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心瞻收起「火炼赤霄」,离开了白虎山。
随后,他往钟灵山去。
钟灵山是三清山山门所在,也是外事院的驻地。
他来到外事院,这里来来往往人很多,他还发现这边有些熟识的同门都以别样的目光看着自己,他看看白虎镯,没错呀,自己戴在右手呀。
“心瞻,好样的!”
有人路过还在他身边这样说。
程心瞻猜到了,这是早上的事已经传过来了。
他冲人笑笑,快步走进外事院,想办完事赶紧离开回明治山,这种事做虽做得,但不宜谈论卖弄。
到了接待处,他找上轮值的同门,问道,
“道友,可曾有白玉京孔雀城萧氏的拜帖?”
轮值的是个极年轻的少年道士,看着也就是程心瞻刚进山门时的年纪。
“道兄稍待。”
少年道士翻了翻簿子,便道,
“道兄,可是一个叫萧后的?哦,她提了两份拜帖。一份要给明治山的程心瞻道长加签,还有一份是要给我们外事院的霍院主加签。”
程心瞻闻言笑着点点头,“是,我就是程心瞻。”
同时他心道:果然,这就是十一娘,来一次不可能只是为了取丹。
记得她第一次来三清山也是自己邀请的,主要目的是请她来给绿螭和三妹送海味还有取走自己画好的符箓,另一个原因是当年十一娘在白玉京酒楼替三清山扬名,为表谢意特相邀来三清山逛逛。
那一次十一娘来带了不少人,三两下把送鱼和取符的事办完,随后她就请自己帮忙牵线到都厨院。
程心瞻帮了这个忙,十一娘也抓住了这个机会,谈成了渤海海市给都厨院供海味,说了很久,但无非也是推销物美价廉。
豫章地处神州内陆,确实少有吃过什么海味,在经过海市的伙计一番现场演练烹制后,都厨院的院主一尝,确实觉得不错,再加上有十一娘在白玉京替三清山扬名在前,本身又是大门庭,都厨院主就同意了这桩买卖。
所以现在小万山的记名弟子伙食花样多了不少,连很多住在各家法脉山上的嫡传真传也会经常回小万山,就是为了尝这一口。
就是不知道上次十一娘回海青城述职拿了好名次,和这个又有没有关系。
这次来,十一娘还要直接拜访外事院的院主,不知道她想谈一笔什么生意。
“这位萧道友是昨日交的帖子,很快就审过了,应该是之前来过。”
小道士从一个专门装拜帖的柜子里拿出了一张递给了程心瞻,并说道,
“这是给道兄您的,另一份我们院主都签过了。对了程道兄,她提交的是普通拜帖,莲花福地和其他不对外人开放的山头道友记得不要带客误入了。”
程心瞻点点头,接过拜帖,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还给了小道士。
同时他心想,倒是忘了这茬,下次提前说一声,请十一娘去明治山里坐坐,反正有自己陪着倒也无妨。
小道士收好拜帖,把事办完了,随后目光炯炯看着程心瞻,
“可是白虎使当面?”
程心瞻拱拱手,“是贫道。”
“道兄为我等发声,实在感激不尽!”
小道士激动的说。
程心瞻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外事院也有以职权压迫之事?”
小道士急忙摇头,“不不,外事院好的很,我前几个月就在纠氛司待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事务太过繁忙,就辞掉了,当时纠氛司的马司主还说我不求上进呢。后面我来了外事院,就好多了,俸禄不低,公时也短,也不耽误修行了。”
程心瞻这才转嗔为喜,“那就好,那就好。”
小道士笑着说,“我虽不在那了,但还是得谢谢道兄能为我等坐署之人发声。”
程心瞻听着这句话,突然有所明悟,他问,
“在往常,衙署里若有不公之事,你们去何处申辩?”
那人闻言摇摇头,“这要是看何等事,如有贪赃、打骂、克扣俸禄之事,那自然是要去纠氛司告状的,不过在我们三清山这种事是很少发生的,小道入山后还没怎么见过。但如果是轮休取消、私派他活还有延长公时这种事,其实是不太好说的,而且即便报于纠氛司,也是不管的。”
程心瞻闻言沉思了一会,他自己也是在枢机山坐过署的,大致有了解,三清山里,坐署兼职之人有数万人,这里面又多以记名弟子为主,大多是年纪小的,连本师都没有,他又问,
“坐署兼职之人如此之多,你们不曾想过联合起来办一个‘治’吗?”
