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镇世地仙 第一百二十八章 受箓

小说:蜀山镇世地仙 作者:东海镇守 更新时间:2025-02-02 22:29:28 源网站:2k小说网
  一声“恩公”,让所有人把目光都投过来。

  还珠楼主的斗剑会和西昆仑轮战是近些年为人津津乐道的事,这两件事也让一些年轻才俊为人所熟知,而三清山的程心瞻在这里面绝对算是出名的。

  众人这一看,许多人就认出他来了,什么程三元、程义符、程心瞻的都开始叫起来。

  程心瞻朝楼里拱拱手,不敢进去,落荒而逃。

  江南景追出来,急道,

  “恩公,怎么不进去坐坐,都是豫章的年轻一辈在呢。”

  程心瞻笑着摆摆手。

  自己这些年是有些出名,不过一再展露却是没必要,都是年轻人,谁愿意身边坐个风云人物。

  再者说了,让自己扬名的斗剑会和西昆仑轮战,都是一境多,二境少,毕竟整个二境不会再增长寿元,都在忙着寻罡煞和练神通,时无英雄,才让自己成名而已。

  尤其是在斗剑会,参加斗剑的还被还珠楼主压了境界,比不出个什么名堂来。至于西昆仑那次,真正让他被人记住的,也不是自身的本事,一个是义符的名声,一个是从三境手上逃得性命,但这里还又有师叔的帮衬,实在是不足夸。

  不过江南景自然想不到这些,还以为是程心瞻有意韬光藏名,于是愈发敬仰。

  今日相熟之人实在有些多,程心瞻也没空和江南景久叙,简单说了几句便分开了。

  他向几位同门告罪,说等回了三清山再请他们喝酒。

  那几个人也啧啧称奇,谁出门在外还没几个朋友,但是像程心瞻这样走哪都有人打招呼的也确实是少见。

  于是几个人一合计,便直接回了紫鹊楼歇息,不在外溜达了。

  这时间很快又到了第二天早晨,众人在楼下集结。

  还是一个引路的小道士来接,但这次就不需要三清山的代步法器了,引路的道士放出一座虹桥,众人踏上去,虹桥落点端在仙鼎山的中央,起始端在众人脚下。

  众人踏上虹桥,不需动,便自行被虹桥带着往前。

  而这样的虹桥,又不下百十道,姹紫嫣红,把各方来宾送到典礼举办处。

  众人到了地方,才发现这也是一处平顶山,山顶被削平,铺上砖石,形成了一个巨型广场。

  广场上,数千龙虎山弟子站列,一色的紫袍黄带,手握浮沉,整齐划一,气势恢宏。

  广场北边有一排高大的看台,雕栏玉砌,巍峨华丽。隔上五步就有一道青松盆景,隔上十步就有一座紫铜香炉,至于瓜果饮品,则是每个座席边上都有。

  引路人把三清山的众人往看台上带。

  看台中央是一道阶梯,被铺上了碧黄两色龙凤花样的毯子,阶梯两旁都有龙虎山的弟子站着迎客。

  程心瞻走过阶梯时,还看见了梁真敬也站在这,便抬手打了声招呼。

  梁真敬在程心瞻手下屡屡吃瘪,压根不想回应,不过这是主家大典,他心里再别扭,此刻也得笑脸相迎。

  他弯身抬手,

  “诸位请!”

  三清山的席位被安排到最高层阶梯西侧的位置,这是主宾次席,是顶好的位置了,昨晚他们下榻的紫鹊楼,同样也是宜停山里最好的居所之一。

  以三清山在豫章的地位,当得起这样的待遇。

  众人落座,他们还发现每个座席上还放着一个玉牌,程心瞻拿起来一看,入手温润,玉牌里面有几个墨字,是为:

  第四十届龙虎法会留念。

  程心瞻笑着收起玉牌,这龙虎山真是豪气,这样上等的温玉,用来炼器、做简、制符都是极好的,竟然说送就送了,一个座席上放一块,这里有上千的座席呢。

  他落座后,发现西山万寿宫净明派的人已经就坐了,就在三清山下面,这是许逊许天师的法统。

  净明派东边,是兵锋山的神霄派,这是王文卿真人的法统,后面又由萨守坚萨天师中兴,也是一等一的道门法统。

  很快,最顶层东边主宾首席也迎来了客人,程心瞻一瞧,丝毫不意外。

  是阁皂山的灵宝派,阁皂山是符箓三山之一,同时也是葛玄天师的法统。而葛玄天师又是三清山开派祖师葛洪祖师的从祖父。换言之,三清山与阁皂山是同姓之宗,千年友邻。

  这样的实力与法统地位,坐在主宾首席,谁也没有异议。

  现在最上面的两排已经坐满,加上主家龙虎山天师府,这就是豫章道门最顶尖的五家法统,这五家,即便是放在整个东方道门乃是寰宇世界,也是顶尖门庭。

  有人称之为四师双葛,说的就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和许逊这四位天师,再加一个葛洪仙翁,五家法统。

