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峤好整以暇的看着她,欣赏够了她变幻的脸色才淡淡的开口:“我也来这么久了,想来太后娘娘也应该起了,劳烦姑姑去替我通报一声吧。”
原本还以为这老货将她领来暖阁里,是皇帝有什么吩咐,不想竟然只是因为她的一些私人问题。
纯属浪费时间!
不过,倒也不是完全的浪费。
至少又找出了甄嬛的助力之一。
芳若努力扯出笑脸:“福晋稍待,太后娘娘只知晓今日十四贝勒福晋会来寿康宫请安,并不知晓福晋也要来,还请福晋容奴婢再去通禀一声。”
在见到这位之前,她其实也是不知道的,小夏子昨晚来传旨的时候,只说了今日十四福晋会进宫给太后请安。
“那就有劳姑姑了。”
太后寝室内,春貌几个已经为太后穿戴梳洗好了。
虽然芳若将太后的近况说的吓人,可实际上太后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早就已经能下床走动,说话也已经不见任何口吃迟钝。
只不过到底年龄在这里,一时不能完全恢复,行动间肢体也大不如从前那般灵活轻松,多少都带着些僵硬。
吐血又中风,太后自个儿心里也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的,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能恢复到如今这地步,她已经很满意了。
戴上最后一支簪子,春貌扶着太后离开妆台:“太后,早膳已经备好,福晋也在暖阁里候着了,可要奴婢请福晋来陪您一起用膳?”
春貌低声问着。
她虽然一直都在屋里伺候太后更衣梳洗,但外间的动静还是能听到一些的。
——至少芳若进进出出她是有注意到的。
自从太后中风病倒后,皇上为太后凤体考虑,特意下旨不许任何人前来打搅了太后养病。
寿康宫里因此而许久不见外人。
昨日御前之人来传话,皇上特许了福晋进宫看望太后,太后可高兴了好些时候呢。
今日一醒来,还特地让芳若姑姑亲自去外面迎接福晋。
芳若去而复返,必然是已经接到了福晋。
“快请她来。”
太后已经许久没有见过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的嫡福晋了,从昨晚知晓皇帝下旨令十四福晋进宫侍疾起,她就一直都在等着。
这会儿听到春貌的话立即喜出望外,迫不及待的就想要见到小儿媳。
倒也不是她有多喜欢这小儿媳,而是她满心都是自己的小儿子。
也不知道她的老十四如何了,还有弘春那四个孩子。
想到这里,太后不由得在心内感叹:春容和庄嫔这对姐妹倒也挺得用的,竟还真的就让皇帝对老十四宽容不少,如今竟都愿意让老十四家的孩子进宫读书,还让完颜氏来看望她。
“是,奴婢这就去请。”
春貌招来其他宫女搀扶太后,欢快的应了一声后就快步朝着门外而去。
她刚走到门口,就与芳若迎面碰上,本着尊重她是御前之人的原则,春貌主动的道:“芳若姑姑,太后请十四福晋一见。”
芳若的身形僵了一瞬立即明白她们怕是误会了,拉住了春貌往回走,“姑娘且慢,我有要事禀告给太后。”
春容不疑有他,顺着她的力道止住了脚步。
芳若进到殿内,当着太后一拜:“奴婢请太后娘娘安,娘娘,穆郡王福晋进宫谢恩来了,您可要一见?”
太后和这殿里伺候的宫女太监们一脸不解。
穆郡王是哪个?
或者是他们孤陋寡闻,不曾知晓宗室里竟然还有这样一位王爷?
太后也好奇的看着芳若这个大儿子放在自己身边的眼线:“这穆郡王是皇帝刚封的?”
