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545章 棱镜门爆发!(求月票)

小说: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作者:无醉春秋 更新时间:2025-02-03 08:34:38 源网站:2k小说网
  “当高通芯片涨到1400,甚至更贵,卖一部国产手机赚的钱,还不如高通一颗芯片赚的钱多。”

  “同样,未来的三星A屏垄断高端屏幕市场,也会涨到上千元,他们赚的钱,也比手机厂商赚得多。”

  “而我们这些手机厂商,就是帮三星、高通赚钱的打工仔。”

  众人面色都阴沉下来,却不得不承认,这很有可能。

  高通、三星垄断高端元器件,就掌握了定价权!

  王逸继续道:

  “如果国内企业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摆脱打工仔的身份,想要多盈利,想要把利润都留在国内,留给国产企业,那就得全面突破!像星逸科技一样,实现芯片自研,甚至芯片自产,从而让芯片的利润保留在国产。”

  “还要像三星一样,实现高端屏幕突破,将屏幕的大几百块利润,都留在国内。”

  “还有镜头模组等等,想要多赚钱,都得一一突破。”

  众人纷纷点头,的确应该这样!

  “只有实现全面国产突破,全面替代欧美日韩巨头,那才能将利润留在国内,才能摆脱给外国巨头打工仔的身份,才能停止帮他们赚钱,变成帮我们自己赚钱。”

  王逸继续道:“那么问题来了,一旦我们国产突破,全面取代国际巨头的元器件,将利润留在国内,那么高通、三星、索尼等国际巨头,利润就少了,收益就少了,甚至有些巨头就会破产。”

  “道理很简单,蛋糕是有限,我们吃的越多,他们失去的越多,最终饿死,破产。”

  “这一点,欧美日韩都接受不了。”

  “为此,他们会发起科技战,全面封锁我们,打压我们,遏制我们崛起。”

  “让我们继续做他们的打工仔,继续给他们赚钱,帮他们打工。”

  “为此,他们会用各种手段打压我们。”

  “比如某芯片公司实现技术突破,研发出卓越的手机芯片,由台积电大量代工。该公司的芯片性能超越高通,价格比高通、三星还便宜一些。从而抢下了高通、三星的大量客户和订单,赚得盆满钵满。”

  “而高通、三星订单量和利润双双锐减,损失惨重。”

  “这让高通很是愤怒,开始出手打压该芯片公司!”

  “但正当的商业竞争,他们不是对手,又会如何做?”

  现场一位教授开口:

  “正面竞争打不过,他们会用特殊手段。”

  “没错,这就是对方典型的套路,屡试不爽。

  调查一段时间,就会用莫须有的罪名,封杀该国产芯片企业,限制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企业为他们代工!”

  “没了代工,该国产芯片巨头研发的芯片再强大,也没法量产,那就彻底完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现场气氛有些压抑,众人陷入一片沉默。

  可也有人质疑:

  “他们会这么乱来吗?还有台积电、三星会听吗?”

  王逸笑了:“他们会不会乱来,我想大家都清楚。这样的事情,可是一直在发生。”

  “至于台积电、三星会不会听?那是肯定的。哪怕是台积电也用了美帝的大量核心技术,若是敢不听,他们能把台积电一起制裁。至于三星,更不用说,大股东都是美帝财团。”

  众人纷纷点头,王逸继续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突破封锁。该企业奋发图强,把所有其他业务赚的钱,都投入到了芯片生产工艺研发,投建晶圆厂,购买设备……”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该芯片公司实现了高端芯片自产。”

  “即便台积电、三星、英特尔都不给代工,但是该芯片公司可以自研自产!”

  现场众人都笑了,恍然大悟:“这个某企业不是别人,正是星逸科技啊!”

  “是啊,也只有星逸科技实现了28纳米工艺,能够量产28纳米芯片,否则根本扛不住这种封杀!”

