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腻味之后,李奕开口说道。
“不管印度方面反英起义的最终结果如何,此事于我大唐而言,都属有益无害。”
“如果能让英国人陷在印度,那我大唐拿下马六甲的战略机遇期便来了。”
李梁闻言,当即说道。
“陛下英明!”
稍稍沉吟一阵,李奕做出安排。
“让**方面派遣使者,跑一趟印度,同印度的起义军讨论一下军火贸易的事情。”
“还有就是,告诉那些起义军的领袖,如果他们在印度战败,我大唐可以为他们提供**避难,允许他们带着自己的家眷前来大唐生活。”
“嗯,包括莫卧儿帝国的皇帝在内!”
说白了,李奕这是准备要给英国人使使坏。
嗯,他将全力支持印度和英国奋战到最后一个印度人的鲜血流尽。
出售军火,是为了增强起义军的战斗力。
愿意为起义军领袖提供**避难,则是为了让起义军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和英国佬死战到底。
这些事情,对大唐来说,都属于百利而无一害,李奕自然会积极推动。
就拿出售军火这点来举例。
大唐的军火卖的可不便宜,起义军如果想要从大唐这里拿到足够的军火,那必然是要爆金币的。
还有就是,为起义军领袖提供**,也是同样如此。
起义军领袖要来大唐避难,你总不可能什么都不带空手来吧?
只要这些人抵达大唐,那他们就得消费,就得投资,他们的钱,便能用来刺激和支持大唐的工商发展。
更重要的是**意义!
拿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来举例。
如果莫卧儿帝国的皇帝在大唐手上,那他就能成为大唐对付英国时,一张极为重要的**底牌。
只要英国人敢招惹大唐,李奕就能把莫卧儿帝国皇帝放出来,让他公开发表讲话,要回印度复国。
就问英国人麻不嘛?
至于说大唐这么搞,会不会破坏和英国之间的友谊?
呵呵,双方早就是死敌了好吗?
只是暂时没有撕破脸而已!
真当英国组织八国联军被大唐打回去这口气这么容易咽下的吗?
也就是目前英国被绊在克里米亚,没有余力东进,否则的话,英国绝对不介意随便找个理由来对大唐开战。
再者说,即便英国人没这个想法,李奕也是有的。
别忘了,他李奕的生父,当年可是战死在**战争中的。
虽然这些年来,这件事李奕没有刻意提起过,但并不代表他忘了。
哪怕不说这些,光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争夺海外殖民地。
大唐和英国之间,迟早还得有一战!
且还是世界大战级别的一战!
现在便提前为将来准备底牌,肯定不会有错。
李梁闻言,当即抱拳应是,然后又说了。
“对了陛下,漠北方面传来最新消息,沙俄帝国派出的使团已经到了库伦。”
“使者哥尔查科夫请求入京面圣!”
去年的时候,沙俄的使团便从圣彼得堡出发了,这一路艰难跋涉,花了数个月时间,终于走陆路抵达了大唐。
李奕闻言,先是沉吟一阵,然后说道。
“嗯,允了,放沙俄使团入关吧。”
“正好,让沙俄使团和车臣汗他们顺路一起入京。”
李梁闻言,再次应下,然后转身告退。
李奕则是准备要去休息!
……
库伦!
哥尔查科夫走出大唐这边给自己安排的居所,带着几名随从走在库伦的街道上。
身为如今大唐在漠北最重要的一座城市,来自各地的商人货物云集,使得库伦变得极为繁华。
哥尔查科夫走在街道上,随处可见摆满货物的店铺,以及正在挑选货物的商人。
这些商人中,有的来自漠北各部,有的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甚至他还在其中看到了好些金发碧眼毛发旺盛的沙俄人。
身处库伦城内,这些来自各地的商客却是都相当老实,库伦城内随处可见秩序,并无混乱发生。
之所以如此,并非这些来自各地的商贾客人有素质,讲文明,而是因为库伦有驻军。
冯子材和张乐行琢磨着自己在库伦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就派遣军队轮流到库伦城内巡逻,维持城中秩序。
所以,进出库伦的商贾才会老老实实不敢搞事。
因为,谁也不敢在驻军眼皮子底下搞事!
看着库伦城内的繁华,哥尔查科夫忍不住小声感叹。
“上帝啊,这库伦可真是一个繁华的城市。”
“如果他属于沙俄该有多好?”
