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我知道了。让他们把猫和长臂猿分开两个病区治疗。”

  白教授思索了片刻后做出指示,“长臂猿的活动范围比云猫大,恢复期就先送去滇省的救助中心,那边有足够的场地,环境也适合长臂猿。云猫就留在这里治疗,恢复得差不多了直接原地放归。”

  白教授对陈影口中那只聪明得不像动物的猫十分好奇,换了身衣服,跟着他来到云猫的治疗区。

  “咪咪,来吃这个,我专门给你做的,绝对比他做的味道好。”

  刚进去就看到三四个年轻人分成两边,各自拿着猫碗在引诱大漂亮。

  大漂亮端坐在桌子上,看看左边,再瞧瞧右边,似乎有点拿不准主意。

  陈影和白教授的到来,让几个年轻人瞬间放下碗跑回自己工位上假装认真工作。

  “你们做的什么,好香。”陈影打破尴尬,拿起其中一个猫碗看了眼,“内脏和蛋黄,不错啊,大漂亮吃吗?”

  白教授也拿起另一个碗看了看,是鸡肉泥和鱼肉泥的混合,同样加了蛋黄。

  蛋黄刚刚过心,是口感最好的那种,拌在肉泥里,有种蛋腥味,却是猫猫最爱的味道。

  甲木沟急救站的猫猫们也会吃蛋黄,次数维持在一周一次。

  豹姐比较爱,小金和小猞猁也喜欢,但豹哥和金雅不喜欢吃。

  虎大爷则十分明确的拒绝吃这东西,偶尔嘴馋了,它会自己去掏鸟蛋吃。毕竟周围散养了那么多“跑山鸡”!

  看到陈影端起猫碗,大漂亮松了口气,小跑过来,尾巴轻轻敲了敲陈影的手,让他把碗放下。

  陈影忍住笑,把碗放到它面前,大漂亮低头开始炫,一边炫还一边看着白教授的手,生怕另一个猫碗被端走。

  等它吃完,陈影带着它去看了两只小猫。

  “它俩还要观察一段时间,这期间只能待在这个房间里。你要过来看它们,就到这里来,窗帘不会拉上,你想看多久看多久。”

  病房墙上的玻璃窗是封闭式的,如果发生意外可以击碎玻璃逃生。

  窗台比较宽,卧一只猫不成问题,问题在于要怎么上去。

  这个问题是刀美华的姑姑帮忙解决的,直接从大门口弄了个猫走廊通到窗台。

  医院是她姑姑在管理,一声吩咐,连夜搞定。

  大漂亮自己走了两三次,然后带着还有点虚弱的妈妈通过走廊来到窗台,看到了被精心照顾的两个孩子。

  猫崽治疗了三天,情况有好转,能自己**了。

  负责照顾的护士也知道头顶上有监工,给猫崽做恢复训练的时候,还会推到窗台下面来,方便两只猫近距离观看。

  看到孩子还活着,猫妈妈终于放下心,开始努力进食恢复体力。

  白教授在白眉长臂猿被送走后,带着师娘去了风景区泡温泉。

  那边有刀家的私宅,宅子里也有温泉,让白教授随便住,定居都行。

  陪着猫猫们直到两只猫崽可以和大猫一起生活后,陈影也决定离开。

  他没着急回去急救站,打算选一个徒步线路走一圈。

  正好尹力休年假,可以过来跟他一起走。

  兄弟俩虽然这两年经常见面,但一起爬山玩耍的机会很少。

  在河源那边,户外活动根本不叫玩耍,随时可能没命的那种。

  等了尹力两天,兄弟俩成功会合。

  高原的风霜杀人,帅气的小伙子都快变沧桑中年人了。

  “你家二妞厉害呢,今年藏羚羊迁徙还帮我们巡逻,你是不知道,有大猫陪着巡逻,提前给预警的日子有多爽。羌塘那边羡慕死了,他们把目标放到了猞猁崽和雪豹崽身上,想让它俩去那边生活。”

  不是说让野生动物接近人类给他们带来好处,主要是他们野外巡逻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意外,如果有个通人性的动物帮忙,是真的能捡回一条命的。