  “没错,星逸半导体实现28纳米芯片自研自产,28纳米的封测技术都突破了,想要封杀都难。”

  王逸却是叹了口气:“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该企业实现28纳米芯片自研自产,眼看在芯片生产环节封杀不了,就会低头认输?就会放弃封杀?”

  “不,绝对不会!”

  “相反,他们会更加变本加厉。”

  “既然芯片研发和芯片量产对方封杀不住,就会转向从晶圆层面进行封杀,比如大硅片渠道进行封杀!”

  “最简单的,12英寸大硅片是12英寸晶圆厂的基本材料,也是生产芯片的基本材料。”

  “目前我们还无法实现12英寸大硅片自产,只能从欧美日韩进口。”

  “一旦对方封杀了12英寸大硅片,不但该企业的芯片无法生产,所有12英寸的晶圆厂都得停摆!”

  闻言,众人齐齐色变,气氛都压抑到了极点。

  这种事,太容易发生了。

  一旦开启科技战,一旦封杀12英寸大硅片,内地所有晶圆厂都凉了。

  王逸继续道:“不过该企业依旧不服输,继续投入巨资,进行研发。”

  “大硅片技术虽然难,经过几年研发,也突破了,实现了大硅片自产,再度打破封锁,继续进行高端芯片自研自产。”

  “但欧美同样不会放弃,眼看大硅片封杀不住,他们会继续加码,会对光刻胶进行封杀,28纳米工艺需要的高端光刻胶我们也是技术空白,也完全依赖进口。”

  这下,整个会议室所有人都皱起眉头。

  这些高精尖行业的突破,都很是艰难。

  否则也不会到现在都处于空白状态。

  王逸叹了口气,继续道:“即便再过几年,我们高端光刻胶也突破了,后面还有EDA工业软件的封杀。”

  “一旦对方对EDA工业软件进行限制,我们的芯片生产也得停摆。”

  “这个东西很关键,我们都在用欧美的EDA工业软件,他们想停止给我们授权,我们就得悲剧,这毫无疑问。”

  “为此,EDA工业软件,我们也在研发,试着进行突破。”

  “即便光刻胶和EDA工业软件都实现了突破,都实现了国产化,他们还有大杀器——光刻机。限制我们进口高端光刻机。”

  “这一步,星逸科技实在束手无策了。”

  “光刻机,数万个上下游产业链,每一个都是尖端产业,星逸科技再强大,也不是神,做不到数万个尖端产业全部部署,并且全部达到国际一流。”

  “这是神话,一个企业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所以,一旦对方发起科技战,对我们全面封杀,我们很难有招架之力。”

  “为此,我们只能提前囤下一些光刻机。”

  “但可惜,现在买的都是旧款DUV光刻机,最新的1970i光刻机,很难买到。这些旧款光刻机28纳米可以用,20纳米也可以用,但未来到了10纳米以下,那就用不了。”

  “想要做到7纳米,需要多重曝光技术,并且要最新的1970i光刻机。”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买的这些光刻机,最多能撑到10纳米工艺,五六年后,欧美会进入7纳米以下的节点,那个时候,我们还会落后。”

  “想要达到7纳米,除非我们实现国产高端DUV光刻机突破。要想做到7纳米以下的尖端工艺,需要突破EUV光刻机。否则我们完全没有胜算。”

  “但不管是高端DUV光刻机,还是EUV光刻机,都不是一个企业可以做到的。甚至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做到。”

  “所以这场科技战,我们难以取胜,最多通过一系列反制措施,让对方也付出惨重代价。”

  王逸越说,面色越凝重。

  一屋子人也神色复杂到了极点。

  他们如何不知道,王逸根本不是危言耸听。

  而是实打实地存在问题!

  赵老开口道:“王董,那你觉得如何才能实现高端DUV光刻机突破和EUV光刻机突破?”

  王逸回答道:“光刻机有数万个高精尖产业,想要突破,需要两个大前提。”

  “第一个大前提,需要全产业链!”

