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要将皇城司转变为真正得心应手的锦衣卫还需要一些时间,但去了这一趟皇城司,以朱元璋敏锐的洞察力,他相信顾千帆和张守仁这两人不会让他失望。

  因为他从这两人的眼中看到了久违的东西,就是锦衣卫所独有的那种狼一般的阴狠。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

  面对即将到来的金兵围城,锦衣卫能给朱元璋带来更加精准的情报。

  无论内部还是外部。

  这便能让他掌握到一手情报,而不会被朝堂上那些衮衮主公蒙蔽了视听。

  “官家,您忙了一上午,该用午膳了!”

  从皇城司的衙门出来,已经是中午,王怀吉在一旁小心提醒道。

  “让御膳房将午膳直接送来垂拱殿就行。”

  然而,朱元璋就像一只孜孜不倦的雄狮,浑身上下充满了无穷的战斗力。

  还有一个月就要成为亡国之君,他这是跟时间赛跑。

  他甚至觉得吃饭都是在浪费时间!

  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朱元璋得凭借自己对历史走向的洞悉以及他强大的个人能力,集中一切力量,先打赢这一仗!

  这一仗,比起上一世他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更加艰难。

  因此,朱元璋哪里敢停歇。

  上一世,他帐下的战将如云,徐达、常遇春、汤和、邓玉、耿炳文、傅友德、沐英...哪一个不是独挡一面的将帅。

  就连侄儿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便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

  随便拎出一个人来,就足以让朱元璋轻松不少。

  然而大宋崇文抑武,男儿以东华门唱名为荣,武将地位低下。

  即便有能征善战之士,也得受那些根本不懂行军作战的文人来指手画脚。

  眼下,他不仅需要主战的人,更需要懂军事之人来帮他带兵打仗,冲锋陷阵。

  虽然朱元璋上一世在濠州城身先士卒,但现在赵桓这个小身板,想亲自上阵杀敌,还是不现实的。

  如狼似虎的金兵,可不是郭京这样的妖人能比。

  所有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朱元璋脑子飞快闪过。

  李纲、宗泽、种师道、折可求、姚古...

  岳飞、韩世忠、张浚、刘光世...

  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因为有李纲主持大局,才获得了胜利。

  然而,他却遭受耿南仲排挤,因所谓“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被贬官南迁。

  宗泽,此时正在磁州与金兵交战,牵制了不少金兵,调他来京城反而不妥。

  种师道、种师中两兄弟一病死一战死,种家军后继无人。

  姚古已死,养子姚平仲劫营失败逃走,不知所踪。

  折家军派来了折彦质参加第一次东京保卫战,随后参与了太原解围战,任河北河东宣抚副使,也在与金兵对峙。

  折彦质和宗泽一样,属于战线外围,暂时不能调回。

  至于后来的中兴四将,此时也不知还在何人部下,何人军中,暂未崭露头角。

  远水解不了近渴,金兵很快到来,只能就地取材。

  随即,四壁守卫使刘韐以及南道都总管张夜叔进入了朱元璋的视野。

  八月金兵南下,何栗便置胡直孺、王襄、赵野、张叔夜为四道总管勤王。

  到了十一月,也就是张叔夜这个南道都总管带领三万人进入了东京城中。

  “王怀吉,传朕旨意,速招刘韐与张叔夜来见朕。”

  “官家,小的马上就去传旨,不过您这...这要是在大臣们面前用膳,有失皇家风度。”王怀吉小心翼翼劝道。

  “恩?”

  朱元璋眼睛一斜,只是微微看了王怀吉一眼,王怀吉顿时吓得浑身一颤:

  “请官家恕罪,小的多嘴。”

  王怀吉匆匆告退。

  .......

