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556章 当世万人敌!

小说: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作者:肉丝米面 更新时间:2025-02-09 22:07:08 源网站:2k小说网
  高耸的藏书楼下。

  躺在椅子上的严嵩,瞬时双眼里精光一闪而过。

  随后。

  这位当朝老太师笑吟吟的眯起眼。

  “抑东南、联晋党。”

  严嵩慢慢的转动脖颈,扫过在场众人,而后目光落在徐渭身上:“这样的安排恐怕绍庭早已与你说过了吧。”

  徐渭颔首点头,面带笑容:“宾客当初离京前,确实就朝中格局,与晚辈说过这样的打算。”

  严嵩点点头:“所以你想说的还是后半句。”

  徐渭面含笑意,不置可否。

  聂豹躺在一旁又轻咳了两声,引得众人看向他,面生担忧。

  老夫子如今也确实上了年纪,虽然在书院还时常讲学,但更重要的是闭门研究心学。

  瞧着没什么作用,但对昌平书院甚至是严家来说,重要性都是无可替代的。

  然而聂豹却迎着众人的担忧摇头摆手:“我这身子啊……老头子自己知道,还能撑着多活几年,不打紧。”

  老夫子脸上尽是笑容。

  他随口轻声说道:“既然抑东南、联晋党不过是当下之需,将来是要以养望在朝、培育**为重。老夫若是记得没错,明年朝廷又要开恩科了吧。”

  徐渭拱手应答:“明年确实要开恩科。”

  聂豹侧目看向严嵩,脸上带着笑容,伸手指向徐渭:“这小子是想说让您老出出力,朝廷明年的恩科,还是让润物顶上去,再做一科两榜进士的座师。”

  徐渭也不遮掩,笑呵呵的点着头承认:“晚辈确实是有这个想法,毕竟眼下朝中如何争斗,其实都不过是围绕着嘉隆新政该如何做去斗的。我们眼下既然不宜插手其中,倒不如让宾客再做一科两榜进士的座师,等申时行、王锡爵他们那一科的人在朝中历练几年,总是能官职上去些,再加上明年的两榜进士,**也就算是传承有序了。届时再做什么事情,也无所谓要压何方,又要联络谁人。”

  此时。

  燕地惠风和畅。

  微风浮动,卷起书院山上阵阵林海嗖嗖。

  严嵩嗯哼了声,慢悠悠说:“千事万事,东靠西依,都不如自己有。”

  王畿一如既往的暴脾气,闷声道:“哪来那么多的屁事,这时候让高拱顶在前头,谁要是敢对新政使绊子,自然有高拱去处置这些人。再等上几年,朝中的事情一桩桩捋顺了,润物他们这些年轻人也就够资格上去做事了。”

  这位王老夫子纯粹是拿高拱去当那顶火药扛事的人。

  聂豹轻咳着,扭头冲着王畿翻了翻白眼。

  严嵩则是笑着摆摆手:“既然都觉得培育**没问题,老夫近来会让人去办,等润物这一次回京,顺势拿下明年恩科考官的差事。”

  徐渭颔首应下。

  动静之间。

  徐渭忽又开口:“今日在治安司的时候,肖俊鹏与晚辈提了几件事情,晚辈觉得倒是也可行,只是宾客如今不在京中,这事晚辈一人也不好拿主意下决定……”

  “何事?”

  徐渭解释道:“一则是有关开禁顺天府各县百姓出界做活之事。眼下咱们昌平的厂子越建越多,治安司工房眼下还挤压着近十座工厂的计划尚未开建。等往后这些厂子都建好了,光靠咱们昌平的人丁肯定是不够数的。所以,若是能开禁顺天府各县,允各县百姓出县界,来我昌平做活。一来可以借我昌平带动顺天府各县百姓赚钱富裕养家,二来也能使我昌平在工厂一事上更进一步,断绝发展阻碍。”

  “这倒是个好法子。”

  只是听了徐渭解释一遍,严嵩便当即给了一个很高的评价。

  聂豹在旁亦是附和道:“人丁户籍之制乃太祖高皇帝时所立,至今也有近二百年。国初时局与当下业已大不相同。既然厂子能让人赚更多的钱,那就没道理不发展。若是缺了工人做活,这条规矩也是可以改一改的。”

  向来都不怎么说话的钱德洪,紧接着便在一旁补充道:“但终究是太祖所立的规矩,人丁户籍,干系地方稳定安宁。光看昌平,就一下子尽数解了禁锢,恐怕是要生出乱子。毕竟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不是处处都如昌平一样。依我看可以先在顺天府验证一二,而后至多是放开地方府县范围,允百姓在一府之地自由迁徙做工。”

