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37章 人口普查与财政报表(6K)

小说: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作者:听风煮雨夜 更新时间:2025-02-04 20:11:53 源网站:2k小说网
  开泰二年的年关很快过去。

  正月十五刚过,京城中便又飘起了鹅毛大雪。

  李奕站在屋檐下,眺望远处的茫茫雪景,眼神幽幽。

  一座座宫墙金瓦,被白雪覆盖,白茫茫一片,异常美丽。

  “这雪越下越大了!”

  李奕拢了拢身上的白狐皮披风,表情有些凝重。

  一旁的王忠也是开口附和道。

  “是啊陛下,今天早晨起来,小的们扫雪的时候,宫内的积雪差不多有一尺厚呢。”

  李奕点点头,然后说道。

  “派人去京城中查探一下,看看京中的雪情如何。”

  “然后再安排人手,于京师街头清扫积雪,并着手施粥,如今这大过年,别真的冻死或是饿死人了。”

  王忠闻言,当即应声道。

  “陛下英明。”

  “奴婢替京城的百姓谢陛下恩典!”

  李奕闻言,只是呵呵笑道。

  “恩典什么啊!”

  “不过是命人施粥罢了,这都是朕这个皇帝应该做的。”

  语罢,李奕转身回了殿内。

  回到室内之后,气温顿时便上来了。

  李奕登基后,虽然没有大兴土木去为自己修建皇宫,但在入住圆明园后,却也是对圆明园进行了一番改造。

  比如说加装地暖,加装上下水系统,加装抽水马桶,加装电路系统等。

  李奕在尽可能的让圆明园变得更加宜居,好让他自己住的更加舒服。

  李奕不喜欢奢侈,但也不喜欢受罪。

  进入室内之后,李奕随手将自己身上披着的披风脱下,丢给了身边伺候的王忠,然后迈步走到书案后,开始处理起了年节期间积压的公务。

  首先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大唐目前的人口普查报告。

  李奕在登基之后,便下令命人开始人口普查,清点大唐治下的人口数量。

  如今,终于有了个结果!

  李奕随手翻阅了起来。

  【大唐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报告】

  【截止大唐开泰二年,大唐治下共有人口三亿七千五百二十一万余人。】

  【其中,男性数量一亿九千二百四十五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1.2%。】

  【女性数量为一亿八千三百一十万人,约占总人口数的48.8%。】

  【20到40岁之间的青壮男女数量,占总人口数的数量为62%。】

  总的来说,目前大唐的男女比例虽然有些失衡,但总体的人口结构还是很健康的。

  并不存在什么老龄化的问题!

  之所以失衡的不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战争刚刚结束。

  自金田起义,到大唐定鼎天下,大唐,天国,满清,各路义军,各方势力在中原大地上乱战绞杀了五六年。

  极大的消耗了成年男性的数量!

  否则大唐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只会比现在更严重。

  而老龄化之所以没有出现,那就更好理解了。

  这年头普通人的平均寿命也就五六十岁,人不到老龄化那个年纪就死了,怎么可能出现老龄化的问题。

  没那个条件好嘛!

  只是,虽然目前大唐的人口结构很健康,可李奕却并没有感到高兴。

  因为,人多了也愁啊!

  他得想办法创造岗位,拉动就业,养活这么多人才行。

  否则的话,这些优质的劳动力,就都将变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嗯,这也是为什么李奕要一个劲儿的发展工业,并积极推动向外移民的原因。

  说白了就是为了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在当前这个生产力的情况下,中国这片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几乎已经到了极限。

  如果不将人给移出去一点,或者是创造更多的劳动岗位,就真的要憋炸了。

  除去这份人口普查报告之外,就是清丈田亩报告。

  目前大唐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7亿亩。

  其中,关内传统的汉地十八省的耕地面积约为14亿亩。

  剩下的三亿亩,一小部分为大唐在关外辽东开垦出来的土地。

  另一部分,则是大唐拿下的广南,吕宋,婆罗洲等地的土地后得到的耕地。

  尤其是广南的红河三角洲。

  这地方可基本上都是被开垦好的熟地。

  一年三熟的好地方!

  吕宋和婆罗洲也一样,早就被西班牙和荷兰殖民者给开垦好了。

  大唐现在把土地占下来,其实就是捡现成去了。

  不说别的,光是这些到手的良田,大唐同荷兰和西班牙开战这一仗就打的很值。

  这年头,工业固然重要,但粮食的份量却也同样不差。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一个国家,无粮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这三者中,粮是排在第一位的!