哥尔查科夫话音落下,一名侍从当即回道。
“大使阁下,会有机会的。”
“待帝国从克里米亚取得胜利,定然会选择抽身向东继续扩张,这库伦,迟早都是我们的。”
老毛子嘛,对于领土扩张可谓贪婪成性,这实在是正常。
但哥尔查科夫却是并不作答。
他的目光看向了从路边走过的一队巡逻驻军。
唐军士卒穿着笔挺的军装,腰束腰带,戴着钢盔,穿着皮鞋列队从街头走过。
一股子精锐彪悍的气势扑面而来!
让人看一眼便知道,这是一支精锐。
更重要的是,这些唐军所背负的**,清一色的后装**。
唐国有这样精锐的军队驻扎边关,沙俄想要东扩,又岂是易事?
沙俄在克里米亚都不是英法的对手,如果劳师远征来到远东,岂会是唐军的对手?
哥尔查科夫的心绪可谓相当复杂。
因为,据他所知,沙皇陛下现在有了想要改革的想法。
沙皇陛下准备要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但是,改革是资金和**威望做支撑的。
如果沙皇陛下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取得胜利,**威望或许是有了。
可资金又该从哪里来呢?
历史上,沙俄的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全靠爆了大清的金币。
第二次**战争过后,满清全面战败,英法联军打进京城,火烧圆明园,满清高层被吓坏了。
就在这时候,刚在克里米亚被英法暴揍的老毛子站了出来,**个脸说要帮满清和英法斡旋。
然后,沙俄便借着这次斡旋的机会,骗着满清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搞走了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直接便为亚历山大二世赢得了推动改革的**威望和资金。
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是沙俄有求于大唐,别说爆大唐的金币了,不被大唐爆就不错了。
在这种情况下,哥尔查科夫也不知道沙俄能从什么地方得到足够的改革资金。
想着这些,哥尔查科夫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哎,国事艰难啊!”
就在这时候,一名侍从大步跑着来到哥尔查科夫面前道。
“大使阁下,唐国京城来消息了,唐国皇帝下令允许我们的使团入京。”
哥尔查科夫闻言,忍不住一拍手道。
“好!”
“快,我们这就回住所,收拾一下,准备尽快出发,赶往唐国京城。”
哥尔查科夫还不知道印度爆发大规模反英起义的事情,在他看来,如今沙俄在克里米亚那边支持的颇为费劲。
英法的攻势越来越猛烈,沙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坚持不住。
他必须得尽快把大唐拉下水,获得大唐的支持才行!
……
第二日,天色刚亮。
哥尔查科夫便从住所出发,准备带队动身向关内赶去。
但他还没来得及出门,便被告知需要等一等。
漠北的车臣汗,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三英诺颜汗等也要进京觐见,大唐这边准备让他们一起同行。
哥尔查科夫闻言,没有任何的犹豫当场就答应了下来。
因为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好事,他可以趁机从几个大汗口中套些消息或者情报。
没必要去拒绝!
只是,当前来通知他的唐军士卒离开后,哥尔查科夫这才陷入了深思之中。
漠北诸部的大汗都要入京去觐见唐国皇帝,这岂不是说明,大唐对漠北已经完成控制了吗?
如此一来的话,沙俄再想要东扩,可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想着这些,哥尔查科夫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表情相当凝重。
很快,哥尔查科夫没等多长时间,便有人赶来告知他可以准备动身了。
旋即,哥尔查科夫便带着队伍,出了库伦,于车臣汗等人一起,往京城方向赶去。
队伍从库伦出发,一路南下。
刚开始行在漠北时,四周是肉眼可见的荒凉。
但是,当使团抵达漠南之后,四周的荒凉却是变了。
枯黄的土地,开始变成翠绿。
绿色的青草覆盖大地,空气中满是清新。
路过湖泊和溪流时,经常可以见到成群的牛羊,经常可见牧民喊着号子唱着歌纵马掠过。
和荒凉破败,人口稀少的漠北比起来,整个漠南繁华了不止一个度。
其实吧,这些牧民刚开始还对大唐的统治有些疑虑,生怕汉人皇帝会针对他们这些蒙古人。
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们也就发现了,大唐和大清其实没什么区别。
草原上的日子依旧是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大唐没加税,没征兵,只是头顶的官老爷换了一批,其余一切照旧。
大概该放牧放牧,该修庙修庙,甚至大唐和满清一样,也在帮他们修庙。
牧民的利益没有被损害,王公贵族在投降大唐后还得了一笔赏赐,算是捞了些好处。
唯一的不同,也就是清字旗换成了唐字旗。
自然,草原也就安定下来了!
