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一个清稚的声音,打断了朱寅的诗情画意。
朱寅转头一看,却是双胞胎中的一个。
“我说过了,不要叫我爹。”朱寅很无语的再次纠正道。
他啪的一声收了折扇,“我才九岁,你都比我大两岁。”
宁采薇闻言不禁莞儿。现在嫌弃自己年纪小?
你义女东果,比你也大两岁啊,你怎么也当她义父了?
害的姐也跟着当妈。
冤死。
现在双胞胎叫你爹,你又说自己年纪小,其实就是看他们没有背景,不像东果那样有价值呗。
这对双胞胎兄弟姓康,一个叫康狗剩,一个叫康狗蛋,出身苦哈哈的纤夫家庭。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命如土**,不值钱。
双胞胎兄弟年方十岁,就跟着父亲,泥猴子一般在码头拉纤扛包。一天从早干到晚,也就能糊口。
“爹。”康狗剩有点委屈,“爹是家主,收养俺的小恩人,俺不能没有规矩啊,俺不叫爹,也不晓得叫甚。”
朱寅有点无语。
康狗剩其实没叫错。自己收留了他,他的确应该叫爹。
在大明朝,爹有两个意思。
一是父亲;二是主人。
奴仆对家主,普遍性的称为“爹、娘”。
因为按照《大诰》,只有三品以上才可合法蓄奴,就算三品大员也只能蓄奴八人。
三品以下,余皆不许。
那么士绅豪商怎么绕过法律蓄奴呢?
用收养的名义。
所以真要较真《大诰》,不合法的奴仆关系,法律层面属于“养父养子”。
于是,奴仆就称家主为爹娘了。哪怕主人是个孩子,也要叫爹。
弘治之后,《大明律》、《大诰》中的很多条款已成虚设,名存实亡,可这种称呼却习惯性的保留下来。
与之类似的,还有纳妾。
妾室也称呼夫主为“爹”,称呼正妻为“娘”。
太祖规定,庶民年过四十而无子嗣,方可纳妾。
官员富商为了纳妾,就搞出“干爹干女儿”这种关系。实际上是妾,名义上是“干闺女”。
如此一来,就又钻了空子。到后来法律形同虚设,这种称呼习惯也保留了下来。
于是,明朝民间蓄奴成风,奴仆数量巨大,也不登记户口,甚至数次酿成“奴变暴乱”。
朱寅想了想,说道:“你们跟着我,就叫我主公吧。嗯,就是家主的意思。听过戏文没有?就叫主公。”
主公这种称呼,明朝其实一直存在,并不算违禁之称,只是很少见。
而且多是属吏对主官、掌柜对东主、清客对恩主的称呼。
宁采薇听到“主公”两个字,小脸不禁绷住,努力不让嘴角上弯。
宁清尘却是忍不住的咯咯笑起来。
“是,主公!”康狗剩和康狗蛋一起领命,接着就要下跪。
朱寅喝道:“说了不许跪!以后只能长揖,不准跪。”
“是,主公。”双胞胎只能站直腿,改为弯腰叉手,高举过头的行礼。
朱寅忽然想到了什么,正色说道:
“你们的名字,不太体面啊。我给你们改个名字吧。”
折扇啪的打开,“谁是老大?”
康狗剩道:“是俺。”
朱寅点点头,折扇轻摇,“从今以后,你不叫康狗剩,你叫康熙。”
康熙?康狗剩不识字,但他知道好歹。
很明显,康熙比狗剩强!
“谢主公给俺取名!”康狗剩一脸欢喜之色,“俺以后就是康熙!”
朱寅又对康狗蛋说道:“老二啊,你以后不叫狗蛋,你叫康乾。”
“康乾…”康狗蛋也很高兴,这个名字比狗蛋好听。
主公一看就是读书的小公子,取名的本事比爹强。
“爹!”兄弟两人忽然一起面向北方,在甲板上跪下来,泪流满面。
“爹呀,你放心吧,俺们死不了,老康家有后!”
“俺和狗蛋有新名字了,俺叫康熙,狗蛋叫康乾!到时俺们给你烧纸烧香,你要知道是俺们啦!”
说完在甲板上砰砰磕头。
这一次,朱寅没有阻止他们下跪。他们跪的是他们的亡父。
宁采薇抱着妹妹,转过身子,面向另一边,身子花枝乱颤。
可她不能笑出声,只能憋住声音,腹部肌肉忍的酸痛。
难绷。
神特么康熙、康乾。
这男人怎么这么恶趣味啊,讨厌!
