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马车里的萧谨言好奇的问李宝儿,"上次人家给二百两的银子,你都没有收,今天的三十两怎么收的?"
"二百两太多了,我也不能收,是杨老员外的果断决定,才给了我救人的机会。我没收银票,但我请杨老员外救难民了,你看杨员外不是施粥了吗?"
"更何况当时我也不知道少夫人的情况呢?今天的三十两是我姐李月娥给的。我当然收了,她恢复得很好,还叫我给她孩子起名字了。"
“就你认得几个字还给员外家孙子起名?”
"我也不想起的,我说了我读书不多的,可我姐偏要我起。"
“那你起的啥名字?”
"女孩子叫杨宁静,男孩子叫杨致远。"
“宁静,致远,寓意还不错的。"
"对了,你怎么跟少夫人喊姐的?"
“少夫人叫李月娥,我也姓李,就叫我跟她喊姐姐的,说我是孩子们的救命恩人,就请我给他们起名字的。”
"还说等满月时来带我们呢。我拿了三十两的银子,还要给两个孩子准备礼物呢。还不知道准备啥呢?“
"相公,你知道小孩子满月要送啥吗?"
"我哪知道这些,回去问问我娘,就知道了。"
“好的,回家问娘。"
两个人还没说几句话呢,大牛的马车就赶到了路口。他停了下来,因为早上就在这里接的他们。
李宝儿和萧谨言下了马车,感谢了大牛的相送。并说好满月那天也在这里接他们,就互相告别,各自回家了。
回家后,张玉花问:"宝儿,杨少夫人怎样啊?"
"娘,她恢复得很好,两个孩子也很好。我还帮她俩起名字了。"
“真的,我闺女能干呢,都能帮别人起名字了,说明认得不少字了。"
"娘,您又取笑我,我认得的几个字,还不都是您儿子教的,说明还是我老师厉害啊。"
"娘,一般小孩子满月,要送啥礼物啊?"
"怎么,你还要送礼给孩子们吗?“
"娘,少夫人也姓李,叫我喊她姐姐,那我不就是孩子的小姨吗?您说要不要送礼呢?还说到时候派马车来接我们的。"
"送小孩子的礼物多呢,有钱多的,有钱少的。根据能力来送。"
“我看先准备两双虎头鞋,两顶虎头帽,在绣两条丝帕,在准备一人一个小挂件,可以是金子的或银子的,也可是玉的。"
"前两个,娘帮你准备,丝帕你自己绣,怕绣不好的话,请你五婶绣,剩下的到时候再想办法。"
“好的,听**,先准备前三个。"
"娘,这三十两银子是杨少夫人给的趁费。"
"三十两,给的不少啊。"
“上次杨老爷给二百两呢,不过,我没有要,但是请他给难民施粥了,今天我们在街上看到了,有两个施粥点呢。"
"真的,我闺女心中有大爱啊,怪不得老要学医呢。"
"那我帮你先藏好,你要用和娘说。"
“好的,娘。我暂时没啥要买的。"
农忙结束时,镇里每年都有河工任务的。趁农闲时,清理河道,沟渠,小池塘等。
等来年开春后就没有时间了,过年前清理好,到第二年就不怕水不好流通了。
每年河工都是根据镇里的规划来的,有时任务在别的镇,有时任务在别的村。今年肖家村人就清理肖家村的沟渠和池塘。
萧谨言家和他的四叔,五叔,爷爷家就清理他们家附近的一个小池塘,是以前没有井时的吃水塘,不过已经很久没有人吃哪里的水了,今年干旱,塘里水快干了。
小池塘是一个正方形的塘,他们几家每家一面,萧谨家分的是以前在池塘里挑水的这一面。
虽没有人在这里挑水吃,但还有好多家在这里挑水用的,洗洗衣服,浇浇菜啥的。
天老不下雨,池塘里水也快没了。
萧谨言家分的这一面,杂草啥的不多,只是河於是比较多的。
李宝儿不放心萧谨言的腿,就想把它卖给四叔,五叔他们做。
萧谨言说:"我腿好了,好久不做事,都快生锈了,反正已经读了大约两个月的书了,也想去试试看腿能不能做。再说挣了一些银子,也不能到处显摆,感觉很有银子似的。"
李宝儿说不过萧谨言,就说:"那说好了,我们可没人帮你的。娘和我要准备礼物,萧谨腾,萧今烨也帮不上忙的。"\
"没事,我一个人能行的,过去做事也没人帮的,不也做完了吗。"
当天晚上,李宝儿就把萧谨言做工的粗布衣衫找好放在床边。
翌日,李宝儿和萧谨言起得比较早,萧谨言先读了一会书,背诵了《论语》中的一些句子。
李宝儿则负责做早饭,她单独的做了鸡蛋汤下面疙瘩,给萧谨言吃过去挖河工。其他的人做了杂粮粥,炒了一盘野菜。
萧谨言到池塘边一看,爷爷和叔叔们都来了,因为初冬的早晨上了一层薄冰,等太阳出来会化冻,就不好做了,所以都起得早,趁早冻做。
在家没事的人起得也不早,家里的人刚吃过不久,萧谨言就回来了。
李宝儿赶忙问:"你怎么回来了?是不是腿不能做工?"
