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
凌晨时分雪就停了,到了早上居然红日腾空,阳光普照大地,竟是个碧空如洗的大晴天。
今儿就是预测中泰山发生地震的日子,张峦好似个没事人一般去了趟国子监,拜会过老师和同窗,刚到教室坐下,就被太医院的人请去诊棚为人种药,昨晚才说的要好好休息一下的话转眼成了泡影。
忙活半天,到日落西山时张峦才回来,在自家门口并没有见到本来应该前来传话的沈禄。
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正在自家门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见到张峦回来,哥儿俩立即迎了过去。
张延龄笑嘻嘻问道:“爹,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早吗?”
张峦仰头看了看天色,随后目光转向街口方向,有些诧异地道:“眼看已是申末,客人一个都没来么?
“我特地跟他们约好这个时间点会面,还在请柬上详细说明了地址……难道说他们迷路了?去,你俩到街口迎接客人。”
这次张鹤龄脑袋瓜好似变聪明了,直接出拒绝:“我们俩又不认识你叫来的客人,见了面也会错过,怎么个迎接法?”
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
“嘿!叫你做事就推三阻四,懒得动弹是吧?成天窝在家里,游手好闲,都快成街溜子了,要是再不给你们找点事做,早晚混迹街头,成那衙门口的惯犯,年后一定给你们找个先生……”
张峦也就嘴上说说,他还是自己跑到街口迎宾去了。
看着老父亲背影,张鹤龄嘟囔道:“我看爹这两天心情不好,见谁咬谁,最好不要招惹他!”
张延龄笑道:“爹只咬你,可没咬过我。”
“你也是……”
张鹤龄瞪了弟弟一眼,愤愤不平,“老二,最近你没大没小的,太不像话了……对了,你到底陪爹做过什么?你能做的事,我也能做,你教会我,以后我陪爹去。”
张延龄闻哑然失笑。
家里人现在都想知道他在干什么。
但这种事,真没法跟他们解释清楚,至于教会张鹤龄……他自问不是当先生的材料,这个生性皮赖纵意妄为的大哥他可没法教好。
“嘿嘿。”
张延龄只是笑。
“嘿,瞧你那傻样,也不知道爹看上你哪点了。”
张鹤龄面对一脸呆滞表情的张延龄,好似放下所有戒心,但还是不时回头瞅瞅弟弟,凶巴巴地道,“你说过,咱要干点大事出来,让人刮目相看……我眼睛可亮了,敢骗我小心揍你。”
张延龄笑道:“大哥,你身上有什么东西值得被人骗的?咱们没啥本钱,光有一膀子力气,豁出去做点实事,这样父母和姐姐都会高看咱一眼。”
“那就行,你拿个章程出来,瞅准机会咱就开干!”
张鹤龄脸上满是期待,铁了心要跟弟弟干大事。
……
……
张峦等待的客人终归还是来了。
但只有一位,张峦把客人往自家门口引的时候,沮丧与失望之情溢于表,看得张延龄心痛不已。
“来瞻,还是因为你没在北雍就学几日,与人不熟,再则年底各家都忙,我也尽力帮你邀请了,但他们都琐事缠绕脱不开身。”
来客正是张峦在国子监中交到的第一个朋友崔儒。
崔儒毕竟是官宦子弟,出门乘坐马车不说,还带了小厮前来赴约,从穿戴到气度,都是大户人家作派。
当崔儒被请进家门时,紧跟在二人身后的张延龄还琢磨了一下,大概只有崔儒人大面大,不好意思推却邀约。
毕竟谁都知道张峦请客,为的是来年在国子监读书时有个好人缘,算是探探路,但他不在酒肆请客而是在家里设宴,别人跟他不熟,首次上门的话还要准备礼物,自然不想赴约。
张峦对崔儒非常友善,一口一个崔兄,执礼甚恭。
二人并肩而行,相谈甚欢,一起来到了家中正堂。
寒暄一番后,张峦把两个儿子叫到崔儒面前,算是让同窗好友见见自己平生“得意之作”。
“两位贤侄真是一表人才啊。”
崔儒一眼就看向张鹤龄。
毕竟张鹤龄年岁大一些,且是张家长子。
这年头长子嫡孙那可是有特殊意义的,在家族权力和财富分配中享有天然的优先权,上到皇室,下到黎民百姓,对这源自于周天子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深以为然,要不然成化帝也不会为废掉朱佑樘的太子之位殚精竭虑了。
至于次子嘛,在家里最多就是个陪衬。
听到夸奖,张峦先是挺直腰杆,随即又有些泄气:“不瞒你说,犬子二人都不太争气,课业马马虎虎,只怕没一个能在科举上有所建树……这个小的聪明伶俐些,或许还有那么丁点儿机会,大的嘛……算是废了。”
张鹤龄本来还在那儿得意洋洋充当晾衣架,听到老爹这话,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哼!
