世。征北大军累月操而出,将帅一心,官兵勠力,遂克敌于河套故地,贼败北逃,我朝三军北出阴山,以图守阴山,而望漠北,永禁北贼兵患。”
“然前宋至今,岁有数百年,中原汉家朝堂之上,竟还有前线浴血为国,而朝中奸佞诡谲乱言。此般时刻,三军振奋,功勋卓著,皆为上下所致。兵科都给事中妄言关外兵事,臣仿若复见那宋时朝堂之上,奸佞秦桧蛊惑宋皇下一十二道金牌召回岳武穆之旧事!”
嘭!
魏时亮全程语气沉重,说到激动之时,一抖官袍,当众跪拜在地上。
这位户科都给事中双手合抱,持有笏板,面色郑重。
“皇上,今之大明,非昔日前宋。今我圣皇,仁政无量,今我朝臣,忠君为国。”
“欧阳一敬者,为兵科都给事中,今当言国家复套之余,故地该当如何布置之事,然其却妄图挑动君臣离心,欲效宋时奸佞秦桧,以莫须有之罪名,定论征北大将军。此言一出,诬北征大军上下效死者,伤前线有功将士之心,害圣上仁德圣君之名。”
“臣虽为户科言官,本当恪守权责之内。然欧阳一敬之言,却愤于臣下,可谓人神共愤,此等以言祸乱国家,崩坏朝纲,危害大明社稷者……”
“当杖毙!”
喊完杖毙之后,魏时亮依旧是手抱笏板,跪在地上,却是昂首挺胸,身形犹如那刚峰一般。
广场上,文武尽是目光飘忽。
这就是中原汉家历**史的好处。
人们可以随时从历朝历代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中,提取出各种经验。
而被魏时亮骂成是秦桧的兵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更是脸色煞白,藏在官袍下的双臂不断的颤抖着。
显然是被气的不轻。
而其余人则开始目光向着前列搜寻。
这事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说是闹得越来越大了。
一旦真要给欧阳一敬定罪。
那么显然光他一个人是不够的。
虽然今天是欧阳一敬挑头弹劾严绍庭的,但谁都知道若是没有人授意,他又如何敢这么做。
定罪欧阳一敬,背后必然要牵连出一连串的人。
他的上官,他的座师,与他往来密切的朝中官员,都有可能因此而被牵连其中,接受有司询问和调查。
李春芳这时候眉头紧皱,侧目看向方才站出来的赵贞吉。
今日这事,赵贞吉都已经站出来了。
而现在欧阳一敬也快要被魏时亮给归类到前宋秦桧那等奸佞中去。
自己再不出来说话,只怕清流旧党这一次又得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平息这件事情,将其收场了。
瞬间。
李春芳沉着脸站了出来。
他率先朝着皇极门下那道若隐若现,让人看不明脸色的身影,而后便瞬间看向后方跪在地上的魏时亮和站在旁边不远处的欧阳一敬。
在众人注视下。
李春芳冷哼一声,目光阴沉的盯着欧阳一敬:“兵科!尔欲在我大明,行前宋奸人秦桧之事吗!是要对我朝方立不世之功,收复河套故地的征北大将军扣下莫须有之罪吗!你当真是大胆!”
皇极门广场上,那些站在班列后方,才进入朝廷没几年的年轻官员们,脸上浮出疑惑不解。
这欧阳一敬明显就是清流旧党的人,但李阁老这位旧**首怎么走出来就是骂欧阳一敬了?
倒是人群中的严世蕃冷哼了一声,目光有些懊恼的看向抢先站出来的李春芳,随后又转头颇有些不满的看向雷礼。
“好了吧。”
“这下被这个李子实抢了先。”
雷礼看着走出来就指着欧阳一敬骂的李春芳,也只能是冲着严世蕃陪着干笑,小声解释道:“他们不要脸,难道东楼你也不要脸?”
“哼!”
严尚书冷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而被李春芳开口大骂的欧阳一敬,则是瞬间浑身一震,赶忙跪拜在了地上。
“下官不敢!”
