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日,清晨。
天微凉。
沈念、顾月儿坐在马车内,有说有笑,书童阿吉与丫鬟小桃坐在外面赶着马车奔向西郊。
秋日之京师,满目青绿,渐转鹅黄,举目远眺,皆是胜景。
昨日休息前。
沈念便已与顾月儿商量好了出行计划。
先去西郊高粱桥附近的娘娘庙求求子,再去香火旺盛的碧云寺吃吃斋饭,而后就找条热闹的街道胡同,逛一逛店铺,吃一吃小摊。
待夜幕降临,便在月光下返程。
……
大半个时辰后。
沈念四人来到了娘娘庙。
娘娘庙内供奉的乃是泰山圣母碧霞元君,又叫做泰山娘娘。
一旁还有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
来这里祭拜的人,夫妻较多,大多都是求子的。
顾月儿甚是虔诚。
拉着沈念在送子娘娘那里拜了许久,香火钱扔进了十几串。
沈念与她都检查过身体。
二人的身体都无恙,成亲近一年仍未生子,只能说明运气不好。
拜完后。
四人便不紧不慢地奔向了碧云寺。
……
不得不说,碧云寺的斋饭就是香,沈念搭着素菜,足足吃了三碗大米饭。
午后,吃罢斋饭。
沈念四人便在寺庙后院闲逛着。
因寺庙住宿便宜,很多书生学子、山人清客都住在这里。
后院还有一些人摆着小摊,卖一些书籍字画、文房四宝、衣服帽子之类的。
俨然一个小集市。
突然。
沈念在一棵大杏树下的书摊停下脚步。
他赫然发现书摊上竟摆放着几本宋版书。
有语云:宋版之书,寸版寸金。
宋版书,近于古本,用墨用纸讲究,外加很少出现错误,故而便成了无数读书人心中的艺术品。
它的价值,几乎与宋代书画瓷器等同,艺术价值已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嘉靖时期,曾有一名叫做朱吉士的文人,尤爱宋时镂版,曾以一美婢换书,一时传为佳话。
另外,沈念所知道的。
在其还未中举前,苏州有位藏书家曾以每页二百两的价格购买了一个宋版珍本。
当然,这个价格有些离谱,属于个例。
必须是稀缺又精致的官刻本才有可能值这个价钱。
但一般的宋版书籍,也至少值一两银子。
要知。
当下大明普通百姓的月收入是二两银子。
随着印刷技术的普及,当下一册书籍的价格大多在三分银子到五分银子之间。
即一两银子能买三十册普通书籍,但只能买一册宋版书籍。
由此可见,宋版书籍的珍稀贵重。
而沈念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宋版书籍。
曾经,他为了得到一册宋版书。
不惜在其父亲与母亲吵架时,连续一个月站在父亲那边,被其母亲将大腿都掐紫了。
即使现在身体里融合了两个灵魂,他对宋版书籍的热爱依然不减。
京师苏宅便有数册宋版书,藏在一个小小的红木箱里,还上了锁。
沈念平常根本不舍得拿出来,唯有心情愉悦时才会拿出欣赏一番。
沈念蹲下身子,认真翻阅着布摊上摆放的二十余册书籍。
他在翰林院遍览群书,辨别真伪的本领还是有的。
很快。
沈念就确定其中有四册乃是宋版书,且全都是官刻书。
分别是:一册临安府学印制的贾昌朝《群经音辨》,一册苏州公使库刻本的《杜工部集》第三卷,一册白鹿书院刻印的朱熹编《论孟要义》,一册鄂州公使库刻本的《花间集》。
沈念咽了咽口水,心中盘算道:“若这四本书能以五十两的价格拿下,我就要了!”
“掌柜的,这些书怎么卖呀?”
沈念看向书摊后坐着的一个身穿短褂黑裤的中年人。
中年书摊主爽快地回答道:“一本五分银,随便挑!”
“嗯?”
沈念一愣。
“我运气这么好?这就捡漏了?”沈念心中喃喃道。
他不敢相信天上掉馅饼了!