小道士听的一愣,“‘治’?什么治?”
程心瞻便解释道,“我们姑且叫他「署工治」,就是一个把所有坐署兼职之人联合起来的东西,当你们受了委屈,就可以通过这个「署工治」往更上层反映,毕竟想要说话,要么得位高,要么得人多。”
小道士听着,面露惊恐之色,这不是自立山头吗?
程心瞻看着他的脸色,知道他在想什么,便笑着说,
“没有你想得那么严重,就是一个发声的地方,在里面,大家都是同门关系,不会像官署一样分上下,就是治主会辛苦些,要多听多问大家的意见,再反映上去。”
小道士听着还是有些害怕,又有些意动,他问,
“这样真的可以吗?”
程心瞻笑着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的,说到底,我们是修真,不是修官,这个事我会向掌教提议的。要是掌教同意了,你来当这个治主怎么样?”
小道士一时有些晕头转向,“我也可以吗?我才辟府,修为浅薄。”
程心瞻轻声笑着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
他不愿拖延,离开白虎山后直接就去了三清宫,这是全宗的大事,找哪个副掌教都没用。
纪和合听完了程心瞻的想法,点点头,
“你说的有道理,我们是修真,不是求官,有这么个「署工治」在,对那些自认为官的人来说也是个警醒,就这么做吧,你可以先找人筹备,宗里例会的时候我会说的。”
程心瞻称是告退。
等回了明治山,程心瞻就写信回复十一娘,让她明天上午到就行。
————
等到第二天。
辰时的时候,他又来到钟灵山,找到了昨天的那个值班的小道士,告诉他,掌门已经同意了。
小道士是又惊又喜,因为程心瞻还说了,让他来筹划这件事,只要把章程拟出来,掌教看过认可了,这事就成了,他也就是第一任「署工治」的治长。
小道士没想到这个事才提出来,就要落实了,所以一开始有些慌乱,但他马上就镇定下来了,并告诉程心瞻,他愿意做这件事。
于是,程心瞻也就晓得了他的名字。
闻清章,摩崖山的弟子。
听到他的名字后,程心瞻恍惚了一下,当时他入山时,还没清字辈呢,这是已经传到了第四十九代了呀!
他一边在这等着十一娘,一边向闻清章建议着要怎么去联系人,怎么把名册管起来,而且三清山这么多官署,还要建立分治才行。
正说话间,他便看到天上有人下来了,直往三清山山门这落下来。
“先不说了,你自己琢磨琢磨,你可以的!”
他笑着朝闻清章挥挥手,便去迎十一娘去了。
在外人看来,三清山便是终年被云雾笼罩,要是不小心误入了云雾中,走着走着,便会自行走出来,回到一开始进去的地方。
要是三番五次硬闯进去,被阵法困住的时间也就越长。
如果对这片云雾发起攻击,则会被云雾卷进去,再也出不来了。
而在这茫茫云海里,只有东边一个小小绿点露出头,远望着,就像是一株荷叶浮在水面上,很瞩目,也很好找。
等人落到这个荷叶上时,又会发现这个荷叶是格外的大,是一个巨大平整的高山草坪,用来停泊几十艘飞梭云艟都是足够的。
这片显露在护山大阵外的高山草坪实际上就是钟灵山东侧突出来的一块悬崖,再往里面一点,就是外事院的官署楼阁了。
草坪上立着一座十来丈高的巨石,上面有两列十个字,铁画银钩,正是:
莲花峰福地,
三清山洞天。
此刻,程心瞻就在这座巨石脚下。
十一娘看见石下那人已经在了,甜甜一笑,就落云下来。
“十一娘,好久不见。”
程心瞻看到人落下来,便上前打招呼,同时看到十一娘后面还有一个老人,又问,
“十一娘,这位是?”
