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则是心里开始暗自盘算起来。
现在已经清缴出六十一万枚银元,半成的话就是三万多枚。
江南一石大米价值两枚半银元,这三万枚银元,可以购买一万两千石大米,大明藩王的俸禄才多少?
一名工匠的俸禄才多少?
这三万枚银元,着实很可观。
况且,这还只是苏州借应天府三个县,如果再加上其他布政司呢?
周延儒想到这里,嘴角也是浮出一丝笑意。
“臣谢陛下圣恩!”
“朕希望周卿能够再接再厉,足额清缴各地拖欠税银。”
朱由检又勉励了一句。
说起来,这个绝户计还真不是朱由检的首创,古代有没有他不知道,后世许多大企业、大公司的纪检部门,就是这么干的。
周延儒的事说完后,就是最大头的部分了。
不等朱由检开口,毕自严就主动站出来道,躬身道:“陛下,臣有本奏。”
“讲!”
朱由检也坐直了身体。
殿内的群臣,也都肃穆而立,想看看毕自严忙活这么长时间,究竟有什么成果。
毕自严深吸一口气,看了眼手里的笏板,朗声道:“启奏陛下,臣和户部,已及各府县户房,经过清丈,统计出应天府实有耕地十三万七千余顷,这其中还有近七万顷的军屯,四万顷官田,另外还有三万顷皇庄。”
“这些土地加起来,共计二十六万余顷。”(这个数字是我编的,现代统计,南直隶十四个府,不算军屯,共有耕地八十一万多顷,也差不多吧。)
“嘶……”
“这……”
“应天府怎么会有这么多土地?”
“这数字可是比朝廷的数据,翻了两翻儿。”
“不可能吧?如果……”
殿内的群臣,在毕自严说完后,尽皆低声议论起来。
监察御史见状,轻咳一声,朗声道:“陛下当面,群臣肃静!”
待大殿内重新安静下来,朱由检对毕自严道:“毕卿,继续。”
“臣遵旨。”
“据统计,应天府下辖八个县,共计八十一万三千两百户,四百二十三万七千八百六十口。”
“其中有三成是原本就登记在黄册上的,另外七成皆是隐户、奴仆,或是失地农户。”
毕自严说这番话的时候,神情很是郑重。
朱由检听到这个数字,也是一阵恍惚。
殿内的文武,也都再次惊呼出声。
没有理会这些人,朱由检开始默默的盘算起来。
他记得后世的时候,有历史专家说过,明朝的人口巅峰就是这个时期,大约接近两个亿。
朱由检的眼睛微眯,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心里默默盘算。
大明立国之初,大明人口是六千万,应天府的人口在一百二十万左右。
按照后世的数据,和这个时代北方统计出的数据,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大明的总人口应该是翻了三倍。
六千万这个数字翻三倍,那就和后世的数据接近。
应天府的人口也翻三倍,大约就是三百六十万,倒是和毕自严清查出来的数字差不太多。
想清楚这些数字的关系,朱由检微微颔首道:“也就是说,通过这次的土地清丈,人口清查,应天府多出了一半的土地,多出了七成的人口?”
毕自严躬身道:“陛下圣明,通过各府县数据汇总,结果就是这样的。”
“好!”
“毕卿做的不错!”
“臣不敢当陛下夸赞。”
“做的好就是做的好,有功则赏,有过责罚,此乃为君之道。”
“传旨,着户部左侍郎毕自严,加封太子少保, 授资善大夫,赏银元五千。”
现在已经清缴出六十一万枚银元,半成的话就是三万多枚。
江南一石大米价值两枚半银元,这三万枚银元,可以购买一万两千石大米,大明藩王的俸禄才多少?
一名工匠的俸禄才多少?
这三万枚银元,着实很可观。
况且,这还只是苏州借应天府三个县,如果再加上其他布政司呢?
周延儒想到这里,嘴角也是浮出一丝笑意。
“臣谢陛下圣恩!”
“朕希望周卿能够再接再厉,足额清缴各地拖欠税银。”
朱由检又勉励了一句。
说起来,这个绝户计还真不是朱由检的首创,古代有没有他不知道,后世许多大企业、大公司的纪检部门,就是这么干的。
周延儒的事说完后,就是最大头的部分了。
不等朱由检开口,毕自严就主动站出来道,躬身道:“陛下,臣有本奏。”
“讲!”
朱由检也坐直了身体。
殿内的群臣,也都肃穆而立,想看看毕自严忙活这么长时间,究竟有什么成果。
毕自严深吸一口气,看了眼手里的笏板,朗声道:“启奏陛下,臣和户部,已及各府县户房,经过清丈,统计出应天府实有耕地十三万七千余顷,这其中还有近七万顷的军屯,四万顷官田,另外还有三万顷皇庄。”
“这些土地加起来,共计二十六万余顷。”(这个数字是我编的,现代统计,南直隶十四个府,不算军屯,共有耕地八十一万多顷,也差不多吧。)
“嘶……”
“这……”
“应天府怎么会有这么多土地?”
“这数字可是比朝廷的数据,翻了两翻儿。”
“不可能吧?如果……”
殿内的群臣,在毕自严说完后,尽皆低声议论起来。
监察御史见状,轻咳一声,朗声道:“陛下当面,群臣肃静!”
待大殿内重新安静下来,朱由检对毕自严道:“毕卿,继续。”
“臣遵旨。”
“据统计,应天府下辖八个县,共计八十一万三千两百户,四百二十三万七千八百六十口。”
“其中有三成是原本就登记在黄册上的,另外七成皆是隐户、奴仆,或是失地农户。”
毕自严说这番话的时候,神情很是郑重。
朱由检听到这个数字,也是一阵恍惚。
殿内的文武,也都再次惊呼出声。
没有理会这些人,朱由检开始默默的盘算起来。
他记得后世的时候,有历史专家说过,明朝的人口巅峰就是这个时期,大约接近两个亿。
朱由检的眼睛微眯,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心里默默盘算。
大明立国之初,大明人口是六千万,应天府的人口在一百二十万左右。
按照后世的数据,和这个时代北方统计出的数据,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大明的总人口应该是翻了三倍。
六千万这个数字翻三倍,那就和后世的数据接近。
应天府的人口也翻三倍,大约就是三百六十万,倒是和毕自严清查出来的数字差不太多。
想清楚这些数字的关系,朱由检微微颔首道:“也就是说,通过这次的土地清丈,人口清查,应天府多出了一半的土地,多出了七成的人口?”
毕自严躬身道:“陛下圣明,通过各府县数据汇总,结果就是这样的。”
“好!”
“毕卿做的不错!”
“臣不敢当陛下夸赞。”
“做的好就是做的好,有功则赏,有过责罚,此乃为君之道。”
“传旨,着户部左侍郎毕自严,加封太子少保, 授资善大夫,赏银元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