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铁血铸山河 第四十七章县里要做大做强

小说:抗战:铁血铸山河 作者:小苏打掺了水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0:17 源网站:2k小说网
  没有想到县长还打起了官腔,大骂游击队。

  要是按照同志们的想法,直接枪毙。

  刘福全否决了,这个时候的县长,基本称职,也在做事。

  虽然有些小贪污,甚至有时候自私一点,但是无大恶。

  只要不是那种草菅人命,横征暴敛的**,就不能枪毙。

  县长暂时被关押了起来,还有利用价值。

  刘福全很喜欢这样的县长,没有什么能力,整天想着建功立业,往上爬,这样的对手太难得了。

  特务大队以后还要在桐柏山区混,遇到这样的县长很幸运。

  至于其他官员,也都没有处罚太重。

  对他们的情况,游击队掌握得很清楚。

  上了黑名单的官吏,拿钱赎命不说,还被警告了,要是以后再干伤天害理的事情,一律枪毙。

  城里的百姓和商户高兴了,对于他们,游击队没有难为。

  首先是发粮食,当然,不是那种无限制地胡乱发,不是每个人都有。

  只有家里没粮,生活困苦的才有,每人50斤。

  游击队也不养好吃懒做的人,给他们仅仅是为了过渡,熬过这个冬天。

  至于商户,只要是生活物资,游击队掏钱买。

  棉衣、布匹还有油盐酱醋,甚至白酒,游击队有多少要多少。

  也不是完全买空,城里的百姓也要生活。

  游击队的人就那么多,需求也不是太多。

  至于枪支弹药,确实没有多少,真没有办法。

  当天晚上,等胡队长带着上百保安队冲进县城的时候,隐隐看到了游击队撤退的影子。

  还不错,因为保安队回来的很及时,县长被救下来了。

  胡队长不但亲自给县长松绑绳,又帮忙把县府整理出来了。

  最后还给县长出了一个主意,县城自始至终没有丢,游击队虽然打进城来了,但是县长一直带着人在坚守。

  县长虽然面子上挂不住,但是,也只能听从了胡队长的建议。

  当天晚上,郑县长亲自写了一份报告,给信阳发了过去。

  同时,县里的那些官员都被县长一一谈话了。

  县城虽然进了土匪,但是县长一直带人坚守县府,不曾被俘。

  事情都安排完,胡队长又悄悄来了,送来了几件贵重补品。

  “你放心,你救了我,这份恩情,我不会忘记。”

  “县长,您真是太客气了,我也没有做什么,老胡的为人,城里人都知道,嘴严实的很。”

  “我就是觉得,县长太不容易了,连个帮手都没有。”

  “要是那些队伍听您的,哪里会有这样的事。”

  郑县长满意的点点头,看不出来,这个胡队长还很精明。

  “你要是想做团长,也不是不可以......”

  胡队长连连摆手,一脸的真诚。

  “不瞒您说,就是现在我来做团长,也是一样的无能为力。”

  “您不知道,保安团的武器真不行。”

  “不是兄弟们不想拼命,确实是没法拼。”

  郑县长明白了胡队长的意思,这个小子原来是这个意思。

  “你是说,要买武器?”

  “是的,县长,要是有了武器,我至少能招500多人来,那个时候,县城绝对能守住。”

  “可是,县里没钱,就一点存钱,还被游击队抢走了。”

  “县长,县里没钱,可那些富商、地主有钱啊。”

  “您出面,说明情况,县里作保,一年内还清,是不是就有了?”

  郑县长听完,脸色马上变了,是啊,有了钱,可就什么都有了。

  “你真能搞出一支强军来?”

  “县长,最多一个月,要是不行,您撤了我。”

  胡队长胸脯拍得啪啪响,让县长放心。

  县长现在很清醒,有了人,有了枪,没人去找都行。

  “好,我写信找人,这事你全权负责。”

  郑县长想起临来之前,上面的交代,马上有了豪气。

  这事不翻盘不行,更不能让人把实情捅上去。

  当天晚上,县长设宴,招待县里的五大富商,开口就是10万大洋。

  一支长枪50大洋,购买800支,子弹一块大洋一发,至少50000发。

  还有手榴弹、机枪等等,这可都是钱呢。

  几大富商一脸的苦相,开玩笑呢,这怎么敢借。

  郑县长一看几人的样子,也非常不高兴。

  “各位,我买武器,可不是为了自己。”

  “大不了,我拍拍**走人,你们呢,能走吗?”

  “再说,我是借,不是要,用县里的赋税、粮食作保,你们有什么担心的?”

  “县长,这个,我们就是担心,就算是保安团拿了武器,也保不住。”

  “那你们的意思,每次游击队来了,就给点钱消灾?”

  “要是土匪来了,也给钱?”

  郑县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这些商人,眼皮子太浅了。

  “老刘,这样吧,你把去年的赋税交了,今年的粮食我交给别人做,你就不要再收粮了。”

  郑县长可不是一个书呆子,官场上的套路,通透的很。

  粮商老刘傻眼了,这要是县里把生意收回了,那以后还混个屁啊。

  县长说得没错,他可以拍拍**走人,这些富商哪里去。

  还不等他说话,郑县长又看向了边上的老谢。

  “老谢,县里的油、麻、布,也是一样......”

  还没等郑县长说完,老谢已经慌了。

  这些商人,都是依靠县府,要是县长不给方便,这生意做不了。

  而且听说,这个县长不一样,跟上面有很深的关系,很难搞。

  “县长,这个,这个,鄙人不是不借,确实没有这么多。”

  “家里最多还有5000大洋,实在是没有了。”

  “老谢,我说了,是借,要是县府还不起,我把桐山的桐油全部压给你。”

  郑县长也豁出去了,要是搞不好县城,以后还说什么发展。

  “县长,此话当真?”

  “老谢,县府可以签协议,盖章。”

  “好,有县长这句话,我借了,10000大洋。”

  “不行,说20000,就是20000,少了不如不借。”

  “真没有,15000,只有这么多了。”

  老谢哭丧着脸,不断作揖。

  一个看一个,5个人,终于凑了80000大洋出来。

  郑县长终于放心了,马上派人把胡队长找来了。

  可不是去信阳,那边哪有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