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屋内陷入了一片安静,一种从未有过的安静。

  朱棣、朱标还有朱有容三人同时扭头看向江临,眼里满是不解。

  没有下次了?

  什么叫做没有下次了?

  难道……

  朱棣的心中产生了一个念头。

  对呀!

  他一生五征蒙古,如果还有下次甚至下下次,江临为什么不说六征蒙古,七征蒙古呢?

  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下次了!

  想到这里,朱棣的眼神暗淡下来。

  将最后一丝希望寄予在江临的身上,企图从他的口中能得到一个好消息。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回师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享年六十五岁。”

  江临话语落下,本就安静的屋内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好像时间静止了一般。

  噔噔蹬!

  朱棣一时没站稳,连着向后退了好几步。

  没办法,任谁在年轻力壮之时,得知了自己的死期,恐怕都难以接受。

  朱有容怼了一下江临的胳膊,嗔怪道:“你好端端的说这个干什么?”

  “咳咳!”江临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永乐大帝的成就不只局限于军事,作为皇帝的他还有许多的过人之处!”

  “哦?是吗?比如说呢?”

  朱棣闻,再次提起了精神。

  年轻人就是这样,emo的快,能量恢复的也快。

  “比如说……”江临双臂报于胸前,陷入了思索当中。

  “嗯……你的过人之处就是……生的儿子朱高炽太棒了!”

  “嗯?”朱棣一脸懵逼,不是夸他的吗?怎么扯到他儿子身上了?

  “我们后世有一句话,朱棣就是洪熙皇帝的征北大将军。”

  “没有朱高炽坐镇大后方,朱棣根本没法在北边浪!”

  emmm……

  朱棣眼神怪异的看着江临。

  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夸他还是骂他呢?

  好好好,不就是拐着弯说他除了打仗,一无是处嘛~

  看着朱棣那幅幽怨的表情,江临哈哈一笑。

  “我跟你开玩笑呢?怎么可能只有生孩子这一点。”

  “比如说……你还敢于放权,朱高炽这个太子当的,已经跟皇帝没什么区别了,权力丝毫不亚于朱标这个太子啊!”

  “正因如此,才为接下来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去你的吧,会讲就讲,不会讲就闭嘴!”

  朱棣彻底被江临这两句话搞得有点破防了。

  几个意思,合着他这个永乐大帝全靠儿子?

  一旁的朱标听完,却流露出一抹羡慕的神色。

  因为听到朱高炽的表现,让他不由得想起了儿子朱允炆……

  同样是儿子,怎么区别就这么大呢?

  江临笑着摆了摆手:“燕王殿下,我刚才跟你开玩笑呢!”

  “你作为皇帝,怎么可能会没有过人之处,没有成就呢!”

  “我之前就跟太子殿下讲过,你于永乐三年发起的郑和下西洋,让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乱的大明迅速恢复过来,为盛世打下了基础。”

  “其次,你还组织编写了《永乐大典》一书,这本书可不得了!”

  “被后世学者称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百科全书,是华夏文化的象征之一。”

  “你做过最牛掰,最让我佩服的一件事,莫过于迁都燕京,建设紫禁城了。”

  “我们后世有一句话叫做:天子守国门!”

  “哈哈哈,不错不错!”

  朱棣立马乐了起来,还略微得意地瞥了一眼大哥朱标。

  “江临,你再给我讲讲我儿高炽,他都做了什么事情啊?”

  就在江临刚才讲到朱高炽时,朱棣立马就捕捉到了朱标那羡慕的眼神。

  他从小到大一直都在默默跟大哥较劲,然而他除了武学方面比较突出一些,其他没一个方面可以比过朱标的。

  现在好了!

  大哥的儿子朱允炆是个彻头彻尾的废物!

  而他的儿子朱高炽则是一位优秀的君主。

  嘿嘿嘿……总算能掰回一成了!

  “朱高炽,年号洪熙,谥号为明仁宗,生于洪武十一年的中都凤阳府,洪武二十八年被册封为燕王世子。”

  “永乐二年被立为皇太子,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登基为帝。”

  “洪熙皇帝在位期间,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赦免了明惠宗朱允炆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

  “调整统治机构,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

  “还一改永乐时的暴政,他褒奖直,虚怀纳谏。”

  “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

  “好啊,做得好,不愧于仁宗之名。”

  朱标赞扬了一句,抬手拍了拍朱棣的肩膀。

  “老四,你小子是真的生了一个好儿子啊!把他培养的不错!”

  “大哥,这都是妙云她教育得好,你也了解我,就是一个糙汉子,自己都不懂这些东西,哪有什么本事教育孩子!”

  朱棣嘴上说着谦虚的话,鼻子早就已经翘起来了。

  就在朱标正感到爽快之时,江临开口说道:“可惜的是……”

  “洪熙皇帝于洪熙元年的五月就病重去世了,终年48岁!”

  ……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