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天,从走投无路到绝处逢生,从带着希望到落入绝望,又从绝望中再次找到希望。
大起大落,大悲大喜。
人生激荡,大抵如此。
吴朝阳盯着五十元大钞一路傻笑,一直走到十八梯顶部才小心翼翼将钱放进贴身衣兜里面。
放进去的瞬间,整个胸膛都是热乎乎的。
活下去好像也没那么难。
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一天五十元,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元,已经抵得上坐办公室的大学生了。
想着想着,他就情不自禁地发笑,引得路人投去异样的目光。
他只惘然不觉,扛着竹棒一路小跑向下,跑得飞快。
————
事实证明,凡事不能高兴太早。
接下来的一整天,吴朝阳只接了两个活儿,一个是帮一位大爷提了十斤米,另一个是帮一个年轻女孩儿提了个小行李箱。
一共挣了八块钱。
这还是年轻女孩儿比较大方给了五块,要是放在平时,十几斤重的小行李箱不到两公里的路,行情价也就两三块钱。
第二天更惨,全天只接了个提果篮的活儿,雇主还是个嗓门大爱计较的大妈,吴朝阳讨价还价的时候不仅在音量上完败,还被喷了一脸的唾沫星子,最后好说歹说也才只收到三块钱。
临近天黑,吴朝阳灰溜溜地走回花子巷,刚走到巷子口,就看见陈长庚迎面走来。
“陈爷爷好。”吴朝阳率先打招呼。
陈长庚停下脚步,问道:“这两天怎么样?”
“不太好。”吴朝阳实诚地回答,继而又说道:“我相信年后会好起来。”
陈长庚笑了笑,说道:“好运垂青乐观的人。”
吴朝阳内心感到一阵温暖,“谢谢陈爷爷鼓励。”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陈长庚接着说道。
吴朝阳脸上的笑容尬在当场,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陈长庚背着手从吴朝阳身边走过,边走边说道:“别忘了房租。”
吴朝阳眼皮子跳了一下,暗自肺腑,过年过节就不能说点吉利的话么。
回到屋子才发现挂面吃完了,吴朝阳又返身出了门。
十八梯的老住户大多搬进了上半城,还有少部分也搬去了其它地方,如今住在这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进城打工的租户。
明天就是除夕,最后一批回家过年的人也走了,巷子里家家关门闭户,幸好巷子口小卖铺还开着门。
两天下来,买面买油买盐,一来二往,吴朝阳对小卖铺一家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老板叫蒋文正,名字大气,人是个耙耳朵。
老板娘叫刘雅茹,名字文雅,却是个典型的巴蜀女汉子。
两人有个上高中的女儿叫蒋小咪,昨天早上出门看见过一次,长得小家碧玉、温婉清新,算是唯一的名副其实。
一家子是极少数还住在十八梯的原住民。
这些信息倒不是吴朝阳刻意打听,实在是刘雅茹骂起人来声势浩大,哪怕是住在巷子里面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还没走到巷子口,就听见刘雅茹的大嗓门在吼。
“狗XX的背时龟儿子,又背到老子抽烟!”
“赶紧把烟丢咾!”
“老子数到三!”
“三!”
“啊....!耳朵....耳朵揪落咾....。”
“没出息的东西,挨邻隔壁都搬去上半城咾,就我们一家还窝在这个凼凼里头,让老娘造孽不出其,还让小咪跟倒遭人白眼.......”
“有人...”
“有人又啷个,你还晓得要脸迈?!”
“真的有人....。”
刘雅茹回过头,立刻换了副面孔,满脸堆笑地说道:“哟,原来是新来的小帅锅呀”
吴朝阳略显尴尬地笑了笑,“老板娘,买把一块钱的挂面。”
刘雅茹一手趴在柜台上,一手托着腮帮子,沉甸甸的两坨肉顺势搁在了柜台上,她眨了眨眼睛,勾了下耳发,一脸的风情万种。
“大过年的,不吃点好的?”
吴朝阳打了个冷颤,避开刘雅茹‘勾人’的目光看向里面,蒋文正那张满是沧桑的脸绿得发亮,短粗的胡渣随着急促的呼吸剧烈起伏。
“一把面就够了。”
刘雅茹瘪了瘪嘴,转身朝里走,“还是个没开过荤的雏儿,没得意思。”
“愣着干嘛,还不赶紧给人拿面。”刘雅茹踹了蒋文正一脚,抬腿上楼,随着她踏上楼梯,木质的楼梯嘎吱作响,看得吴朝阳心惊胆颤,生怕楼梯被她给踩踏了。
蒋文正揉了揉膝盖,回头撇了眼楼上,立即捡起地上的烟**点燃,深吸一口之后才慢悠悠地从货架上拿出一把挂面放在柜台上。
“一块五?”