“启禀皇上,臣绝非是要以言祸乱朝堂,而是皇上授命臣居六科,以科兵事。臣闻关外前线军中有异,方以朝纲而进言君上,还请皇上恕罪。”
随着欧阳一敬开口请罪,李春芳微微挪动脖子,扫了一眼未发一言,未曾动弹的皇帝。
随后他又看向魏时亮。
李春芳收起脸上的冷色,露出几分笑意:“魏给事忠心为国,据理力争,方显科道言官之责。今我大明收复河套旧地,驱逐鞑虏,北望草原,实乃前线将士之功,亦是我朝文武上下一心勠力所致。本官受恩君上,居于内阁,绝不会容许有不明是非之人,妄言为国有功之人。”
这算是变相的认可了魏时亮对欧阳一敬的当众弹劾,也认可了北征大军的功劳。
但是话音一收,李春芳却又脸色一变,显露出几分严厉。
“只是……我朝今有圣君在上,国力愈强,军民振奋,如今更是收复旧地,魏给事再说我朝如前宋一般,朝中有奸佞之辈,倒也言过其实了。”
说完后,李春芳张开双臂,环顾一圈。
“秦桧?哪里来的秦桧?”
“我朝圣君治下,皆为忠良,绝无如秦桧一般奸佞!”
“魏给事,莫要因为心切前线将士,不忍有功将士心寒,便把话说的这般重。魏给事在朝为官,我等也同样在朝,还有皇上执掌社稷,都能看的清,看的明白。”
这话同样是极为沉重。
便是方才言辞振振,说的欧阳一敬双臂颤抖的魏时亮,也不得不低下头,拱了拱手。
他要是反对李春芳说的话,那同样也就是在质疑当今皇帝的仁政。
而见魏时亮已经低下头。
李春芳终于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自己这片刻功夫,可谓是使出了浑身的力气。
不光是为欧阳一敬解了围,免了死罪,同样也压住了魏时亮,更关键是让皇上和其他官员都无话可说。
方方面面,自己都算是照顾到了。
想到此处,李春芳却无半分骄傲自得,若非是如今清流旧党无人可用,又何至于需要自己亲自出面来平息可能会发生的针对旧党的清洗。
任凭自己有天纵之才,却也是孤手难支啊。
李春芳的心中不由一叹。
然而。
就在他以为事情已经平息结束的时候。
向来都不会在朝会上有什么言论的成国公朱希忠,却忽然晃动了一下。
就在李春芳以为自己看花眼的时候。
却是英国公张溶已经站了出来,走出班列。
张溶看了眼脸色紧绷着的李春芳,而后便继续上前,几乎是要到了皇极门前的陛阶下。
李春芳顿时瞪大双眼。
只见英国公张溶举起双手,躬身作揖。
以众人都能听清的声音,张溶缓缓开口。
“皇上,老臣有一事不明,还请皇上能开圣口,降圣言,教化老臣明晓。”
原本坐在皇台龙椅上一动不动的朱载坖,瞧着张溶这位老国公走出来,到了自己面前的陛阶下,脸上终于是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的目光悠长悠长的越过张溶的肩头,落在了后方李春芳身上。
朱载坖轻轻张开嘴巴。
“国公有何事不明,只管问来。”
张溶浑身一震,声音洪亮道:“老臣世为勋臣,按理不该言朝政。但如今儿郎们在前线与贼子生死相争,朝中封赏尚未定下,便有人弹劾儿郎们有异心,此等之事虽只需张嘴便有,可若是传出去,到底是要寒了儿郎们的心。老臣便有些不解,便是无心之举,便只是说错了话,难道做人数十年,在朝为官多年,也能这般无心错言?难道便半分罪责不担?难道往后谁人都可以言而伤三军将士之心?”
当英国公这话一出口。
原本明明已经松了一口气的李春芳,当即浑身一紧,他侧目看向跪在地上的欧阳一敬,只见对方额头上已经有冷汗冒出。
文武班列,尤其是文官班列里的官员们,更是一阵窃窃私语,无不是目光担忧不安的注视着英国公的后背。
这位老国公平日里参朝的时候,可以说是一声不吭。
如今一开口,这说的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别看张溶身后的不算太严重。
可从骨子里就已经在质疑,朝廷是不是重文轻武,是不是可以枉顾军心。
这是天大的事情!