这四本宋版书籍,随便转转手都能卖五十两,若是碰到藏书人,甚至一百两都能卖出去。
“要吗?要了,就挑几本,我给您装起来!”中年书摊主道。
沈念略显疑惑,将四本宋版书逐个拿起。
然后就准备付钱。
中年书摊主拿起硬皮纸就开始包书,速度非常快。
这时。
沈念又看向书摊上的其它书籍,突然觉察到了不对劲。
除了这四本泛黄的宋版书籍外,其它书籍都非常新,且全是当下印制的书籍,彼此绝对不是一批书。
此外,沈念买过许多书,对书摊的情况也较为了解。
像这样每本都是同样价格的卖书方式极为罕见。
因为厚薄新旧皆不同,内容也不同。
经史类、诗文类、文集类的价格根本不可能一样。
最后。
买书者大多都懂书籍的价值。
只要认字,看到后面的刻印标志,也不会这样卖宋版书。
沈念的脑袋飞快旋转着。
他突然想到。
在翰林院时,他曾当着数名书吏的面儿告诉他们:自己最大的爱好,便是宋版书。
有可能,这个消息已经传出去了。
“这绝对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圈套,一个小小的书摊,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四本宋版书,还都是官刻的?还这么便宜?”
沈念越想越不对劲,渐渐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个圈套。
待沈念出钱得书后,这个书摊主就会立即消失。
幕后者可能立即出现,也可能在恰当的时候出现,称对沈念行贿,贿物便是此四本宋版书。
沈念若辩解,他便拿出自己高价购买此四本书的人证、物证。
沈念若称花两钱银子买下四本价值五十两银子的宋版书。
到哪说理都行不通。
旋即。
沈念拿钱的手停了下来,将钱袋又系在腰间。
那书摊主一愣,道:“大官人,怎么,您是觉得贵吗?我还可以再便宜一些!”
听到此话,沈念更加笃定这里面有圈套。
他双手背于后方,道:“将你幕后之人叫出来,我已看穿了他的阴谋!”
书摊主顿时心慌了,抬眼望向西北方向。
沈念顺着他的眼神望去。
一个身穿灰色绸质长袍的中年人从角落处走了出来。
是个熟人。
天微凉。
沈念、顾月儿坐在马车内,有说有笑,书童阿吉与丫鬟小桃坐在外面赶着马车奔向西郊。
秋日之京师,满目青绿,渐转鹅黄,举目远眺,皆是胜景。
昨日休息前。
沈念便已与顾月儿商量好了出行计划。
先去西郊高粱桥附近的娘娘庙求求子,再去香火旺盛的碧云寺吃吃斋饭,而后就找条热闹的街道胡同,逛一逛店铺,吃一吃小摊。
待夜幕降临,便在月光下返程。
……
大半个时辰后。
沈念四人来到了娘娘庙。
娘娘庙内供奉的乃是泰山圣母碧霞元君,又叫做泰山娘娘。
一旁还有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
来这里祭拜的人,夫妻较多,大多都是求子的。
顾月儿甚是虔诚。
拉着沈念在送子娘娘那里拜了许久,香火钱扔进了十几串。
沈念与她都检查过身体。
二人的身体都无恙,成亲近一年仍未生子,只能说明运气不好。
拜完后。
四人便不紧不慢地奔向了碧云寺。
……
不得不说,碧云寺的斋饭就是香,沈念搭着素菜,足足吃了三碗大米饭。
午后,吃罢斋饭。
沈念四人便在寺庙后院闲逛着。
因寺庙住宿便宜,很多书生学子、山人清客都住在这里。
后院还有一些人摆着小摊,卖一些书籍字画、文房四宝、衣服帽子之类的。
俨然一个小集市。
突然。
沈念在一棵大杏树下的书摊停下脚步。
他赫然发现书摊上竟摆放着几本宋版书。
有语云:宋版之书,寸版寸金。
宋版书,近于古本,用墨用纸讲究,外加很少出现错误,故而便成了无数读书人心中的艺术品。
它的价值,几乎与宋代书画瓷器等同,艺术价值已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嘉靖时期,曾有一名叫做朱吉士的文人,尤爱宋时镂版,曾以一美婢换书,一时传为佳话。
另外,沈念所知道的。