真是的!笑死姐了。
“咯咯…”宁清尘是婴儿,情绪管理能力极低,更是笑的快要岔气了。
这狗头特务还是个逗逼鸭。
“爹…”那十三四岁,身穿补丁衣服的少女,主动上前说道,“爹给俺也改个名字吧。”
朱寅老气横秋的叹息一声,“丑嫚啊,我都说两次了,不要叫我爹。”
“你和康熙、康乾一样,叫我主公吧。”
这女子也是山东人,叫靳丑嫚。
可是其实,她不但不丑,五官长相还很娟丽,是个美人的骨相。
只是营养不良,头发有些枯黄,身材很瘦,皮肤有点粗糙。
真要是丑,也不会被人贩子看中。丑的可卖不出价钱啊。
人贩子坏,但不傻。
她是微山湖的船户,家住微山岛,自小就跟着父母扯帆行船,踏波走浪,日子辛苦也能忍受。
可父母死后,嫂子就容不下她了。两个哥哥也都不管她。
因为按照当地风俗,嫁女要出不少嫁妆,就算是苦哈哈的船户,也要一条起码二十石的新船。
两个哥哥自过自己的小日子,不愿意为妹妹出船嫁,在各自浑家的授意下,干脆不闻不问。
此时听到朱寅让她改口,她立刻说道:“主公,俺也想改个名字。”
朱寅道:“也好。你就叫靳云娘吧。但你改了名字,黄册户籍就没有了。”
这个名字很随便,但也没有恶搞。
“谢主公。”靳丑嫚神色喜悦,“以后俺就叫云娘了,俺不在乎黄册户籍。”
她已经十三岁,当然能看出朱寅出身不凡。
靳云娘露出一丝倔强之色,“俺要好好跟着主公,不让他们瞧不起俺。”
她口中的他们,当然是她的哥哥嫂嫂。
…
黑船过了徐州之后,出了会通河,逆流变成顺流,船速就快了很多。
又过了两日,船过了淮河,进入淮扬河段后,运河更是宽广,两岸更是繁华如烟。
河面上的漕船悬挂着漕运总督的旗帜,都是工部定制四百石规格的制式漕船。
大量船队,还有漕运千户的兵丁护送。
看上去犹如一支迤逦北上的水师舰队。
按照户部的要求,每年漕粮到京的最低标准是四百万石,不算路上的损耗。
这就意味着,需要四百石规格的制式漕船,运载一万船次。若是算上漕兵和漕工路上的口粮消耗,最少要运载一万两千船次。
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运河上要有四十艘户部的漕粮船北上。
加上商船、民船、兵船、官船、盐船,以及江南各织造衙门、宫里各监的采办船,河道上十分忙碌。
由于是顺风顺水,四百里长的淮扬运河,朱寅等人两天就走完了。
七月十一清晨,前方终于出现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一眼望去烟波浩渺,水天相接,苍茫一色。
万丈朝霞之下,江鸥水鹭蹁跹飞舞。
长江!
PS:长江终于到了。本书的故事,也真正展开了。
朱寅转头一看,却是双胞胎中的一个。
“我说过了,不要叫我爹。”朱寅很无语的再次纠正道。
他啪的一声收了折扇,“我才九岁,你都比我大两岁。”
宁采薇闻言不禁莞儿。现在嫌弃自己年纪小?
你义女东果,比你也大两岁啊,你怎么也当她义父了?
害的姐也跟着当妈。
冤死。
现在双胞胎叫你爹,你又说自己年纪小,其实就是看他们没有背景,不像东果那样有价值呗。
这对双胞胎兄弟姓康,一个叫康狗剩,一个叫康狗蛋,出身苦哈哈的纤夫家庭。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命如土**,不值钱。
双胞胎兄弟年方十岁,就跟着父亲,泥猴子一般在码头拉纤扛包。一天从早干到晚,也就能糊口。
“爹。”康狗剩有点委屈,“爹是家主,收养俺的小恩人,俺不能没有规矩啊,俺不叫爹,也不晓得叫甚。”
朱寅有点无语。
康狗剩其实没叫错。自己收留了他,他的确应该叫爹。
在大明朝,爹有两个意思。
一是父亲;二是主人。
奴仆对家主,普遍性的称为“爹、娘”。
因为按照《大诰》,只有三品以上才可合法蓄奴,就算三品大员也只能蓄奴八人。
三品以下,余皆不许。
那么士绅豪商怎么绕过法律蓄奴呢?
用收养的名义。
所以真要较真《大诰》,不合法的奴仆关系,法律层面属于“养父养子”。
于是,奴仆就称家主为爹娘了。哪怕主人是个孩子,也要叫爹。
弘治之后,《大明律》、《大诰》中的很多条款已成虚设,名存实亡,可这种称呼却习惯性的保留下来。
与之类似的,还有纳妾。
妾室也称呼夫主为“爹”,称呼正妻为“娘”。
太祖规定,庶民年过四十而无子嗣,方可纳妾。
官员富商为了纳妾,就搞出“干爹干女儿”这种关系。实际上是妾,名义上是“干闺女”。
如此一来,就又钻了空子。到后来法律形同虚设,这种称呼习惯也保留了下来。
于是,明朝民间蓄奴成风,奴仆数量巨大,也不登记户口,甚至数次酿成“奴变暴乱”。
朱寅想了想,说道:“你们跟着我,就叫我主公吧。嗯,就是家主的意思。听过戏文没有?就叫主公。”
主公这种称呼,明朝其实一直存在,并不算违禁之称,只是很少见。
而且多是属吏对主官、掌柜对东主、清客对恩主的称呼。
宁采薇听到“主公”两个字,小脸不禁绷住,努力不让嘴角上弯。
宁清尘却是忍不住的咯咯笑起来。
“是,主公!”康狗剩和康狗蛋一起领命,接着就要下跪。
朱寅喝道:“说了不许跪!以后只能长揖,不准跪。”
“是,主公。”双胞胎只能站直腿,改为弯腰叉手,高举过头的行礼。
朱寅忽然想到了什么,正色说道:
“你们的名字,不太体面啊。我给你们改个名字吧。”
折扇啪的打开,“谁是老大?”