在经过漠南之后,使团很快便抵达了长城沿线。
看着前方那道蜿蜒万里,将长城内外分割成两个世界的巨大城墙,哥尔查科夫眼睛里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震惊。
“这……这堵城墙究竟有多长?”
“实在是太壮观了!”
一旁的车臣汗见此,笑呵呵的说道。
“长城有多长?”
“具体我们也不知道,但万里总是有的,要不然怎么叫万里长城呢?”
说罢这些之后,车臣汗又继续说道。
“这万里长城,当年可是汉人为了防御我等蒙古人的祖先而修的……”
在说这话的时候,车臣汗一脸的骄傲和嘚瑟,为自己祖先的强大而感到荣耀。
哥尔查科夫闻言,笑着说道。
“成吉思汗的威名不光是响彻东方。”
“在西方,他也是一等一的伟大君王,是一位无与伦比的统治者!”
一旁的札萨克图汉也是说道。
“那是当然,成吉思汗可是我们蒙古人最令人敬仰的祖先!”
这段时间同行下来,哥尔查科夫和车臣汗等人已经混的很熟了。
身为目前沙俄最好的外交家,当哥尔查科夫想要和一个人搞好关系的时候,其实非常简单。
以他的情商,很容易就能拉进与人之间的距离。
嗯,成吉思汗就是蒙古人的骄傲。
想和蒙古人打好关系,聊成吉思汗肯定没错。
当然,如果你要和蒙古人聊忽必烈,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作为首位带着汉军打进自己老家,还把老家给屠了,设立宣慰司的蒙古皇帝(汉人大汗),忽必烈在蒙古人中的风评,大概并不比汉人这边的吴三桂,秦桧之流强多少。
而在和几个大汗打好关系之后,哥尔恰科夫也是了解到了漠北究竟发生了什么。
据他所知,如今的漠北是真的被唐军给打服了。
否则的话,几位大汗也不至于直接投了。
不过,这更能说明唐军的战斗力够强。
很快,使团便从张家口入关,而后沿着官道,一路往京师行去。
在进入关内后,哥尔查科夫发现,大唐的关内和关外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官道两侧,密密麻麻的分布着一座座村庄。
村庄中人流密集,农人在农田中忙碌,农田中是郁郁葱葱的农作物。
绿色的麦苗随风摇动,让人挪不开眼神。
虽然这些农人大多穿着破烂,面黄肌瘦,但他们的脸上却满是希望。
因为,大唐在拿下地方之后,便在地方上组织了分田,农人所种的地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并且,大唐还对税务进行了改革,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所以,即便现在劳作起来很累,但农人心中依旧充满希望。
他们相信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自己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哥尔查科夫虽然不知道这一点,但他却也能够通过人口数量,来对大唐的国力有一个简单的判断。
而在这个工业发展刚刚起步的时代,人口很大成都上便也代表着国力。
人口越多,一个国家的实力也就越强!
至于说百姓过的怎么样?
这点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同时期地球上的其他国家的民众,其实也都是这个样子的。
饿肚子几乎是一个持续性的状态!
偶尔才能吃饱。
就拿沙俄来举例,沙俄的农奴们过的可要比大唐的百姓惨多了,但这依旧不影响沙俄继续做自己的欧洲宪兵。
甚至和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死磕!
深吸一口气,哥尔查科夫收回自己看向四周的目光,使团继续向前。
四月底从库伦出发,至六月初,使团终于抵达了京师城外。
不同于对大唐对于农村的改变只是分田和轻徭薄赋,随着朝中大力推动工商发展,城市的变化要直观的多。
一座座工厂在城市周边凭空出现,烟囱林立,新建的工厂带来大量的劳动岗位,为很多百姓解决生计问题。
大量的人口开始向着城市聚集!