  “这一点,目前只有我们具备全产业链。”

  “但全产业链只是开始,还需要第二个大前提,那就是数万个上下游产业链,很多都是高精尖产业,都要全部布局,甚至要做到业内领先。”

  “尤其是EUV光刻机,需要的光学镜头,目前只有蔡司能做到,其他的都实现不了。还有EUV光刻胶,目前也只有霓虹国能做到。”

  “而我们要追赶,就只能全产业链布局,全产业链突破!”

  “数万个上下游产业链,全部达到全球顶尖,这才可以。”

  “这场科技战,在所难免,甚至很快就会上演。”

  “而我们星逸科技,就是对方想要扼杀的第一个目标。”

  “但不管对方如何封杀围堵,我们都不会轻言放弃,更不会低头。”

  “相反,我们会奋发图强,抗争到底。”

  “他们封杀,我们就投入巨资进行研发突破!”

  “不管是高端芯片工艺,还是大硅片,高端光刻胶,EDA软件,我们都在布局,都投入巨资进行一系列研发。”

  “虽然道阻且长,但长远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总有希望突破。”

  “但是光刻机领域,实在是太难了,我们做不到。”

  “好了,此次报告到此结束,感谢诸位领导支持。”

  王逸话语落下,现场响起一阵掌声。

  只是一众人一边鼓掌,一边感慨万千。

  奋发图强,抗争到底!

  这人一屋子人都很是感动。

  可王逸那句光刻机太难了,做不到……

  让一屋子人都压力山大。

  赵老走上台:“感谢王董给我带来的科技战演讲,王董所说的所有问题,大家都有了清晰的认知,对未来的局势,也有了明确的判断。”

  “局势不容乐观,甚至非常险峻!”

  众人纷纷开口:

  “一旦科技战开启,星逸科技这样的巨头都能被封死,更何况其他企业?”

  “星逸科技都扛不住,我们所有国产企业,都无力抗衡。”

  “科技战才是最可怕的,王董不说,我们还美滋滋地,觉得咱们强大了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场讲座好啊,把我们都敲醒了。”

  “没错,科技战演讲给我的震撼,不亚于海湾战争给我们的冲击!”

  见众人都意识到事态严重,赵老很是满意:

  “王董,那你觉得科技战,什么时候会开始?”

  王逸叹了口气:“不出意外的话,2015年-2016年就会开始。明年我们会国际化,星逸手机全球上市,必然冲击苹果。鲲鹏处理器自研自产全面崛起,必然冲击高通、英伟达。”

  “对方三大核心巨头,都被我们冲击,我估计最晚2015年,就会对我们动手,就会有人提出星逸科技威胁论,然后米商务部调查。那时候就是科技战的开始。”

  “调查出结果,2016年就会正式开始爆锤。”

  “这么快吗?”

  众人齐齐色变。

  都以为还有五六年的准备时间。

  可现在你给我说,就两三年了!

  这太快了。

  王逸叹了口气:“就是如此迅速,我们唯一希望的,也就是他们会步步加码,我们见招拆招。前期还能抗衡,但后期想要彻底抗住,甚至打赢科技战,还需要光刻机的突破。”

  赵老点点头:“都听明白了吧?也看懂了吧?光刻机是老大难,也是这场科技战的核心!”

  “光刻机突破了,我们就能赢,甚至能反杀欧美半导体巨头。”

  “若是突破不了,我们早晚掉队,被欧美巨头爆杀!”

  “为了打赢科技战,我在此承诺,科技部全力以赴,必须突破光刻机!”

  “各个部门,不管是研究所,还是国防大学,都要抽调尖端力量,进行光刻机攻坚!”

  “科技部作为主导!”

  “不遗余力!”

  “六年内,突破媲美阿斯麦1970i的高端DUV光刻机!”

  “十二年内,突破EUV光刻机!”

  “是!”

  众人纷纷应道,只感到压力山大,可也明白,这是科技之战。

  也是国运之战!

  欧美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已经不多了。

  EUV光刻机乃是重中之重!

  见状,王逸心情大好。

  这一次,科技部亲自牵头,那这事稳了!