但凡应对不好,那从此以后大明朝文武可以说就要彻底决裂了。
而张溶这番话的根本目的,无疑就是要皇帝或者说是文官们,给欧阳一敬定罪。
如何定罪呢?
英国公都这样说了。
那给欧阳一敬定的罪自然就不能轻。
不然就是寒了三军军心。
这帮勋臣莽夫!
当真是半点余地都不留,一如既往的跋扈嚣张惯了!
文官们虽然不敢言语半点,可心里却对站出来的英国公张溶,腹诽无数。
而皇极门下,皇帝朱载坖更是浑身微微一震,而后终于是站起身,在众人注视下走出皇极门,走下陛阶,到了英国公张溶面前。
朱载坖满脸堆笑,更是伸出双手,将抱拳躬身的张溶搀扶起来。
“国公如何这般言重,朕早年在王府,便受先帝教化,知晓朝堂该当如何。我大明便如人一般,文武便是双手双脚,缺一不可。谁人也不能凭着权责就可胡言乱语,更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亦如官兵不可冒犯官府一般,二者相辅相成。
再者说……如今朝中皆是忠良,内阁又有高阁老为首,执掌中枢,朝中生出些许波澜,想来高阁老等人定然会公允处置的。”
说完后。
朱载坖已经是眼神看向了高拱。
这个时候他这个当皇帝的都已经表态了,内阁这边自然也需要高拱作为首辅做出表态,做出决断。
李春芳瞬间走回原位,瞪大双眼看向高拱。
而高拱迎着李春芳的注视,缓缓移动视线,略过对方,看向前方的皇帝。
刹那间。
李春芳满脸死灰,而原本只是跪在地上的欧阳一敬,则是浑身一软,匍匐在了地上。
高拱则是轻咳一声后,沉声开口:“回禀皇上,还请英国公放心。我大明朝自太祖皇帝时,便立有朝纲律令。今日兵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妄图以言乱罪北征大军,颠倒黑白,其罪深重。按律,当先夺职罢官,后定其斩首之罪,以定军心,以正朝纲。”
说完后,高拱便低下了头。
如果今天只是皇帝一个人逼着他表态,那他可能还会尽力腾挪说和。但如今英国公都罕见的站出来了,而那边如定国公、成国公等一众大明勋贵们,也都虎视眈眈的看着这边,看着自己。
那自己也只能是丢掉维护文官的体面,将欧阳一敬定罪了。
可他心中却不免叹息起来。
如今思来,真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不做内阁首辅,不知朝堂是何其艰难。
自己要推行新政,自己想要有一番作为,青史留名。那就不能少了武人的支持,也不能少了文官的团结。
难!
两头难!