老旧的建筑被拆除,新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道路被扩宽,道路上随处可见来来往往的行人和商队。
整座城市和国家,到处都充满希望和发展的际遇。
来到京师,看着面前那宽阔的柏油马路,以及道路两旁衣着光鲜的行人,来来往往的车马人流,哥尔查科夫脸上的表情明显有些复杂。
和死气沉沉的沙俄首都圣彼得堡比起来,大唐的京师,完全就是另一副样子。
使团继续沿着柏油路面向前,很快,便在一座城门前停了下来。
如今,大唐的京师虽然正在进行城市改造,城墙被拆除了好多。
但城门却还是被保留了一部分,准备当做文化古迹来处理。
嗯,外国使团要进京师,自然得走城门才行。
也算是一种仪式感吧!
郭嵩焘笑着对当面的哥尔查科夫说道。
“本官为大唐**部长郭嵩焘,奉命前来迎接大使阁下!”
至于说车臣汗等人,则是在入京的第一时间,就被带去府邸安顿了。
为了安车臣汗等人的心,李奕特意在京城中为他们赐下了宅邸。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车臣汗等人都需常驻京城了。
最起码,在通往漠北的铁路修通之前,是这样的。
谁叫他们率军抵抗了王师呢?
虽然几个大汗最终投了,但是在投之前,可是在投降之前,那也是和王师做过对的。
李奕虽然不至于和他们算后账,搞什么战后清算。
但防备一些也是正常!
哥尔查科夫闻言,也是满脸笑容的回道。
“见过郭部长!”
“不知我等何时可以去觐见皇帝陛下?”
“我这里有沙皇的问候和亲笔信,想要亲手转交给大唐的皇帝陛下!”
郭嵩焘闻言,并不应声,只是依旧笑着说道。
“大使不要着急!”
“使团匆忙入京,还是先休息休息,接风洗尘之后,再说面见陛下的事情吧。”
李奕现在其实并不忙,他之所以拒绝立即接见哥尔查科夫,主要是为了好好晾一晾他。
以及,让**先和哥尔查科夫谈着。
等他们谈妥之后,李奕再出场不迟。
他是皇帝,要面子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亲自去和外国使者谈判扯皮。
等事情敲定之后,他出面下令签订合约就是了。
上位者,自然要有上位者的腔调。
……
京城,英国公使馆。
英国公使柏尔德密正在品尝一份英国风味的炸鱼薯条。
虽然他之前在英国本土的时候,对炸鱼薯条是吃的够够的。
但是,如今远离故乡,身处异域,柏尔德密竟开始回味了起来。
感觉炸鱼薯条也不是那么难吃了!
捏起一根薯条,沾了点番茄酱,然后送入口中,细细咀嚼。
在吃炸鱼薯条的同时,柏尔德密还给自己倒了一杯白兰地佐餐。
一口薯条,一口炸鱼,一口酒,柏尔德密吃的相当愉快。
只是,就在这时候,伴随着一阵脚步声,一名公使馆的侍从一脸急色的从外边走了进来。
“公使阁下,出大事了!”
“沙俄派出的使团于今日抵达唐国京师,唐国的**部长亲自出城一个接沙俄派出的大使哥尔查科夫。”
柏尔德密闻言,手中的动作下意识一滞。
脸上闪过一抹震惊的神情!
眉头下意识蹙了起来。
因为他知道,一但唐国和沙俄之间达成什么协议,那么大英所面临的局面可就要麻烦了。
要知道,大英现在所面临的局势可并不太好!
一方面是克里米亚那边战局紧张,英法联军迟迟无法在战场上取得突破,靡费日剧。
另一方面,则是印度最近又爆发了起义,打了大英一个措手不及!
印度对大英来说有多重要,这点不言而喻。
光是从印度被誉为大英女王王冠上最闪耀的明珠,就可想到其地位。
所以,印度绝对不允许有所闪失。
大英一定会增兵印度平叛!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大英将深陷于两场战争之中。
且这两场战争的规模还都不小!
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之大!
可想而知,英国现在有多吃力。
如果在这个时候,唐国再下场干涉克里米亚,那大英在克里米亚方面,是真的有可能会战败的。
到时候,英国所要面临的局面,便将是对近东地区的影响力大大削弱。
这个后果,可就实在是太严重了!
而唐国这边能派出**部长这种等级的高官去接见沙俄使团,其实已很能干说明态度。
所以,容不得柏尔德密对此不感到凝重。
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然后说道。
“唐国皇帝那边怎么说?”
“可曾有什么表态?”