  因为,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唯独不能没有饭吃!

  看着这些耕地数据,李奕原本因为大唐夸张的人口数量而凝重的心情,变得舒缓了许多。

  因为,这17亿亩,只是当前的数据。

  随着大唐继续开垦辽东关外和南洋,大唐的耕地数量必然还会继续增加。

  耕地数量增加,再加上工业发展,以及大兴基建所提供的劳动岗位,多管齐下,目前大唐的社会矛盾虽然有,但已经不像是咸丰年间那么严重,有了些盛世的迹象。

  历史上所谓的同治中兴是怎么来的?

  说白了也就是,太平天国起义极大的消耗了南方的人口,甘陕的H乱又消耗了北方人口,人口消耗多了,再加上闯关东关外被开发出来,社会矛盾可不就是缓解了吗?

  社会矛盾缓解了,中兴不就来了吗?

  李奕合上手中的报告,脸上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一抹笑容。

  随后,他又翻阅起了下一份奏报。

  这份奏报是大唐财政部提交上来的去年一年大唐的财政收入,以及开支情况。

  大唐去年的财政收入中,主要是以税收为主,除去税收之外,还有军贸所得,战争缴获等。

  至于说像是大唐皇家银行之类的皇家商行下属企业的利润上缴,这个是直接归于内帑的。

  大唐的内帑和国库是两个系统。

  国库是朝廷的钱,官府的钱,皇帝要调用需要走朝堂上的程序。

  而内帑,是皇帝的小金库,想用随时可以调用。

  这两者自然不能混为一谈。

  这其中,税收所得约为三亿五千万,和前年比起来,去年大唐的税收总额增长了大约17%。

  其中,主要分为农税,商税,关税,印花税,盐税,茶税,地税,个人所得税等不同税种。

  其中,农税,商税,关税,地税四者为大头。

  尤其是随着大唐开海,以及工商发展,商税和关税这两个税种的税收总额节节攀升。

  如今两者相加,差不多已经占了大唐税收总额的百分之四十六。

  剩下的,农税占百分之二十四,和房地产有关的地税约百分之十二,其余税种共计约百分之十八。

  说白了,如今大唐的税收增长,主要看的就是关税和商税以及地税。

  主要增长额就在这三个上面!

  农税什么的虽然也有增长,但和商税与关税的增长额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

  李奕目前正在做的就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自然不可能再去加农税。

  除去税收之外,也就是战争缴获,以及军火贸易等收入。

  两者相加大约有五千二百万左右!

  其中,战争缴获约三千四百万。

  不管是马尼拉,还是巴达维亚,亦或是英国的海峡殖民地,都富裕的很。

  大唐打他们都有得赚!

  唯独北伐打北海有点打亏了。

  战争缴获远远抵不上发兵所需的消耗。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西伯利亚是真的太穷了。

  若非为了保证北方边境的安全,李奕是真的对西伯利亚大荒原没兴趣。

  在他看来,大唐与其向西伯利亚扩张,倒不如向新大陆使使劲儿!

  新大陆的土地,可比西伯利亚的荒原值钱多了。

  而剩下的一千八百万,则大部分出自军火贸易。

  大唐的军贸不光是和英法沙俄三国做,还和印度,和**,和日本,和缅甸,和泰国,甚至是和新大陆那边的美国做。

  说一句大唐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军火贩子,完全不为过。

  老美那边虽然内战还没正式开打,但双方都知道战争不可避免,再加上堪萨斯内战。

  借着军火贸易,大唐没少爆老美的金币!

  赚的相当不少!

  嗯,两头卖军火,想不赚也不可能。

  除去这些之外,再加上些零零碎碎的收入,大唐去年一年的国库收入,大约有小四个亿。

  除去国库收入外,内帑的收入也不少。

  总数大约有三千万出头!

  主要来源于大唐皇家商行的利润上缴。

  比如说大唐皇家银行,比如说京城的四海宾馆,这都属于是大唐皇家商行的产业。

  除去这些之外,大唐皇家商行还涉及有机械制造,化工,钢铁冶炼,工业设备研发,奢侈品交易,文娱报刊等相关产业。

  这其中,有金融,地产,奢侈品这样利润巨大的行业。

  但更多的是机械制造,化工,钢铁冶炼等前期投入巨大,回本困难的重工产业。

  这样的产业,民间不愿做,那么也就只能是交由朝廷或者是皇家来负责了。

  每年内帑三千万的收益,其中九成九都被李奕给继续投资出去,用于扶持皇家商会旗下的重工业发展。

  只有剩下的一小部分被用于维持皇室日常开支。

  不过,也足够了,大唐皇室现在满打满算也就十来口人,就算每天山珍海味的吃,又能花多少钱?