十一娘代为介绍,“心瞻,这是我三叔公,萧远,是我这一脉里修为最高的长者,特意从海青城来孔雀城护持我做生意的。三叔公,这就是程心瞻程道长,”
老者对程心瞻拱手行礼,笑着说,
“见过程道长,久闻盛名。”
程心瞻连回了一礼,“萧居士有礼了,些许浮名而已,来,请入山门。”
程心瞻在前带路,十一娘紧紧跟上,萧远则落后几步跟在后面。
几人穿过云雾,很快就见到依山而建的外事院,外事院官署营建的甚是清雅,不知道的还以为就是一座道观。
程心瞻便问,“我听说十一娘还要拜访霍院主,先拜见长者是应有之义,要不我先带你还有萧居士过去?我方才已经打听过了,霍院主此刻就在院里。”
十一娘看着他,闻言便说好,心里甜甜的,心想他果然是没有怪我多事的,而且他要是在,与霍院主自然更好说话些。
三人进了外事院,请人代为通报霍院主。
只是因为程心瞻才上任白虎使,整出的大动静还在传播,在这里面当差办事的又多是兼职的记名弟子,这些人看着程心瞻的眼神便格外崇敬。
十一娘和萧远看在眼里,对程心瞻在三清山的地位又有了新的认识。
三人在院主官廨门外没有等多久,门就开了,里面有人出来,是霍静言送一个人出来。萧家的萧远一看就知道,这人穿的是净明派的道袍,同样也是金丹境。
这时,净明派的大修士看到了程心瞻,便笑着说,
“心瞻小友,得空了也来我万寿宫坐坐呀,指导指导宗里那群皮猴子,省的他们天天眼高于顶。”
程心瞻认得,这是龙虎法会上净明派的领队金丹之一,唤作高谨道长。
他笑着拱手回,“道长说笑,不过往后定要叨扰,向万寿宫的道兄们请教水法。”
高谨道长大笑,又看向萧家两人,点头致意一下,便大步离去了。
霍静言这时请三人进去坐。
“不知两人来寻贫道有何指教呀?”
霍静言笑着说。
十一娘和萧远连道不敢,先是各自报了家门姓名,然后十一娘才道,
“三清山是大派祖庭,葛翁仙脉,最是潜心修道,清静无为,我萧家铜臭之地,神往久矣,却不敢轻扰,直到机缘巧合结识了心瞻,这才壮胆投帖,还请见谅唐突。”
“萧居士是白玉京来的贵客,怎么说话这般谦虚。”
霍静言笑着说。
“霍院主容禀,我家在白玉京有一些产业,之前还和贵教的都厨院有往来。这次拜访霍院主,是想再加深一下往来。”
“哦,请讲。”
“三清山的高徒,我说的是一二境的道长们,那都是道法高妙之辈,贵教又是万法兼修,平日修行,定有符箓、丹药、宝器、灵植等等产出,有产出就得有投入,就得要符纸、金石、材料、灵种等。而且,有一些产出,是贵教高徒的练手之作,不是拿来自用的,多半是同门之间交易掉了,或者是斗法时当障眼法一股脑全扔出去了。”
霍静言点点头,看着十一娘,示意她继续说。
“其实,贵教高徒的练手之作,放到一些窘迫散修手里,那就是了不得的宝物。霍院主,您看是否可以这样,三清山高徒的练手之作,不要轻易浪费了,贵宗可以集中收集起来,我萧家来收,作为报酬,我们可以以金银论价,也可以送来原料,我们萧家有自己的商行,天南海北的宝材我们都能弄来。”
萧十一娘说完了,眼睛盯着霍静言,眨都不眨一下。
程心瞻在一边听着,心道十一娘这是从自己身上找到灵感了。
霍静言则是闭上了眼,静静沉思着。
半晌后,霍静言睁开了眼,他对十一娘点点头,却又转头对程心瞻说,
“心瞻呀,萧居士难得来三清山一趟,你带着四处逛逛,至于萧远道友我会安排人接待,这件事不光牵扯到外事院,和都教院、都务院以及群山都要关联,我去找他们谈谈,等有了结果,我再请两位详谈。”
萧十一娘和萧远大喜,起身行礼,连道劳烦。
随后,他往钟灵山去。
钟灵山是三清山山门所在,也是外事院的驻地。
他来到外事院,这里来来往往人很多,他还发现这边有些熟识的同门都以别样的目光看着自己,他看看白虎镯,没错呀,自己戴在右手呀。
“心瞻,好样的!”