  这就是几位老夫子给昌平和严家带来的价值。

  他们见识过太多,也拥有着常人难比的学识,看的多、看的远,自然也看的更深。

  徐渭当即点头:“夫子所言,确实不能忽视了。晚辈倒也觉得,如今若是要让朝廷更改开禁户籍之制,寻顺天府一府推行,最是稳妥,也最易得到皇上准允,中枢支持。”

  说完后,他便侧目看向严嵩。

  毕竟严家真要在朝中有什么动作,还是得要这位老太师点头发话才行。

  严嵩倒是没急着给徐渭一个准确的回答,而是又问道:“既然是一则事,那便有二则事,说说还有什么事。”

  徐渭点头应下,试探着轻声解释道:“另一桩事情宾客之前有过提及,但未曾说的太多,想来宾客是觉得不用急于一时。如今倒是晚辈自己想的,既然宾客已经收复河套,往后九边之事必然会顺势有所变动。当初宾客说,我朝于山西、陕西等地,应当禁止砍伐,多种树木。晚辈是觉得,山西自唐宋便多藏石炭可用之于民间生火取暖烧饭……”

  严嵩立时看向徐渭:“所以你是想着,联晋党之余,还要防备晋党在朝中做大。若是如此的话,那么就要安排人手去晋地为官,提前抓住石炭一事,至多在这笔买卖上允晋党几分利。”

  闻言之余,徐渭眉头一挑。

  当真是人老成精。

  自己不过是刚把话起了个头,老太师便已经看穿了自己的打算。

  他拱手笑着回道:“晚辈确实是这般想的,虽然说要联晋党以求压制东南清流士绅,但也不可坐视晋党在朝中做大。石炭一事,就算我们不提,日后也说不定会由旁人提出来,倒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占了这份利。就算不图财帛,也不能让晋党一手把控晋地所产石炭,到时候弄得百姓买炭艰难。”

  院子里,聂老夫子又咳嗽了几声。

  但他却满脸笑容:“仁心向民,这事我看确实要提前准备。”

  严嵩亦是目光盯着徐渭,审视了好一会。

  他才缓缓说道:“我看一个詹事府的官职,昌平治安司的差事,实在是让你屈才了。”

  徐渭一愣,还没有反应过来老太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严嵩却已经歪头看向身边的麻将搭子老伙计们:“依我看,咱们这几把老骨头也该为后辈扬名了,等时机到了,便放他脱手昌平治安司,在朝中谋一个高位才是。”

  聂豹亦是满脸笑容的点着头:“既然是石炭的事情,又有顺天府人丁户籍这桩事,我看去户部最为合适。”

  严嵩笑吟吟的拍了拍扶手:“我看行。”

  这时候徐渭才反应过来。

  没成想,自己今天不过是因为担心朝局变动,特意找老太师商量布局,竟然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不过有着四位老爷子为自己扬名,这一下自己在士林至少是要声名鹊起了。

  有了名气,朝中的官职自然也就能动一动。

  毕竟自己还有一个詹事府的虚衔,升官户部完全不是问题。

  就在昌平这边商议着朝局的时候。

  千里之外的阴山。

  已经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中原人终于是再一次驻军阴山以北的漠南草原。

  就在阴山东麓的大青山北侧,古白道出口西北方向三十里处。

  一座容纳了数万大军的军营,已经拔地而起。

  大营南侧的阴山余脉山脊上。

  数十骑驻足山脊线,周围又有众多兵马警戒。

  严绍庭此刻就正驾马立于山岗之上,眺望着山下的大营,以及北方一望无际碧绿无边的漠南草原。

  山下的大营就在另一条沟通大青山南北的古道山口处。

  而在大营前方不远处,则是一片方方正正,却早已破败不堪,如今依稀只能看出个轮廓的土城。

  土城的城墙早已垮塌,内外都是缓坡。

  在土城内还遗留着蒙古人搭建的帐篷,只是如今随着明军北上,这些牧民早已不知所踪。

  但蒙古人走了,中原人却来了。

  大营里不时有队伍出营,带着各种工具物件进入到土城里,将那早已垮塌不知多少年的土城墙挖掘清理,更多的人则是在土城里忙碌着。

  在严绍庭的身边,戚继光与王崇古二人作陪。

  戚继光只是默默的观望着草原的地形。

  倒是王崇古脸上带着几分兴奋:“西魏、北周乃至隋唐两朝,皆起于此武川城。下官无论如何都未曾想到,有朝一日不光是能饱览北魏六镇,更能看到我中原汉家儿郎,将要再于此地建立城池,控扼草原的盛况!”