…………
月票月票
朝廷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
即便人们常言道,文官集团,可以撼动天子权威。
但文官也从来不是简单的划分成一个集团群体。
而科道言官们,又属于官卑而权重的存在,更不可能是上下一心了。
六科廊和都察院,历来就是朝野内外各方群体的争夺对象。
谁也不可能坐视旁人独掌六科或都察院,谁都想在这些地方安排上自己人。
这也就导致了。
当欧阳一敬这位兵科都给事中站出来弹劾严绍庭擅作威褔,有动乱朝纲之意的时候,会有户科都给事中魏时亮站出来反对。
这才是正常的大明朝,朝堂**斗争的缩影。
虽然站出来的都只是六科言官。
但却又可以追溯到朝堂最顶层的权力斗争。
譬如赵贞吉为了保严系从而保自己,可以站出来言辞骇人的要杖毙欧阳一敬。
那么魏时亮就能立马站出来,对赵阁老的奏请进行补充。
皇极门前。
争斗几乎是达到了高潮。
众人更是面面相觑。
毕竟赵贞吉说要杖毙欧阳一敬,可以理解为激愤之言。
但魏时亮所说的,却就为赵贞吉提供了理论依据。
魏时亮更是环揽众人注视,沉声开口:“皇上,臣与今日在朝文武同僚皆知,前宋据中原半壁江山,而望北兴叹,两宋多少文武豪杰,志图北伐,复兴中原,收归燕云十六州。彼时,有岳武穆操练军马,成岳家军,屡屡北伐,渐有复北之象。此虽为两宋国朝之事,却亦是我中原汉家之事。”
“岳武穆彼时跨河而战,而宋时朝堂之上,却有奸佞,在朝结党营私,在外勾连敌国,以私利而压社稷民心,窃国而己用之。秦奸蛊惑宋皇,遂有一十二道金牌,传至军中,召回军兵,压岳武穆述职论罪。彼时,我中原汉家,近乎将复北地,却因此而不得不断之久远。岳武穆更于狱中,含冤而亡。读那时,宋地皆悲戚,而奸佞敌国共庆饮。”
“时至今日,我朝列代图强,自先帝始尔,陛下御极,开新政,图盛世。征北大军累月操而出,将帅一心,官兵勠力,遂克敌于河套故地,贼败北逃,我朝三军北出阴山,以图守阴山,而望漠北,永禁北贼兵患。”
“然前宋至今,岁有数百年,中原汉家朝堂之上,竟还有前线浴血为国,而朝中奸佞诡谲乱言。此般时刻,三军振奋,功勋卓著,皆为上下所致。兵科都给事中妄言关外兵事,臣仿若复见那宋时朝堂之上,奸佞秦桧蛊惑宋皇下一十二道金牌召回岳武穆之旧事!”
嘭!
魏时亮全程语气沉重,说到激动之时,一抖官袍,当众跪拜在地上。
这位户科都给事中双手合抱,持有笏板,面色郑重。
“皇上,今之大明,非昔日前宋。今我圣皇,仁政无量,今我朝臣,忠君为国。”
“欧阳一敬者,为兵科都给事中,今当言国家复套之余,故地该当如何布置之事,然其却妄图挑动君臣离心,欲效宋时奸佞秦桧,以莫须有之罪名,定论征北大将军。此言一出,诬北征大军上下效死者,伤前线有功将士之心,害圣上仁德圣君之名。”
“臣虽为户科言官,本当恪守权责之内。然欧阳一敬之言,却愤于臣下,可谓人神共愤,此等以言祸乱国家,崩坏朝纲,危害大明社稷者……”
“当杖毙!”
喊完杖毙之后,魏时亮依旧是手抱笏板,跪在地上,却是昂首挺胸,身形犹如那刚峰一般。
广场上,文武尽是目光飘忽。
这就是中原汉家历**史的好处。
人们可以随时从历朝历代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中,提取出各种经验。
而被魏时亮骂成是秦桧的兵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更是脸色煞白,藏在官袍下的双臂不断的颤抖着。
显然是被气的不轻。
而其余人则开始目光向着前列搜寻。
这事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说是闹得越来越大了。
一旦真要给欧阳一敬定罪。
那么显然光他一个人是不够的。
虽然今天是欧阳一敬挑头弹劾严绍庭的,但谁都知道若是没有人授意,他又如何敢这么做。
定罪欧阳一敬,背后必然要牵连出一连串的人。
他的上官,他的座师,与他往来密切的朝中官员,都有可能因此而被牵连其中,接受有司询问和调查。
李春芳这时候眉头紧皱,侧目看向方才站出来的赵贞吉。
今日这事,赵贞吉都已经站出来了。
而现在欧阳一敬也快要被魏时亮给归类到前宋秦桧那等奸佞中去。
自己再不出来说话,只怕清流旧党这一次又得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平息这件事情,将其收场了。
瞬间。
李春芳沉着脸站了出来。
他率先朝着皇极门下那道若隐若现,让人看不明脸色的身影,而后便瞬间看向后方跪在地上的魏时亮和站在旁边不远处的欧阳一敬。
在众人注视下。
李春芳冷哼一声,目光阴沉的盯着欧阳一敬:“兵科!尔欲在我大明,行前宋奸人秦桧之事吗!是要对我朝方立不世之功,收复河套故地的征北大将军扣下莫须有之罪吗!你当真是大胆!”
