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554章 公侯亦可封!

小说: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作者:肉丝米面 更新时间:2025-02-09 22:07:08 源网站:2k小说网
  主动的永远输人一筹。

  严绍庭已经记不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时候,又是什么情况下听到的。

  但用在**上,同样可行。

  从他知道王崇古带着四镇兵马,悍然出击前套蒙古人余部,得知他率军追赶北上的自己。

  他就知道。

  这是一个渴望着进步的官员。

  一个好官,需要具备无数的条件和要求。

  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就是想要进步。

  你连进步都不想进步了,还如何让人相信你是会做事的?

  这话虽然有些歧义,可事实却偏偏正是如此。

  那么放在王崇古身上。

  这样一位已经总督四镇的封疆大吏,能屁颠屁颠一口一个下官跑到自己面前,除了想要进步,严绍庭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别的理由了。

  尤其是如今河套已复。

  山西、延绥、固原等镇的地位将会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急剧下降。

  大明旧有的军事布防格局将会发生改变。

  新的军事力量成型。

  王崇古所求,定然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

  于是严绍庭便开始了揣着明白装糊涂。

  反正想要进步的不是自己,急的也不会是自己。

  而王崇古见严绍庭久久不愿上钩,但对方偏偏又一副已经看穿自己意图的样子,这让他心中不由急了起来。

  眼前这个年轻人,似乎越发的有意思起来了。

  王崇古淡淡一笑:“谭纶、俞大猷等人久在东南统兵,下官虽未处之,却也知晓其威名。而今大将军收复河套故地,欲修筑秦之长城,北控草原,节制蒙古。谭纶、俞大猷等人,势必会授命于上,镇守边墙。”

  在提及谭纶和俞大猷的时候。

  王崇古甚至是目光扫向了在场的戚继光。

  如今东南倭患已经尽除,而戚继光又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这一次戚继光又随严绍庭北征,立下复套之功。

  朝廷对这样的将帅之才,肯定不会闲置,最大的可能就是将其就地安排在九边,统领一方。

  严绍庭听着王崇古的话,却是微微一笑。

  到这里,王崇古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可他却只是随口说道:“皇上初御社稷,却励精图治,先帝遗清军之命,今上也定然会顺势推行,九边也该到了汰换新将之际。”

  话,点到即止。

  王崇古目光一闪而过,轻咳道:“大将军此次率军出征,又有复套之功,如今大将军欲要北控草原,想来不论是皇上还是朝廷,都会多听大将军谏言。下官亦窃觉,大将军定会上疏朝廷,河套阴山一线,另设边镇,专控阴山北麓长城、卫城之事。”

  瞧着步步试探自己的王崇古,严绍庭很直爽的嗯了声:“河套一地幅员辽阔,无论耕种亦或放牧,再或培育良马,都为上选。而黄河以北,越过阴山,更是直面草原,须得要一镇专之。如此方可使上下畅通,政军之令无阻,使朝堂与镇守如臂使指。”

  王崇古微微一笑,当即说道:“想来大将军恐已经心中属意戚将军,出真河套首镇。”

  一旁的戚继光眉头一挑,微微皱眉,眼神带着几分疑惑的看向将自己拖进来的王崇古,寻思着对方的目的。

  严绍庭倒是明白的最快,更是反口说道:“哦?督抚为何会如此认定?以在下过往听闻,督抚自嘉靖三十六年,便在边镇当差做事,最是了解熟稔蒙古人。此次督抚为我征北大军副将,又立战功,朝廷便是要设河套镇,首选总督人选也定然是督抚才是。”

  说完后他便目光玩味的盯着王崇古,对方想要借戚继光试探,自己便反手直接将问题扣在了对方身上。

  王崇古也是一愣,没想到严绍庭竟然这么直白。

  但他却也是瞬间冷静下来。

  王崇古笑吟吟的说道:“大将军既然已有守河套,必守阴山,而守阴山,则必攻漠北之策,这河套便俨然会成我朝出兵之地,坐镇统御之人也当以将帅之才者任之。下官虽久在边镇,立寸末之功,却非武人出身,而以文入武。便是朝廷当真设河套镇,下官也定当上疏,举戚将军为镇守。”

  这一下轮到严绍庭意外了。

  他原本以为王崇古是要图谋河套镇的位子,没成想对方竟然直接将这位子推到戚继光身上。

  他不由眯着眼打量起了王崇古,琢磨着这位究竟是想要什么。

  倒是一旁的戚继光,淡淡开口:“在下思来,王督抚是想要掌马政、抚治边地吧。”

  闻听戚元敬之言。

  瞬间,严绍庭眼前一亮。

  而王崇古则是在平静一瞬后,神色浮出一丝波澜。

  终了。

  王崇古摇着颔首,连连摇头,冲着戚继光拱手作揖:“当真是瞒不过戚将军,在下这点心思竟皆被将军看穿了。”

  见王崇古果然是承认了这一点。

  严绍庭也终于是明白了过来。

  原来王崇古竟然所图如此之大!

