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一幕,此刻正在李家台子很多人家上演。

  所有去了市里揽工的人,回来时都是大包袱小行李的,带回来好些东西,这让那些没能被选上的人家见了,能不羡慕。

  虽然李学庆当初说了,卖鱼的钱等到年底分红的时候,会一起分下来,但毕竟还没看见呢。

  现在手里攥着的才更实在。

  “他爹,不是说大工36,一个半月54,咋这么多啊?”

  男人靠在窗台边,惬意地抽着烟。

  “天明定下的,提前一天完工有2块钱的奖励,我们整整提前了一个礼拜,可不就多了嘛!”

  这次出去虽然累,但收获也多,光棉袄就带回来两件,还有三套工作服,两双鞋,这些东西,在农村想买都买不到。

  “那也不对啊!多14块钱,应该是68,这里可是一百块!”

  “也是天明说的,根据每个人的表现,干的活,另外又加了点儿钱,我也没想到能给这么多!”

  去年村里年底分红,他们家壮劳力少,分完粮食,分完菜,最后到手的现钱才70多块钱。

  现在出去一个半月就赚了这么多,男人很知足。

  “你说……天明赚了多少?”

  男人正畅想着能过个肥年,听到这话,立刻坐了起来。

  “不该打听的少打听!”

  被男人吼了一嗓子,女人吓得一激灵。

  “我……我说啥了?”

  “让你少打听。”

  女人不解:“问问咋了?”

  “我说话你是听不懂啊?不让你问,天明说了,谁也不许打听别人赚了多少,更不许把自己赚多少往外说,谁要是坏了规矩,往后出门揽工,就不带那个人,你是想断了咱家的财路?”

  女人呆愣了半晌,赶紧把钱给收好了。

  “不问,不问,我谁都不问,咱家拿了多少,我也不跟别人说,这总行了吧!你是天明本家的堂叔,他还能亏待了咱们,再说了,你那泥瓦工的手艺,就该多拿。”

  规矩立下了,就是让人遵守的,同时也是让人破坏的。

  有的人把李天明的话听进去了,可有的人偏偏当成了耳旁风。

  “二林,你开了多少?”

  看着来串门的邻居郝老四,二林皱起了眉。

  “老四,天明说了,不让打听,你咋还问!”

  郝老四不以为然。

  “他说不让问,就不能问了,咱们都是外姓的,谁知道他给本家开了多少工钱。”

  “人家赚多赚少是人家的事,我不惦记。”

  郝老四打听不来,心里像是油煎的一样。

  “你这人就是傻,咱俩干得不比别人少,为啥是小工?才给我开了60块钱,你开多少?是不是一样的?”

  二林不耐烦地说:“你刚才说的,我没听见,你也别打听我的,传出去,要是让天明知道了,往后肯定不带你了!”

  “你不说,他咋能知道,你是不是比我多,才不敢让我知道?咱俩干一样的活,你要是比我多,我就得找他去。”

  二林也恼了,随口丢出一句。

  “行,你去吧!”

  听二林这么说,郝老四立刻变了脸色,起身就出门了。

  李天明这会儿刚吃完饭,正忙着收拾呢,李蓉要干,被他赶回了里屋,刚把锅刷干净,就听见有人咣咣砸门。

  打开门,面前站着的是顶着一脑袋雪的郝老四。

  “有事?”

  刚才那种敲法,只有报丧的时候,这规矩搁农村,是个人都懂。

  年根儿底下,这是上门来添晦气的?

  “我问你,你凭啥给我的工钱比二林少,我俩干一样的活,开的工钱为啥不一样?”

  李天明闻言,立刻冷了脸。

  “我说了啥,你忘了?”

  “你少和我扯没用的,差了我多少钱,你必须给我补上。”

  说着还要闯进来。

  李天明抬手一把将郝老四推出去,也跟着到了院子里,反手把门关上了。

  补上?

  老子还给你缝上呢!

  “二林和你说的,他比你多?”

  郝老四一怔,看上去有些心虚。

  “是!”

  放屁!