……
PS:加更加不动了,休息一天,明天继续还。
“不管印度方面反英起义的最终结果如何,此事于我大唐而言,都属有益无害。”
“如果能让英国人陷在印度,那我大唐拿下马六甲的战略机遇期便来了。”
李梁闻言,当即说道。
“陛下英明!”
稍稍沉吟一阵,李奕做出安排。
“让**方面派遣使者,跑一趟印度,同印度的起义军讨论一下军火贸易的事情。”
“还有就是,告诉那些起义军的领袖,如果他们在印度战败,我大唐可以为他们提供**避难,允许他们带着自己的家眷前来大唐生活。”
“嗯,包括莫卧儿帝国的皇帝在内!”
说白了,李奕这是准备要给英国人使使坏。
嗯,他将全力支持印度和英国奋战到最后一个印度人的鲜血流尽。
出售军火,是为了增强起义军的战斗力。
愿意为起义军领袖提供**避难,则是为了让起义军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和英国佬死战到底。
这些事情,对大唐来说,都属于百利而无一害,李奕自然会积极推动。
就拿出售军火这点来举例。
大唐的军火卖的可不便宜,起义军如果想要从大唐这里拿到足够的军火,那必然是要爆金币的。
还有就是,为起义军领袖提供**,也是同样如此。
起义军领袖要来大唐避难,你总不可能什么都不带空手来吧?
只要这些人抵达大唐,那他们就得消费,就得投资,他们的钱,便能用来刺激和支持大唐的工商发展。
更重要的是**意义!
拿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来举例。
如果莫卧儿帝国的皇帝在大唐手上,那他就能成为大唐对付英国时,一张极为重要的**底牌。
只要英国人敢招惹大唐,李奕就能把莫卧儿帝国皇帝放出来,让他公开发表讲话,要回印度复国。
就问英国人麻不嘛?
至于说大唐这么搞,会不会破坏和英国之间的友谊?
呵呵,双方早就是死敌了好吗?
只是暂时没有撕破脸而已!
真当英国组织八国联军被大唐打回去这口气这么容易咽下的吗?
也就是目前英国被绊在克里米亚,没有余力东进,否则的话,英国绝对不介意随便找个理由来对大唐开战。
再者说,即便英国人没这个想法,李奕也是有的。
别忘了,他李奕的生父,当年可是战死在**战争中的。
虽然这些年来,这件事李奕没有刻意提起过,但并不代表他忘了。
哪怕不说这些,光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争夺海外殖民地。
大唐和英国之间,迟早还得有一战!
且还是世界大战级别的一战!
现在便提前为将来准备底牌,肯定不会有错。
李梁闻言,当即抱拳应是,然后又说了。
“对了陛下,漠北方面传来最新消息,沙俄帝国派出的使团已经到了库伦。”
“使者哥尔查科夫请求入京面圣!”
去年的时候,沙俄的使团便从圣彼得堡出发了,这一路艰难跋涉,花了数个月时间,终于走陆路抵达了大唐。
李奕闻言,先是沉吟一阵,然后说道。
“嗯,允了,放沙俄使团入关吧。”
“正好,让沙俄使团和车臣汗他们顺路一起入京。”
李梁闻言,再次应下,然后转身告退。
李奕则是准备要去休息!
……
库伦!
哥尔查科夫走出大唐这边给自己安排的居所,带着几名随从走在库伦的街道上。
身为如今大唐在漠北最重要的一座城市,来自各地的商人货物云集,使得库伦变得极为繁华。
哥尔查科夫走在街道上,随处可见摆满货物的店铺,以及正在挑选货物的商人。
这些商人中,有的来自漠北各部,有的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甚至他还在其中看到了好些金发碧眼毛发旺盛的沙俄人。
身处库伦城内,这些来自各地的商客却是都相当老实,库伦城内随处可见秩序,并无混乱发生。
之所以如此,并非这些来自各地的商贾客人有素质,讲文明,而是因为库伦有驻军。
冯子材和张乐行琢磨着自己在库伦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就派遣军队轮流到库伦城内巡逻,维持城中秩序。
所以,进出库伦的商贾才会老老实实不敢搞事。
因为,谁也不敢在驻军眼皮子底下搞事!
看着库伦城内的繁华,哥尔查科夫忍不住小声感叹。
“上帝啊,这库伦可真是一个繁华的城市。”
“如果他属于沙俄该有多好?”
