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主任来说,关断这个事情是很难解决的,他们不是没有考虑过,并且也很想解决这个问题。

  但问题在于,他们想尽了办法,觉得想达到这个效果,要么有新材料,要么有新结构,甚至是和SCR完全不同的结构,这已经超出了当前能力的极限。

  但是没想到高总工一手化整为零,多路穿插的改动,就解决了SCR饱和度过深的问题。

  难道这就是指挥技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恐怖如斯……咳咳。

  高振东当过兵,并且还是个基层指挥员这事儿,在几个熟悉的部委里并不是秘密,又给他加上了一层光环。

  听了李主任的话,高振东笑道:“呵呵,你们没往这方面想,估计是加工技术限制的原因,导致你们不敢往这个方面想。”

  这种方式能解决问题,而且能解决大问题,但是有个问题,在当前SCR技术加工工艺略显粗放的背景下,十六研究室的同志根本拿不出能制造出这种结构的工艺。

  GTO的这种多阴极结构,阴极的数量不是十个八个,而是多到能上千,在一片硅片上加工出上千阴极单元,远超十六室同志们的能力,想都不敢想啊。

  “呵呵呵,高总工,您这是在替我们说好话了。说实话,主要还是理论基础不够,考虑不到这种结构能把饱和度降下来,而且也考虑不到临界导通也是能正常工作的。”

  临界嘛,懂的都懂,就意味着处在一个边缘,正常情况下肯定是有多远躲多远。

  只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工程技术人员甚至会主动追求这种临界状态甚至在超临界状态下工作,只是用其他手段约束住。

  战斗机气动设计里,三代机的典型特征之一,静不稳定就是这么一类东西,靠强大的飞控,让气动设计上就处于不稳定状态的飞机正常飞行。

  同志在展开自我批评与反省,高振东自然也不好说什么,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惯例,把这种器件的缺点说出来。

  “不过相比SCR,GTO也不是没有缺点。”高振东道。

  这一点,所有的同志都早有准备,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第一个缺点,是结构相比SCR,要复杂得多,加工困难,不过好在现在没有问题了,当前我们的半导体加工技术,GTO的加工里最麻烦的多阴极的加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众人纷纷了然,那是,有您搞出来的集成电路加工工艺,这种比微雕还要微雕的加工要求,自然不在话下。

  就算是已经公开的10微米工艺,也远超GTO的实用要求了。

  高振东之所以要在光刻机和相应工艺都完善之后才启动电力电子器件,这也是一个原因,好货要求高啊!

  他看上的几样器件,都是性能优越但是加工复杂的,没有光刻机,可是不大玩得转。GTO原本在6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出现,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因为到那时候,最早可实用的光刻机才面世,没有这玩意,GTO的加工没那么方便。

  别看高振东前世动不动就7nm5nm2nm,抛开这些都是玩文字游戏不说,其实在半导体的世界里,28nm以上就足够干很多事情。

  “嗯,至于其他嘛,一些细枝末节的缺点就不说了,第二个最大也最明显的缺点,那就是相比SCR,它的极限功率要低一个数量级。”

  听见高振东这句话,所有人都不当回事儿,嗨,多大个事儿呢。毕竟功率可以并联获得,但是工作频率那是娘胎里的毛病,无论怎么串并,上不去就上不去。

  这一点,就好像高振东前世,当CPU的频率被发展到一个瓶颈的时候,大家就开始玩多核了。频率上不去就是上不去,那就多拼凑一点功能单元。

  蓝厂:胶水多核也是多核。

  “这个倒是问题不大,功率的问题可以通过并联解决,基本上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困扰。而且在非常特殊的要求下,也可以用一点SCR,但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说,GTO相比SCR,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贵。”

  GTO还没开始搞,李主任已经在畅想未来了。

  加工复杂,自然成本就高一些。

  听了他的话,大家都笑了起来。

  高振东笑道:“不过也不用担心,实际上,在从几Hz到数十kHz的范围内,除了数百Hz以下范围,再往上,同等工作频率下,SCR的功率都不如GTO,而且到了10kHz,就已经到了SCR的禁区,它压根没办法工作在那个频率之上。”

  这实际上就意味着,别看SCR极限功率高一些,但是工作频率略微高一点,它的功率表现是不如GTO的。

  对于十六研究室的同志来说,听见这话,个个眼睛一亮,连忙记下来。

  他们除了明面上的知识,还学到了另外一个隐含的内容——搞SCR就不要考虑搞到10kHz以上,不用费那个事儿,这东西压根到不了那个程度,天生的,没治。

  这虽然对高振东来说是无意中带出来的,但是对于搞SCR的同志,却是如获至宝,明确的给出了极限条件,能够少走弯路,避免浪费资源。

  毕竟GTO虽好,但SCR便宜啊,是不可能就这么扔下的,而且SCR便宜的同时,还有非常明确的优点。

  SCR和GTO都是晶闸管,所以它们俩都有一个晶闸管的优势,那就是耐压高!

  两者的耐压等级是一样一样的,是到高振东穿越为止,所有常用电力电子器件里面最高的,能承受的电流,实际上也就是功率,也是最高的。

  更逆天的是,所有的器件随着电流的上升,耐压值都会下降,但这两兄弟下降的拐点是最晚的!

  GTO的含金量就在这里,这货优点极为突出,适用范围超广,结构还相对简单,成本不算太高。

  对于SCR来说,这也可以说是一招鲜吃遍天,我价格便宜高功率高耐压,你们不服也不行。

  高振东接下来把GTO的各层掺杂、相关特性、参数项、开关过程、注意事项等等,掰开揉碎了,一一的给两个单位的同志进行了讲解,听得同志们眉飞色舞,这个东西好!