  每个人开了多少钱,都在李天明心里记着呢,二林开了58块钱,之所以郝老四比二林多两块钱,那是因为郝老四跟着刨了两天的管沟。

  “你说我给你的少了,行,我和你算笔账,你是小工,一个月25,一个半月是37块5毛,对不对?”

  郝老四不知道李天明是什么意思。

  “对!”

  “我给你了吗?”

  “给……给了!”

  “提前一天完工,所有人奖励两块钱,最后提前了一个礼拜,那14块钱的奖金,我给你了吗?”

  “给了!”

  “我给你的,是不是比这个多?”

  郝老四的底气已经明显不足了。

  “是!”

  这时候周围的邻居已经有人出来了,其中也有不少是刚从市里回来的。

  “大家伙拿到手的,都要比应得的工钱多一点儿,每个人都不一样,为什么?大家伙干的活,出的力,我心里都有一本账,有的人出的力多,我就和厂里多争取一些作为奖励,怎么着?我给你多要来了,还要出毛病了?”

  郝老四这会儿已经后悔自己太莽撞了。

  “天明,我……我糊涂了,是我的不对,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凭什么不往心里去。

  李天明没指望人人都念他的好,可也不能干出恩将仇报的事。

  “郝老四,我立下的规矩,谁开了多少,不许互相打听,也不许把自己拿了多少钱和别人说,你坏了规矩。”

  说完,李天明转身进了屋,没再理会院子里的郝老四。

  临进门的时候,朝正房屋看了一眼,一个人影一闪而过。

  李学成靠着被垛,神情复杂,他拿了150,比应得的工钱多出来很多。

  “郝老四,多出来的钱,都是天明朝厂里伸手要来的,你咋还不知足。”

  “都说了,不让互相打听,你咋记不住呢!”

  “活该,你是自己把路给走绝了!”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全村。

  有的人暗自庆幸,自己没坏了规矩,有的已经坏了的,则带着侥幸心理,希望不会被李天明知道。

  只有郝老四被当做了儆猴的那只鸡。

  当天夜里,郝老四的父母先去找了李学庆,说起这件事,求着李学庆帮忙说情。

  “没用!”

  李学庆心里清楚,如果他去帮着说情的话,李天明肯定会卖他这个面子。

  可一旦开了口,往后爷俩的交情可就不一样了。

  为了一个不相干的郝老四,影响到他们爷俩的关系。

  凭啥?

  “当初让你们家老四跟着一起去,是看他三十多岁,没个媳妇儿,想着让他赚点儿钱,走的时候,我也说得明白,到了市里,万事都得听天明的,别人都听,咋就你家老四特殊?”

  郝家老两口听着,一句话都不敢说。

  两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前面三个儿子也一样,唯独这个老四不省心。

  “天明既然把规矩立下了,就是不想乡里乡亲的因为钱上的事闹意见,老四把规矩坏了,谁说什么都没用,这样吧,下回要是还去揽工,我和天明说说,把老三带上,他家孩子多。”

  能说成这样,要是还不满意,那就是不识抬举了。

  “老三要是能去也行,也行!”

  老两口千恩万谢地走了。

  回到家把事情一说,郝老四当然不乐意,当着父母的面,就和还来不及高兴的郝老三打了一架。

  又让全村的人看了半宿的笑话。

  “他爹,你说天明也是够狠的。”

  李学农家里。

  方艳梅裹紧了被子,只露出一个脑袋,趴在炕上,看向抽烟的李学农。

  “放的啥屁,天明哪狠了。”

  “郝老四啊!说不上他去,往后还真不让去了?”

  “那又咋了?无规矩不成方圆,郝老四坏了天明的规矩,不给他个教训,往后别人都得有样学样,还咋管人。”

  说着,伸手摸了摸盖在被子上的棉袄。

  城里人的东西就是好,这棉袄又厚实又软和。

  “他爹,我……和你商量个事。”

  李学工闻言,脸色顿时变得有些不耐烦。

  方艳梅不说,他也能猜到,肯定又是为了那个不省心的小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