不开心!
老父亲又在人前打击他!
崔儒笑着问道:“不知两位贤侄可有与人许配婚事?”
张峦回答得很干脆:“尚未。”
以前在兴济时,家里穷的叮当响,连下聘的钱都拿不出,张峦两口子自然不会考虑儿子的婚事。
即便后来张峦犯险入王家防治痘疮,期间曾与王家家主口头许下婚约,但出来后王家只是依约送上礼金,不再提联姻之事,也是王家不想自家女儿到张家受苦。
崔儒望向张鹤龄,似乎越看越喜欢,最后却还是惋惜地摇摇头:“小女年岁尚幼,与令郎似并不般配。”
随即崔儒又将目光落到张延龄身上,好像张延龄的年龄比较符合。
可惜啊,还是那个问题,次子没有继承权,他可不会傻傻地把女儿嫁给一个前途未卜的少年郎。
张峦目光在两个儿子身上掠过,自我挽尊地道:“两个小的,如今年岁尚幼,不用急着操持他们的婚姻大事……你们两个,进房去读书,为父要与客人叙话了。”
“哦。”
张鹤龄应了一声,随即便带着弟弟出门。
到了院子里,张鹤龄又在嘟哝:“读什么书?小人书吗?”
张延龄笑嘻嘻地道:“爹就是在人前装装样子,你不会当真了吧?房里箱子中有不少书,你想讨个好婆姨,大可拿本书看看,装装门面,让那位崔监生觉得你一心向学。”
张鹤龄重重地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我看他挺喜欢我的,说不定给他留下个好印象,就把女儿嫁给我了呢。”
说完还真进屋去翻柜子找书了。
这令张延龄有些哭笑不得。
..
凌晨时分雪就停了,到了早上居然红日腾空,阳光普照大地,竟是个碧空如洗的大晴天。
今儿就是预测中泰山发生地震的日子,张峦好似个没事人一般去了趟国子监,拜会过老师和同窗,刚到教室坐下,就被太医院的人请去诊棚为人种药,昨晚才说的要好好休息一下的话转眼成了泡影。
忙活半天,到日落西山时张峦才回来,在自家门口并没有见到本来应该前来传话的沈禄。
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正在自家门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见到张峦回来,哥儿俩立即迎了过去。
张延龄笑嘻嘻问道:“爹,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早吗?”
张峦仰头看了看天色,随后目光转向街口方向,有些诧异地道:“眼看已是申末,客人一个都没来么?
“我特地跟他们约好这个时间点会面,还在请柬上详细说明了地址……难道说他们迷路了?去,你俩到街口迎接客人。”
这次张鹤龄脑袋瓜好似变聪明了,直接出拒绝:“我们俩又不认识你叫来的客人,见了面也会错过,怎么个迎接法?”
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
“嘿!叫你做事就推三阻四,懒得动弹是吧?成天窝在家里,游手好闲,都快成街溜子了,要是再不给你们找点事做,早晚混迹街头,成那衙门口的惯犯,年后一定给你们找个先生……”
张峦也就嘴上说说,他还是自己跑到街口迎宾去了。
看着老父亲背影,张鹤龄嘟囔道:“我看爹这两天心情不好,见谁咬谁,最好不要招惹他!”
张延龄笑道:“爹只咬你,可没咬过我。”
“你也是……”
张鹤龄瞪了弟弟一眼,愤愤不平,“老二,最近你没大没小的,太不像话了……对了,你到底陪爹做过什么?你能做的事,我也能做,你教会我,以后我陪爹去。”
张延龄闻哑然失笑。
家里人现在都想知道他在干什么。
但这种事,真没法跟他们解释清楚,至于教会张鹤龄……他自问不是当先生的材料,这个生性皮赖纵意妄为的大哥他可没法教好。
“嘿嘿。”
张延龄只是笑。
“嘿,瞧你那傻样,也不知道爹看上你哪点了。”
张鹤龄面对一脸呆滞表情的张延龄,好似放下所有戒心,但还是不时回头瞅瞅弟弟,凶巴巴地道,“你说过,咱要干点大事出来,让人刮目相看……我眼睛可亮了,敢骗我小心揍你。”
张延龄笑道:“大哥,你身上有什么东西值得被人骗的?咱们没啥本钱,光有一膀子力气,豁出去做点实事,这样父母和姐姐都会高看咱一眼。”
“那就行,你拿个章程出来,瞅准机会咱就开干!”