  这就是豫章号称天下道都的缘由,五家法统,就是五座祖庭。

  然后再往下,就是庐山,明月山,玉虚观这些宗门。

  而像金相宗这样的宗门,只能排到最底下去。

  等阁皂山的人来了,宾客也就都到齐了。

  宾客齐了,天象忽然就变了,东方飘出一团紫气,绵延千里,紫光遮过了天上的朝霞。西边又腾空飞起一群黄鹤,带起瑞彩千条,声闻于天。

  黄紫相逢,当空就出现一个道人,周身都放着毫光,让人看不真切。

  “恭迎天师!”

  漫山遍野的龙虎山弟子高声赞唱,

  “三天扶教,辅玄体道。大法天师,雷霆都省。泰玄上相,都天大法主!”

  高台上的宾客也都起身,尽管他们才是客,但现身的是人间当代的张天师,五境真人,怎么也值得他们起身相迎。

  “诸位宾客且坐。”

  众人**刚离开坐席,张天师的声音就从空中传下来,天师步步生莲,走到看台顶端中央,这里有一间金殿。

  天师进了金殿,马上金殿里又走出一些道士,把各家当家的都请了上去,三清山的路教主自然也在其中。

  随后又是白鹤出青云、地气涌金莲、麒麟踏祥云等等异象不提,总之是在一片祥瑞景象里中,第四十届龙虎法会召开了。

  龙虎法会的章程向来是固定的,千年未曾变过,这第一个章程,就是新晋弟子受箓。

  箓者,天地自然发生,神仙临摹,再传至人间,持之可召劾鬼神、安镇五方、降妖镇魔、治病除灾。

  箓又称法箓,也可称符箓,是道教门人用以修行护道的基石。

  而在以龙虎山为首的诸多道门中,又把符和箓区分开,认为符是只是法器,而箓则是号令元气的根本,是名登天曹、位列神职的依凭。甩出去御敌的,叫符,安置在肉身窍穴中,称箓。

  若要举一个例子,法力是军卒,那符就是军卒手中的兵戈,而箓则是帅帐中的大印。

  有了箓,便是把神灵请上身,如此御使法力、召令灵气才能得心应手。

  也有人简单的将箓认为是此类道士的本命法宝,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想的也太过简单了。因为不同于本命法宝需要修士从修行之初就要开始祭炼,并随着修士境界的晋升而成长,箓是可以被直接授予的,并且在同一法脉中,箓是可以升阶和替换的,远远比本命法宝来的更灵活。在有些时候,这一类的道士还可以凭借箓施展出远超其自身境界的法术,这是本命法宝做不到的。

  除了龙虎山,修箓的还有阁皂山和茅山,其他的也有,但都是这三家的分支小宗,或者直接就是请的这三家的箓。

  所以这三家又被称作符箓三山。

  龙虎山的箓称作正一箓,共分五品,今天是为新入门的弟子受箓,受的是最基础的「太上三五都功经箓」。

  随着弟子修为境界的晋升,这箓的品级也会晋升。

  成仙前有五个境界,正一箓从下到上就分作「太上三五都功经箓」、「太上正一盟威经箓」、「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上清三洞经箓」、「上清大洞经箓」五品。

  而最为玄奇和最让外人眼热的是,当符箓三山弟子坐化后,遵从其生前遗愿,只要箓主愿意,其体内的箓可以被山门收回。

  被收回的箓可以再授给新入门的后生弟子,也可以化作攻伐的符,这就很厉害了。

  这意味一个一境的符箓三山弟子,会在某一天更换了更高阶的箓后,其掌握的法力和对灵气的操控,会直接抬升几个台阶。

  另外一点就是,谁也不知道符箓三山积攒了多少张以三境、四境、乃至五境修士毕生法力修来的符。

  当程心瞻知道这里的讲究后,立即就想起了明治山下的那些尸。

  是啊,都是千年的大宗,谁还没点这样的手段呢?