  ‘不过,若是大基金改变模式,亲自砸钱,那就更好了啊!’

  王逸心中叹息。

  前世,大基金的钱,很多被浪费了。

  没有足够的产出。

  很多企业,更是典型的骗补,简直脸都不要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削减这些补贴,都砸入光刻机等领域。

  那样反而更好。

  见王逸若有所思,赵老笑着开口:“王董,对于光刻机的研发,你还有什么建议?但说无妨!”

  “但说无妨……”王逸有些犹豫,这话该不该说……

  大基金,别的不说,在座很多单位,很多领导,都盯着呢。

  王逸一开口,断了大家的补贴,那就得罪人了。

  但为了大局观。

  为了光刻机突破,王逸还是决定得罪人:

  “赵老,那我可真说了啊?”

  “但说无妨!”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没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其他几位大牛也都笑着开口。

  王逸点点头,郑重道:

  “光刻机涉及数万个上下游产业,都需要布局,需要研发,研发经费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军事等其他领域,也需要不断烧钱。”

  众人纷纷点头,方方面面都要钱,很难挤出一大笔巨资,研发光刻机。

  “为此,我建议这笔钱从半导体大基金里出!”王逸话锋一转:

  “之前的大基金主要是补贴半导体研发企业和芯片生产企业。不如改变这一模式,减少这两方面的补贴,将更多的资金,投向高端DUV光刻机研发和EUV光刻机研发!”

  闻言,众人纷纷色变,表情都变得很是精彩。

  这事大了。

  大基金,那么多企业盯着。

  王逸一句话,大规模削减,投向光刻机……

  那盯着大基金的企业,都集体喝西北风。

  不过对于村里,却是大好事。

  可以有更充足的资金,研发光刻机了!

  赵老忍不住开口:“王董,星逸半导体突破28纳米工艺,你们可是大基金重点补贴对象,最大受益人。一旦改变补贴模式,你们损失最大!”

  王逸淡淡一笑:“没事,总得有所取舍。只要光刻机能全力研发,尽早突破,这些损失我们心甘情愿。大不了我们明年全面国际化,去赚外汇,补贴星逸半导体研发。”

  “哈哈哈!有格局!”赵老伸出大拇指。

  其他人也都不好再说什么。

  人家星逸科技这个补贴大户都愿意减少补贴,投入光刻机,其他机构损失更小,能说什么?

  一切都是为了光刻机突破!

  不过最悲剧的,就是那些想要骗补贴的企业。

  “好,这事我会提议,再度感谢王董!”

  随后,科技战演讲落下帷幕,众人感慨万千。

  王逸就此离去。

  可很多人却开启了一轮接一轮的高端会议,进行决策。

  第二天,赵老更是召集高层,研究大基金改革的事,再度引起轩然大波:

  “想不到,真想不到,王董竟然愿意主动削减补贴,全部投向光刻机!大局观啊!”

  “是啊,星逸科技太给力了。若是换了别人,恨不得多要补贴。哪里可能提出减少补贴?”

  “王董主动提出,我们自然得支持,毕竟光刻机太烧钱了,的确需要多投资。”

  “不过王董主动提出,是人家大义。咱们也不能让星逸半导体寒心。大基金补贴要改革,但给星逸半导体的补贴,不能太少。”

  “对,不能欺负老实人,更不能欺负有突出贡献的老实人。”

  “这样吧,补贴方式不变,但是提高补贴门槛。”

  “原本的方案,门槛太低,随便有点突破,都能领补贴,这不合适,纯属浪费资金。我建议全面提高门槛,有突出突破和显著成果,才给补贴!”

  “对,像是晶圆厂的补贴,原方案,65纳米晶圆厂补贴10%,55纳米晶圆厂补贴20%,45纳米晶圆厂补贴30%,40纳米晶圆厂补贴35%,28纳米晶圆厂补贴50%。”

  “我建议全面改革,低端晶圆厂补贴减半。65纳米晶圆厂补贴5%,55纳米晶圆厂补贴10%,45纳米晶圆厂补贴15%,40纳米晶圆厂补贴20%,28纳米晶圆厂……作为高端工艺,继续补贴50%!”