  河源急救站现在运转比甲木沟更顺畅,那边也更像一座小型的科研型急救站。

  有扎西大叔在那边坐镇,小宋和端木每周也会过去轮个班,一切跟陈影在的时候没什么两样。

  唯独有点闹心的,就是几条藏獒时常为了争夺地位而比试。

  好在它们也知道不能伤害同伴,比的都是如何救助动物,如何牧羊牧牛这一类的。

  最夸张的是,三头獒犬还真把河源急救站附近那个山坳里的牦牛群给驯服了,不让它们靠近人类聚居地。

  “上次因为一头野牦牛发火,差点踩死一头小牦牛,一群狗子气坏了,组成了狗阵去对付那头狂暴牦牛,硬是被它们给做成了。现在那头牛看到这一群狗子就躲,规矩得不行。”

  它们这群修狗还帮忙找人来着,因为突然的狂风意外失联的科研队员,就是被二妞和这一群狗子给找回的,一个不落,全都找到了。

  最远的一个离急救站三十多公里,找到的时候人都快失温了,是好几头藏原羚趴在他身边给他挡风取暖,才撑到狗子找到他。

  “现在的河源,你都快成传说了。好几个牧民群都把你叫神在人间的使者,哈哈哈哈!”

  陈影哭笑不得。

  对于淳朴的牧民,陈影肯定不认为他们这样说是在调侃自己,但捧得太高也不行。他自觉啥也没做,受不起牧民们的厚爱。

  尹力懒得跟他说这些,话题一转,说起这次的重走古丝绸之路计划。

  从川省蜀都到印度,在古代有一条被称为“蜀身(yuān)毒(dú)道”的古丝绸之路。

  从今川省出发,经大理、保山、德宏进入邻邦掸国(缅甸),最后抵达身毒(印度)。再从身毒翻山渡海去往中亚数国,路途终点为地中海沿岸。

  商人利用这条路与古中国的商人进行货物交换,用金银宝石等物品换回丝绸或者邛竹杖。

  陈影他们当然不会用丝绸换商品,他们只是想要重走保山到缅甸这一段路程,调查下动植物的分布情况。

  都打算开走了,接到老高的电话。

  “你们俩是不是忘记我也是甲木沟急救站的元老了?这事儿能抛下我?你们一个耍猫的,一个看花儿的,不得加我一个玩鸟的才合适?”

  好好的一次私人科考之行,被他这么一说,怎么有种别扭感觉。

  但他要来,自然是欢迎的。

  他们本身也不止两人,还有刀美华和她一个研究昆虫的嫂子,再加向导和后勤辅助三位大哥,一共八个人的队伍。

  老高自己来了,还带了个师弟。

  师弟是大二入伍当了两年兵,退役后回到大学校园的猛男,跟老高很聊得来,完全没有年轻人眼高手低的毛病。

  队伍增加到十人,还是三顶帐篷的配置,两大一小,尽量精简物资。

  抵达保山后,他们将沿着历史记载的古道翻山进入腾冲。

  初入古道的新鲜在两天后就消失了。

  现在人再走古道,和古人的心情大不相同。

  一路上古迹并不太多,历史的光阴一遍遍冲刷着古道的尘埃,当年的石板碎裂后被泥土枝叶掩盖。

  有几处地方保存完好,是因为几十年前附近的村民们还在使用这条路。

  马帮往返于山林和城市之间,直到光阴荏苒,最后一位守村的老人归于黄土。

  年轻的村民已经响应国家号召,搬到山下的聚居点,他们的脸上是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这几年当地也在挖掘历史古迹,打造人文景点。被抛弃的古道以另一种方式被利用起来,在时光的尘埃中努力绽放一丝光华。

  “你们慢点,看到前面的小东西了吗?”

  刀美华的嫂子拉住众人,让他们暂停一下,准备拍摄。

  (红黑配色的红瘰(luǒ)疣螈,犹如外星来客)

  刀美华胆子本来挺大的,但看到这只红瘰疣螈,莫名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下意识的离远了一点。

  “怎么,害怕?”

  “也不是怕,就是觉得不舒服,这个颜色和它背上的点点,有点渗人的感觉。”

  陈影忍笑,把她拉到自己身后。

  她嫂子拍完照,直起身体笑着瞪了她一眼。

  “你知不知道这小东西可金贵了,是我们这里的独有品种。再可怕,想想它的身价你就不害怕了。”

  “那也怕,它身价再高,难道我还能带回去养?”

