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543章 征北大将军出征!

小说: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作者:肉丝米面 更新时间:2025-02-09 22:07:08 源网站:2k小说网
  我叫何五郎,家住北京城西南四十里处的黄村。

  昨日开始京营放休,总督顾侯爷鸣鼓聚兵,那个最近将我们操练的像一条狗的戚继光也在场。

  当然,还有那位天杀的却又能让我们每日都肉食管饱的严侍郎也在。

  昨日我以为是这两位京营里的大魔王,又要整出什么新花样开始折腾我们。

  想到这三个月在营中的经历,我觉得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一样。

  不过戚将军人倒是不错,每日操练的比我们还要狠,就是那位严侍郎虽然也与我们一同操练,但总是偷奸耍滑,别人看不出来,可我何五郎却看得明明白白。

  但严侍郎却是个有本事的,光是每日供应京营数万兵**肉食,就是个天文数字,但他偏偏就是能弄来。听人说,这位年轻的侍郎,假以时日定然是能入阁为相的。不少人为此还厚着脸,成天凑到严侍郎面前晃悠。

  他们也不想想,都是丘八,如何能入了这种贵人的眼。

  想的有些多了。

  话归正题。

  昨日营中并没有如常操练,一辆辆大车从营外驶进营中。

  光看那深深的车辙印,就能知道马车上是载着重物的。

  当我还好奇,究竟是什么的事情。

  那些马车就已经被严侍郎掀开了。

  而后这位年轻的贵人,更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将马车上的一只大木箱子推倒在马车下。

  哗啦啦的一片响声。

  我看的清清楚楚。

  钱!

  数不尽的钱!

  那一串串的铜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黄橙橙的,就和金子一样让人眼热。

  然后严侍郎就开始对我们所有人发话了。

  所有马车上都装着铜钱,还是朝廷新铸的用料品相最好的新钱,上面还有皇上老爷的神像。

  这可是稀罕物。

  而严侍郎更是当众喊话,这些钱都是给我们的。

  营中士卒,一人一贯。百户以下、伙长以上,一人三贯。百户以上,一人五贯。

  大伙都很开心。

  觉得过去三个月的操练,现在看着这些闪闪发光的新钱,似乎也没那么累了。

  但我却明白,这应该是大军出征前的开拔银。

  朝廷聚集大军,征讨不臣,出征开拔,历来都要发银子,说是开拔银,但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买命钱。

  但人生在世。

  这三个月每晚都来营中教我们认字的那些小先生们说了。

  国家,国家。

  有国才有家。

  我想了很久,觉得小先生们说的很对。

  要是大明朝这个国没了,我何五郎的家又岂能保全?

  朝廷既然能实实在在给钱,我们就能将命搭上!

  更何况严侍郎随后果然也说明白了,朝廷已经册封他为此次征讨大将军,好像还有个大将军名号,叫什么征北大将军。

  又是侍郎,也是大将军的大官贵人,还说了,等大伙上了战场,只要砍下敌军的脑袋,一颗脑袋一金。

  我不知道一金究竟值多少钱。

  但身边的同袍说这是朝廷的新钱法,一金就是十银,就是万钱。

  乖乖隆地洞!

  这要是真到了战场上,我何五郎砍下十七八个敌军的脑袋,岂不是就暴富了?

  不说给自己再娶一个婆娘,就是给家里婆娘置办些饰品,买一套胭脂水粉,然后给老爹买几坛子好酒,给老娘裁几套新衣,再将老大送去村头的书院……

  不不不!

  听说侍郎大将军在昌平就有一座老大鼻子的书院,得送老大去昌平书院才成!

  如果还能余下些钱,那就在村里多买些地。

  这样一来,老何家就算是出人头地了。

  就在我浮想联翩的时候,侍郎大将军竟然真的当众承诺。杀敌给赏,负伤加赏,若是阵亡那就由朝廷抚养家中老小,昌平书院也放开对此次随军出征弟兄们家中小子入学。

  最重要的是,不要学费,不收束脩!

  就冲着这一条,我何五郎从今往后这条命,就是侍郎大将军的了!

  虽然身边的同袍都没有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大概也都是这么想的。

  昨日侍郎大将军发了钱后,就允了我们一日出营回家,隔日回营就等待通知,凡在名录者皆随军出征。

  不少人冲着那一颗脑袋一金的赏赐,当时就跑去找上官们求情,希望自己能在随军出征的名录上。

  可我没去。

  因为我何五郎在这三个月的操练中,连续两次和戚将军单挑,打败了他。

  第一次得了十两银子。

  第二次更是得了总督侯爷赏的十两金子!