  自己原本只以为王崇古是想要在九边继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没成想对方已经将算盘打到了内阁里去。

  虽然按照戚继光说的,王崇古也承认,他想要掌握九边马政、抚治边民。

  看着这差事不怎么起眼。

  可这是治边又治民的差事,全然不同于一镇总兵,甚至总督。

  戚继光若是坐上河套镇总督,往后至多也就是以功勋升兵部。

  而入内阁,却是要有治民的经历和经验,若是再加上治边之功,那步入内阁就是加分项了。

  更不要说王崇古还想要掌握边镇马征。

  往后明军每一次铁骑出关征讨,都得要记上王崇古他的一份功劳。

  而王崇古见严绍庭已经彻底明晓自己的打算,却又久久不语。

  他倒也不再心急。

  反倒是慢条细理的解释起来:“大将军也知我朝边镇人事复杂,这一遭大将军创立不世功勋,定当震动朝野。可河套置军修城建墙,山西、延绥等镇顺边镇之变,应先帝之旨,势必清军,汰撤边镇卫所军马。下官不才,却因出身晋地,又历关中,于山陕之地,还算有几分分量。”

  严绍庭面生笑意,却又平静无比的开口:“王督抚的意思,是不是在与本官说,本官若举督抚,则督抚便可替本官平边镇不满?”

  一旁的戚继光则是双眼一凝,眼神中杀机浮现。

  王崇古耳目不动,却赶忙拱手低头:“下官不敢有此意。”

  严绍庭却只是淡淡一笑,挥了挥手,而后朗声道:“本官出京之前于兵部有议,召王督抚为征北副将,便有一份算计在内。如今王督抚与本官所言,亦皆在理。我朝九边,上起二祖,二百年来,盘根错节,亦非本官一人可平可解。督抚欲以晋人出身,而平边地诽议,本官岂能不知?”

  他慢吞吞的剖析着。

  可王崇古的脸色却一分分的凝重起来。

  喘息之间。

  严绍庭却是冷声道:“王督抚是不是还觉得,若是本官不从,则山陕两地,便要流言升腾,朝廷清军设镇置军一事便会有波澜滋生,乃至生出事端?”

  王崇古面露不安。

  他眉头紧皱,自觉没有说错话,怎么就让严绍庭恼起来了?

  毕竟从他的角度去看,由他和严绍庭达成这笔交易,对严绍庭来说才是最佳选择。

  王崇古当即开口:“大将军雄姿英发,文韬武略,便是有宵小之人从中作梗,也必是螳臂当车,不值一提。下官绝无此意,更无以此挟大将军之举。”

  虽然自己远比严绍庭年长许多,虽然自己已经是四镇总督。

  可王崇古很清楚,自己和眼前这个年轻人相比,在朝中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严家啊!

  这可是严家啊!

  严绍庭在一番质询压得王崇古低头不敢多言后,却与戚继光对视一眼。

  而后他慢慢露出笑声。

  “督抚今日所言……”

  “本官应下了!”

  当王崇古好不容易反应过来,自己想要图谋的事情,竟然已经得到了严绍庭这个年轻人同意时,他的背后却已经传来了马蹄声。

  转过身。

  只见严绍庭已经驾马,与戚继光向着千年古白道在阴山北麓的出口处赶去。

  王崇古一时漠然。

  而后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终了却又苦笑着摇了摇头。

  自己到底是棋差一招,输给这个年轻人一筹了。

  自己所求之事。

  竟然全都早已在对方的算计之中!

  可笑!

  可笑!

  ……

  “哈哈哈哈!”

  “欣之!喜之!”