吴朝阳愣了一下,“不是一块吗?”
蒋文正翻了个白眼,冷冰冰道:“过年涨价。”
吴朝阳看了眼楼梯,低声说道:“蒋叔,抽烟不好。”
蒋文正嘴角抽搐了一下,压低声音说道:“小子,你要是敢告密,看我怎么收拾你。”
吴朝阳笑了笑,“蒋叔叔放心,我不是这种人。”
蒋文正切了一声,“看在你叫我一声叔叔的份上,那就一块钱吧。”
吴朝阳付了钱,问道:“蒋叔,您一直在这里开店,对巷子里的租户应该很熟悉吧。”
蒋文正侧着身子,一边余光瞄着楼梯口,一边用力猛吸。
“那是当然。”
吴朝阳问道:“那您知不知道花子巷222号以前的租户是谁?”
蒋文正看了眼吴朝阳,问道:“你问这个干嘛?”
吴朝阳想了想觉得没什么好隐瞒,直说道:“我凭着一封信找到了这里,那人可能是我失散多年的亲戚。”
这时楼上传来一阵轻微响声,蒋文正立即转头盯着楼梯,把后脑勺留给了吴朝阳。
吴朝阳等了半天没等到下文,说道:“蒋叔放心,我替你盯着呢。”
蒋文正回头说道:“你要问我附近几条巷子的房子是谁的我清楚,租户换来换去,一年都可能换上好几拨,我哪里记得住。”
吴朝阳哦了一声,本来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并没有太多失望,说了声谢谢之后拿着挂面走进了巷子。
打开蜂窝煤炉子生火煮面,经过两天的实践,他现在已经能很熟练地使用这个新奇玩意儿。
收拾好餐具,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吴朝阳打开缺了封皮的《百年孤独》,这是他离开重岩村时带走的两本书之一。
不仅仅是因为书中的魔幻能够模糊现实的存在,更因为孤独两个字...特别应景。
大起大落,大悲大喜。
人生激荡,大抵如此。
吴朝阳盯着五十元大钞一路傻笑,一直走到十八梯顶部才小心翼翼将钱放进贴身衣兜里面。
放进去的瞬间,整个胸膛都是热乎乎的。
活下去好像也没那么难。
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一天五十元,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元,已经抵得上坐办公室的大学生了。
想着想着,他就情不自禁地发笑,引得路人投去异样的目光。
他只惘然不觉,扛着竹棒一路小跑向下,跑得飞快。
————
事实证明,凡事不能高兴太早。
接下来的一整天,吴朝阳只接了两个活儿,一个是帮一位大爷提了十斤米,另一个是帮一个年轻女孩儿提了个小行李箱。
一共挣了八块钱。
这还是年轻女孩儿比较大方给了五块,要是放在平时,十几斤重的小行李箱不到两公里的路,行情价也就两三块钱。
第二天更惨,全天只接了个提果篮的活儿,雇主还是个嗓门大爱计较的大妈,吴朝阳讨价还价的时候不仅在音量上完败,还被喷了一脸的唾沫星子,最后好说歹说也才只收到三块钱。
临近天黑,吴朝阳灰溜溜地走回花子巷,刚走到巷子口,就看见陈长庚迎面走来。
“陈爷爷好。”吴朝阳率先打招呼。
陈长庚停下脚步,问道:“这两天怎么样?”