  至于高总工是怎么在东西还没做出来就能知道这么多,这你别问。

  对于已经有SCR经验的十六室同志们来说,这东西不说是白捡,也相差不大,最大的工艺难题,已经被高总工带着1761所、1274厂的同志给解决得巴巴适适,拉晶、掺杂、扩散、光刻……

  他们要做的,就是把高振东教给他们的东西,结合这些优异的条件,转变为具体的生产工艺。

  如果这个事情都要高总来做,那他们直接撒泡尿把自己淹死得了,丢不起那个脸。

  李主任看着自己满满好多页的收获,和1218的潘厂长他们商量。

  “潘厂长,崔总工,GTO这个事情,我们搞偏理论一点的,你们搞偏生产一点的,你看怎么样?这样能够结合我们两个单位的优点,最快最好的把东西做出来。”

  潘厂长点点头:“嗯,这样好,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我们拖得起,可是国内千个变电所、万台电动机、无数工业电源,他们拖不起啊。”

  高振东笑了:“嗯,是,我们钢铁厂对大功率直流电源,需求很是迫切,这可就拜托各位同志了。”

  电炉炼钢,可以说是当前对大功率直流电源最迫切、最重要的需求。

  高振东搞ESR的时候,就不得不先搞了一个低压大功率直流电源,要不然电渣重熔压根就搞不起来。

  只是那个还用上了汞弧整流器的货,体积重量成本都有些一言难尽,最主要的是,性能也就是凑合够用的程度,没办法,那一年我们连SCR都还没怎么整明白,大功率的更是镜花水月。

  高振东这话,让同志们觉得肩膀上担子更重了,看看,连高总工都如此迫切。

  只是恍惚中,他们觉得这事儿总有那么一点味道不对,听着一个在半导体、电子、计算机方面造诣如此之高的人,说“我们钢铁厂”,是个人都会觉得味道不对。

  十二机部领导:知足吧,要不是我们部里想尽办法,你们也没机会听这个。

  潘厂长意犹未尽:“高总工,你看我们把MOSFET也这么组织研究,你看怎么样?”

  这个话他不提,潘总工和李主任都不好主动提。

  MOS和FET都是早在高振东穿过来之前,就已经有的概念,所以高振东干脆继续使用这些缩略语,方便。

  十六室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别看人家是搞SCR的,可是在半导体设计方面绝对比自己1218强,自己厂里拿到MOSFET的课题,要是有十六室帮忙,绝对能如虎添翼,事情重要,这么多种新器件,自己厂子是不可能吃完的,就算再能吃也有个上限,而这几种新器件,远超自己厂子的饭量了,潘厂长很懂整合资源。

  就算他不说,高振东本来也有这个想法,见他主动提出来,欣然应允。

  “嗯,这个考虑很好,那你们明天继续都来,我把MOSFET的东西给你们好好说道说道。”

  GTO的内容可不少,他们下午才过来,这半天时间也就够教一个GTO的,都不是超人,GTO的这些东西,就算是光靠嘴巴念,也够念上一两个小时,更别说还要讲解和答疑。

  李主任大喜,居然还有?

  从高振东这里出来,虽然已经是下午下班时间了,但李主任甚至都没回自己家,骑着车直奔单位。

  不出他所料,院长正在单位上等着他的结果呢。

  “老李,情况怎么样?”

  李主任把自己的笔记本往院长面前一送:“很好,大活儿!明天还要去一趟,还有一个东西,1218的同志准备也拉上我们一起干。”

  院长快速浏览了一遍,拍案叫绝:“好东西,真的好东西!其他研究室的同志有福了。”电子院作为这方面的综合性大院,是有搞发输变、电机拖动等工作的处室的,院长一眼就看出来,今天李主任的收获有多大。

  电机拖动,也是电子工程大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放在这个年头尤为重要。

  他抬起头:“这个事情,我们院里会放到头等大事的位置来抓,你要人我给人!要钱我给人!要资源我给人!”

  合着只有人是吧?李主任哭笑不得,但是没关系:“有人就行,经费方面部里全包,保时保量,不用我们担心。”

  这就是跟着高振东干活儿的另一个好处,经费保证得很好,充足,稳定。

  这个事情,十二机部的同志对高振东这个“外人”受到如此优待没有半点怨言和不满。

  你要有他本事,你也能这样。

  十二机部:你以为他的经费只是我这里出?幼稚!——

  京城某地,各行业半年的一些统计数据已经上来了,作为重要的统计节点,各行各业半年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首长拿着一份统计资料,很是开心。

  “嗯,今年滴数据,统计得很快滴唻,比去年早喽一个多月。”

  拿到数据越快,分析调整就越早,对工作越有利。

  “是的首长,有了计算机、远程数据通信、数据库这些新技术,我们今年统计工作的确方便快捷了很多,而且预计这将成为一种常态,不是昙花一现的。我们医健部还好,经济部门那边的同志,特别是负责统计的,对此更是赞不绝口。”

  医健部的统计是统计,经济部门的统计也是统计,两者还是有业务交道和往来的,大致知道一点情况,来汇报的领导也有所耳闻。

  “很好,很好哇。我们科技战线滴同志,立了大功。”

  说完,他低头看起手上的材料,这一份是医健部的。

  看着看着,他皱起了眉头。

  “你们这个数据,统计上有没有问题?是不是实事求是?”他开口问道。

  “首长,这些数字都是我们严格调查核实的,数据从基层开始,一路上来都有据可查,可以溯源的。”汇报的同志很是笃定,这些数据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唔,这样啊,那你看看这个数据有没有问题?”

  首长将手指指向了一栏数据,“新增医疗工作者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