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0029章:备课讲史!少走六年弯路的沈念

小说: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作者:上官不水 更新时间:2025-02-01 20:29:12 源网站:2k小说网
  有语云:男怕八月,女怕腊月。

  万历三年的八月前后,正值农忙。

  大明南北的水稻、高粱、棉花、大豆、枣子等都在这个阶段收获。

  贫佃农户们几乎四更天便到田头,挥汗如雨,月出方归。

  田埂之上。

  七八岁的孩童已拿起农具,白发的老叟老妪仍需辛苦劳作。

  当下。

  因田地兼并,赋税不公,外加徭役与私租盘剥,底层百姓过得甚是愁苦。

  种田根本难以满足一家温饱。

  所谓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成了一句欺民的空话。

  勤的是贫佃,富的是田主。

  一些贫佃之家,收成甫毕,便无寸储,甚至有人还要卖儿鬻女,借高利贷度日。

  有歌谣唱曰:

  “年年旧租结新租,旧租了,新租促,更向城中卖黄犊,一犊千文任时估,债家算息不算母。有犊可卖君莫悲,东邻卖犊兼卖儿……”

  渐渐的,百姓知勤劳无用,从农民变成了游民、刁民,甚至有人成了反民。

  相对于底层农人之疾苦,有功名的人就要幸福多了。

  少税少赋,地位贵重。

  如沈念这般自诩“翰林牛马”的人,当下的生活品质其实已超越大明朝九成九九九九的人。

  ……

  八月十一日,朝堂发生了一件大事。

  内阁添新人了!

  张居正上疏,称:阁臣责重事繁,才力绵单,恳请皇上博求贤哲,为内阁增员。

  内阁只有张居正和吕调阳两人。

  吕调阳又已至花甲之年。

  票拟章奏、制敕文字、经筵讲书、修撰书籍都需二人经手。

  确实忙不过来了。

  小万历很聪明,张居正让他定,他自然不能定,当即又将问题推了回去,命张居正举荐。

  随即。

  张居正举荐了三个人。

  礼部尚书张四维,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马自强,还有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申时行。

  其实,这就是走个流程。

  张居正将谁放在前面,那就是谁。

  今年年初,京朝官们便能看出,若有人入阁,必然是礼部尚书张四维。

  很快。

  张四维便得旨,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正式入阁。

  小万历情商还是很高的。

  在奏疏上专门批注:着随元辅等在内阁办事。

  意思是:你虽入了阁,但一切还是要听张居正的。

  张四维比张居正仅小一岁。

  但他与张居正的关系,更像是张居正与其老师前前首辅徐阶的关系,恭敬亲厚。

  张居正荐张四维入阁。

  一方面是张四维能力出众,另一方面是当下的张四维是积极主张推行新政的。

  入阁。

  就好比店铺掌柜变东家,由高级打工仔变成了大明朝的其中一位主人。

  日后。

  大明朝的所有事情便掌控在这三人手里了。

  ……

  八月十二日午后,天气闷热。

  翰林院,检讨厅内,冰鉴仍在,内有大冰数块。

  沈念坐在桌前。

  检阅整理着近日的起居注内容。

  近日。

  小万历甚是勤勉,功课认真,视朝态度端正。

  既无多言,又无整出一些幺蛾子之事,使得起居注的内容较为简单。

  就在这时。

  沈念看到翰林院修撰王家屏在上个月当值时撰写的起居注,不由得在心中感叹:不愧是冯大伴,就该人家受宠呀!

  起居注是这样写的。

  “中官持《尚书》一帙,以示辅臣,言:“上于宫中读书,日夕有程,常三四覆,背须精熟,乃已。”

  “一众辅臣与讲官曰:上好学如此,儒生家所不及也。”

  这个中官,指的就是冯保。

  简而言之。

  就是冯保说小万历读书读的非常好,张居正等人都甚是满意。

  不同于李太后动不动罚跪,张居正动不动高呼“陛下你要成为媲美尧舜的圣贤之君”。

  冯保可谓是给小万历提供了非常饱满的情绪价值。

  他见小万历做屁大点的事情,就猛赞猛夸。

  从这点儿而言,沈念对冯保还是有些好感的。

  若无他在中间维护小万历。

  李太后的打骂教育与张居正的“望帝成尧舜”教育,前后夹击,小皇帝的内心可能早就畸形了。

  ……

  就在这时,马自强大步走了过来。

  他进入检讨厅便看向沈念,然后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

  “马学士!”众检讨齐齐起身拱手。

  马自强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沈念,道:“沈检讨,后日日讲,由你为陛下讲解《帝鉴图说》,至于讲哪一段,稍后自会有人告诉你。”

  连同沈念在内的五名检讨都有些傻眼。

  什么时候从七品的翰林检讨都能担任日讲官了?

  一般情况下。

  级别最低的日讲官,也必须是从六品的翰林修撰。

  七品的翰林编修在经筵日讲时,也大多充任展示官。

  根本没机会在一群大学士面前为皇帝讲学。

  马自强解释道:“上月,丁学士(即丁士美)丁忧返乡,修撰王家屏补上了日讲官之职,正好还有一个讲史的空缺,而沈检讨那日恰好轮值记录起居注,内阁便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讲得好,有可能破例成为日讲官,讲得不好,可能就破例这么一次了!”

  空缺?

  皇帝的日讲官怎么会有空缺?

  隔壁修撰厅、编撰厅的一堆人盼星星盼月亮,都盼着能成为日讲官呢!

  内阁独选沈念这么一个从七品的检讨,显然来自于张居正的授意。

  “沈检讨,你早作准备,明日午时前将讲义放在老夫的桌上。”

  说罢,马自强便转身离开。

  “下官明白,下官一定倾尽全力!”沈念拱手道。

  一旁。

  刘楚先忍不住感叹道:“子珩,这下子,你至少比我们少走六年弯路啊!”

  大明中低层官员,擢升甚是困难。

  八九年仍守在一个岗位上的大有人在。

  即使是翰林院这些从庶吉士走出来的检讨,要擢升到修撰,也至少需要六年。

  沈念而今突然拥有了担任日讲官的资格。

  若能圆满完成任务,以后必然仕途明亮,特例擢升。

  俨然比他们少走六年弯路。

  赵用贤等检讨都一脸羡慕,也就不到半年光景,他们与沈念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

  注:七月十八日,以经筵展书官翰林院修撰王家屏补日讲官——来源于《万历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