有人路过还在他身边这样说。
程心瞻猜到了,这是早上的事已经传过来了。
他冲人笑笑,快步走进外事院,想办完事赶紧离开回明治山,这种事做虽做得,但不宜谈论卖弄。
到了接待处,他找上轮值的同门,问道,
“道友,可曾有白玉京孔雀城萧氏的拜帖?”
轮值的是个极年轻的少年道士,看着也就是程心瞻刚进山门时的年纪。
“道兄稍待。”
少年道士翻了翻簿子,便道,
“道兄,可是一个叫萧后的?哦,她提了两份拜帖。一份要给明治山的程心瞻道长加签,还有一份是要给我们外事院的霍院主加签。”
程心瞻闻言笑着点点头,“是,我就是程心瞻。”
同时他心道:果然,这就是十一娘,来一次不可能只是为了取丹。
记得她第一次来三清山也是自己邀请的,主要目的是请她来给绿螭和三妹送海味还有取走自己画好的符箓,另一个原因是当年十一娘在白玉京酒楼替三清山扬名,为表谢意特相邀来三清山逛逛。
那一次十一娘来带了不少人,三两下把送鱼和取符的事办完,随后她就请自己帮忙牵线到都厨院。
程心瞻帮了这个忙,十一娘也抓住了这个机会,谈成了渤海海市给都厨院供海味,说了很久,但无非也是推销物美价廉。
豫章地处神州内陆,确实少有吃过什么海味,在经过海市的伙计一番现场演练烹制后,都厨院的院主一尝,确实觉得不错,再加上有十一娘在白玉京替三清山扬名在前,本身又是大门庭,都厨院主就同意了这桩买卖。
所以现在小万山的记名弟子伙食花样多了不少,连很多住在各家法脉山上的嫡传真传也会经常回小万山,就是为了尝这一口。
就是不知道上次十一娘回海青城述职拿了好名次,和这个又有没有关系。
这次来,十一娘还要直接拜访外事院的院主,不知道她想谈一笔什么生意。
“这位萧道友是昨日交的帖子,很快就审过了,应该是之前来过。”
小道士从一个专门装拜帖的柜子里拿出了一张递给了程心瞻,并说道,
“这是给道兄您的,另一份我们院主都签过了。对了程道兄,她提交的是普通拜帖,莲花福地和其他不对外人开放的山头道友记得不要带客误入了。”
程心瞻点点头,接过拜帖,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还给了小道士。
同时他心想,倒是忘了这茬,下次提前说一声,请十一娘去明治山里坐坐,反正有自己陪着倒也无妨。
小道士收好拜帖,把事办完了,随后目光炯炯看着程心瞻,
“可是白虎使当面?”
程心瞻拱拱手,“是贫道。”
“道兄为我等发声,实在感激不尽!”
小道士激动的说。
程心瞻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外事院也有以职权压迫之事?”
小道士急忙摇头,“不不,外事院好的很,我前几个月就在纠氛司待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事务太过繁忙,就辞掉了,当时纠氛司的马司主还说我不求上进呢。后面我来了外事院,就好多了,俸禄不低,公时也短,也不耽误修行了。”
程心瞻这才转嗔为喜,“那就好,那就好。”
小道士笑着说,“我虽不在那了,但还是得谢谢道兄能为我等坐署之人发声。”
程心瞻听着这句话,突然有所明悟,他问,
“在往常,衙署里若有不公之事,你们去何处申辩?”
那人闻言摇摇头,“这要是看何等事,如有贪赃、打骂、克扣俸禄之事,那自然是要去纠氛司告状的,不过在我们三清山这种事是很少发生的,小道入山后还没怎么见过。但如果是轮休取消、私派他活还有延长公时这种事,其实是不太好说的,而且即便报于纠氛司,也是不管的。”
程心瞻闻言沉思了一会,他自己也是在枢机山坐过署的,大致有了解,三清山里,坐署兼职之人有数万人,这里面又多以记名弟子为主,大多是年纪小的,连本师都没有,他又问,
“坐署兼职之人如此之多,你们不曾想过联合起来办一个‘治’吗?”