"没事啊,早上就做一会就化冻了,没法做。下午再去做。"
“那快把鞋子换下来。放外面晒一下,下午再穿,就不冷了。"
"好的,但出大力,流大汗的活怎么会冷呢?"
下午萧谨言又去挖土了,李宝儿在绣花,本来想请五婶绣的,一看五婶也很忙,玉莲的腿还没好呢,也定不下心来绣。想想送人的东西,还是自己来绣比较有诚意的。
萧谨言下午没有挖多长时间就回来了,没精打采的,李宝儿问;"怎么了,相公?"
"唉,不谈了,今个下午好像挖到拾骨小缸了,挖到水沿下面,见到一个小缸,口不大,我又把泥土放上去,就回来了,真的有点晦气。"
李宝儿一想,过去哪有人把尸骨放小缸里的,而且还放在水里的?会不会是啥宝贝呢。只不过她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她找到张玉花问道:"娘,这个村子以前有没有啥大户人家?"
是不是大户我不知道;"只知道前朝的大官曾经住过这里,他祖上是做生意的,他出去做官后,就把家人都带走了,还出钱给肖家村打了一口井呢。别的我就不知道了。
"二百两太多了,我也不能收,是杨老员外的果断决定,才给了我救人的机会。我没收银票,但我请杨老员外救难民了,你看杨员外不是施粥了吗?"
"更何况当时我也不知道少夫人的情况呢?今天的三十两是我姐李月娥给的。我当然收了,她恢复得很好,还叫我给她孩子起名字了。"
“就你认得几个字还给员外家孙子起名?”
"我也不想起的,我说了我读书不多的,可我姐偏要我起。"
“那你起的啥名字?”
"女孩子叫杨宁静,男孩子叫杨致远。"
“宁静,致远,寓意还不错的。"
"对了,你怎么跟少夫人喊姐的?"
“少夫人叫李月娥,我也姓李,就叫我跟她喊姐姐的,说我是孩子们的救命恩人,就请我给他们起名字的。”
"还说等满月时来带我们呢。我拿了三十两的银子,还要给两个孩子准备礼物呢。还不知道准备啥呢?“
"相公,你知道小孩子满月要送啥吗?"
"我哪知道这些,回去问问我娘,就知道了。"
“好的,回家问娘。"
两个人还没说几句话呢,大牛的马车就赶到了路口。他停了下来,因为早上就在这里接的他们。
李宝儿和萧谨言下了马车,感谢了大牛的相送。并说好满月那天也在这里接他们,就互相告别,各自回家了。
回家后,张玉花问:"宝儿,杨少夫人怎样啊?"
"娘,她恢复得很好,两个孩子也很好。我还帮她俩起名字了。"
“真的,我闺女能干呢,都能帮别人起名字了,说明认得不少字了。"
"娘,您又取笑我,我认得的几个字,还不都是您儿子教的,说明还是我老师厉害啊。"
"娘,一般小孩子满月,要送啥礼物啊?"
