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质问,郑芝龙一脸恳求:

  “劫掠朝廷商船,我从始至终从未给手下授意,全都是他们自作主张!”

  “我郑家世世代代效忠朝廷,我豢养私兵,捐养船队,也不过是为了维持海上的生意,我郑芝龙不过是一个商贾……”

  郑芝龙正说着,就被后面的锦衣卫一把摁在了地上。

  “要想狡辩等到了京师,跟东厂西厂还有锦衣卫刑部去狡辩,来人呐,给他打上镣铐严加看管!”

  随后,就有兵卒拿着镣铐上来打在了郑芝龙手脚上。

  随后龙威号统领看着港口处已经开始有完好的船准备出港东渡,当即下令:

  “让其他舰船过来,把整个港口死死围住,一条船都不能放过,只要把这些人留在岸上,三大营的弟兄们会有办法把他们一网打尽的!”

  一时间,龙威号上高高升起三盏透亮的灯笼,而游弋在港口外围的舰船在看到灯笼的信号之后,全都齐齐出现在港口的那头。

  把所有船只的出路全部锁死,几艘跑得快的敌船刚一出港口,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黑暗的海上忽然万炮齐鸣。

  几艘冲在最前面的船只全部被打沉。

  而后面还想跟着一起出港的船在看到这一幕后,只能重新退回港口,进而逃到岸上。

  经过一夜的港口封锁之后,第二日清晨天蒙蒙亮的时候,龙威号和后面的几艘战船逐渐靠岸。

  而后从船上就走下了数不清的明军,开始搜捕郑芝龙残党。

  这些上岸的明军,除了一部分的海军,还有数千人则是朱由检亲派的新军营。

  一上陆地就接连攻克几个郑芝龙残党设立的关卡,不到半天时间,便把郑芝龙身边的所有头人全都抓了起来。

  而且一同搜出来,还有郑芝龙和手下一同积攒下来的金银财宝。

  下午的时候,等史可法率领三千营赶到的时候,泉州港的战事已经完全结束。

  史可法在亲眼看到已经掌控港口局面的新军营时,整个人都震惊到了极点,他万万没有想到,海上的明军竟然会比自己要快上一步。

  随即,史可法在兵卒的引领下,见到了新军营的总将石亨。

  “末将拜见史总督,我军于昨夜炮轰港口,炸毁炸沉敌船无数,将司机逃跑的敌人全部锁在港口。”

  “而后在今日拂晓,将战船靠岸登陆,消灭了数万抵抗的郑家残党,现在整个港口都在我军控制之下,贼首郑芝龙已被擒获!”

  听到郑芝龙被擒获,史可法一脸欣喜。

  “我之前早就听闻新军营乃是朝廷之利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想不到竟然会在这里出奇兵!”

  石亨拱手一拜:

  “史大人过誉,眼下这泉州港虽已平定,但还是有不少贼人逃逸,还需大人派兵追缴!”

  “至于海上,所有郑家残余势力,为今只剩下跨海逃窜东番的郑家残余万余人!”

  “陛下有旨意,倘若郑家有人东逃东番,便要我等不得迟疑,速速渡海,拿下东番,扫清贼寇,使其归于我大明疆土,而后另设一省!”

  “不过这东番疆域辽阔,实非千余官兵所能荡平,还请大人借兵一万,搭乘战船,东渡灭贼!”

  听到这话,史可法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了,毕竟这新军营是明军当中唯一一支直接由圣上统领的军队。

  故而这新军营的要求,和圣旨没什么区别。

  “将军客气了,这三千营也好,四镇兵马也罢,全都是陛下的兵马,朝廷的兵马,是我大明的兵马,将军借兵何须问我?”

  说罢,史可法直接调拨了一万人到了石亨手中。

  随后石亨便又带着史可法见了郑芝龙一面。

  史可法见到郑芝龙,一脸冷漠,一言不发,而郑芝龙却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再次乞求饶恕了起来。

  “是史大人吗?您可得救救我,劫掠朝廷的商船是非我之本意,都是手下诓骗我,与我无关啊!”

  “还请大人留我一命,只要能活命,大人叫我做什么我都答应。”

  史可法闻言冷笑一声。

  “史可法,当初我与你写招降信的时候,你怎么不同我说这话?反倒是杀了我派来的使者。”

  “现如今刀剑加身,你却反悔起来了,你这是后悔吗?你这是怕死!”

  说完,史可法看向一旁:

  “这贼首如何处置,陛下可有旨意?”

  闻言,石亨便拉着史可法到一旁:

  “眼下此獠之子,尚且占据东番,末将以为,当以郑芝龙威要挟,方才方便拿下东番岛,到时候,再请示陛下不迟!”

  史可法一听,也觉得十分有道理,活着的郑芝龙是朝廷很好的筹码。

  接下来,石亨便命人把所有在港口搜到的财物转交给了史可法。

  “史大人,今夜我率军东渡,这港口的善后之事就暂且交给大人了!”

  史可法看着新军营搜出来的一箱箱触目惊心的财宝,一脸阴沉。

  “我率军南下之际,只见福建百姓瘦骨嶙峋,乡间百姓食不果腹,而这郑家,却赚得金山银山,如此这般依旧不满足,还要劫掠朝廷商船,真是罪该万死!”

  石亨闻言,略微一愣,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吩咐手下趁着这会,往船上多补给一些淡水还有粮食。

  东渡之后,一旦攻上东番岛,所有的补给都要靠船上的物资。

  史可法在一番轻点过后,直接写了一份奏折,先是汇报了一下建宁化兴泉州的战况,其次便请示了一下郑芝龙**的处置之法。

  写好之后,直接交给了西厂的人。

  而今的大明朝,八百里加急也好,还是千里快骑,再快也快不过西厂的情报传递速度。

  遇山则借助信鸽,遇水则有快船,大道则行快马,情报网络四通八达,明中暗里驿站无数。

  当夜,史可法便目送着石亨还有各个将领上船,而一同被带上船的还有郑芝龙。

  因为时下福建和东番相隔的海面风浪又高又急,普通舰船在海上起起伏伏摇摆不定,而龙威号铁甲舰因为船身沉重,在海上却是相对平稳。

  一日之后,舰船便过了海峡,抵达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