  像我何五郎这样的京营猛男,定然是在随军出征的名录上。

  收拾好细软,将最近得的十两金子、十两银子,还有连续两次干翻戚将军而升任营中队正所得的三贯钱,一并装起来,送回家中。

  老爹和老娘又哭又笑。

  笑是他们儿子何五郎有出息了,赚了钱不说还升官了。哭……大概是担心我会战死疆场吧。

  不过婆娘晚上很卖力。

  天一黑就将老大和幺妹给送去老娘屋里。

  整整一夜啊!

  等到天亮了,我才两腿打着摆子下了床。

  扶墙是不可能扶墙的。

  我何五郎可是连续两次干翻戚将军的京营猛男!

  就是一阵阵的虚……

  强撑着出了家门后,让我只能花了三十文钱,请村头的刘大爷赶着马车将我送回军营。

  回营后。

  此次随军出征的名录也果然张贴了出来。

  不少弟兄都因为只能留守京师而捶头顿足好不气恼,痛恨自己错失了杀敌赚钱的机会。

  而我京营猛男何五郎,也果然是在名录之上。

  而且还因为出征的兵马又一次重编,我京营猛男何五郎再一次官升一级,成了由侍郎大将军亲自统帅的中军营百户官。

  当晚再一次饱饱的吃了一顿不限量的肉食,甚至还有一碗酒后,我就美美的睡了一觉。

  梦里。

  我梦见自己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砍下敌人一颗颗脑袋,赏钱无数,官升**。

  等到天明。

  京中战鼓擂擂。

  穿戴好后我走出营帐,发现竟然是顾老侯爷亲自在校场上敲击战鼓。

  老侯爷是在亲自为我们壮行!

  营中的弟兄们也在快速的集合着,不多时我们便正式开拔出营。

  到了营外。

  围绕着北京城的所有京军大营里的弟兄,都在汇聚到一处,向着京师西北方向前进。

  官道上,聚集着无数的百姓为我们送行。

  等整整四万京营弟兄和一万山字营的弟兄汇合到一处的时候,我发现朝中的三位国公爷和足足六位内阁大臣竟然代表皇帝老爷,也在官道旁送我们出征。

  看来朝廷很重视这一次的出征,也很重视我们。

  不说了,这一次我京营猛男何五郎,定然要为大明朝杀出一片太平盛世,哪怕马革裹尸还!

  大明隆庆元年。

  四月初六,辛卯日。

  吉!上上大吉!

  朝廷一旨诏书,聚京营四万兵马,合山字营一万兵马,共计五万大军,出征讨伐屯驻河套许久的俺答部辛爱黄台吉所领十万不臣贼军。

  官道上。

  定国公徐延德、英国公张溶、成国公朱希忠,三人领着一众京师勋贵,面色振奋。

  只因为这一次统帅大军的,是大明新晋勋贵昌平伯一系的长孙严绍庭为帅,加征北大将军,统御大军出征。

  在他们看来,这是勋贵集团一次新的突破。

  一旦严绍庭能在这一次取得实实在在的战功,那么他们这些勋贵自然也能水涨船高,在军权上有所突破。

  至于高拱等人,虽然脸上都带着笑容,可一个个却都紧绷着心弦。

  大军征讨,劳师动众,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若不是先帝遗谕,新君支持,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让严绍庭统帅大军,不过还好随军的副将是戚继光,而这位在东南就百战百胜的将军更是此次的先锋营主将。

  而那个一直在九边做事的王崇古,也已经有旨意送去,命他等候在偏头关,为王师大军前驱。

  如此一来,倒也是有所保障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次大军开拔出征,是为驱逐鞑虏,收复河套,扬我国威。”

  “润物为帅,万望军令之下慎之又慎,若有艰难,当随时传讯京师,我等虽不事兵略,可在中枢定然会全力以赴,相助润物荡平贼子。”

  千言万语,高拱也只能是挑着好话和紧要的去说。

  严绍庭则是一身甲胄,手持马鞭坐在马背上,拱手一礼:“还请元辅放心,也请三位公爷,诸位阁老,列位侯伯放心!润物此番率军出征,定当遵守誓言,不复河套誓不还!”

  见严绍庭面色庄重。

  高拱也将心中顾虑压下,抬头拱手,语气郑重道:“我等在京,翘盼将军报捷,待王师凯旋,我等设酒道旁,贺将军!”

