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桥闭了闭目,心底依旧意难平。虽从未相见,却深受其恩。
“殿下,娘娘那边派了人过来,说接风宴席已经准备好了,请殿下去入宴。”皇宫外,有近侍来报。
“跟我母后说一声,便说我尚有要事,需稍晚一些。”徐桥揉了揉眼睛,重新看向了吴松。
“这史书里人物纪的首位,是袁公爷,自是没有异议。先生,可否继续往下说。”
吴松翻了翻卷宗,“不知殿下想听哪位的。另外,这人物纪除了袁公爷,其他并不论排名先后,旨在恭正。”
“我义父,陈家桥的。”
“西蜀夜枭第一位统领,合山镇四屋先生陈家桥?”
“正是。本殿下的名,取自于他,却不得相见,是天大之憾。故而,我一直都想听他的故事。”
“陈先生是人间翘楚,亦是陛下起兵之时的关键之人。”
“等等,等等。”旁边的常逢春,突然抢声开了口。
“先生,可有我小叔父常胜的人物纪?”
“伏龙小先生亦受陛下夸赞,自然有——”
“喂小逢春,你又和我抢!”徐桥不干了,开始呛声。
“小桥儿,去年腊月十八,我还带你出宫去了——”
“住口。”徐桥红了红脸,急忙阻拦。
常逢春一下想起什么,也咳了两声作罢。
唯有坐在一边的李柳,在听见常胜的名字后,脸庞有些动容。那一场奇袭成都,常胜惊才卓绝,若非有上将军于文在,只怕真要成功了。
说起上将军……
呼出一口气,李柳闭了闭目,手却莫名颤了起来。
“子堂莫哭,便等我十八年,我会回来成都的。”
上将军的话,依然如雷贯耳。
十八年将到,上将军,李子堂想你苦矣。
殿中,约莫是徐桥占了上风,常逢春闷闷退到一边。
“先生,下一个说的人物纪,便说我义父陈家桥的。”徐桥转过脸,重新变得谦逊有礼。
吴松抹了抹额头,“殿下想听,那下官便好好地讲。走访多年,陈先生的故事虽不算多,但在下官看来,却是天下一等一的男儿。”
“请殿下与诸位恭听。”
“请。”
……
叮,叮咚。
一间茶楼里,有唱曲儿的一对爷孙,正在调着琴瑟。在他们的面前,是一位有些懒散的主顾。
翘着腿儿,身子斜靠在铺着羊皮的长椅上。正值冬日,茶楼内的炭味茶香,古怪地混淆成一团。
“陈员外好雅兴。”
有人相唤,琴瑟停了下来。那位懒散的主顾也起了身,让店小二再上一轮新茶和糕点。
随即间,他不忘抬手,赏了一把碎银出去,惹得唱曲儿的爷孙,止不住地磕头叩谢。
“得了,得了。”被唤作陈员外的人,随意地摆了摆手,又转向面前的熟人。
“胡掌柜,这是刚从长阳回来?”
“确是,这几日长阳内外又闹了侠,怕惹了强人,我便早早回来了。”
“你也是鼠胆,若换作我陈家桥——”
“陈员外要如何?是帮官家杀侠贼么?陈员外考了甲榜,明年该放官了吧。瞧着你,有四栋祖屋,有百亩的良田,还考了大试甲榜,一身武艺更是了得,四里八乡的人,都羡慕得紧。”
“不过是乡下拳脚,我有空还要去拜师的。”
“陈员外是个妙人,若以后入了官,只怕要抓得那些侠贼无处藏身了。”
陈家桥不答,转了头,看向茶楼下的街市。
旁边不远的一桌,有个傻大户的公子,正将一截吐过口水的羊骨,狂笑着往下扔去。
不多久在茶楼下方,四五个衣不裹身的小乞儿,开始群起哄抢。
傻大户公子的狂浪笑声,刺痛了他的耳朵。
“殿下,娘娘那边派了人过来,说接风宴席已经准备好了,请殿下去入宴。”皇宫外,有近侍来报。
“跟我母后说一声,便说我尚有要事,需稍晚一些。”徐桥揉了揉眼睛,重新看向了吴松。
“这史书里人物纪的首位,是袁公爷,自是没有异议。先生,可否继续往下说。”
吴松翻了翻卷宗,“不知殿下想听哪位的。另外,这人物纪除了袁公爷,其他并不论排名先后,旨在恭正。”
“我义父,陈家桥的。”
“西蜀夜枭第一位统领,合山镇四屋先生陈家桥?”
“正是。本殿下的名,取自于他,却不得相见,是天大之憾。故而,我一直都想听他的故事。”
“陈先生是人间翘楚,亦是陛下起兵之时的关键之人。”
“等等,等等。”旁边的常逢春,突然抢声开了口。
“先生,可有我小叔父常胜的人物纪?”
“伏龙小先生亦受陛下夸赞,自然有——”
“喂小逢春,你又和我抢!”徐桥不干了,开始呛声。
“小桥儿,去年腊月十八,我还带你出宫去了——”
“住口。”徐桥红了红脸,急忙阻拦。
常逢春一下想起什么,也咳了两声作罢。
唯有坐在一边的李柳,在听见常胜的名字后,脸庞有些动容。那一场奇袭成都,常胜惊才卓绝,若非有上将军于文在,只怕真要成功了。
说起上将军……
呼出一口气,李柳闭了闭目,手却莫名颤了起来。
“子堂莫哭,便等我十八年,我会回来成都的。”
上将军的话,依然如雷贯耳。
十八年将到,上将军,李子堂想你苦矣。
殿中,约莫是徐桥占了上风,常逢春闷闷退到一边。
“先生,下一个说的人物纪,便说我义父陈家桥的。”徐桥转过脸,重新变得谦逊有礼。
吴松抹了抹额头,“殿下想听,那下官便好好地讲。走访多年,陈先生的故事虽不算多,但在下官看来,却是天下一等一的男儿。”
“请殿下与诸位恭听。”
“请。”
……
叮,叮咚。
一间茶楼里,有唱曲儿的一对爷孙,正在调着琴瑟。在他们的面前,是一位有些懒散的主顾。
翘着腿儿,身子斜靠在铺着羊皮的长椅上。正值冬日,茶楼内的炭味茶香,古怪地混淆成一团。
“陈员外好雅兴。”
有人相唤,琴瑟停了下来。那位懒散的主顾也起了身,让店小二再上一轮新茶和糕点。
随即间,他不忘抬手,赏了一把碎银出去,惹得唱曲儿的爷孙,止不住地磕头叩谢。
“得了,得了。”被唤作陈员外的人,随意地摆了摆手,又转向面前的熟人。
“胡掌柜,这是刚从长阳回来?”
“确是,这几日长阳内外又闹了侠,怕惹了强人,我便早早回来了。”
“你也是鼠胆,若换作我陈家桥——”
“陈员外要如何?是帮官家杀侠贼么?陈员外考了甲榜,明年该放官了吧。瞧着你,有四栋祖屋,有百亩的良田,还考了大试甲榜,一身武艺更是了得,四里八乡的人,都羡慕得紧。”
“不过是乡下拳脚,我有空还要去拜师的。”
“陈员外是个妙人,若以后入了官,只怕要抓得那些侠贼无处藏身了。”
陈家桥不答,转了头,看向茶楼下的街市。
旁边不远的一桌,有个傻大户的公子,正将一截吐过口水的羊骨,狂笑着往下扔去。
不多久在茶楼下方,四五个衣不裹身的小乞儿,开始群起哄抢。
傻大户公子的狂浪笑声,刺痛了他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