皇极门广场上,那些站在班列后方,才进入朝廷没几年的年轻官员们,脸上浮出疑惑不解。
这欧阳一敬明显就是清流旧党的人,但李阁老这位旧**首怎么走出来就是骂欧阳一敬了?
倒是人群中的严世蕃冷哼了一声,目光有些懊恼的看向抢先站出来的李春芳,随后又转头颇有些不满的看向雷礼。
“好了吧。”
“这下被这个李子实抢了先。”
雷礼看着走出来就指着欧阳一敬骂的李春芳,也只能是冲着严世蕃陪着干笑,小声解释道:“他们不要脸,难道东楼你也不要脸?”
“哼!”
严尚书冷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而被李春芳开口大骂的欧阳一敬,则是瞬间浑身一震,赶忙跪拜在了地上。
“下官不敢!”
“启禀皇上,臣绝非是要以言祸乱朝堂,而是皇上授命臣居六科,以科兵事。臣闻关外前线军中有异,方以朝纲而进言君上,还请皇上恕罪。”
随着欧阳一敬开口请罪,李春芳微微挪动脖子,扫了一眼未发一言,未曾动弹的皇帝。
随后他又看向魏时亮。
李春芳收起脸上的冷色,露出几分笑意:“魏给事忠心为国,据理力争,方显科道言官之责。今我大明收复河套旧地,驱逐鞑虏,北望草原,实乃前线将士之功,亦是我朝文武上下一心勠力所致。本官受恩君上,居于内阁,绝不会容许有不明是非之人,妄言为国有功之人。”
这算是变相的认可了魏时亮对欧阳一敬的当众弹劾,也认可了北征大军的功劳。
但是话音一收,李春芳却又脸色一变,显露出几分严厉。
“只是……我朝今有圣君在上,国力愈强,军民振奋,如今更是收复旧地,魏给事再说我朝如前宋一般,朝中有奸佞之辈,倒也言过其实了。”
说完后,李春芳张开双臂,环顾一圈。
“秦桧?哪里来的秦桧?”
“我朝圣君治下,皆为忠良,绝无如秦桧一般奸佞!”
“魏给事,莫要因为心切前线将士,不忍有功将士心寒,便把话说的这般重。魏给事在朝为官,我等也同样在朝,还有皇上执掌社稷,都能看的清,看的明白。”
这话同样是极为沉重。
便是方才言辞振振,说的欧阳一敬双臂颤抖的魏时亮,也不得不低下头,拱了拱手。
他要是反对李春芳说的话,那同样也就是在质疑当今皇帝的仁政。
而见魏时亮已经低下头。
李春芳终于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自己这片刻功夫,可谓是使出了浑身的力气。
不光是为欧阳一敬解了围,免了死罪,同样也压住了魏时亮,更关键是让皇上和其他官员都无话可说。
方方面面,自己都算是照顾到了。
想到此处,李春芳却无半分骄傲自得,若非是如今清流旧党无人可用,又何至于需要自己亲自出面来平息可能会发生的针对旧党的清洗。
任凭自己有天纵之才,却也是孤手难支啊。
李春芳的心中不由一叹。
然而。
就在他以为事情已经平息结束的时候。
向来都不会在朝会上有什么言论的成国公朱希忠,却忽然晃动了一下。
就在李春芳以为自己看花眼的时候。
却是英国公张溶已经站了出来,走出班列。
张溶看了眼脸色紧绷着的李春芳,而后便继续上前,几乎是要到了皇极门前的陛阶下。
李春芳顿时瞪大双眼。
只见英国公张溶举起双手,躬身作揖。
以众人都能听清的声音,张溶缓缓开口。
“皇上,老臣有一事不明,还请皇上能开圣口,降圣言,教化老臣明晓。”
原本坐在皇台龙椅上一动不动的朱载坖,瞧着张溶这位老国公走出来,到了自己面前的陛阶下,脸上终于是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的目光悠长悠长的越过张溶的肩头,落在了后方李春芳身上。
朱载坖轻轻张开嘴巴。
“国公有何事不明,只管问来。”
张溶浑身一震,声音洪亮道:“老臣世为勋臣,按理不该言朝政。但如今儿郎们在前线与贼子生死相争,朝中封赏尚未定下,便有人弹劾儿郎们有异心,此等之事虽只需张嘴便有,可若是传出去,到底是要寒了儿郎们的心。老臣便有些不解,便是无心之举,便只是说错了话,难道做人数十年,在朝为官多年,也能这般无心错言?难道便半分罪责不担?难道往后谁人都可以言而伤三军将士之心?”