  随着高拱开口。

  在场送行之人,便是如李春芳也面色郑重的拱手抱拳。

  “待王师凯旋,设酒道旁贺将军!”

  “待王师凯旋,设酒道旁贺将军!”

  “待王师凯旋,设酒道旁贺将军!”

  严绍庭微微一笑,马鞭轻轻一挥。

  果不其然亲自去找朱载坖请旨随军,领三千龙虎军为中军营亲兵的龙虎大将军严鹄,则是手持长缨挑悬红旗,猛的向前挥舞。

  “大军出征!”

  “出征!”

  “出征!”

  官道轰鸣。

  五万大军,静默开拔向前,漫长的辎重押在后营,扬起满天尘烟。

  路旁的高拱等人,则是不曾躲避,只是静静的注视着大军远去。

  等到军马尽被尘烟笼罩。

  高拱这才幽幽一叹,而后双手叉腰,昂首挺胸,提振心气,侧目看向注视着他的三位国公。

  高拱当着所有人的面沉声开口:“老夫虽对润物率军出征,多有担忧。但此番我朝大动干戈,是为驱逐鞑虏,收复故地河套,此乃军国社稷之事。老夫今日与诸位说明,只要老夫在朝一日,还是这内阁首辅,便决不允许有人暗中作梗,阻扰大军征讨不臣。凡有胆敢手脚者,老夫当上疏皇上,请以乱国之罪斩首!”

  在场的兵部尚书杨博,则是紧随其后:“我已行文九边各镇,此次润物以征北大将军节制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固原六镇,凡征北大将军军令所至之处,若有不从,本部第一个问罪!”

  三位国公和一众勋贵,脸色顿时缓和下来。

  而李春芳等文官,亦是面色凝重的点着头。

  高拱是因为位在首辅,大军出征无论如何都与他是有关系的,胜则相安无事,若败他也难逃其咎。

  至于杨博就更简单了。

  随着王崇古被定为此次大军唯二副将之一,晋党也就被绑在了严绍庭的战车上,由不得他不这么说。

  眼看着大军渐行渐远。

  众人也没有在这荒郊野外交谈的心思,各自上车回城。

  而在官道上。

  严绍庭也是格外冷静的御马前行。

  他丝毫没有统御数万大军出征的喜悦,更没有因为自己此次得了征北大将军的名头而高兴,反倒是心神凝重。

  军中将士们或许在畅想着征讨大胜,获封无数。

  可他不光要思考如何和蒙古人厮杀取胜,还要想着如何减少明军的伤亡。

  “哥……”

  “嗯!?”

  掀开面甲的严鹄,面露尴尬,低头道:“大将军。”

  严绍庭这才面色缓和:“说。”

  严鹄拱手道:“适才戚将军前锋营来报,他们已加快行军速度,按计划今夜宿居庸关下,中军及辎重后营今日宿昌平北。”

  严绍庭点点头嗯了声,没有再说更多。

  按照军中惯例,正常的行军速度其实并不快,每天基本也就是走上六十里至九十里范围。

  再快可能就要和后营辎重脱节,更会导致将士未战先竭。

  戚继光的山字营现在是前锋营,需要一开始加快速度和中军拉开距离,始终保持在三十里左右的距离。而按照计划,等出了居庸关后,后营辎重还要减慢速度,和中军拉开十五里左右的距离。

  而从京师到河套,大概要走上千里路程。

  换算算下,这一次要赶到偏头关外,进入河套,就得花上二十日左右的时间。

  若是辛爱黄台吉知道明军出征,而开始移动,转而攻打陕北、宁夏、甘肃等地,则大军还要延长行军时间。

  而如今大军出征,蒙古人也必然会知道消息,与之做出变动。

  或迎面与明军作战,或转道别处,将明军拖入漫长的行军之中,使得明军成为一支疲惫之师。

  想到这些。

  严绍庭便驱马贴近小雀儿,压着声音叮嘱道:“等出了边墙,没有军令,不可轻举妄动,一旦两军开战,更不能任性而为!”

  他实在是怕这个一心想做万人敌的弟弟到时候杀上头了,带着他那支龙虎军深陷敌阵,或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大漠草原追杀敌军反被设伏。

  严鹄则是绷紧脸皮,重重的点头:“将军放心!末将定然谨遵军令而行!”

  严绍庭不确定的注视着弟弟:“当真?”

  “请将军放心!”

  …………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