  “一句话,补贴依旧有,但是不好拿了。想要拿高补贴,就得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工艺。”

  “低端削减,高端扶持,没毛病。此外还得多鼓励尖端突破。我建议加上20纳米以上的晶圆厂,直接补贴70%!”

  “这可以,激励星逸半导体尽快突破20纳米工艺。”

  “我也支持,若是星逸科技真突破20纳米工艺,那就走到了全球顶尖,补贴70%都不过分。”

  “没错,这个改革方案很好,不管是芯片生产还是芯片研发,全部抬高门槛,削减低端补贴,转向光刻机研发!高端补贴照旧,继续激励头部企业研发突破!”

  “削减出来的补贴不只要投向光刻机,还要投向光刻胶、大硅片、EDA工业软件等等。”

  “说得好,我建议推出一个专项补贴,就叫打破垄断补贴。但凡是打破欧美日韩垄断,填补国产空白,都给补贴,给奖励!”

  “这个可以有!”

  “这个必须有!”

  众人纷纷支持,可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按照这样的改革,那中芯国际、华虹的补贴都大大缩小,而星逸科技的补贴太多了!”

  “这有什么?我们又不是偏向星逸科技,完全是偏向于高端工艺,偏向于尖端技术突破和垄断突破。所有企业一视同仁,星逸科技拿得多,是人家有本事!”

  “没错,其他企业有这个能力,也可以拿最多的补贴。”

  “每一次打破国际垄断,实现零到壹的突破,都有着极大的战略意义,必须多补贴,多奖励。”

  “能者多得,没什么问题。而且这种模式下,也会激励其他企业多在研发上下功夫,而不是瞎搞!”

  “好,那就按照这个提案,提高补贴门槛,保持高端补贴,削减中低端补贴,空出来的资金,全部投向光刻机研发。并且成立垄断突破专项补贴,奖励突破国际垄断的尖端技术和企业!”

  “下面就此进行投票表决……”

  没有任何意外,此方案以零人反对,三人弃权,其余人全部支持,顺利通过!

  随后,相关部门立即开始制定大基金新的改革方案。

  对此,王逸一无所知,转而来到星逸半导体研发中心。

  神色复杂地找上胡老:“胡老,有个事我得给你说,有点对不住你们!”

  “怎么了,董事长?”胡老满是不解。

  王逸将提议改革的事,都说一遍:

  “原本大基金支持的首位企业,就是星逸半导体,我们能够拿恐怖补贴。”

  “但为了研发光刻机,我主动提议补贴改革,削减所有补贴,投向光刻机研发,如此一来,我们的补贴损失最多……”

  “这事……”胡老叹了口气:“王董,我能理解,没有光刻机,一切都是空谈,咱们拿再多的补贴都没用。只有光刻机突破了,我们才能绝对安全。我支持您的决定!完全支持!”

  “那就好。”王逸松了口气:“不过你放心,虽然大基金给的补贴少了,但是星逸科技给你们的补贴充足。尽管研发就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好,董事长,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胡老心情大好:“不过还真有个事,光刻机得加钱!”

  “哦?阿斯麦涨价了?涨价就涨价吧,没办法,只要多出货就行。”王逸有些无奈。

  “倒不是涨价,是咱们采购得多,我又找阿斯麦的高层聊了聊,对方也担心后续会被限制出口,所以答应优先卖给我们一批1970i光刻机和1965ci光刻机!”

  “1970i和1965ci!”王逸喜出望外:“好事,大好事!”