  在说了,李奕又不是个喜好奢靡的性子。

  而支出方面,主要分为六部分。

  一为行政支出,报国给官员的工资俸禄,以及各种行政费用,约占朝廷财政总支出的27%。

  二为军事支出,简称军费,约占朝廷财政总支出的24%。

  三为基建支出,包括修建铁路,修建水利工程,修建官道,疏通运河,兴建工业园等,约占财政总支出的19%。

  四为教育支出,包括给各大高校的财政拨款,包括给各地办学扶持基金,包括兴建校舍教室补贴书本食宿的花费,约占财政总支出的12%。

  五为社会福利支出,包括各地赈灾,施粥的花费,给养济院的拨款等,约占财政支出的8%。

  剩下的10%,则是大唐给移民,以及扶持各种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

  比如造船,钢铁冶炼,化肥生产,机械制造等产业。

  这么说吧,虽然如今大唐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在增加。

  但是在支出方面依旧是紧巴巴的。

  尤其是修铁路这样的大笔支出,更是需要商人出钱,甚至是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说白了,放在国家这个层面上,钱永远也不会有够花的时候!

  但是,即便如此,李奕依旧是满脸的笑容。

  因为他知道,困难只是暂时的!

  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工商业大规模爆发,大唐的财政收入只会一年比一年高。

  说白了,如今的大唐的国势,完全属于稳中向好的状态。

  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在李奕看来,如今制约大唐发展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

  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注入,大唐的工业发展进度绝对会比现在快很多。

  这个资金不足,一说的是各种资源不够。

  二则是字面意义上的钱不够。

  大唐目前所采取的货币制度,乃是金银本位制。

  而金银的数量,是有限的。

  哪怕是每年开发,可金银的增长两,也赶不上经济发展的进程。

  而这将带来两个十分要命的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货币不足而导致的通货紧缩。

  目前,大唐就有点这个趋势。

  二是,货币不足,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进度。

  众所周知,需要足够的资金注入,经济才能被推动发展起来的。

  很多时候,都是大水漫灌才能推动经济腾飞。

  而对此,李奕的解决方法有两个。

  一是推动金融业发展,通过金融业来募集资金。

  二则是发行纸币!

  通过发行纸币,来接触贵金属数量对货币数量的辖制,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第一治标,第二治本。

  但是,让李奕感觉有些纠结的是,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发纸币实在是不好发!

  玛德,都怪老朱家瞎搞什么宝钞,以至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纸币彻底坏了名声。

  否则的话,李奕也就不用这么纠结了……

  ……

  广州!

  新宁县!

  赵家庄,一间两进的大宅院内。

  赵志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在他的床边,摆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是一叠叠下酒菜,以及一坛子黄酒。

  整个房间内,弥漫着一股子宿醉之后的酒臭味。

  整个房间都乱糟糟的,到处堆放着脏衣服,床上,被褥间更是有好几个袜子**。

  一看就很长时间没有收拾过了!

  就在这时候,伴随着砰的一声巨响,赵志的房门被人给踹开了。

  一个中年妇女骂骂咧咧从外边走了进来。

  “都什么时候了,太阳都晒**了,还不起?”

  “怎么,你要烂死在床上吗?”

  赵志的母亲赵杨氏扬起手中的扫帚,狠狠在自己儿子**上抽了一下。

  一阵剧痛袭来,赵志被抽醒,捂着**一阵龇牙咧嘴。

  但见是自己老娘,却也没敢发作,只是默默的穿衣起身。

  他的头发乱糟糟的,一看就很久没有梳理,脸上更是站着杂乱的胡茬,眼睛里满是红血丝。

  整个人一看就很是颓丧狼狈。

  赵杨氏见赵志醒来,她一边帮着自己儿子收拾房间,一边骂着。

  “小兔崽子,老娘早就告诉过你,遇事别出头,遇事别出头。”

  “这下好了,你是侦破了一场大案,甚至还拉了一个侯爷,三个伯爷下马,风光一时。”

  “但这又有什么用,你小子还不是被人给记恨上,然后设计给坑的连军职都没有了吗?”

  “这下长记性没?以后还出不出头了?”

  赵志在稽查出孙祥等人的**走私案后,确实风光了好一阵。

  但也正因此得罪了人!

