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大胜彻底冲散了刘庄病逝带来的阴霾。

  对于整个大汉而言;

  ——西域的平定彻底代表了当今大汉盛世的到来。

  无论是从外患来看,亦或是从国力来看。

  如今之大汉。

  已完全可以称之为盛世!

  .......

  接连多日,整个洛阳都沉寂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

  没有人能料到此事竟然能发展到如今这般。

  但是这种没有大规模动兵,且还达到了目的的战争,对所有人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也正是因为如此,顾晟的声望也是直接达到了顶峰。

  虽然不及顾康于百姓心中的地位。

  但亦是远超旁人。

  尤其是在天下各地将士们的心中,顾晟的名字甚至已经有了先汉那个少年将军的架势。

  他们都想成为顾晟这样的人。

  再不济,也想要追随。

  毕竟追随他的人都获得了大规模的封赏。

  谁人能不羡慕?

  没错,此役之后,顾晟直接便被抬到了车骑将军的位置。

  领平虏侯,食邑两千户于颍川郡阳翟县。

  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常毕竟此役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

  班超等人也是直接被升到了杂号将军之列。

  此番封赏规模之大,可谓是仅次于昔年刘秀开国之时。

  刘庄似乎是早就已经与刘炟交代过这些,刘炟做起来可谓是得心顺手。

  对此,群臣们虽然极为震动。

  但却也根本说不出来什么。

  甭说如今顾康可还在朝内,可以完全压住他们。

  就算顾康不在。

  他们也根本拦不住这事。

  还能说什么?

  顾晟这次功劳可是实打实的。

  昔年光武帝之时,便扬言要定西域。

  光武帝身死,明帝继其志欲扫北匈奴。

  这可是两代明君的遗愿。

  ——如今被顾晟给完成了!

  这种功劳,岂容质疑?

  但紧接着事情的变化便完全就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顾晟病重,需回洛阳修养。

  请辞西域都护而返回洛阳,并荐班超为新的西域都护。

  此事传回洛阳的瞬间,立刻便掀起了一阵风暴。

  根本就没有人会料到这个刚刚为整个大汉立下了如此大功,未来一片光明的将军竟然会直接病重。

  刘炟毕竟年龄还小,封赏这种事他完全可以按照刘庄曾与他说过的那样去做。

  但如今西域初定。

  西域都护人选定是关键。

  尤其是对于这种位置而言,谁人又不想争?

  在这种状况之下,刘炟只能前去寻马太后。

  不得不说,马太后的**水平确实高超。

  虽然刘庄一直都在压制外戚,包括她的族人,但是对于她这个皇后还是十分恩宠的,时不时便会与聊起政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马太后对于政事同样是有着精准的判断。

  在听闻此事之后。

  她只是派人去找了顾康。

  第二日,顾康再次出现在朝堂上。

  虽然他的脸上并没有流露出悲伤之色,但对于群臣而言却仍是一股极大的压迫。

  顾康并没有废话。

  他没有以势压人。

  只是说出了班超的功劳,以及西域列国百姓对于班超的评价畏惧。

  群臣默然。

  自此,此事平定!

  顾易一直都在注视着这一切,对于顾晟的身体状况可谓是心知肚明。

  顾晟并不是如当初的顾啸那般受了太多的暗伤。

  只能说是这段时间以来实在是过于疲惫了。

  他承受的压力是旁人难以企及的。

  之前能一直撑下去都只是他心中憋着一口气。

  但现在,他心中的气散了。

  身心的突然放松再加上前段时日的严重透支。

  这若是放在现代的医疗水平上,或许不会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但对于当前时代而言,顾晟确确实实要走到了尽头。

  “唉……”

  “天不遂人愿啊,顾氏第二代的时代也要过去了嘛?”

  顾易此时的心情格外的复杂。

  他不知道第二代人能给他带来多少的成就点,甚至到现在连再次操控角色花费多少成就点都还不清楚。

  但他能够确定的是....

  以目前顾氏第三代子弟的天赋而言,绝对撑不起如今的顾氏。

  顾氏二代子弟的陆续离世。

  注定会让顾氏面对一系列的衰弱,这让顾易觉着有些难以放心。

  毕竟以原本的历史来看。

  随着章帝登基....整个东汉的昌盛时期就要开始陷入倒计时了。

  未来的天灾、乱世等一切都显然不是如今的顾氏能够避开的。

  但现在的他却也改变不了一切。

  ........