小道士听的一愣,“‘治’?什么治?”
程心瞻便解释道,“我们姑且叫他「署工治」,就是一个把所有坐署兼职之人联合起来的东西,当你们受了委屈,就可以通过这个「署工治」往更上层反映,毕竟想要说话,要么得位高,要么得人多。”
小道士听着,面露惊恐之色,这不是自立山头吗?
程心瞻看着他的脸色,知道他在想什么,便笑着说,
“没有你想得那么严重,就是一个发声的地方,在里面,大家都是同门关系,不会像官署一样分上下,就是治主会辛苦些,要多听多问大家的意见,再反映上去。”
小道士听着还是有些害怕,又有些意动,他问,
“这样真的可以吗?”
程心瞻笑着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的,说到底,我们是修真,不是修官,这个事我会向掌教提议的。要是掌教同意了,你来当这个治主怎么样?”
小道士一时有些晕头转向,“我也可以吗?我才辟府,修为浅薄。”
程心瞻轻声笑着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
他不愿拖延,离开白虎山后直接就去了三清宫,这是全宗的大事,找哪个副掌教都没用。
纪和合听完了程心瞻的想法,点点头,
“你说的有道理,我们是修真,不是求官,有这么个「署工治」在,对那些自认为官的人来说也是个警醒,就这么做吧,你可以先找人筹备,宗里例会的时候我会说的。”
程心瞻称是告退。
等回了明治山,程心瞻就写信回复十一娘,让她明天上午到就行。
————
等到第二天。
辰时的时候,他又来到钟灵山,找到了昨天的那个值班的小道士,告诉他,掌门已经同意了。
小道士是又惊又喜,因为程心瞻还说了,让他来筹划这件事,只要把章程拟出来,掌教看过认可了,这事就成了,他也就是第一任「署工治」的治长。
小道士没想到这个事才提出来,就要落实了,所以一开始有些慌乱,但他马上就镇定下来了,并告诉程心瞻,他愿意做这件事。
于是,程心瞻也就晓得了他的名字。
闻清章,摩崖山的弟子。
听到他的名字后,程心瞻恍惚了一下,当时他入山时,还没清字辈呢,这是已经传到了第四十九代了呀!
他一边在这等着十一娘,一边向闻清章建议着要怎么去联系人,怎么把名册管起来,而且三清山这么多官署,还要建立分治才行。
正说话间,他便看到天上有人下来了,直往三清山山门这落下来。
“先不说了,你自己琢磨琢磨,你可以的!”
他笑着朝闻清章挥挥手,便去迎十一娘去了。
在外人看来,三清山便是终年被云雾笼罩,要是不小心误入了云雾中,走着走着,便会自行走出来,回到一开始进去的地方。
要是三番五次硬闯进去,被阵法困住的时间也就越长。
如果对这片云雾发起攻击,则会被云雾卷进去,再也出不来了。
而在这茫茫云海里,只有东边一个小小绿点露出头,远望着,就像是一株荷叶浮在水面上,很瞩目,也很好找。
等人落到这个荷叶上时,又会发现这个荷叶是格外的大,是一个巨大平整的高山草坪,用来停泊几十艘飞梭云艟都是足够的。
这片显露在护山大阵外的高山草坪实际上就是钟灵山东侧突出来的一块悬崖,再往里面一点,就是外事院的官署楼阁了。
草坪上立着一座十来丈高的巨石,上面有两列十个字,铁画银钩,正是:
莲花峰福地,
三清山洞天。
此刻,程心瞻就在这座巨石脚下。
十一娘看见石下那人已经在了,甜甜一笑,就落云下来。
“十一娘,好久不见。”
程心瞻看到人落下来,便上前打招呼,同时看到十一娘后面还有一个老人,又问,
“十一娘,这位是?”