  之前的老型号光刻机,即便是多重曝光技术,最多能达到10纳米。

  想要达到7纳米,至少是1970i。

  当然,1965ci也有可能,毕竟1965ci和1970i很是接近,技术都差不多。

  至于再老的型号,就得让阿斯麦,进行升级,才能用来生产7纳米工艺。

  像是台积电、三星的光刻机,都买得早,都是一些老型号,后续也会在阿斯麦的升级下,精度提升,媲美新型号。

  没办法,一台光刻机那么贵,花钱那么多,不可能和手机一样,用几年过时了就丢了……

  只能付费请阿斯麦进行升级,从而媲美新款光刻机,继续服役。

  实际上,1970i,后续的1980i,都是那些老款光刻机的升级版。

  “买,1965ci,1970i,对方给多少,我们要多少。”王逸笑说:“哪怕价格贵点,也要多买一些!”

  “好的,董事长。”胡老应下。

  “对了,尼康的高端光刻机,咱们也买一些。虽然不如阿斯麦,但也能用,尤其是高端的。”王逸话锋一转。

  尼康的老款光刻机,王逸看不上。

  但是媲美1965ci、1970i的新款光刻机,那是必须买的。

  “好!”胡老应下。

  王逸再度道:“资金不是问题,虽然大基金的补贴可能减少,但是咱们依旧是第一首位度。缺的资金,集团会给补上的。整个星逸科技,砸锅卖铁,也得补贴你们,也得把14纳米工艺尽快突破,把14纳米晶圆厂和生产线给建起来!”

  胡老感慨万千:“放心董事长,2015年,星逸半导体必然实现14纳米芯片量产!”

  “嗯!”王逸满意地点点头。

  科技部效率很高。

  很快,大基金的补贴改革方案初稿做了出来。

  一次次高等会议,也都接连召开。

  科技部牵头,大基金拨款,光刻机全产业链布局迅速开始。

  相关的尖端机构和企业,各司其职,都领了任务进行定向研发。

  一切如火如荼地展开。

  对此,很多研发人员非常上心,全力以赴。

  还有参加科技战演讲的一些核心,更是认清形势,奋发图强。

  当然,也有部分人觉得杞人忧天,或者认为光刻机太难,依旧态度不积极。

  只能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什么人都有。

  甚至有个别院士觉得王逸的科技战言论,有些危言耸听。

  还有人觉得,钱应该花在刀刃上。

  投光刻机和半导体,性价比不高,优先级不高。

  不如全部投入军事领域。

  甚至还有人牵头,反对王逸的科技战言论,和半导体投入……

  对此,王逸也无奈。

  科技战没正式开始之前,很多人都不当回事。

  他能做的事,都做了。

  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

  然而王逸不知道的是,这一天,司登入住港岛的一家酒店。

  极度不安的他,感觉四周的一切都在被监听着。

  为此,他用枕头将门缝堵住,防止被窃听。

  随后掀开笔记本电脑,接着迅速扣上。

  惶恐地掏出一块大红布罩住笔记本,又用另一块大红布盖住自己的头。

  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打开笔记本,输入密码……

  他不敢发出任何一点声音,感觉一切都不安全……

  尤其是在他接受卫报记者采访,公开棱镜计划绝密资料后,感觉到处都是危机,都在监听……

  他知道,国外媒体已经开始报道!

  棱镜门爆发,很快就会轰动全球!

  同一时间,几位院士和专家齐聚一堂,谴责王逸:

  “王逸就知道危言耸听!”

  “什么科技战?不过是为了一己私欲,耽误大局啊!”

  “没错。星逸半导体做的好,他们就让科技部加大半导体投入,还要数千亿资金,研发光刻机!”

  “这不是开玩笑吗?”

  “DUV光刻机那么复杂,多少钱,多少年才能做得出来?”

  “而且即便六年后真做出DUV光刻机,又有什么用?人家阿斯麦EUV光刻机现在已经研发到第四代了,听说明年就商用,六年后不知道发展到什么地步!”

  “没错,未来是EUV光刻机的天下,咱们现在才研发DUV光刻机,有什么前途?这不是纯纯浪费资源,浪费资金吗!”

  “数千亿啊,若是花在其他领域,那该多好?完全会发挥出更高的价值。”

  “可王逸呢?非要投半导体,说什么科技战,被封杀。你看什么时候封杀我们了?完全是无病呻吟,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