  这倒也是,嫂子又欣赏了一下,才用树枝轻轻拨弄它,将它赶走。

  “走吧,前面肯定还有更漂亮的小家伙在等着我们。”

  一整天走了没有十公里,无他,好看的东西太多了!

  陈影只发现了一个小群的菲氏叶猴。十几只成年猴外加五只金黄色的幼猴,它们在河边觅食嬉戏。

  两只抱着幼崽的妈妈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给崽崽理毛,而崽崽们则相互争抢对方手里的果子。

  果然,跟人类的幼崽一样,人家碗里的饭更香!

  还有一只小猴安静的趴在妈妈怀里睡觉,突然一个激灵,吓得也在打盹的母猴子差点从树上掉下来。

  吱吱几声后,母猴换了个更稳妥的地方坐下来,左右看了看,把孩子一搂,继续睡。

  没有打搅猴群休息,他们继续沿着山路前行。

  前一两天才下过雨,爬到半山上,又开始起雾了。

  脚下很湿滑,藤蔓随意的生长,树上,地上,石头上,一切可攀附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

  多年的**落叶堆积起来,一踩一个水坑。

  还有倒地的树干上,青苔满布,一不小心踩上去就是一个跟头。

  “今天雾大,我们早点扎营吧。前面有一个碉堡,很早以前修来防‘野人’的,现在没用了,但里面可以住人。”

  碉堡是残留的遗迹,坍塌了很多,因为这里地势的缘故,还保留了三分之二的石堡。

  里面是用石板砌过的,稍微清扫一下就可以铺防水垫搭帐篷。

  头上没有屋顶,三面的石堡能有效遮挡夜里的山风,附近还有个山泉眼。

  才下午五点,一行人就把营地搭好了。

  过了半个小时,淅沥沥的雨点落下,雨势虽然不大,但很缠绵。

  一群人坐下来聊天,说一些快乐的事,时间也很好打发。

  小雨一下就下到入夜,向导说这附近的野生动物比较少,猴群是最常见的,然后就是一些昆虫。

  “附近有个小水塘,那边有很多青蛙,我小时候就喜欢跟哥哥们去抓青蛙,回家用辣椒炒着吃。”

  向导是本地的少数民族,前些年搬到山下居住了,仗着对山里熟悉,做一些类似导游的工作。

  他为人不错,很多旅游团都喜欢找他当向导,这些年也挣了些钱。

  “先可不敢去了。那会儿啥都不懂嘛,也不知道什么珍稀不珍稀,反正那种蛙山里多的是。现在的话,都是在市场上去买那个牛蛙,还有我们这里有个专门养青蛙的地方,也能买来吃。”

  向导说他还记得小时候那会儿,在那个水塘边的树上,见过一种全身金黄色的蛙蛙。

  听到他说的话,刀美华的嫂子顿时来了精神,一个劲儿的追问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这里没网,也没法找出图片给向导看,可把嫂子给急坏了。

  陈影想了想,掏出平板点开一个图片库,查找了一阵后,把平板递给向导。

  “李哥,你看看是不是长这样。”

  李哥接过去一看,拍大腿,“就是这个,没有这么大,要小很多,大概就兵乒球大小。”

  (长得怪,但我很可爱)

  刀美华和嫂子凑过去看了一眼,她嫂子抿嘴想说什么,又看了看陈影他们,眉头紧锁。

  “嫂子是想过去看看?要是不远的话,等会儿请李哥带路,我跟着你过去看看能不能碰到。”

  李哥也知道自己拿的是谁的工资,立马附和,“那没问题,离这里不远的,但要往回走一截,从废弃村子的另一边过去,两三百米远就是那个小水塘了。”

  老高频繁受伤之后不太喜欢冒险,白天还好,夜里山路崎岖难行,加上下雨之后更加湿滑,他选择留下看守营地。

  向导李哥和另一位后勤小哥陪着他们五个去夜探小水塘。

  废弃村子的另一头有一条石板路,李哥说以前村里人吃水都是去那个水塘挑回家的,所以这条路一直到几年前才彻底荒废。

  沿着石板路走了两百多米,李哥带头往旁边小路上拐进去。

  夜里并没有蛙鸣声,按季节来说,这也不是蛙类频繁活动的时间。

  嫂子总归是有点不死心,转悠了半个小时,才无奈的放弃。

  然而在回去营地的路上,他们似乎听到了什么不一般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