哥尔查科夫话音落下,一名侍从当即回道。
“大使阁下,会有机会的。”
“待帝国从克里米亚取得胜利,定然会选择抽身向东继续扩张,这库伦,迟早都是我们的。”
老毛子嘛,对于领土扩张可谓贪婪成性,这实在是正常。
但哥尔查科夫却是并不作答。
他的目光看向了从路边走过的一队巡逻驻军。
唐军士卒穿着笔挺的军装,腰束腰带,戴着钢盔,穿着皮鞋列队从街头走过。
一股子精锐彪悍的气势扑面而来!
让人看一眼便知道,这是一支精锐。
更重要的是,这些唐军所背负的**,清一色的后装**。
唐国有这样精锐的军队驻扎边关,沙俄想要东扩,又岂是易事?
沙俄在克里米亚都不是英法的对手,如果劳师远征来到远东,岂会是唐军的对手?
哥尔查科夫的心绪可谓相当复杂。
因为,据他所知,沙皇陛下现在有了想要改革的想法。
沙皇陛下准备要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但是,改革是资金和**威望做支撑的。
如果沙皇陛下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取得胜利,**威望或许是有了。
可资金又该从哪里来呢?
历史上,沙俄的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全靠爆了大清的金币。
第二次**战争过后,满清全面战败,英法联军打进京城,火烧圆明园,满清高层被吓坏了。
就在这时候,刚在克里米亚被英法暴揍的老毛子站了出来,**个脸说要帮满清和英法斡旋。
然后,沙俄便借着这次斡旋的机会,骗着满清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搞走了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直接便为亚历山大二世赢得了推动改革的**威望和资金。
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是沙俄有求于大唐,别说爆大唐的金币了,不被大唐爆就不错了。
在这种情况下,哥尔查科夫也不知道沙俄能从什么地方得到足够的改革资金。
想着这些,哥尔查科夫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哎,国事艰难啊!”
就在这时候,一名侍从大步跑着来到哥尔查科夫面前道。
“大使阁下,唐国京城来消息了,唐国皇帝下令允许我们的使团入京。”
哥尔查科夫闻言,忍不住一拍手道。
“好!”
“快,我们这就回住所,收拾一下,准备尽快出发,赶往唐国京城。”
哥尔查科夫还不知道印度爆发大规模反英起义的事情,在他看来,如今沙俄在克里米亚那边支持的颇为费劲。
英法的攻势越来越猛烈,沙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坚持不住。
他必须得尽快把大唐拉下水,获得大唐的支持才行!
……
第二日,天色刚亮。
哥尔查科夫便从住所出发,准备带队动身向关内赶去。
但他还没来得及出门,便被告知需要等一等。
漠北的车臣汗,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三英诺颜汗等也要进京觐见,大唐这边准备让他们一起同行。
哥尔查科夫闻言,没有任何的犹豫当场就答应了下来。
因为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好事,他可以趁机从几个大汗口中套些消息或者情报。
没必要去拒绝!
只是,当前来通知他的唐军士卒离开后,哥尔查科夫这才陷入了深思之中。
漠北诸部的大汗都要入京去觐见唐国皇帝,这岂不是说明,大唐对漠北已经完成控制了吗?
如此一来的话,沙俄再想要东扩,可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想着这些,哥尔查科夫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表情相当凝重。
很快,哥尔查科夫没等多长时间,便有人赶来告知他可以准备动身了。
旋即,哥尔查科夫便带着队伍,出了库伦,于车臣汗等人一起,往京城方向赶去。
队伍从库伦出发,一路南下。
刚开始行在漠北时,四周是肉眼可见的荒凉。
但是,当使团抵达漠南之后,四周的荒凉却是变了。
枯黄的土地,开始变成翠绿。
绿色的青草覆盖大地,空气中满是清新。
路过湖泊和溪流时,经常可以见到成群的牛羊,经常可见牧民喊着号子唱着歌纵马掠过。
和荒凉破败,人口稀少的漠北比起来,整个漠南繁华了不止一个度。
其实吧,这些牧民刚开始还对大唐的统治有些疑虑,生怕汉人皇帝会针对他们这些蒙古人。
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们也就发现了,大唐和大清其实没什么区别。
草原上的日子依旧是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大唐没加税,没征兵,只是头顶的官老爷换了一批,其余一切照旧。
大概该放牧放牧,该修庙修庙,甚至大唐和满清一样,也在帮他们修庙。
牧民的利益没有被损害,王公贵族在投降大唐后还得了一笔赏赐,算是捞了些好处。
唯一的不同,也就是清字旗换成了唐字旗。
自然,草原也就安定下来了!