  焉耆国,西域都护府。

  气氛格外的凝重。

  众将如今对顾晟的态度可谓是心服口服。

  这是一种旁人难以理解的感情。

  简单来说,对于如今的他们而言,只要顾晟下令,哪怕敌军是千军万马,他们也都会有着必胜的信念。

  这就是顾晟如今在军中的威望。

  但,英雄迟暮,顾晟终究还是倒下了。

  身体机能的严重损耗,已无法逆转。

  数月前,他还能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奋勇杀敌,如今却虚弱到连起身都极为艰难。

  即便返回洛阳,亦只能依靠马车缓缓护送。

  曾经威风凛凛的虎将,如今竟至这般境地,怎不让人徒生悲叹?

  “切莫再送了...”

  顾晟掀开马车车帘,面色苍白如纸,形容枯槁,与离开洛阳时相比,已瘦脱了相。

  他微笑着对不舍离去的将军们说道,

  “西域初定,列国畏我大汉如虎,虽都已遣子为质,且民心思汉,然北匈奴毕竟于西域经营多年。”

  “各方势力错综复杂。”

  “尔等绝不能在此时离开西域,当抓住此次契机,彻底肃清一切潜在威胁。”

  “唯有如此,他日即便北匈奴妄图重返西域,亦绝非易事。”

  “将军!”众将士听闻此言,眼眶泛红,难掩悲痛之情。

  虽说回京好生调理修养或有生机,但以顾晟如今的身体而言,回京便已然是千难万险。

  显然,这众人都明白这点。

  “何须如此悲伤?”顾晟洒脱一笑,“早在昔年初洛阳之时,我便已经抱有了马革裹尸而还的打算。”

  “如今竟还能活着归京,已属万幸....”

  他目光投向将士们身后景象的城池,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生死有命..”

  “此生晟能完成心中之志,已然足矣。”

  “若此次晟归京未亡。”

  “他日诸位将军功成之日,晟定于玉门关相迎。”

  无憾嘛?

  又岂能无憾?

  若是无憾顾晟又何必回京?

  以他如今的身体状况,回京便已是千难万险。

  可他又怎么能完全甘心?

  对于顾晟而言,心中伟业虽已初步完成,但却仍不能阻止其的开拓之心。

  如今大汉国力正盛,正是他建功立业之机。

  对于整个顾氏第三代的情况,可不仅仅只是顾易清楚。

  顾康、顾晟都能感觉的出来。

  两人受顾易教育最深,都想着为顾氏万世之基添砖加瓦,岂能就如此认了?

  这,就是顾晟的性格。

  当初面对北匈奴大军之时,他不服输。

  如今面对死亡。

  他亦然不服输!

  如今他就是要去闯一闯这条生死路!

  说罢,顾晟便直接放下了车帘。

  在一众将军的恭送之下,马车缓缓前行,朝着大汉方向行进。

  护卫顾晟返京的正是当年追随他前来的一千中军。

  虽然如今经过了多次的大战只剩下了四百余人。

  但这些人对顾晟的忠诚,坚如磐石,旁人难以企及。

  “将军,当真不等等班将军吗?”

  马车上,曾经给班超送信的校尉协一脸悲痛的看着顾晟,颤声问道。

  对于班超与顾晟的感情他们还是清楚的。

  毕竟两人都在中军内待过那么久。

  班超如今正在龟兹清扫北匈奴的遗留势力。

  想着两兄弟至今都还没有见面,他心中就会有一股莫名的悲意。

  “又何必徒增伤悲。”

  顾晟摇了摇头,闭上了眼睛。

  闻言,校尉脸上悲色更浓。

  落日余晖洒在大地。

  马车朝着大汉的方向不断驶去,在一片沉默中缓缓前行,整个队伍沉浸在沉痛的氛围之中。

  虽然这些人已经拼尽了全力。

  但在经过玉门关之时,顾晟的生命亦是走到了尽头。

  ——建初一年,五月。

  车骑将军定西侯顾晟薨于玉门关。

  .......

  就在顾晟闭眼的瞬间。

  系统的提示便在顾易的眼前闪了出来。

  【顾晟薨世。】

  【这是您的家族第一位未曾经过玩家操控而以自身获得爵位之人,其横扫西域、使北匈奴远遁,立万古刻石之功。】

  【天下人会记住顾晟的功劳。】

  【达成成就:功标青史、武冠天下。】

  功标青史(稀有成就):所立下的功劳足矣传承于青史之中,为后世之人所记。

  武冠天下(稀有成就):于当世所有武将之人,武可为尊。

  【恭喜您获得成就点:100000。】

  十万成就点!

