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 第三百八十八章 嘉靖勤经筵,故作谦虚而难儒臣!

小说:嘉靖承明 作者:枫渡清江 更新时间:2025-01-30 20:00:50 源网站:2k小说网
  翁万达的话,的确让许多缙绅大户出身的官员不禁怒目切齿。

  因为,翁万达明显在挖苦他们是小人!

  也在这里排队领俸银的刑科右给事中张逵,此时,就因此无法忍受。

  毕竟,朝廷将因为石见银山财力再次大增的消息,就够让他这种站在缙绅大户利益一边的官员烦躁的了。

  而现在,翁万达还故意刺激他们,张逵也就在一旁对同僚给事中沈汉等同僚冷声讥讽道:

  “真是可笑!”

  “谁都知道,今日发作俸银的银元皆是巧取豪夺外邦民财而来,乃不仁不义之利,真君子哪里会高兴,只有小人才喜笑颜开!”

  “有道理!”

  沈汉听后不禁附和颔首。

  张逵则因为有同僚附和,也就继续倡言说:

  “所以,向上吧,诸君,不要跟他们一个世界!”

  “没错,不与奸佞同列于朝,不领奸佞所采之一钱一分的不义财!”

  沈汉说后就不再排队领俸银,掸袖而走。

  石见银山之财是议礼派霍韬等去采的,所以,在沈汉口中,这也就成了奸佞所采之财。

  但张逵把他拉了回来:“这倒不至于!”

  “不与奸佞为伍,但取其财以济人是可以的!”

  接着,张逵又说了一句。

  沈汉非常懵逼地站了回来。

  话说,像张逵一样,打着“仁义道德”的旗号,把朱厚熜让官员对外取得的新增财利,说成是不义之财的官员不在少数。

  即便这些对外取得的财利,不是以抢掠的方式直接得来,而是让当地统治者自己愿意交上来的。

  即便他们的家族,在国内也通过对百姓敲骨吸髓、盘剥讹诈的方式实现了不小的财富增长。

  但因为,他们不希望看见大明朝廷通过这种对外扩张的方式实现国家富强,所以他们也就还是双标地打起“仁义道德”的旗号,而开始在新增财帑收入的方式正义上来说事。

  侍讲学士廖道南就因此没有去领俸。

  同乡翰林童承叙来问他为何没有去领俸时,就直言道:“我宁肯夏天买不起冰,热死;冬天烧不起炭,冻死;也绝不领这靠欺诈外邦得来的不义之财!”

  廖道南说后就继续在翰林院看起典籍来。

  翰林侍讲童承叙听后不由得向廖道南拱手作揖:“公真乃君子也!”

  廖道南回了一礼。

  “不过是家中世代为官,不缺钱而已!”

  “装什么高尚,有本事不让家里打钱?”

  这时。

  翰林文征明因为路过听到了廖道南的话,便不屑地嘲讽起来。

  廖道南听后红了脸:“家里的钱,又不是不义之财,有何用不得?”

  “食百姓之租得的财,接纳投献而夺朝廷之税得到的利,就不是不义之财了吗?”

  文征明又问了一句。

  廖道南顿时勃然:“你!”

  “朝廷外取之利,皆是倭人无礼杀我百姓在先,又不善治国,而无仁政于民在后,才被我国朝纳而安民罢战。”

  “所以,哪里是不义之财?分明是替其开矿安民、止干戈而靖地方后而得到的正当回馈而已!乃取之有道也!”

  文征明这里也继续说了起来。

  童承叙听后再次颔首:“也有道理!”

  “有什么道理!”

  “你到底站哪边?”

  廖道南呵呵一笑,还诘问起童承叙的立场来。

  童承叙则呆呆地问道:“什么哪边?”

  廖道南则把他拉到一边,低声说道:“朝廷越来越富足,对我们缙绅大户没有好处!”

  “贵府也是世代为官,难道就真的想将来越来越多的草芥**民可以靠朝廷对外拓取的机会,从而以一代人的努力,抵得上我们几代人的努力吗?”

  接着。

  廖道南又反问起童承叙来。

  年轻一些的童承叙,还比较单纯,也就听后一脸讶然。

  “什么草芥**民?”

  “不都是陛下赤子吗?”

  “再说,如果一代人的努力能达到几代人努力的成就,难道不是好事吗?”

  “这就好比,本来一个贫户,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衣帛食肉,现在因为朝廷对外拓取有方,这贫户可以通过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衣帛食肉。”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若能让贫户可以更容易富足,想来也更利于使天下世风淳正吧?”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童承叙这么说后,廖道南也无法再反驳,则呵呵冷笑:

  “你迟早会明白我为何这么说!”

  说毕。

  廖道南就背着手离开了翰林院。

  ……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文华殿。

  朱厚熜正在认真听翰林侍讲童承叙对自己在经筵上对自己讲述圣人之道。

  虽然,廖道南的说法让童承叙很不理解,但在经筵上,他还是提倡天子从圣人之教,应该以富民为己任,而达到被天下百姓推崇敬仰的目的。

  朱厚熜不排斥照着这些儒家思想来做。

  所以,他即便现在已威权极大,也还是没有荒废经筵,依旧会按期让儒臣对他讲解经筵之道。

  这是十五岁的嘉靖登基时,王鏊等儒臣对他的要求,喜欢他勤亲政之余,不忘勤讲学。

  为此,王鏊还特地写了《亲政》和《讲学》两篇奏疏,在朱厚熜初登大位时呈给了他。

  而朱厚熜也没让王鏊等失望,基本上无论寒暑都不废经筵。

  反正他清楚,官僚们中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更推崇的其实是儒表法里,不是真的要皇帝推行儒道。

  因而,这些人越是在明面上给朱厚熜强调儒道,朱厚熜就越是有理由举着儒家的大旗进行改革,要真的去建立儒家畅想的大同社会,要真的去做尧舜之君,要真的去富民。

  “陛下,按孟子言,要能使百姓赡养父母,能娶妻生子,能在丰年不饥不寒,能在灾年不成饿殍,就可为明君。”

  “圣人这是希望君主能爱护百姓。”

  童承叙回道。

  朱厚熜听后点头:“善!”

  接着,朱厚熜就问着首辅杨一清:“如今天下可还有饥民?”

  首辅杨一清这时回答说:“回陛下,还有!光京师就还有数万饥民没有被安置!”

  朱厚熜听后喟然叹息:“看来,朕还没资格自诩为明君啊,还只能算是庸主!因为不但京师有饥民,连最近派钦差去调查宗室情况后,朕才知道,原来天下还有许多宗室,竟到而立不惑之年时都还是为鳏寡之人!可见朕失德呀!”

  “陛下恕罪!”

  “臣没有此意,臣认为陛下已堪为尧舜一样的明君圣主!”

  “京师如今虽有饥民,但到底没有再饿死人,至于宗室之不幸,非陛下之过,乃贪臣墨吏之过也!”

  童承叙这里慌忙匍匐在地,叩首以答。

  他不明白天子为何这么谦虚,明明相比大明以前,如今天下已经流民大减,国库也不再亏空,还岁入大增,百姓也被永免了许多税种,如匠银还有竹木抽分。

  这要是换成别的天子,早就志得意满,只安心过享受丰亨豫大的帝王生活,坐等百年之后得个很好的庙号了,可偏偏当今天子还一个劲地说自己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