"怎么,你还要送礼给孩子们吗?“
"娘,少夫人也姓李,叫我喊她姐姐,那我不就是孩子的小姨吗?您说要不要送礼呢?还说到时候派马车来接我们的。"
"送小孩子的礼物多呢,有钱多的,有钱少的。根据能力来送。"
“我看先准备两双虎头鞋,两顶虎头帽,在绣两条丝帕,在准备一人一个小挂件,可以是金子的或银子的,也可是玉的。"
"前两个,娘帮你准备,丝帕你自己绣,怕绣不好的话,请你五婶绣,剩下的到时候再想办法。"
“好的,听**,先准备前三个。"
"娘,这三十两银子是杨少夫人给的趁费。"
"三十两,给的不少啊。"
“上次杨老爷给二百两呢,不过,我没有要,但是请他给难民施粥了,今天我们在街上看到了,有两个施粥点呢。"
"真的,我闺女心中有大爱啊,怪不得老要学医呢。"
"那我帮你先藏好,你要用和娘说。"
“好的,娘。我暂时没啥要买的。"
农忙结束时,镇里每年都有河工任务的。趁农闲时,清理河道,沟渠,小池塘等。
等来年开春后就没有时间了,过年前清理好,到第二年就不怕水不好流通了。
每年河工都是根据镇里的规划来的,有时任务在别的镇,有时任务在别的村。今年肖家村人就清理肖家村的沟渠和池塘。
萧谨言家和他的四叔,五叔,爷爷家就清理他们家附近的一个小池塘,是以前没有井时的吃水塘,不过已经很久没有人吃哪里的水了,今年干旱,塘里水快干了。
小池塘是一个正方形的塘,他们几家每家一面,萧谨家分的是以前在池塘里挑水的这一面。
虽没有人在这里挑水吃,但还有好多家在这里挑水用的,洗洗衣服,浇浇菜啥的。
天老不下雨,池塘里水也快没了。
萧谨言家分的这一面,杂草啥的不多,只是河於是比较多的。
李宝儿不放心萧谨言的腿,就想把它卖给四叔,五叔他们做。
萧谨言说:"我腿好了,好久不做事,都快生锈了,反正已经读了大约两个月的书了,也想去试试看腿能不能做。再说挣了一些银子,也不能到处显摆,感觉很有银子似的。"
李宝儿说不过萧谨言,就说:"那说好了,我们可没人帮你的。娘和我要准备礼物,萧谨腾,萧今烨也帮不上忙的。"\
"没事,我一个人能行的,过去做事也没人帮的,不也做完了吗。"
当天晚上,李宝儿就把萧谨言做工的粗布衣衫找好放在床边。
翌日,李宝儿和萧谨言起得比较早,萧谨言先读了一会书,背诵了《论语》中的一些句子。
李宝儿则负责做早饭,她单独的做了鸡蛋汤下面疙瘩,给萧谨言吃过去挖河工。其他的人做了杂粮粥,炒了一盘野菜。
萧谨言到池塘边一看,爷爷和叔叔们都来了,因为初冬的早晨上了一层薄冰,等太阳出来会化冻,就不好做了,所以都起得早,趁早冻做。
在家没事的人起得也不早,家里的人刚吃过不久,萧谨言就回来了。
李宝儿赶忙问:"你怎么回来了?是不是腿不能做工?"
"没事啊,早上就做一会就化冻了,没法做。下午再去做。"
“那快把鞋子换下来。放外面晒一下,下午再穿,就不冷了。"
"好的,但出大力,流大汗的活怎么会冷呢?"
下午萧谨言又去挖土了,李宝儿在绣花,本来想请五婶绣的,一看五婶也很忙,玉莲的腿还没好呢,也定不下心来绣。想想送人的东西,还是自己来绣比较有诚意的。
萧谨言下午没有挖多长时间就回来了,没精打采的,李宝儿问;"怎么了,相公?"
"唉,不谈了,今个下午好像挖到拾骨小缸了,挖到水沿下面,见到一个小缸,口不大,我又把泥土放上去,就回来了,真的有点晦气。"
李宝儿一想,过去哪有人把尸骨放小缸里的,而且还放在水里的?会不会是啥宝贝呢。只不过她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她找到张玉花问道:"娘,这个村子以前有没有啥大户人家?"
是不是大户我不知道;"只知道前朝的大官曾经住过这里,他祖上是做生意的,他出去做官后,就把家人都带走了,还出钱给肖家村打了一口井呢。别的我就不知道了。