  乾清宫东暖阁中。

  皇帝肆无忌惮的放声大笑,手指在面前堪舆上不断的滑动着,勾勒出一条无形的边墙。

  “润物所言,朕甚为认同。”

  “守河套必守阴山,而守阴山则必攻漠北。”

  “唯有攻守易型,以攻为守,驱逐贼子,方可止戈于长城以南。”

  朱载坖将严绍庭在密奏中所说的欲复秦长城和长城以北筑造卫城的设想全盘说出,而后挥手道:“此番俺答部驻河套之军已然溃败,蓟镇来犯土蛮贼部,定然将要闻讯退之。内阁当命昔日抽调之各地卫所,撤出京畿,各自回营。”

  一开始土蛮部进犯蓟镇,朝廷还人心惶惶。

  后来朝廷也反应过来,这是和西边的俺答部打配合,给大明施加压力。

  那现在俺答部在河套的十万大军已经溃败,只要消息传开,土蛮部就没有理由和胆气继续留在蓟镇外了。

  高拱当即拱手领命。

  朱载坖却又说道:“虽然各地卫所尚未出战,但将士们奔波两地,亦是辛苦,可命户部与兵部商议,拨付赏银,莫要叫军中儿郎生出怨言,亦是激励将士卫国之心。”

  这都是该有的事情。

  高拱亦是再次颔首遵旨照办。

  而这个时候,朱载坖却又目光一动,再次幽幽开口道:“元辅,诸位阁老,这一次润物引兵出征,朕也确实未曾想到战事竟然能如此顺利。此次润物复套之功,可谓壮我大明百年之憾,朕又初御社稷,肩挑宗社,自当赏罚分明……”

  高拱眉头一动,感情大军尚未凯旋,皇帝还是止不住要给严绍庭加封的心思。

  他当即上前一步:“陛下……”

  朱载坖却是横手一扫:“高师傅,昔日朕在王府潜邸,便是高师傅为朕读书解惑。朕还记得那时候高师傅屡屡告诫,在朝为政,当赏罚分明,用人得当。如今润物立有大功,乃解百年之憾,朕又岂能有违高师傅昔日教化,臣子有功而不赏?”

  高拱嘴角一扯。

  眼看着皇帝都开始拿自己以前的话来堵自己的嘴。

  自己还能说什么呢?

  高拱当即转口道:“臣非阻陛下封赏前线有功之臣,乃如今前线仅有报捷,王师尚未凯旋归来。而前线奏报之上,亦言大军仍有图谋,大将军等人亦要率军北出阴山。征北之事尚未息,而今诸将尚有建功之机。臣以为,陛下欲要赏罚分明,以正朝纲,激励文武,此举圣明。然而今,陛下却可先以功封赏军中将士,科以首级赏银将士,再振军心。至于诸将之功,可留待来日王师凯旋,陛下于朝堂之上举典祭而册之。”

  朱载坖目光深邃的注视着高拱。

  数次想要反驳这位王府迁都师傅的谏言,可最终他还是选择退让一步。

  但紧接着,朱载坖却又说:“润物说……”

  高拱心中一颤,心头也不由蒙上一层阴霾。

  润物说!

  润物说!

  如今皇帝开口就是润物,闭口也是润物。

  这让他们如何自处。

  朱载坖却丝毫不顾及自己王府潜邸高师傅这点酸味,继续说:“润物谏言河套设镇置军、迁徙百姓耕牧,阴山以北修造长城、卫城,大军扫平漠南蒙古各部,招降蒙古部族归降来投。此事虽尚未促成,然大军复套之功却已明白。赏三军怎可不赏诸将?与理不合!”

  高拱眉心已经在皇帝这番话后,紧紧缩在一起,那劲道足可以夹碎一颗核桃了。

  可朱载坖却是接着说:“元辅欲在朝堂典祭之时,让朕封赏军中诸将,此言亦正。然,诸将功勋,朕不能搁置,本朝自太祖创立以来,历来以军功而勋爵之。复套解百年之憾,诸将所立功勋甚大。”

  暖阁中,高拱缓缓低下头。

  他已经看透了,皇帝就是要好好的封赏严绍庭等军中将领。

  至于其目的,自然也不单单是为了赏赐严绍庭等人。

  毕竟。

  皇帝可是数次提及百年之憾。

  这分明就是要将功劳也往自己身上拉扯的意思了。

  果不其然。

  下一秒。

  年轻的皇帝便已经再次当着众人的面开口发话。

  “百年之憾,今朝尽平。”

  “河套之要,系于社稷。”

  “润物此等功勋,便以公侯酬,朕亦可予!”

  …………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