进宫谢恩,要么就是刚成婚的,要么就是得了宫里大赏的。
但是她很清楚,宗室里并没有穆郡王这么个人,除非这人是新封的。
芳若自然是知晓太后以及这寿康宫里的所有宫人都是不知道这位新晋的穆郡王福晋的。
可既然皇上允了这位前来拜见谢恩,那就表示已经默许了太后知晓这件事。
只是皇上允许了是一回事,皇上事后再通知太后又是另一码事。
她们这些传话之人,也必须得要再三斟酌用词才行。否则,怕是逃不了一顿被迁怒的责罚。
况且太后的中风之症虽然已经大好,可经此一遭,身体素质到底大不如前,一场雪都能病上一次。
皇上这般行事,虽是厚待手足兄弟,也是给乌雅家和太后荣光,但以太后的脾性,事关她的亲子,可她却是最后才知晓的人,那必然是要大动肝火的。
御医多番嘱咐,太后忌大喜大怒。
若是太后因大怒而有个好歹,她们这些伺候之人必然没有好果子吃。
芳若的心不断的往下沉,事到如今,她已经不想再去揣度皇上对太后究竟怀揣着怎么样复杂的感情了,也不想去推测皇上此举的用意为何。
这些都对她如今的处境毫无意义,毫无帮助。
各种念头在芳若的脑海里一闪而逝,却并不耽搁她回话。
她在太后的跟前低垂着眉眼,嘴角含笑,语带喜色:“回太后的话,月前皇上恩赏宗室时,思及手足兄弟……”
她的话才起了个头,外间突然传来宫女太监们的请安声。
“奴才/奴婢见过十四福晋,福晋吉祥。”
太后一心挂念小儿子,哪里有多余的心思分给别人,当即喜不自胜的转眸朝外看去,并吩咐身边的人:“快请十四福晋进来。”
春貌的心里升起一抹疑窦。
十四福晋不是在暖阁里?
以十四福晋的稳重和规矩而言,在没有收到太后的旨意前,她是绝对不会在寿康宫里随意走动的,今日这是怎么了?
但这点疑虑并不足以让春貌在太后跟前提出质疑,她只是怀揣着一点不好的预感往外去迎接十四福晋。
很快,她便引着一位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进了殿中。
“额娘。”
一看见太后,十四福晋就哽咽了起来。
经历了丈夫瘫痪、儿子濒死垂危求见无门这种种令人心力交瘁的事迹后,再见到太后这个大靠山,十四福晋情难自已的眼眶一湿。
她快步上前,在太后跟前跪下行大礼:“儿媳拜见额娘,额娘万福金安。”
原本还以为这老货将她领来暖阁里,是皇帝有什么吩咐,不想竟然只是因为她的一些私人问题。
纯属浪费时间!
不过,倒也不是完全的浪费。
至少又找出了甄嬛的助力之一。
芳若努力扯出笑脸:“福晋稍待,太后娘娘只知晓今日十四贝勒福晋会来寿康宫请安,并不知晓福晋也要来,还请福晋容奴婢再去通禀一声。”
在见到这位之前,她其实也是不知道的,小夏子昨晚来传旨的时候,只说了今日十四福晋会进宫给太后请安。
“那就有劳姑姑了。”
太后寝室内,春貌几个已经为太后穿戴梳洗好了。
虽然芳若将太后的近况说的吓人,可实际上太后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早就已经能下床走动,说话也已经不见任何口吃迟钝。
只不过到底年龄在这里,一时不能完全恢复,行动间肢体也大不如从前那般灵活轻松,多少都带着些僵硬。
吐血又中风,太后自个儿心里也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的,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能恢复到如今这地步,她已经很满意了。
戴上最后一支簪子,春貌扶着太后离开妆台:“太后,早膳已经备好,福晋也在暖阁里候着了,可要奴婢请福晋来陪您一起用膳?”