在其还未中举前,苏州有位藏书家曾以每页二百两的价格购买了一个宋版珍本。
当然,这个价格有些离谱,属于个例。
必须是稀缺又精致的官刻本才有可能值这个价钱。
但一般的宋版书籍,也至少值一两银子。
要知。
当下大明普通百姓的月收入是二两银子。
随着印刷技术的普及,当下一册书籍的价格大多在三分银子到五分银子之间。
即一两银子能买三十册普通书籍,但只能买一册宋版书籍。
由此可见,宋版书籍的珍稀贵重。
而沈念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宋版书籍。
曾经,他为了得到一册宋版书。
不惜在其父亲与母亲吵架时,连续一个月站在父亲那边,被其母亲将大腿都掐紫了。
即使现在身体里融合了两个灵魂,他对宋版书籍的热爱依然不减。
京师苏宅便有数册宋版书,藏在一个小小的红木箱里,还上了锁。
沈念平常根本不舍得拿出来,唯有心情愉悦时才会拿出欣赏一番。
沈念蹲下身子,认真翻阅着布摊上摆放的二十余册书籍。
他在翰林院遍览群书,辨别真伪的本领还是有的。
很快。
沈念就确定其中有四册乃是宋版书,且全都是官刻书。
分别是:一册临安府学印制的贾昌朝《群经音辨》,一册苏州公使库刻本的《杜工部集》第三卷,一册白鹿书院刻印的朱熹编《论孟要义》,一册鄂州公使库刻本的《花间集》。
沈念咽了咽口水,心中盘算道:“若这四本书能以五十两的价格拿下,我就要了!”
“掌柜的,这些书怎么卖呀?”
沈念看向书摊后坐着的一个身穿短褂黑裤的中年人。
中年书摊主爽快地回答道:“一本五分银,随便挑!”
“嗯?”
沈念一愣。
“我运气这么好?这就捡漏了?”沈念心中喃喃道。
他不敢相信天上掉馅饼了!
这四本宋版书籍,随便转转手都能卖五十两,若是碰到藏书人,甚至一百两都能卖出去。
“要吗?要了,就挑几本,我给您装起来!”中年书摊主道。
沈念略显疑惑,将四本宋版书逐个拿起。
然后就准备付钱。
中年书摊主拿起硬皮纸就开始包书,速度非常快。
这时。
沈念又看向书摊上的其它书籍,突然觉察到了不对劲。
除了这四本泛黄的宋版书籍外,其它书籍都非常新,且全是当下印制的书籍,彼此绝对不是一批书。
此外,沈念买过许多书,对书摊的情况也较为了解。
像这样每本都是同样价格的卖书方式极为罕见。
因为厚薄新旧皆不同,内容也不同。
经史类、诗文类、文集类的价格根本不可能一样。
最后。
买书者大多都懂书籍的价值。
只要认字,看到后面的刻印标志,也不会这样卖宋版书。
沈念的脑袋飞快旋转着。
他突然想到。
在翰林院时,他曾当着数名书吏的面儿告诉他们:自己最大的爱好,便是宋版书。
有可能,这个消息已经传出去了。
“这绝对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圈套,一个小小的书摊,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四本宋版书,还都是官刻的?还这么便宜?”
沈念越想越不对劲,渐渐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个圈套。
待沈念出钱得书后,这个书摊主就会立即消失。
幕后者可能立即出现,也可能在恰当的时候出现,称对沈念行贿,贿物便是此四本宋版书。
沈念若辩解,他便拿出自己高价购买此四本书的人证、物证。
沈念若称花两钱银子买下四本价值五十两银子的宋版书。
到哪说理都行不通。
旋即。
沈念拿钱的手停了下来,将钱袋又系在腰间。
那书摊主一愣,道:“大官人,怎么,您是觉得贵吗?我还可以再便宜一些!”
听到此话,沈念更加笃定这里面有圈套。
他双手背于后方,道:“将你幕后之人叫出来,我已看穿了他的阴谋!”
书摊主顿时心慌了,抬眼望向西北方向。
沈念顺着他的眼神望去。
一个身穿灰色绸质长袍的中年人从角落处走了出来。
是个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