十一娘代为介绍,“心瞻,这是我三叔公,萧远,是我这一脉里修为最高的长者,特意从海青城来孔雀城护持我做生意的。三叔公,这就是程心瞻程道长,”
老者对程心瞻拱手行礼,笑着说,
“见过程道长,久闻盛名。”
程心瞻连回了一礼,“萧居士有礼了,些许浮名而已,来,请入山门。”
程心瞻在前带路,十一娘紧紧跟上,萧远则落后几步跟在后面。
几人穿过云雾,很快就见到依山而建的外事院,外事院官署营建的甚是清雅,不知道的还以为就是一座道观。
程心瞻便问,“我听说十一娘还要拜访霍院主,先拜见长者是应有之义,要不我先带你还有萧居士过去?我方才已经打听过了,霍院主此刻就在院里。”
十一娘看着他,闻言便说好,心里甜甜的,心想他果然是没有怪我多事的,而且他要是在,与霍院主自然更好说话些。
三人进了外事院,请人代为通报霍院主。
只是因为程心瞻才上任白虎使,整出的大动静还在传播,在这里面当差办事的又多是兼职的记名弟子,这些人看着程心瞻的眼神便格外崇敬。
十一娘和萧远看在眼里,对程心瞻在三清山的地位又有了新的认识。
三人在院主官廨门外没有等多久,门就开了,里面有人出来,是霍静言送一个人出来。萧家的萧远一看就知道,这人穿的是净明派的道袍,同样也是金丹境。
这时,净明派的大修士看到了程心瞻,便笑着说,
“心瞻小友,得空了也来我万寿宫坐坐呀,指导指导宗里那群皮猴子,省的他们天天眼高于顶。”
程心瞻认得,这是龙虎法会上净明派的领队金丹之一,唤作高谨道长。
他笑着拱手回,“道长说笑,不过往后定要叨扰,向万寿宫的道兄们请教水法。”
高谨道长大笑,又看向萧家两人,点头致意一下,便大步离去了。
霍静言这时请三人进去坐。
“不知两人来寻贫道有何指教呀?”
霍静言笑着说。
十一娘和萧远连道不敢,先是各自报了家门姓名,然后十一娘才道,
“三清山是大派祖庭,葛翁仙脉,最是潜心修道,清静无为,我萧家铜臭之地,神往久矣,却不敢轻扰,直到机缘巧合结识了心瞻,这才壮胆投帖,还请见谅唐突。”
“萧居士是白玉京来的贵客,怎么说话这般谦虚。”
霍静言笑着说。
“霍院主容禀,我家在白玉京有一些产业,之前还和贵教的都厨院有往来。这次拜访霍院主,是想再加深一下往来。”
“哦,请讲。”
“三清山的高徒,我说的是一二境的道长们,那都是道法高妙之辈,贵教又是万法兼修,平日修行,定有符箓、丹药、宝器、灵植等等产出,有产出就得有投入,就得要符纸、金石、材料、灵种等。而且,有一些产出,是贵教高徒的练手之作,不是拿来自用的,多半是同门之间交易掉了,或者是斗法时当障眼法一股脑全扔出去了。”
霍静言点点头,看着十一娘,示意她继续说。
“其实,贵教高徒的练手之作,放到一些窘迫散修手里,那就是了不得的宝物。霍院主,您看是否可以这样,三清山高徒的练手之作,不要轻易浪费了,贵宗可以集中收集起来,我萧家来收,作为报酬,我们可以以金银论价,也可以送来原料,我们萧家有自己的商行,天南海北的宝材我们都能弄来。”
萧十一娘说完了,眼睛盯着霍静言,眨都不眨一下。
程心瞻在一边听着,心道十一娘这是从自己身上找到灵感了。
霍静言则是闭上了眼,静静沉思着。
半晌后,霍静言睁开了眼,他对十一娘点点头,却又转头对程心瞻说,
“心瞻呀,萧居士难得来三清山一趟,你带着四处逛逛,至于萧远道友我会安排人接待,这件事不光牵扯到外事院,和都教院、都务院以及群山都要关联,我去找他们谈谈,等有了结果,我再请两位详谈。”
萧十一娘和萧远大喜,起身行礼,连道劳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