康狗剩道:“是俺。”
朱寅点点头,折扇轻摇,“从今以后,你不叫康狗剩,你叫康熙。”
康熙?康狗剩不识字,但他知道好歹。
很明显,康熙比狗剩强!
“谢主公给俺取名!”康狗剩一脸欢喜之色,“俺以后就是康熙!”
朱寅又对康狗蛋说道:“老二啊,你以后不叫狗蛋,你叫康乾。”
“康乾…”康狗蛋也很高兴,这个名字比狗蛋好听。
主公一看就是读书的小公子,取名的本事比爹强。
“爹!”兄弟两人忽然一起面向北方,在甲板上跪下来,泪流满面。
“爹呀,你放心吧,俺们死不了,老康家有后!”
“俺和狗蛋有新名字了,俺叫康熙,狗蛋叫康乾!到时俺们给你烧纸烧香,你要知道是俺们啦!”
说完在甲板上砰砰磕头。
这一次,朱寅没有阻止他们下跪。他们跪的是他们的亡父。
宁采薇抱着妹妹,转过身子,面向另一边,身子花枝乱颤。
可她不能笑出声,只能憋住声音,腹部肌肉忍的酸痛。
难绷。
神特么康熙、康乾。
这男人怎么这么恶趣味啊,讨厌!
真是的!笑死姐了。
“咯咯…”宁清尘是婴儿,情绪管理能力极低,更是笑的快要岔气了。
这狗头特务还是个逗逼鸭。
“爹…”那十三四岁,身穿补丁衣服的少女,主动上前说道,“爹给俺也改个名字吧。”
朱寅老气横秋的叹息一声,“丑嫚啊,我都说两次了,不要叫我爹。”
“你和康熙、康乾一样,叫我主公吧。”
这女子也是山东人,叫靳丑嫚。
可是其实,她不但不丑,五官长相还很娟丽,是个美人的骨相。
只是营养不良,头发有些枯黄,身材很瘦,皮肤有点粗糙。
真要是丑,也不会被人贩子看中。丑的可卖不出价钱啊。
人贩子坏,但不傻。
她是微山湖的船户,家住微山岛,自小就跟着父母扯帆行船,踏波走浪,日子辛苦也能忍受。
可父母死后,嫂子就容不下她了。两个哥哥也都不管她。
因为按照当地风俗,嫁女要出不少嫁妆,就算是苦哈哈的船户,也要一条起码二十石的新船。
两个哥哥自过自己的小日子,不愿意为妹妹出船嫁,在各自浑家的授意下,干脆不闻不问。
此时听到朱寅让她改口,她立刻说道:“主公,俺也想改个名字。”
朱寅道:“也好。你就叫靳云娘吧。但你改了名字,黄册户籍就没有了。”
这个名字很随便,但也没有恶搞。
“谢主公。”靳丑嫚神色喜悦,“以后俺就叫云娘了,俺不在乎黄册户籍。”
她已经十三岁,当然能看出朱寅出身不凡。
靳云娘露出一丝倔强之色,“俺要好好跟着主公,不让他们瞧不起俺。”
她口中的他们,当然是她的哥哥嫂嫂。
…
黑船过了徐州之后,出了会通河,逆流变成顺流,船速就快了很多。
又过了两日,船过了淮河,进入淮扬河段后,运河更是宽广,两岸更是繁华如烟。
河面上的漕船悬挂着漕运总督的旗帜,都是工部定制四百石规格的制式漕船。
大量船队,还有漕运千户的兵丁护送。
看上去犹如一支迤逦北上的水师舰队。
按照户部的要求,每年漕粮到京的最低标准是四百万石,不算路上的损耗。
这就意味着,需要四百石规格的制式漕船,运载一万船次。若是算上漕兵和漕工路上的口粮消耗,最少要运载一万两千船次。
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运河上要有四十艘户部的漕粮船北上。
加上商船、民船、兵船、官船、盐船,以及江南各织造衙门、宫里各监的采办船,河道上十分忙碌。
由于是顺风顺水,四百里长的淮扬运河,朱寅等人两天就走完了。
七月十一清晨,前方终于出现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一眼望去烟波浩渺,水天相接,苍茫一色。
万丈朝霞之下,江鸥水鹭蹁跹飞舞。
长江!
PS:长江终于到了。本书的故事,也真正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