  顾易心中一惊,但瞬间又冷静了下来。

  十万点成就点实乃情理之中。

  顾晟之功,于历史长河中亦属罕见,十万点甚至都有些少了。

  但凡是顾晟能够活到自然离世,那其能带来的成就点恐怕都是这个数倍不止!

  顾易轻轻叹了口气,旋即便点开了家族信息之中,打算看看操控人物到底需要多少成就点。

  【当前成就点不足。】

  熟悉的提示瞬间弹出。

  “十万还不够?”

  顾易心中一沉。

  虽然早已在注意事项里面看到了“融入角色需要巨量成就点”。

  但却未曾料到需求如此之高。

  如今看来,这恐怕至少要几代人的努力,且保证家族持续能够获得成就点,方能凑齐一次操控机会。

  况且,光操控人物显然还是不行。

  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一人寿命之长短显然不足以彻底改变一切。

  必须还要有道具的帮助。

  而操控人物就无法获得成就点,同时抽奖也是一万成就点一次。

  这让顾易只感压力山大。

  本就因顾晟身死后有些低落的心情此时更加沉重了些许。

  ........

  洛阳。

  顾晟薨于玉门关的消息迅速传开,朝野为之震动。

  虽然如今顾晟的身份看似还不如顾康。

  但所有人都清楚,顾晟这才只是刚刚开始发达而已。

  而顾康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

  只要让顾晟继续立功,很有可能便是将来的大将军!

  这种人....竟然就这样死了?

  整个朝堂上瞬间就寂静了下来,甚至就连私下里也没人再去议论顾氏如何了。

  没有人愿意去得罪此时的顾康。

  生怕受到牵连。

  但出人预料的是,顾康并没有他们想象那般直接悲痛到无以复加。

  他仍是如往常那般,看上去并无任何异常。

  对于顾晟这种有大功于天下之人的臣子去世,朝野上下自然要为顾晟挑选谥号。

  刘炟在学问上的天赋显然还是不错的。

  在一众臣子的商谈之中,最后定下了“桓”字。

  取辟土服远。

  以祭顾晟定西域之功。

  顾康从始至终都未曾发表过什么太多的意见。

  随着刘庄逝去的时间越来越久,所有人都能明显感觉出顾康的差别。

  他似乎不再如往常那般锋利了。

  甚至都有人怀疑顾康是有了隐退之心,不再如往常那般可以处理一切政务。

  除了大事之外,他很少开口。

  这个判断让人咋舌。

  以顾氏当今的影响力,哪怕就算顾康死了,其子顾良在朝中的身份也定然不凡。

  何至于如此呢?

  也只有顾易通过多日的观察才看了出来。

  顾康他是真的在为顾氏的后世做准备。

  他一直都未曾停下著书之事。

  顾易曾仔细观察过。

  顾康所著之书,就是引各派之长,并在其中添加了许多自己的想法。

  这也算是这个时代多数人的行为了。

  其中许多想法都有着顾易当初教育的影子。

  于现在的大汉而言,实用性确实极高。

  并且他还先后举荐了一些人。

  这些人都是这些年来他通过治政天下而发现的有能之人。

  其中有顾易认识的,亦有不认识的。

  如...袁安。

  顾康对其十分看重。

  更是直接将他从一个小小县令提拔到了太守的位置上。

  其余人也会根据才能举荐。

  但对于顾氏的子嗣,除了几个小辈于巨鹿郡为官之外,他并没有任何的安排,仿佛就是没打算让他们做官一般。

  不过对此也并没有人感觉到意外。

  因为顾良与刘炟这个皇帝的关系极好。

  两人自幼便在一起读书,性格相投。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顾康刻意为之。

  毕竟皇帝自己亲自提拔,意义上便有着根本的不同。

  但只有顾易知道。

  顾康这是真没有这个打算。

  他这种人本就不会将目光局限于一时之争上。

  他争的是万世!

  家族子弟的才能无法撑起家族,但便注定了家族的衰弱。

  这点可谓是每一个世家都要面临的问题,更别说顾氏这种两朝为尊的家族。

  他这只是在为家族寻找合适的退路。

  以免家族在未来这段时间出现无法弥补的意外。

  但这种事旁人又岂会理解?

  而就在这种日夜辛劳的状况下,顾康的身体也是渐渐有了一些问题。

  无论是治田亦或是治水等一系列的问题。

  顾康所付出的心血同样极大,且如今的顾康年龄也不小了,他又怎么可能一直硬朗?

  一个辉煌的时代;

  ——在随着时间的更迭逐渐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