春貌低声问着。
她虽然一直都在屋里伺候太后更衣梳洗,但外间的动静还是能听到一些的。
——至少芳若进进出出她是有注意到的。
自从太后中风病倒后,皇上为太后凤体考虑,特意下旨不许任何人前来打搅了太后养病。
寿康宫里因此而许久不见外人。
昨日御前之人来传话,皇上特许了福晋进宫看望太后,太后可高兴了好些时候呢。
今日一醒来,还特地让芳若姑姑亲自去外面迎接福晋。
芳若去而复返,必然是已经接到了福晋。
“快请她来。”
太后已经许久没有见过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的嫡福晋了,从昨晚知晓皇帝下旨令十四福晋进宫侍疾起,她就一直都在等着。
这会儿听到春貌的话立即喜出望外,迫不及待的就想要见到小儿媳。
倒也不是她有多喜欢这小儿媳,而是她满心都是自己的小儿子。
也不知道她的老十四如何了,还有弘春那四个孩子。
想到这里,太后不由得在心内感叹:春容和庄嫔这对姐妹倒也挺得用的,竟还真的就让皇帝对老十四宽容不少,如今竟都愿意让老十四家的孩子进宫读书,还让完颜氏来看望她。
“是,奴婢这就去请。”
春貌招来其他宫女搀扶太后,欢快的应了一声后就快步朝着门外而去。
她刚走到门口,就与芳若迎面碰上,本着尊重她是御前之人的原则,春貌主动的道:“芳若姑姑,太后请十四福晋一见。”
芳若的身形僵了一瞬立即明白她们怕是误会了,拉住了春貌往回走,“姑娘且慢,我有要事禀告给太后。”
春容不疑有他,顺着她的力道止住了脚步。
芳若进到殿内,当着太后一拜:“奴婢请太后娘娘安,娘娘,穆郡王福晋进宫谢恩来了,您可要一见?”
太后和这殿里伺候的宫女太监们一脸不解。
穆郡王是哪个?
或者是他们孤陋寡闻,不曾知晓宗室里竟然还有这样一位王爷?
太后也好奇的看着芳若这个大儿子放在自己身边的眼线:“这穆郡王是皇帝刚封的?”
进宫谢恩,要么就是刚成婚的,要么就是得了宫里大赏的。
但是她很清楚,宗室里并没有穆郡王这么个人,除非这人是新封的。
芳若自然是知晓太后以及这寿康宫里的所有宫人都是不知道这位新晋的穆郡王福晋的。
可既然皇上允了这位前来拜见谢恩,那就表示已经默许了太后知晓这件事。
只是皇上允许了是一回事,皇上事后再通知太后又是另一码事。
她们这些传话之人,也必须得要再三斟酌用词才行。否则,怕是逃不了一顿被迁怒的责罚。
况且太后的中风之症虽然已经大好,可经此一遭,身体素质到底大不如前,一场雪都能病上一次。
皇上这般行事,虽是厚待手足兄弟,也是给乌雅家和太后荣光,但以太后的脾性,事关她的亲子,可她却是最后才知晓的人,那必然是要大动肝火的。
御医多番嘱咐,太后忌大喜大怒。
若是太后因大怒而有个好歹,她们这些伺候之人必然没有好果子吃。
芳若的心不断的往下沉,事到如今,她已经不想再去揣度皇上对太后究竟怀揣着怎么样复杂的感情了,也不想去推测皇上此举的用意为何。
这些都对她如今的处境毫无意义,毫无帮助。
各种念头在芳若的脑海里一闪而逝,却并不耽搁她回话。
她在太后的跟前低垂着眉眼,嘴角含笑,语带喜色:“回太后的话,月前皇上恩赏宗室时,思及手足兄弟……”
她的话才起了个头,外间突然传来宫女太监们的请安声。
“奴才/奴婢见过十四福晋,福晋吉祥。”
太后一心挂念小儿子,哪里有多余的心思分给别人,当即喜不自胜的转眸朝外看去,并吩咐身边的人:“快请十四福晋进来。”
春貌的心里升起一抹疑窦。
十四福晋不是在暖阁里?
以十四福晋的稳重和规矩而言,在没有收到太后的旨意前,她是绝对不会在寿康宫里随意走动的,今日这是怎么了?
但这点疑虑并不足以让春貌在太后跟前提出质疑,她只是怀揣着一点不好的预感往外去迎接十四福晋。
很快,她便引着一位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进了殿中。
“额娘。”
一看见太后,十四福晋就哽咽了起来。
经历了丈夫瘫痪、儿子濒死垂危求见无门这种种令人心力交瘁的事迹后,再见到太后这个大靠山,十四福晋情难自已的眼眶一湿。
她快步上前,在太后跟前跪下行大礼:“儿媳拜见额娘,额娘万福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