在经过漠南之后,使团很快便抵达了长城沿线。
看着前方那道蜿蜒万里,将长城内外分割成两个世界的巨大城墙,哥尔查科夫眼睛里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震惊。
“这……这堵城墙究竟有多长?”
“实在是太壮观了!”
一旁的车臣汗见此,笑呵呵的说道。
“长城有多长?”
“具体我们也不知道,但万里总是有的,要不然怎么叫万里长城呢?”
说罢这些之后,车臣汗又继续说道。
“这万里长城,当年可是汉人为了防御我等蒙古人的祖先而修的……”
在说这话的时候,车臣汗一脸的骄傲和嘚瑟,为自己祖先的强大而感到荣耀。
哥尔查科夫闻言,笑着说道。
“成吉思汗的威名不光是响彻东方。”
“在西方,他也是一等一的伟大君王,是一位无与伦比的统治者!”
一旁的札萨克图汉也是说道。
“那是当然,成吉思汗可是我们蒙古人最令人敬仰的祖先!”
这段时间同行下来,哥尔查科夫和车臣汗等人已经混的很熟了。
身为目前沙俄最好的外交家,当哥尔查科夫想要和一个人搞好关系的时候,其实非常简单。
以他的情商,很容易就能拉进与人之间的距离。
嗯,成吉思汗就是蒙古人的骄傲。
想和蒙古人打好关系,聊成吉思汗肯定没错。
当然,如果你要和蒙古人聊忽必烈,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作为首位带着汉军打进自己老家,还把老家给屠了,设立宣慰司的蒙古皇帝(汉人大汗),忽必烈在蒙古人中的风评,大概并不比汉人这边的吴三桂,秦桧之流强多少。
而在和几个大汗打好关系之后,哥尔恰科夫也是了解到了漠北究竟发生了什么。
据他所知,如今的漠北是真的被唐军给打服了。
否则的话,几位大汗也不至于直接投了。
不过,这更能说明唐军的战斗力够强。
很快,使团便从张家口入关,而后沿着官道,一路往京师行去。
在进入关内后,哥尔查科夫发现,大唐的关内和关外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官道两侧,密密麻麻的分布着一座座村庄。
村庄中人流密集,农人在农田中忙碌,农田中是郁郁葱葱的农作物。
绿色的麦苗随风摇动,让人挪不开眼神。
虽然这些农人大多穿着破烂,面黄肌瘦,但他们的脸上却满是希望。
因为,大唐在拿下地方之后,便在地方上组织了分田,农人所种的地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并且,大唐还对税务进行了改革,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所以,即便现在劳作起来很累,但农人心中依旧充满希望。
他们相信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自己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哥尔查科夫虽然不知道这一点,但他却也能够通过人口数量,来对大唐的国力有一个简单的判断。
而在这个工业发展刚刚起步的时代,人口很大成都上便也代表着国力。
人口越多,一个国家的实力也就越强!
至于说百姓过的怎么样?
这点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同时期地球上的其他国家的民众,其实也都是这个样子的。
饿肚子几乎是一个持续性的状态!
偶尔才能吃饱。
就拿沙俄来举例,沙俄的农奴们过的可要比大唐的百姓惨多了,但这依旧不影响沙俄继续做自己的欧洲宪兵。
甚至和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死磕!
深吸一口气,哥尔查科夫收回自己看向四周的目光,使团继续向前。
四月底从库伦出发,至六月初,使团终于抵达了京师城外。
不同于对大唐对于农村的改变只是分田和轻徭薄赋,随着朝中大力推动工商发展,城市的变化要直观的多。
一座座工厂在城市周边凭空出现,烟囱林立,新建的工厂带来大量的劳动岗位,为很多百姓解决生计问题。
大量的人口开始向着城市聚集!