  而自己所知的这些,难道会是全部吗?

  闲话不表。

  参与本次受箓的有四十九名新弟子,程心瞻看了,都是十岁到十五岁左右的孩童,只有男孩,没有女孩。

  他有些疑惑,便轻声问坐在旁边的祝兼容,

  “道兄,龙虎山三甲子才开山门收一次徒,一次才收这么点,怎么延续法统的?”

  祝兼容闻言看了一眼程心瞻,没有说话。

  程心瞻知道或许这个场合不宜讨论这些,便也没有追问。

  “心瞻。”

  程心瞻吓了一跳,险些叫出来。

  他吃惊望着身边的祝兼容,就在刚刚,祝兼容的声音居然在他心府里响起来了!内景天地里突然响起了他人的声音,这岂能不让他惊吓。

  心府昴宿也睁开了眼,此刻心府里不知何时多了一团跃动的火焰。

  不过只要程心瞻一个念头,内景神就可以灭了这团火。

  不过程心瞻没有这么做,而是在等祝兼容的解释。

  “心瞻,这是我心窍神通,「通心火」的另一个妙用,可以把话传到他人心府里,你现在在心府里说话,我同样能听见。”

  他心府里的火跃动着,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

  程心瞻觉得很有意思,他把念头沉进心府里,对着那团火焰笑着说,

  “道兄这真是了不得的神通,要是在对战时,你这突然来一句,谁也得吓个半死。”

  火焰传出笑声,“我这本事还没练到家,心瞻你不曾对我设防,我的「通心火」到你心府里尚还需要些时间,要是应用在斗法上可就难了,倒是现在我俩私下谈谈倒是有用。”

  程心瞻大感神奇,“道兄要是勤加练习,往后定然是了不起的神通。”

  祝兼容笑笑,又以心火说,“心瞻方才之所问,其实是这样,龙虎山的开山收徒,收的都是外姓人,是做给别人看的,实则张家自己人,根本无需通过层层考核,可以直接受箓。自然不用担心法统延续的问题。”

  “啊?”

  程心瞻大受震撼。

  “其实这在我豫章道门的四师二葛中不算什么秘密,龙虎山天师府本就是一家一姓之宗门,外符内箓,最早也是为了延续宗亲法脉而被创立出来的。”

  程心瞻叹为观止。

  “而且龙虎山平日里接张家子弟上山时,为了掩人耳目,时常会为其改姓,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只要不是在三甲子大典上受箓的,都是张家人,即便不姓张,也是后来改的姓。”

  程心瞻无话可说。

  那照此看来,梁真敬的本名,应该是张真敬才是。

  两人此时以神通交谈着,广场上授箓的仪轨已经开始了。

  授箓的仪轨的第一幕就是传度,那些才入门的男童此刻穿着淡蓝色的长衫,此刻有龙虎山道士端着放着衣帽的托盘来到这些人面前,为其穿衣扶帽。

  随后,又有道士拿着纸笔逐一走到这些孩子跟前,让这些孩子在谱牒上记下自己的名字。

  这个过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的,有申文、迎神、挂榜、拔表、诵经等等手续,在四方来宾的见证下,显得十分的繁复和庄重。

  君不见,这些不知历经多少艰难考验才等到今日的外姓人,在龙虎山天师和四方来宾的见证下,看着自己穿上了龙虎山特有的黄紫法袍,亲手在天师府谱牒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是不由自主的喜极而泣!

  授箓的仪轨的第二幕是立誓守戒。

  新晋弟子的立誓守戒要在三师的见证下进行,所谓三师,即是保举师、传度师和监度师。

  保举师是负责招徒时刷选试炼的人,龙虎山三甲子对外开山收徒,不知要来多少人,但最终只要了四十九人,可想其试炼之难,负责整个试炼选拔的就是保举师。

  传度师是授箓科仪的主持者,往往由小天师担任,如果小天师没定下来,一般由当代天师在天师府里指定一个德高望重张姓人。

  传度师就相当于这四十九个外姓人的学师,意义非同一般。

  程心瞻看得清楚,本次的传度师,就是他在白玉京见到的那个公常公子。

  而监度师则由当代天师担任,无需多言。

  在小天师的带领下,四十九位新晋弟子开始立誓守戒,小天师念一句,他们就念一句,

  “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听着小天师念出前四个字,程心瞻就差点笑出声来,不过他忍住了。

  他再看看四十九个无比虔诚的孩童,又顿时觉得有些悲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