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一听,嘴里发苦。

  她刚从栾珂那里听了五皇子,好不容易才忘了,结果在婆婆这里又听到了!

  “没办法,人家要来,咱们还能说不行?好生招待着,想必他也不能在外面待太久。”

  姜芙同样不想和皇家打交道。

  胡氏硬着头皮说是,打算回去再重新调整一下菜单。

  有五皇子这种尊贵的客人,吃的喝的,绝不能出任何岔子,而且还要比原来高出一个等级才行。

  婆媳说完请客的事情,胡氏忽然又想起被关在院子里的小叔子。

  姜芙让人去把栾昇带过来。

  眼看小叔子要遭罪,胡氏起身要走,姜芙出声阻止:“你是大嫂,又看着他长大,何况你也是有儿子的人,权当上一堂课了。”

  胡氏又坐回去。

  栾昇来了,不仅栾昇来了,阿吟姑娘也蔫蔫巴巴,委委屈屈地跟来了。

  “娘!我要出去!憋死我了!”

  一见到姜芙,栾昇立即跑到她脚边,一把抱住亲**大腿。

  从前过得那么逍遥,既不读书,也不习武,每天一睁眼就想着去哪里玩耍,好不快活!

  如今被关在那么一个破院子,门口还站着凶神恶煞的侍卫,栾昇连做了好几天的噩梦。

  就连对着阿吟姑娘那张闭月羞花的脸,他都提不起任何兴致!

  更别说她整天哭哭啼啼,张口闭口闹着要出去,让栾昇十分心烦。

  废话,要是能出去,他早就出去了!

  听说他娘要见他,栾昇立刻学了个乖,一见面就使出撒娇大法。

  往常犯了错,他娘可是最吃他这一套的!

  姜芙冷声说道:“去跪好!你又不是三岁小儿,装疯卖傻给谁看?我和你大嫂都在这里,你连个礼也不行,连个安也不问,简直放肆!”

  她疾言厉色的,别说栾昇,就连胡氏都被吓了一跳。

  栾昇只好松开手,不情不愿地跪下来。

  “娘,我错了,您就放我出来吧。大嫂,您一向疼我,快帮我求求情……”

  他熟练地说着好听的话。

  胡氏一脸为难地看向姜芙:“母亲……”

  姜芙制止她:“我心里有数。”

  “你大哥在你这个岁数的时候,已经撑起门户,带着你二哥三哥一起,白天下地干活,夜来还要拾柴捡粪,帮我喂鸡喂猪。我生了你们五个,唯有你是半点苦都没吃过,一出生就在福窝窝里。小五,你问问你自己,家里人可有谁对不起你?”

  这些话,她以前不是没说过。

  但栾昇压根不往心里去。

  “你爹醒了,不过他不想见你,实在被你气狠了。你为了一个不干不净的妓子,把亲爹气到差点一口气上不来,直接见了阎王,你这是天大的不孝!”

  姜芙一拍桌子,把栾昇吓得一激灵。

  “我爹醒了?那他已经没事了吧?娘,我想见见爹,求您了!”

  不过,他马上面露喜色,伸着脖子大喊。

  栾昇被关着,消息不灵通,他那院子里的婆子只干活,不说话,以至于他到现在才知道,他爹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别想了,不可能。”

  姜芙并不松口。

  “我和你爹商量过了,五个儿子,只有你是在京城出生的。咱们一大家子,自打来了京城,这么些年也没回过老家。正好,你替你爹,你几个哥哥回去看看,给你祖父母扫扫墓,见一见老家亲戚。”

  啊?

  栾昇张大了嘴。

  栾家在老家没什么至亲,否则栾雍当初也不至于一个人出去闯荡。

  但自从他成了安国公,和一些旁支远亲陆陆续续有了联系,请他们逢年过节给双亲上一些香火供奉。

  真应了那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老家……老家穷得很,我不去!”

  栾昇梗着脖子吼道。

  在京城,他是国公府五爷,遇到那会钻营的,甚至还要尊称他一句“小国公”。

  回了老家,都是一群大字不识的庄稼汉,他跟他们也玩不到一处去!

  对此,姜芙的解决办法很简单。

  打到栾昇说去为止。

  她还不相信了,是棍棒硬,还是他嘴硬!

  姜芙没藏着掖着,她直接让家仆绑了栾昇,就在院子中间开打。

  “家丑扬不扬,都是家丑。就像是脓疮,一味捂着,怕是一直好不了!老婆子我今天就要挑了这脓疮!打!”

  老夫人发话,谁敢不从。

  十板子打下去,栾昇就忙不迭松口。

  去乡下也比被打死好啊!

  姜芙一脸鄙夷:“还以为你能多挺几下。”

  叫人给栾昇的后臀涂了药,也不耽误时间,连夜就把他抬上马车,并打包了阿吟姑娘,一路出了城。

  没错,姜芙没有漏掉阿吟姑娘。

  到了安国公府宴客那天,当着一堆亲友的面,姜芙十分坦然地说道:“老婆子也是从年轻过来的,怎么能做拆散有情人的事呢?既然她和小五情投意合,我再不能叫他们分开。”

  众人脸色各异。

  这唾面自干的本领,真不是人人都有啊!

  何况,**的情投意合啊,俩人去了乡下,没了锦衣玉食,没了奴仆环绕,想喝口热水恐怕都得自己挑水砍柴,要不了几天,怕是就互生嫌隙了!

  有情饮水饱?

  那是在梦里吧!

  老夫人这一手实在高明!

  又有女眷问起:“前儿我去万华寺上香,看到僧人在搬糙米,一问才知道,这些糙米竟都是老夫人捐的。”

  姜芙点头:“是,安排家里管家去买了一点。”

  那女眷惊讶:“老夫人真是心慈,这可不是一点,听说足足有好几千斤!”

  尽管糙米价**,但平民百姓很少有吃细粮的,糙米才是吃得最多的主食。

  万华寺逢初一十五都会给香客们免费提供斋饭,不少贫苦人民都会吃上一顿。

  胡氏抿唇笑道:“您有所不知,母亲不止给万华寺送了,还给慈善堂和南山书苑都送了。”

  大家更加不吝赞美。

  姜芙的表情十分诚恳:“您各位都知道我是苦出身,尝过饿肚子的滋味儿。说实话,老婆子活到这把岁数,就算想学人家高门大户的做派也是学不来,我听说富贵人家每年都会舍米舍粥,就想了这么一个主意,要是能帮到人,就是给我们家国公爷积下福报啦!”

  在场之人:噫,这老太太都快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