  对于王崇古的激动和喜悦,严绍庭只是见怪不怪,未加置喙。

  毕竟如同王崇古说的一样。

  眼前这片正在被清理的土城遗迹,正是起于北魏时的六镇之一武川镇。

  武川镇,这片已经有了千年历史的地方。

  曾经搅动了中原数百年的风云。

  诸如北周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帝宇文毓、高祖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和静帝宇文衍五位皇帝,以及诸多大臣,皆出自武川,均为武川人氏。

  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在魏初之时,亦是武川镇军司马。

  唐高祖李渊的四世祖李熙,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

  某种意义上来说,北魏、北周、隋、唐四朝,那就是武川人的权力游戏。

  王崇古看的是两眼放光,当即拱手:“若武川再造新城,控扼草原,使我大明兵甲刀戈向北,此等功劳,当属大将军为翘楚。”

  严绍庭亦是面生笑容。

  他奏请再建武川城的奏疏,已经伴随着于阴山以北秦长城复建的奏疏,一同送去京中。

  当阴山以北的长城重建完毕,长城外的北魏六镇重建。

  大明才算得上真正控制住了河套,也才算是有了用兵漠北的底气和资本。

  戚继光这位已经内定的河套一地首任最高军事将领,亦是面带笑容道:“六镇及阴山以北的长城建造完毕,我朝便可以河套一地,充当育马、屯田储粮所在,河套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培育战马。朝廷足可尽河套之力,而供边军之用,则朝廷援边粮饷必然锐减,以省国力耗损。”

  王崇古听着亦是连连点头。

  这就是中原收复河套的好处。

  河套足够的大,前套和后套加起来,有阴山阻挡北方寒气,又有黄河补充水源,完全可以发展成一片塞上江南,为边军提供充足的粮草物资,还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战马。

  如此一来,朝廷自然可以减少从中原各地调运粮饷到九边军中。

  只是相比戚继光和王崇古的喜悦。

  严绍庭就显得更冷静了些。

  他转头侧目:“听说王之诰正带着人要出阴山找我?”

  此言一出。

  王崇古立马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目光紧锁的看向严绍庭。

  戚继光亦是点了点头:“今日刚收到的消息,三边总督王之诰,确实正带着山西巡抚王继洛、大同总兵官孙吴、山西总兵官申维岳北出阴山,前来此地。”

  说完后。

  戚继光又略显犹豫的说道:“似乎……他们是带着酒肉粮草物资,前来犒军的。”

  “哼!”

  严绍庭只是冷哼一声,未再多言。

  王崇古还想说些什么。

  然而山下远处的草原上,已经有一支远不见尾的大股骑兵出现在视野里。

  这是一支人数上万的骑兵大队。

  万骑奔驰在草原上,声势震天。

  而在山脚下,也有一队官兵,正快马加鞭的往山上跑。

  隐约已经可以听到赶来的官兵冲着山上喊话。

  官兵们裹挟着尘烟冲上山脊,为首的官兵来不及勒停战马,就已经从马背上翻身跳下,凭着惯性冲到了严绍庭面前。

  这官兵虽然头上带着汗水,但却是满脸欣喜之色,冲到大将军面前,稳住身形,便当即双手抱拳,单膝着地。

  “大将军!”

  “龙虎军凯旋而归!”

  “龙虎军千里奔袭转战,擒俺答巴岳特部头人不彦台吉、委兀慎部头人丙兔台吉、巴林部头人把林台吉,擒土蛮部孛儿只斤·图们二子宰桑兀儿、三子伯彦兀儿,斩鄂尔多斯部头人,招降蒙古俺答部、土蛮部、鄂尔多斯部军民一万三千余,牛羊十余万!”

  一连串晦涩难记的蒙古人名脱口而出。

  山脊上,一片寂静。

  王崇古张着嘴,看向跪在地上的官兵,又满眼震撼的看向双手紧紧握着缰绳的严绍庭。

  天啊!

  严家这是要彻底发达了吗?

  出了严绍庭这么个文官翘楚还不够。

  现在还出了个万人敌的武将?

  严家一门,便是要文武双全?

  王崇古都来不及思考,那个传闻之中的龙虎大将军,严家老二究竟是怎么带着大军成就如此骇人听闻的功绩。

  他只是纯粹的惊呼一声。

  “万人敌!”

  “当世万人敌!”

  “下官先为大将军贺喜了!”

  …………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