“不太好。”吴朝阳实诚地回答,继而又说道:“我相信年后会好起来。”
陈长庚笑了笑,说道:“好运垂青乐观的人。”
吴朝阳内心感到一阵温暖,“谢谢陈爷爷鼓励。”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陈长庚接着说道。
吴朝阳脸上的笑容尬在当场,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陈长庚背着手从吴朝阳身边走过,边走边说道:“别忘了房租。”
吴朝阳眼皮子跳了一下,暗自肺腑,过年过节就不能说点吉利的话么。
回到屋子才发现挂面吃完了,吴朝阳又返身出了门。
十八梯的老住户大多搬进了上半城,还有少部分也搬去了其它地方,如今住在这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进城打工的租户。
明天就是除夕,最后一批回家过年的人也走了,巷子里家家关门闭户,幸好巷子口小卖铺还开着门。
两天下来,买面买油买盐,一来二往,吴朝阳对小卖铺一家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老板叫蒋文正,名字大气,人是个耙耳朵。
老板娘叫刘雅茹,名字文雅,却是个典型的巴蜀女汉子。
两人有个上高中的女儿叫蒋小咪,昨天早上出门看见过一次,长得小家碧玉、温婉清新,算是唯一的名副其实。
一家子是极少数还住在十八梯的原住民。
这些信息倒不是吴朝阳刻意打听,实在是刘雅茹骂起人来声势浩大,哪怕是住在巷子里面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还没走到巷子口,就听见刘雅茹的大嗓门在吼。
“狗XX的背时龟儿子,又背到老子抽烟!”
“赶紧把烟丢咾!”
“老子数到三!”
“三!”
“啊....!耳朵....耳朵揪落咾....。”
“没出息的东西,挨邻隔壁都搬去上半城咾,就我们一家还窝在这个凼凼里头,让老娘造孽不出其,还让小咪跟倒遭人白眼.......”
“有人...”
“有人又啷个,你还晓得要脸迈?!”
“真的有人....。”
刘雅茹回过头,立刻换了副面孔,满脸堆笑地说道:“哟,原来是新来的小帅锅呀”
吴朝阳略显尴尬地笑了笑,“老板娘,买把一块钱的挂面。”
刘雅茹一手趴在柜台上,一手托着腮帮子,沉甸甸的两坨肉顺势搁在了柜台上,她眨了眨眼睛,勾了下耳发,一脸的风情万种。
“大过年的,不吃点好的?”
吴朝阳打了个冷颤,避开刘雅茹‘勾人’的目光看向里面,蒋文正那张满是沧桑的脸绿得发亮,短粗的胡渣随着急促的呼吸剧烈起伏。
“一把面就够了。”
刘雅茹瘪了瘪嘴,转身朝里走,“还是个没开过荤的雏儿,没得意思。”
“愣着干嘛,还不赶紧给人拿面。”刘雅茹踹了蒋文正一脚,抬腿上楼,随着她踏上楼梯,木质的楼梯嘎吱作响,看得吴朝阳心惊胆颤,生怕楼梯被她给踩踏了。
蒋文正揉了揉膝盖,回头撇了眼楼上,立即捡起地上的烟**点燃,深吸一口之后才慢悠悠地从货架上拿出一把挂面放在柜台上。
“一块五?”
吴朝阳愣了一下,“不是一块吗?”
蒋文正翻了个白眼,冷冰冰道:“过年涨价。”
吴朝阳看了眼楼梯,低声说道:“蒋叔,抽烟不好。”
蒋文正嘴角抽搐了一下,压低声音说道:“小子,你要是敢告密,看我怎么收拾你。”
吴朝阳笑了笑,“蒋叔叔放心,我不是这种人。”
蒋文正切了一声,“看在你叫我一声叔叔的份上,那就一块钱吧。”
吴朝阳付了钱,问道:“蒋叔,您一直在这里开店,对巷子里的租户应该很熟悉吧。”
蒋文正侧着身子,一边余光瞄着楼梯口,一边用力猛吸。
“那是当然。”
吴朝阳问道:“那您知不知道花子巷222号以前的租户是谁?”
蒋文正看了眼吴朝阳,问道:“你问这个干嘛?”
吴朝阳想了想觉得没什么好隐瞒,直说道:“我凭着一封信找到了这里,那人可能是我失散多年的亲戚。”
这时楼上传来一阵轻微响声,蒋文正立即转头盯着楼梯,把后脑勺留给了吴朝阳。
吴朝阳等了半天没等到下文,说道:“蒋叔放心,我替你盯着呢。”
蒋文正回头说道:“你要问我附近几条巷子的房子是谁的我清楚,租户换来换去,一年都可能换上好几拨,我哪里记得住。”
吴朝阳哦了一声,本来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并没有太多失望,说了声谢谢之后拿着挂面走进了巷子。
打开蜂窝煤炉子生火煮面,经过两天的实践,他现在已经能很熟练地使用这个新奇玩意儿。
收拾好餐具,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吴朝阳打开缺了封皮的《百年孤独》,这是他离开重岩村时带走的两本书之一。
不仅仅是因为书中的魔幻能够模糊现实的存在,更因为孤独两个字...特别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