当英国公这话一出口。
原本明明已经松了一口气的李春芳,当即浑身一紧,他侧目看向跪在地上的欧阳一敬,只见对方额头上已经有冷汗冒出。
文武班列,尤其是文官班列里的官员们,更是一阵窃窃私语,无不是目光担忧不安的注视着英国公的后背。
这位老国公平日里参朝的时候,可以说是一声不吭。
如今一开口,这说的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别看张溶身后的不算太严重。
可从骨子里就已经在质疑,朝廷是不是重文轻武,是不是可以枉顾军心。
这是天大的事情!
但凡应对不好,那从此以后大明朝文武可以说就要彻底决裂了。
而张溶这番话的根本目的,无疑就是要皇帝或者说是文官们,给欧阳一敬定罪。
如何定罪呢?
英国公都这样说了。
那给欧阳一敬定的罪自然就不能轻。
不然就是寒了三军军心。
这帮勋臣莽夫!
当真是半点余地都不留,一如既往的跋扈嚣张惯了!
文官们虽然不敢言语半点,可心里却对站出来的英国公张溶,腹诽无数。
而皇极门下,皇帝朱载坖更是浑身微微一震,而后终于是站起身,在众人注视下走出皇极门,走下陛阶,到了英国公张溶面前。
朱载坖满脸堆笑,更是伸出双手,将抱拳躬身的张溶搀扶起来。
“国公如何这般言重,朕早年在王府,便受先帝教化,知晓朝堂该当如何。我大明便如人一般,文武便是双手双脚,缺一不可。谁人也不能凭着权责就可胡言乱语,更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亦如官兵不可冒犯官府一般,二者相辅相成。
再者说……如今朝中皆是忠良,内阁又有高阁老为首,执掌中枢,朝中生出些许波澜,想来高阁老等人定然会公允处置的。”
说完后。
朱载坖已经是眼神看向了高拱。
这个时候他这个当皇帝的都已经表态了,内阁这边自然也需要高拱作为首辅做出表态,做出决断。
李春芳瞬间走回原位,瞪大双眼看向高拱。
而高拱迎着李春芳的注视,缓缓移动视线,略过对方,看向前方的皇帝。
刹那间。
李春芳满脸死灰,而原本只是跪在地上的欧阳一敬,则是浑身一软,匍匐在了地上。
高拱则是轻咳一声后,沉声开口:“回禀皇上,还请英国公放心。我大明朝自太祖皇帝时,便立有朝纲律令。今日兵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妄图以言乱罪北征大军,颠倒黑白,其罪深重。按律,当先夺职罢官,后定其斩首之罪,以定军心,以正朝纲。”
说完后,高拱便低下了头。
如果今天只是皇帝一个人逼着他表态,那他可能还会尽力腾挪说和。但如今英国公都罕见的站出来了,而那边如定国公、成国公等一众大明勋贵们,也都虎视眈眈的看着这边,看着自己。
那自己也只能是丢掉维护文官的体面,将欧阳一敬定罪了。
可他心中却不免叹息起来。
如今思来,真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不做内阁首辅,不知朝堂是何其艰难。
自己要推行新政,自己想要有一番作为,青史留名。那就不能少了武人的支持,也不能少了文官的团结。
难!
两头难!
…………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