老旧的建筑被拆除,新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道路被扩宽,道路上随处可见来来往往的行人和商队。
整座城市和国家,到处都充满希望和发展的际遇。
来到京师,看着面前那宽阔的柏油马路,以及道路两旁衣着光鲜的行人,来来往往的车马人流,哥尔查科夫脸上的表情明显有些复杂。
和死气沉沉的沙俄首都圣彼得堡比起来,大唐的京师,完全就是另一副样子。
使团继续沿着柏油路面向前,很快,便在一座城门前停了下来。
如今,大唐的京师虽然正在进行城市改造,城墙被拆除了好多。
但城门却还是被保留了一部分,准备当做文化古迹来处理。
嗯,外国使团要进京师,自然得走城门才行。
也算是一种仪式感吧!
郭嵩焘笑着对当面的哥尔查科夫说道。
“本官为大唐**部长郭嵩焘,奉命前来迎接大使阁下!”
至于说车臣汗等人,则是在入京的第一时间,就被带去府邸安顿了。
为了安车臣汗等人的心,李奕特意在京城中为他们赐下了宅邸。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车臣汗等人都需常驻京城了。
最起码,在通往漠北的铁路修通之前,是这样的。
谁叫他们率军抵抗了王师呢?
虽然几个大汗最终投了,但是在投之前,可是在投降之前,那也是和王师做过对的。
李奕虽然不至于和他们算后账,搞什么战后清算。
但防备一些也是正常!
哥尔查科夫闻言,也是满脸笑容的回道。
“见过郭部长!”
“不知我等何时可以去觐见皇帝陛下?”
“我这里有沙皇的问候和亲笔信,想要亲手转交给大唐的皇帝陛下!”
郭嵩焘闻言,并不应声,只是依旧笑着说道。
“大使不要着急!”
“使团匆忙入京,还是先休息休息,接风洗尘之后,再说面见陛下的事情吧。”
李奕现在其实并不忙,他之所以拒绝立即接见哥尔查科夫,主要是为了好好晾一晾他。
以及,让**先和哥尔查科夫谈着。
等他们谈妥之后,李奕再出场不迟。
他是皇帝,要面子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亲自去和外国使者谈判扯皮。
等事情敲定之后,他出面下令签订合约就是了。
上位者,自然要有上位者的腔调。
……
京城,英国公使馆。
英国公使柏尔德密正在品尝一份英国风味的炸鱼薯条。
虽然他之前在英国本土的时候,对炸鱼薯条是吃的够够的。
但是,如今远离故乡,身处异域,柏尔德密竟开始回味了起来。
感觉炸鱼薯条也不是那么难吃了!
捏起一根薯条,沾了点番茄酱,然后送入口中,细细咀嚼。
在吃炸鱼薯条的同时,柏尔德密还给自己倒了一杯白兰地佐餐。
一口薯条,一口炸鱼,一口酒,柏尔德密吃的相当愉快。
只是,就在这时候,伴随着一阵脚步声,一名公使馆的侍从一脸急色的从外边走了进来。
“公使阁下,出大事了!”
“沙俄派出的使团于今日抵达唐国京师,唐国的**部长亲自出城一个接沙俄派出的大使哥尔查科夫。”
柏尔德密闻言,手中的动作下意识一滞。
脸上闪过一抹震惊的神情!
眉头下意识蹙了起来。
因为他知道,一但唐国和沙俄之间达成什么协议,那么大英所面临的局面可就要麻烦了。
要知道,大英现在所面临的局势可并不太好!
一方面是克里米亚那边战局紧张,英法联军迟迟无法在战场上取得突破,靡费日剧。
另一方面,则是印度最近又爆发了起义,打了大英一个措手不及!
印度对大英来说有多重要,这点不言而喻。
光是从印度被誉为大英女王王冠上最闪耀的明珠,就可想到其地位。
所以,印度绝对不允许有所闪失。
大英一定会增兵印度平叛!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大英将深陷于两场战争之中。
且这两场战争的规模还都不小!
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之大!
可想而知,英国现在有多吃力。
如果在这个时候,唐国再下场干涉克里米亚,那大英在克里米亚方面,是真的有可能会战败的。
到时候,英国所要面临的局面,便将是对近东地区的影响力大大削弱。
这个后果,可就实在是太严重了!
而唐国这边能派出**部长这种等级的高官去接见沙俄使团,其实已很能干说明态度。
所以,容不得柏尔德密对此不感到凝重。
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然后说道。
“唐国皇帝那边怎么说?”
“可曾有什么表态?”
……
PS:加更加不动了,休息一天,明天继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