张鹤龄脸上满是期待,铁了心要跟弟弟干大事。
……
……
张峦等待的客人终归还是来了。
但只有一位,张峦把客人往自家门口引的时候,沮丧与失望之情溢于表,看得张延龄心痛不已。
“来瞻,还是因为你没在北雍就学几日,与人不熟,再则年底各家都忙,我也尽力帮你邀请了,但他们都琐事缠绕脱不开身。”
来客正是张峦在国子监中交到的第一个朋友崔儒。
崔儒毕竟是官宦子弟,出门乘坐马车不说,还带了小厮前来赴约,从穿戴到气度,都是大户人家作派。
当崔儒被请进家门时,紧跟在二人身后的张延龄还琢磨了一下,大概只有崔儒人大面大,不好意思推却邀约。
毕竟谁都知道张峦请客,为的是来年在国子监读书时有个好人缘,算是探探路,但他不在酒肆请客而是在家里设宴,别人跟他不熟,首次上门的话还要准备礼物,自然不想赴约。
张峦对崔儒非常友善,一口一个崔兄,执礼甚恭。
二人并肩而行,相谈甚欢,一起来到了家中正堂。
寒暄一番后,张峦把两个儿子叫到崔儒面前,算是让同窗好友见见自己平生“得意之作”。
“两位贤侄真是一表人才啊。”
崔儒一眼就看向张鹤龄。
毕竟张鹤龄年岁大一些,且是张家长子。
这年头长子嫡孙那可是有特殊意义的,在家族权力和财富分配中享有天然的优先权,上到皇室,下到黎民百姓,对这源自于周天子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深以为然,要不然成化帝也不会为废掉朱佑樘的太子之位殚精竭虑了。
至于次子嘛,在家里最多就是个陪衬。
听到夸奖,张峦先是挺直腰杆,随即又有些泄气:“不瞒你说,犬子二人都不太争气,课业马马虎虎,只怕没一个能在科举上有所建树……这个小的聪明伶俐些,或许还有那么丁点儿机会,大的嘛……算是废了。”
张鹤龄本来还在那儿得意洋洋充当晾衣架,听到老爹这话,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哼!
不开心!
老父亲又在人前打击他!
崔儒笑着问道:“不知两位贤侄可有与人许配婚事?”
张峦回答得很干脆:“尚未。”
以前在兴济时,家里穷的叮当响,连下聘的钱都拿不出,张峦两口子自然不会考虑儿子的婚事。
即便后来张峦犯险入王家防治痘疮,期间曾与王家家主口头许下婚约,但出来后王家只是依约送上礼金,不再提联姻之事,也是王家不想自家女儿到张家受苦。
崔儒望向张鹤龄,似乎越看越喜欢,最后却还是惋惜地摇摇头:“小女年岁尚幼,与令郎似并不般配。”
随即崔儒又将目光落到张延龄身上,好像张延龄的年龄比较符合。
可惜啊,还是那个问题,次子没有继承权,他可不会傻傻地把女儿嫁给一个前途未卜的少年郎。
张峦目光在两个儿子身上掠过,自我挽尊地道:“两个小的,如今年岁尚幼,不用急着操持他们的婚姻大事……你们两个,进房去读书,为父要与客人叙话了。”
“哦。”
张鹤龄应了一声,随即便带着弟弟出门。
到了院子里,张鹤龄又在嘟哝:“读什么书?小人书吗?”
张延龄笑嘻嘻地道:“爹就是在人前装装样子,你不会当真了吧?房里箱子中有不少书,你想讨个好婆姨,大可拿本书看看,装装门面,让那位崔监生觉得你一心向学。”
张鹤龄重重地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我看他挺喜欢我的,说不定给他留下个好印象,就把女儿嫁给我了呢。”
说完还真进屋去翻柜子找书了。
这令张延龄有些哭笑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