  今年过年的时候,他在营内值班,一时松懈,被人灌了酒。

  然后就被上面抓住这一错处,直接革了他的军职。

  如今的赵志,已经赋闲在家一个多月了。

  每日里只是喝酒,很是颓废。

  平乐侯等人确实是栽了,甚至连小命都丢了,但他们在军中有不少故旧。

  这些故旧不敢记恨皇帝,于是便记恨上了赵志这个点燃火药桶的火星子。

  专门设计做局革了他的军职,算是为平乐侯等人出气。

  之后,还不知道有多少磨难等着他呢!

  赵志闻言,心中依旧不忿,只是嘟囔道。

  “我没做错什么。”

  “皇帝陛下说了,当官要对得起良心,我就很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皇帝赐给我军刀。”

  赵杨氏闻言,上前来用手指戳着自己儿子的脑袋,开口说道。

  “皇帝,皇帝,一天就知道皇帝,我看你小子是读书读傻了。”

  “皇帝老子天高黄帝远的,岂能知道底下发生了什么?”

  “咱们还是得想办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正理!”

  “听为娘一句劝,以后啊,别再为了这种事情出头了,吃力不讨好,没有人会领你的情。”

  “你要是再不听劝,以后就别回家了,和你那把破刀过去!”

  赵志有些委屈的张张嘴,嘴里一阵嘟囔,可最终却也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他知道,自己的母亲虽然说话不好听。

  但确实是为了自己好!

  赵杨氏见此,也是心软了。

  话音一转说道。

  “我和你舅舅联系了。”

  “你舅舅现在在南洋那边混的挺好的,已经是一家商行的管事了。”

  “你得罪了人,今后在广州是待不下去了,回头去南洋投奔你舅舅吧。”

  “你舅舅那边不会缺你一口饭吃的!”

  赵志点点头,神情依旧颓丧。

  心中甚是委屈,只感觉自己一身抱负无从施展。

  但他又实在没办法说什么。

  军中值班时饮酒,确实是大忌,酒是赵志自己喝的,因此被人抓住错处,怪不得别人。

  只是,他的心中依旧气不顺而已!

  就在这时候,赵家的院门被人给敲响了。

  咚咚咚!

  伴随着一阵敲门声,赵杨氏十分泼辣的大喊。

  “谁呀?哪个扑街来我家敲门!”

  说话间,赵杨氏打开了自家院门。

  院门外,站着几名穿着黑衣的男人。

  这些人一身黑衣,表情冷峻,只是站在那里,便给人一种极大的压迫感。

  赵杨氏本来还待再骂,可见眼前几人身上的威势,瞬间卡壳了。

  幸而,面前之人并没有和他计较,只是笑呵呵的询问。

  “这位大婶,赵志在家吗?”

  赵杨氏闻言,心中咯噔一下,以为是找麻烦的来了。

  当即说道。

  “赵志?不认识?”

  “你们是不是找错人了?”

  马田闻言,无奈扶额道。

  “大婶,你别这么紧张,我们不是来找麻烦的。”

  “有劳你去将赵志交出来,我们有话要和他说!”

  赵杨氏闻言,依旧一脸警惕。

  “当真?”

  马田耸耸肩。

  “这是当然,我们没必要骗大婶您不是?”

  就在这时候,赵志也是抱着皇帝御赐的佩刀从房间内走了出来。

  刀锋出鞘,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寒光。

  听到自己母亲的话,他以为有人来找麻烦。

  他赵志身为人子,自然不会遇到事了缩在自己母亲身后。

  眼见赵志气势汹汹的出来,马田笑呵呵的询问道。

  “是赵志兄弟对吧?”

  赵志点点头,木着脸询问道。

  “是我!”

  “你们想要做什么,冲我来,不要伤害我娘亲!”

  马田笑着摆手。

  “赵兄弟误会了,我等不是来找麻烦的!”

  “而是来帮你的!”

  “先把刀收起来吧!!”

  赵志闻言,将信将疑的看了面前的马田一眼,可最终还是将佩刀给收了起来。

  马田整理了一下衣领,开口道。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马田。”

  “官任大唐监察部广州分局第一侦稽处处长,我今日前来,便是想要问一下。”

  “赵兄弟可有兴趣来我们监察部做事?”

  “监察百官,肃清吏治,协助陛下鞭笞宇内,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便是我们的使命!”

  赵志闻言,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个吃惊的神情。

  他作为一名曾经的军官,自然是清楚监察部是个什么性质的单位的。

  他有些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落魄之后,竟是自己之前百般鄙夷的皇家鹰犬,前来捞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