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不急,我会出手 第450章

小说:难治?不急,我会出手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2-06 02:17:05 源网站:2k小说网
  一类B级。

  研究潜力大,但受限于研究者本身实力,或是时代、科技发展水平,很有可能当下无法取得成果。

  换言之——这类科研更多是打基础,等待未来一个科技飞跃的时机,从而一鸣惊人。

  B级的经费上下浮动就很大了,上能探到亿元,下甚至只给个几十万打发打发。

  此外,二类A、二类B则次一些。

  三类则属于普通范畴的科研项目了,有潜力,能研究,出成果也就那样,属于是及格生。

  上限可能就三四百万,但下限不会差,最少也有个一百万。

  “小口径人工血管是一片蓝海,未来必定蕴**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这一点,起码能定个一类的基调。”杨晨曦开口说道。

  “是,医学领域,需要小血管的地方太多了……”有人认同。

  “这项技术对大夏医学界的战略意义也相当深重,如果真的能做到,大夏在与国外公司的谈判桌上,将有一份大到惊人的筹码!”

  “一类。”

  “一类!”

  众人依次表决。

  很显然,许秋的提案,不论是价值,还是潜力等,都是最顶级的那一档。

  旁听席上,李明伟、陈院士等都点了点头。

  论未来的应用,人工小血管毋庸置疑会是“潜力巨大”那一类。

  重点,其实是实施的可能性。

  A类和B类的区分,才是拨款的重点。

  陈院士静静地听着。

  很快,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专家组最终给了“一类B级”的评分!

  工程院贺院士道:“即便是杨教授,已经投入了数十亿的经费,他们也只是在6.5mm人工血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还未能应用在临床上……

  不可否认,许秋拥有着异于常人的医学天赋。

  但这不意味着他在科研领域也能碾压阜外、南开重点实验基地、鄂省血液中心等老牌研究所……

  拨款再多,科研基础本就薄弱的临海大学研究所,恐怕也难以取得成果。

  如今大夏科技经费非常紧俏,每一分都需要用在刀刃上。

  与其浪费在许秋身上,不如将更多的预算,留给杨教授他们这些真正走在了前沿的开创者身上。”

  “同意……”另一位工程院院士点头。

  “我也一样。”

  “俺也是。”

  其余人考虑许久后,相继给出了自己的决断。

  陈院士和林协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坐不住了。

  但他两是旁听,此刻也不好说什么。

  一个多小时以后,贺院士划去文件上第六个数字,写下第七个。

  “三百二十万。”

  这是专家组讨论下来后,给定的最终经费。

  “其他人还有意见吗?”贺院士在320外面画了个圈,重重地敲了敲,问道。

  陈院士终于是坐不住了,道:“贺院,320万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

  林协:“许秋的个人奖金就有三百万,三百二十万的科研经费支持……简直是在开玩笑。”

  贺院士为难地道:“许秋立项的地点,是在临海大学研究所,那边没有设备、没有底蕴,也没有孵化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土壤……320万已经是我们看在许秋这个名字上给出的最高经费了。

  如果是临海大学研究所来申请,一毛钱都拿不走!”

  陈院士摇头。

  尽管许秋没有展现过科研领域的才能,但陈院士对他有一股莫名的信任。

  “钱太少。”

  “难道你们就打算用320万,去搏一个每年都有几百亿规模的市场?”

  陈院士毫不避讳地指出问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