  此时此刻。

  大宋朝堂上下,却如同滚烫的油锅中泼进了一瓢冷水,立马炸开了。

  何栗与孙傅两人突然被官家革职下狱的消息,还不到一会就传开了。

  尚书左丞耿南仲、太宰张邦昌、尚书右仆射唐恪等一众投降派也惊呆了。

  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后,赵桓迫于民意的愤怒和御史的弹劾,撤掉了李邦彦、白时中等主和派。

  这才有得主战的何栗和孙傅出任宰相。

  尽管何栗和孙傅主战,但他们都是一介书生,想不出有效抵御金兵南侵的办法。

  太原、河间、中山三镇皆已丢失。

  而东西两路金兵大军,东路军到了黄河北岸。

  西路军也攻下了太原,准备南渡黄河,西趋洛阳,封锁潼关,准备将大宋最精锐的最精锐的西军关在潼关以内,断绝了其东来的勤王之路。

  “官家此举,是决心割地赔款求和了?”

  耿南仲心头一阵惊喜。

  “是时候进宫面见官家,商议求和方略了。”

  “来人呐,备轿子,本相要进宫。”

  与此同时。

  四壁守卫使刘韐听到此消息,大吃一惊。

  何栗和孙傅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两人刚在主相和次相位置上还没呆多少天就被撤了,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官家又要启用主和派了吗?

  这万万不可啊!

  如今金兵第二次南下,就是奔着将大宋亡国灭种来的。

  跟他们求和,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国家大事,岂能儿戏。

  金兵都快要打到东京城下了,官家还在如此摇摆不定?

  一时主战,一是主和!

  就连朝堂主事的相公们,如走马灯似轮着换。

  以往只是将宰相罢免外放,这回却直接将他们下牢狱。

  如此看来,官家是决心要主和投降了。

  “不行,拼了这条命,也要去见官家言明要害,只能与金兵决战一条路啊!”

  ......

  就当朱元璋正在大殿之中一边批阅奏章,一边等候刘韐和张叔夜到来。

  王怀吉夜差人送来了午膳。

  随着一道道美味佳肴端了进来,摆满一桌子的时候,朱元璋的脸越来越黑了。

  节俭成习惯的他,心中已然有了好几分火气。

  “朕中午就吃这些?”朱元璋冷冷问道。

  “官家,正是,如果不够,小的再安排御膳房做。”

  “这些朕吃得完吗?”

  “官家,吃不完的话就全部丢掉,晚膳再做新鲜的。”

  “丢掉,你说这一桌子的菜全部丢掉?”朱元璋突然大声喝问。

  “是...是的,这是按您的吩咐办。”

  王怀吉心中一阵忐忑,难道官家是对今天的菜品不满意吗?

  一桌子山珍海味,珍馐佳肴,琳琅满目,仅仅就是一次午膳?

  而且,吃不完全部倒掉。

  这一桌子,得浪费多少银子啊!

  听到王怀吉这么说,联想到户部上报入不敷出的财政情况,朱元璋顿时怒火中烧,他冷冷说道:

  “从今日起,朕的用餐标准,三菜一汤,一荤两素!”

  “皇宫之中,自朕以下,餐食标准全部调整。”

  “今日午膳的菜肴,给朕按标准分给皇后和妃子们。”

  “.......”

  王怀吉一听,傻眼了。

  官家这是要闹什么啊?

  他硬着头皮道:“官家,这起居膳食小的做不了主,得...得皇后娘娘同意才行!”

  “娘娘那里,朕会通知。”朱元璋瞟了他一眼,淡淡说道。

  “官家...”

  王怀吉还要说什么,却被朱元璋打断。

  “把这些全部撤走,只留下这几样即可。”

  朱元璋冷着脸挥手道。

  此刻,王怀吉不敢相信眼前这人,还是他熟悉的官家吗?

  亲自动手杀人,撤宰相,启用皇城司,再到现在要求节俭。

  怎么官家只不过在大殿小睡了一会醒来,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还愣在这里干什么?你跟了朕这么多年,别逼朕也撤了你!”朱元璋冰冷的声音响起。

  “小的现在就撤,现在就撤!”

  王怀吉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连忙吩咐太监们撤走桌上的盘盘碟碟。

  “官家,耿相公、唐相公、张相公求见!”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匆匆来报。

  恩?

  朱元璋的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